富邦併購凱擘 NCC=穩死死

自從馬統當道之後,台灣所有的獨立公正機制均被摧毀殆盡,包括司法檢警、中央選委會、公共電視,以及NCC等,已完全被一黨獨大的中國國民黨所掌控操弄。

NCC最近通過的富邦金控大股東併購凱擘一案,是繼台北市銀行被富邦銀行以小吃大吞掉之後,馬英九與富邦財團勾結的另一個大動作。雖然學術界對此案的分析與評述,如此的明確清楚,NCC仍一意孤行,猶如巴結上意、聽命行事的傀儡機關。

下文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施俊吉教授在NCC公聽會上提出,題目名稱「對金控大股東併購凱擘一案之疑慮」。––編按

■施俊吉教授

融資併購

富邦金控大股東蔡明忠、蔡明興併購凱擘,將向銀行團(台銀、國泰世華、中信銀、兆豐)聯貸540億元。

貸款期限是7年,前6年分期償還本金的50%,第7年償還另一半的貸款,預估2011年至2016年,每年必須償還銀行團45億元,2017年必須還款270億元。

典型的私募基金之「槓桿併購法」(LBO, Leveraged Buyout),而且買方已經將獲利了結,轉手出售今之凱擘的時點設定在2017年。

如果NCC核准此案,7年後的2016年,NCC將再度面臨同一批標的(即今之凱擘的12家系統台)之轉售案。

利息負擔

貸款利率:3.5%。

按照90天期票券的次級市場利率(約0.618%),加碼280至300個基本點計算,利率水準約在3.418%至3.618%之間。

當前一般聯貸款的放款利率為1.5%。

銀行團為何需要加收2個百分點利率?銀行團在擔心什麼?

利息負擔:每年14.175億元

第1年的利息支出為18.9億元,然後逐年遞減到第7年的9.45億元;若取其平均數,則得到14.175億元。

羊毛出在羊身上,併購者的利息支出來自收視戶按期繳納的有線電視收視費!

轉嫁給收視戶的利息負擔:羊毛出在羊身上

轉嫁給收視戶的利息負擔:凱擘有110萬收視戶,每年每戶被轉嫁1,300元( 1,417,500,000/1,100,000)的利息費用,或每月110元。

如果沒有這筆因為槓桿併購而產生的利息負擔,有線電視的收視費可以從每年6,600元,降到5,300元;或從每月550元,降低到440元。

系統業者取之於有線電視收視戶的收視費,竟然有將近20%的部分被利息吃掉,拿去支付銀行團的利息,而不是用於系統升級、數位化、視頻之品質改善和節目內容之提升,NCC豈能坐視?

轉嫁給收視戶的本金負擔: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

借錢要還,錢從哪裡來?聯貸案的本金540億元最終還是要轉嫁給收視戶負擔。

每戶負擔多少?前6年每年須攤還本金45億元,因此每年轉嫁給每一收視戶的本金負擔是4,100元,亦即每月340元。

收視戶每月繳納550元的收視費,其中340元被拿去償還本金,110元被拿去支付利息,最後剩下100元。

這100元是否足夠支付頻道節目授權金、網路維修費用和人事費?如果不夠,系統台豈有多餘的經費能夠進行數位化、網路升級與內容提升?

未來景象

系統台可以向頻道收取定頻費、廣告開口費,並向購物頻道收取上架費。這些收入加上剩下的100元,或可勉強支應每月每戶180元的頻道節目授權金、網路維修費和人事費。但是,未來的景象堪慮。

未來7年,系統台沒有經費可以進行有線電視數位化工程。

未來7年,系統台沒有經費可以購買和增播優質頻道。

未來7年,上游的頻道休想從系統台獲得更多的授權金,頻道將缺乏提升節目內容的經費來源。

未來7年,系統台更禁不起收視戶的流失,所有封鎖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手段將繼續主宰廣電媒體和平台。

大富與暴利

大富公司併購凱擘的利益何在?

7年後的2017年,大富如果賣掉今日所併購的12家系統台,而且當時的行情若與現在一樣,大富可以獲得540億元的價金,這筆金額非但可以還清銀行團的最後一筆本金270億元,還能淨賺270億元。

如果2017年的售價比現在高出50%,大富可以得款810億元,並且淨賺540億元。其他情況則類推。

這就是為什麼這家公司名叫「大富」。

泡沫化危機

有線電視系統台的售價以收視戶之戶數為計算單位,每戶之價格在10年前約為1.5萬元,5年前約為3.5萬元,現在哄抬到6萬餘元。

價格哄抬得愈高,轉手所獲之暴利愈鉅,所以炒作有線電視的金錢遊戲每隔5年至6年就爆發一次,上回是2005至2006年,下回是2016至2017年。

有朝一日,價格會高到難以接手,「有線電視」這項資產將泡沫化,「最後一隻老鼠」終將出現。泡沫破裂後,有線電視產業將成何種景象實已不難預測。

請NCC預見問題的嚴重性,並且積極防制危機,果斷決議。

對併購方之建言

金控公司的大股東以個人名義向銀行團融資進行槓桿併購,極可能危及金融穩定。

歐美的金融界流行一句話:「你欠銀行10億元,那是你的問題;你欠銀行100億元,那是銀行的問題;如果你欠銀行1,000億元,那是國家的問題。」

富邦金控的大股東決定欠銀行團540億元,這已經不是個人理財投資的問題,而是國家金融穩定問題,更是台灣之收視戶權益、數位化發展與廣電前程問題。

---

 

併凱擘後轉賣?大富否認

2010/11/04 18:09:52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4日電)學者施俊吉認為大富公司向銀行聯貸巨資併購凱擘有線電視,將來勢必將費用轉嫁給收視戶,並質疑7年後可能會出售凱擘大賺一筆。大富則表示,不可能轉賣,會確保員工權益。

 

富邦金控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成立大富公司併購凱擘,攸關台灣有線電視版圖重整,備受各界關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繼上週召開諮詢會後,今天再舉辦公聽會,廣徵各界意見,作為審議本案的參考。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施俊吉從經濟角度解讀指出,大富向銀行聯貸新台幣540億元,併購凱擘,貸款期限7年。他認為,本金勢必轉嫁由收視戶負擔,屆時每一收視戶的本金負擔是4100元,也就是每月約340元。

 

施俊吉說,目前收視戶每月繳納的550元收視費,未來340元償還本金,110元支付利息,剩下100元是否足夠支付頻道節目授權金、網路維修費、人事費等;如果不夠,系統台沒有多餘的經費可以進行數位化工程,又如何升級網路、提升內容?

 

因此,施俊吉估計,7年後系統台將禁不起收視戶的流失。屆時,大富將出售現在所併購的多家系統台,不但可清償銀行團最後一筆本金,還能淨賺27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富」公司。他請NCC預見此事的嚴重性。

 

民進黨籍立委葉宜津贊同施俊吉的看法,她並質疑,除了大富併購凱擘之外,旺旺集團也準備併購中嘉,一旦旺旺集團成功併購中嘉,可能成為媒體怪獸,造成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倒退。

 

國民黨籍立委朱鳳芝考慮到收視戶的權益,她建議NCC訂定時間表,規定大富併購凱擘7年內不得轉賣。

 

媒體改造學社執委陳炳宏則是關切凱擘案衍生的員工工作權益問題,並建議業者未來應抽出部分營收作為公共頻道管理費用。

 

大富媒體董事長吳國章澄清表示,「大富是蔡明忠個人的投資,與富邦金控絕對沒有關係」,富邦金控遵守金管會「產經分離」的政策;對經營有線電視,大富會有縝密的財務規劃,不會開天窗。

 

吳國章說,各項規劃工作已次第展開,大富也已做出多項承諾,如數位機上盒的安裝時程等,凱擘員工工作權也絕對會受到保障。

 

吳國章表示,大富以本土資源永續經營有線電視,目的在提供高品質的有線電視,提升業界水準。他舉例說,「蔡明忠過去併台北市銀行、安泰人壽,哪一次有發生勞資糾紛、工會抗議?」都是在和諧情況下完成。

 

吳國章說,未來併購凱擘業務更大,蔡明忠的經營理念也是重新出發,不會發生如施俊吉等人所言7年後轉賣出去的事。991104

---

新聞分析-本土財團 有心推動內容產業

2010-11-04 工商時報 【林淑惠】

 即便併購凱擘有線電視還欠NCC臨門一腳,蔡家兄弟從有線電視系統台、一直到頻道、乃至於節目自製,擘畫多套劇本及縝密的沙盤推演,就為了一圓媒體王國夢,並且證明本土財團收購有線電視系統台,有能力扮演扶植本土內容產業、並且加速推展有線電視數位化腳步。

 

 以台灣大做為併購凱擘主體公司碰壁,蔡明忠兄弟立即成立大富媒體、躲開黨政軍束縛,結果,NCC附帶9大條件,不准蔡家兄弟近年內收購東森電視,殊不知蔡明忠兄弟早已規畫成立台灣優視媒體科技,將自製本土高畫質節目,並自行申請3個頻道。

 

 蔡明忠多次公開表達對於台灣數位匯流法令不合時宜、是讓國內整體數位匯流產業發展落後韓國甚至大陸的最大阻礙,因此,當併購凱擘案一延再延時,經營團隊運作的多套劇本不斷沙盤推演,正讓蔡家兄弟一步步朝向達陣目標挺進。

 

 據了解,蔡明忠兄弟之所以要這般大費周章布局,一者,當然對於併購凱擘過程、明明是法令不合時宜、各單位硬是愈加愈多的附帶條件「心裡不是滋味」,再者,當然也是為了證明本土財團收購有線電視,有能力扮演扶植本土數位化產業、加速有線電視數位腳步,凸顯外資、本土接手經營有線電視產業的差異化。

 

 因此,衝著併購凱擘同時、蔡家兄弟向NCC承諾落實行政院規定2015年之前達到有線電視數位化普及率50%目標,台固媒體預定數位化投資、5年內將砸超過50億元,以蔡家獨資成立的大富媒體未來若能順利獲得NCC等機構核准併購凱擘,以凱擘現有113萬用戶計算,未來還得再花百億元在布建數位網路及投資採購數位機上盒。

 

 

---

社論-熱錢、私募基金與台灣有線電視產業

  • 2010-10-29
  •  
  • 工商時報
  •  
  • 【本報訊】
針對是否開徵「熱錢稅」的問題,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要先把熱錢稅的定義搞清楚,若是外資來台投資所產生的利息扣繳,現在就已經在做了。(姚志平攝)

針對是否開徵「熱錢稅」的問題,財政部長李述德表示,要先把熱錢稅的定義搞清楚,若是外資來台投資所產生的利息扣繳,現在就已經在做了。(姚志平攝)

 

     亞洲地區最近因為熱錢不斷湧入,各國外匯主管機關無不全力應對,守住自認為的最適匯率。以台灣為例,中央銀行曾經一度以1美元兌31元為防線,展開新台幣匯率保衛戰,最近雖然棄守,仍以其他貿易對手國家為比較對象,維持相對較小的升幅。本來外匯市場的運作應該尊重價格機能,但如今面對來勢洶洶的國際熱錢,政府政策若不進行適度的干預,使其維持在適當的水準,最後將對出口貿易及經濟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

     我國屬於國際自由貿易體系的一員,自然應當了解世界資源在各國自由流動的必要性。讓各種資源在世界各地找到最適報酬,才能使其發揮最有效率的配置。問題是在這些資源自由移動的同時,可能對特定地區產生不利的「外部性」。以此次熱錢湧入國內為例,它的目的可能是進行實質投資、購買國內股票、炒作房地產,或對匯率進行套利。其中最後一項,應是熱錢湧入最主要動機,因為它預期台幣即將升值,預先匯入國內之後,等待匯率升值到滿足點再匯出去,即可賺到匯差的利益。央行干預匯率的行為,即在消除熱錢所有者對台幣大幅升值的幻想。

     中央銀行曾經一再宣示希望外國資金進入台灣是進行「投資性」的使用,而非進行投機性炒作。投資性的使用有助於國內實質生產活動的熱絡,亦有利於就業機會的增加;相反地,若外來資金使用於短期貨幣的炒作,雖然資金的所有者可以獲得快速的利益,但它對本國的實質生產毫無助益,這也是政府主管機關之所以需要進行干預的理由。

     熱錢炒作產生的負面作用,同樣可見諸於國外私募基金對國內有線電視進行的收購。觀察過去幾個國際私募基金大舉取得國內有線電視系統的股權,其所著眼的是有線電視產業的高報酬、穩定的現金收入,以及最後再出售時獲取的資本利得;至於有線電視的健全發展、數位化的快速推動,則不在它們經營考量的優先之列。

     以最近成交的大富媒體購買凱擘有線電視系統為例,2006年4月凱雷購買東森媒體科技(凱擘前身)時總價為新台幣460億元,今年再以623億元脫手,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除每年將近30%左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外,轉手交易立即取得173億元的獲利,報酬率高達38%。另外根據媒體報導,第二大的中嘉有線電視系統也已簽署出售合約,據聞開出價格高達新台幣715億元。以當初(2006第3季)安柏凱(MBK)購買的價格為新台幣470億元,如今轉手即賺245億元,換算成投資報酬率為53%,獲得利益尤甚前者。

     如同熱錢的湧進,對於國際資金進入國內,國人的期待是善用這些資金,協助我國產業的實質生產活動,不管其方式是機器設備的進口、廠房的建設、先進技術的引進,或者有效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同樣的角度看待私募基金進入國內有線電視市場的作為,這幾年無論凱擘、中嘉或台灣寬頻等有線電視系統的經營,對於我國影視內容品質的提升、消費者利益的增進、數位化建設的推動,都沒有發揮正面的效益,反而如同熱錢一般只是為了牟取短期、現實的利益,它對國內有線電視媒體發展與進步的幫助,相對就非常有限。

     正如中央銀行為避免熱錢對國內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而積極採取干預措施,相關主管機關針對外國私募基金收購我國有線電視系統的利弊得失,早應進行深入評估,並規劃妥善因應對策。遺憾的是,對於這麼重要的產業,以及市場上早已存在的偏差現象,迄今未見政府當局給予應有的關注,反而對於本土投資者為配合數位匯流趨勢來臨,積極佈局由外國私募基金購回有線電視系統的動作,劈頭就給予負面評價,甚至公開宣稱將進行「嚴格審查」。

     事實上,對於既有各項產業,包括電視產業在內,業界從事併購時必須遵守的法令規定及應通過的審查程序,都已有相關明確規範,主管機關只要「依法行政」,自可達到興利防弊的目的。如果罔顧私募基金掌控國內有線電視系統的負面作用,反而無限上綱採取不合理的標準進行近乎刁難式的審查,倘若因此影響併購案的順利推動,豈非本末倒置,坐視電視產業繼續沉淪,且任由數位匯流的腳步繼續踟躕不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