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銀理專 挪客戶3000萬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1年11月18日 上午10:52

相關內容

自由時報記者林俊宏、呂清郎/台北報導〕永豐銀行敦南分行理財專員呂長峰,佯稱投資行騙客戶千萬,吃喝玩樂花光光!

檢警調查,去年7月份開始,30歲的呂長峰為了吸引客戶投資,涉嫌以投資基金、定存等理財方案,謊稱可獲得SOGO禮券、禮品,甚至招待出國旅遊等噱頭,向客戶推銷,客戶投資資金大多數十萬到百萬不等,其中1名最大的客戶甚至將3000萬元資金都交給呂嫌,但他卻全挪為個人吃喝玩樂,存款僅剩下幾十萬元,並未替客人進行投資。

永豐銀行發現後,前天主動向警方報案,初步估計他已花掉3000餘萬元,被害人至少11人。

但永豐金控表示,旗下子公司永豐銀行在常態性內控稽核時,發現呂員與客戶間有不正常金錢往來關係,初步估計所涉金額新台幣1000萬元以上,已上報主管機關金管會,昨天已蒐集內部相關文件,提供司法機關協助偵辦。

送千萬禮券 誘騙上鉤

檢警表示,當有客戶信以為真拿出錢投資後,呂嫌就挪為私人花費,部分大手筆購買SOGO禮券充當禮品送客戶,至今送出去的禮券至少上千萬元,其實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也就是說,他將1名客戶資金花費殆盡時,便開始挖東牆補西牆,再誘騙其他客戶上鉤,結果挪用款項越來越大,檢警還要查證相關資金流向。

永豐銀發現 主動報案

前天,永豐銀行敦南分行人員自行發覺有異,主動向警方報案,警方隨即帶呂嫌赴新北市新莊區的住所,起出受騙客戶的投資資料,昨天依詐欺罪嫌移送檢方偵辦。

 

 

不懂也賣連動債 理專算詐欺

 

【聯合報╱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

2011.03.11 11:28 am

 

林姓大學生繼承父親七百卅多萬元遺產,銀行傅姓理專遊說他購買「保本保息」的雷曼兄弟連動債,卻血本無歸;他告上法院,台北地院認為傅姓理專未告知風險,構成「不作為的詐欺行為」,判決銀行應全額賠償。

 

承審法官趙子榮認為,依金管會規定,銀行招攬客戶購買連動債,須提供「權益手冊」,才能認定民眾獲得充分資訊。這是國內首宗法院認定銀行促銷連動債有告知風險的義務,如果沒有告知,就構成「不作為詐欺」的案例。

 

林姓大學生在三年前到銀行開立美金帳戶,準備將父親的遺產七百卅多萬元定存收息。銀行的傅姓理專遊說林,定存利息太低,不如購買美國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但半年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林姓大學生血本無歸。

 

法官審理時,銀行辯稱傅姓理專擁有多張證照,完成台灣金融研訓院的風險管理研習班課程,有資格推介客戶連動債產品;且連動債的中文說明書也給客戶審閱過,客戶知道相關風險。

 

但法官傳訊傅姓理專作證,傅女對連動債在何時何地掛牌,及何者是發行、保證或代理機構,竟然都不了解。法官認為,理專本身都不知道連動債相關資訊,如何能告知客戶?

 

法官指出,連動債與一般基金、股票不同,往往結合衍生性的金融商品;連動債連結的標的、風險性和未來收益,必須要有一定的數據及資訊判讀。銀行理專只拿一個曲線圖向客戶解說,但曲線圖的橫縱軸代表意義,卻完全無法判讀。

 

判決認定,理專未告知客戶相關風險,與客戶的契約也未載有雷曼的信用風險,甚至未依金管會的規定提供客戶權益手冊;因理專構成詐欺行為,林向銀行購買連動債的信託契約因而無效,銀行應賠償林的損失。

 

【2011/03/11 聯合報】

--

 

誰,讓連動債殺人》一個交易員的告白

一群投資銀行交易室的數學天才,創造一個無中生有的金融商品——連動債;他們享有千萬年薪的奢華,投資人卻換來家破人亡的絕境。理財專員信誓旦旦「保本、保本」,本錢拿得回來,「財富管理」聽起來總是高尚、時髦;結局卻是,為什麼財富沒了?理專手上沒有刀槍,卻能致人於死地!

這是國內第一次,外商投資銀行前高階主管出面揭發連動債不為人知的黑幕。

「他(交易員)的工作是賺錢,而且是不管別人死活的賺錢,」摩根大通前交易部門副總裁何佩玲指出,設計連動債的都是投資銀行裡天才中的天才,只要客戶有一個帳戶,「就可以一直玩他,玩到他沒有東西可以玩為止。」

她口中的外商銀行交易室設計連動債的一群人,買遊艇、買七、八十萬元的名表、收集豪宅。年薪以二十五萬美元起跳,百萬美元年薪的比比皆是。而國內買了連動債的投資人,總體受影響金額,據金融業估計可能高達一兆二千億元。

他們像是一群冷血殺手,他們獵取一批批獵物讓自己盡情享樂,對於別人的家破人亡可以完全視若無睹,這樣的銀行還是我們以往手牽手走向富裕、最受信任的夥伴?

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

數學鬼才被包養設計連動債

這是國內第一次,針對全球金融海嘯做的「金融機構信任度調查」。

根據《商業周刊》與tvbs民調中心合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民眾有四六%的人不信任外商銀行,也就是有約八百零三萬人不信任外商銀行。有透過理專進行理財的人,四三%不信任現在的理專,在購買基金、連動債和投資型保單的民眾中,三成五的人不知道自己買了什麼商品。

更有高達六成台灣民眾擔心發生本土金融風暴,顯示台灣民眾已經出現金融信心危機。

 

十七個破碎家庭……

為了賺六%,卻賠了五○%

摩根大通不是唯一,他甚至是這波華爾街金融海嘯中最穩健的銀行生存者,更多的是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這樣的投資銀行,為了更高的暴利,發行大量連動債,槓桿倍數「玩」到不可控制,最後公司破產、被合併。

十月八日晚上六點半,雙十節長假的前夕,原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在台北車站二樓,微風美食廣場的一個角落,有十七個破碎家庭的失意人聚在一起。他們原本互不相識,是連動債造成的家庭悲劇,把他們的命運鎖在一起。

「你知道銀行多可惡嗎?連我腦瘤開刀的錢都騙走了。」說話的人是因為腦部開刀而臉部扭曲的黃小姐,她投了六百萬元,買了七檔連動債,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錢;有退休軍人三百萬元的退休金,一半被連動債吞噬。

退伍上校游先生在網路上發起的連動債受災戶自救會,成立五個月來,會員已近五百人。這個自救會受災戶中,投資連動債金額,少則三十萬元,多則上億元,五百人的受害損失加起來粗估十五億元。而這個金額只是這次國內被波及金額的千分之一。

「你怎麼會想成立這個自救會?」我問自救會長游先生,「你難道不知投資是有風險的嗎?怎麼可能有商品可以保證一定賺,是不是太貪心了才會賠錢?」

上校退伍的游先生,用軍人宏亮的口氣說:「對!貪,我承認我是貪!我買連動債,理專說是固定利率六%,我是貪圖這個比郵局定存利率高不到三%(編按:指三個百分點)的利潤。銀行理專跟我說,連動債是定存,是債,又保本。在我的理財常識裡,定存最安全,債又是最安全的,比股票還安全,而且又是到期保本。沒想到我拿銀行六%利息,結果到期本金只剩不到一半。我為了賺六%,要虧五○%,這個對價關係也差太多了吧?」

「利用我們的信任,賣給我們不實商品。」游先生大喊說:「銀行根本就是領有合法執照的詐騙集團。」

超過二十萬個連動債的受害者,共同的心聲:「還我錢來!」

三個不該買連動債的老人……

全都面臨退休金索賠無門的晚年

為了更真實反映連動債投資人向銀行求償的溝通過程,《商業周刊》派出了三組人馬,分別從國內銀行中現有連動債檔數最多的台新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中找到受災戶,貼近現場看他們與銀行的互動。

請問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為什麼要拿我的退休金開玩笑?

七十一歲的黃先生是台肥新竹廠的退休員工,只有高中學歷的他,花了快一半的退休金,買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的「反而有利」連動債。理專傅秀雲告訴他有個「比定存利率高、卻極保守的金融商品」,因此就買下五萬美元。

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宣告重整,第二天早上九點鐘,他急忙打電話給理專,但理專只回答他:「雷曼兄弟重整,美國法令有一百二十天閉鎖期,所以要等到四個月後才知道能拿回多少。」他已經整整一個月吃不下飯,雖然台新銀行民族分行就在他家附近,但他連走路五分鐘的時間也不願意,因為理專的反應,讓他明白到銀行講再多,也沒用。

金融海嘯下 台灣5大ceo自救法

危機入市》逢低加碼黃金部位 避險兼投資

全球冠軍操盤手施達文,最新投資策略公開

800億元連動債 變壁紙!

金融海嘯:雷曼兄弟破產啟示錄

 

 

請問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近一百萬元進去,只剩三十萬元出來?

十月九日下午三點零五分,高齡八十一歲喬伯伯的女兒,第三次來到台北富邦銀行安和分行,她的父親在去年七月十三日,買了三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七萬元)的「穩操勝算2」連動債,現在淨值僅剩三○%。

這三萬美元是他僅剩的退休金、養老本,他聽取理專柯小姐的建議,而理專柯小姐年初已離職。

喬伯伯的女兒找上銀行理論,三點半,《商業周刊》記者與她坐在銀行大廳,鐵門已拉下一半,櫃台前沒有客人,那些坐在櫃台後面的人或低頭,或走動著,數鈔機在噴錢,一張張鈔票發出彼此撞擊的聲響,不知為何特別大聲,但人跟人的視線沒有交集。

一個小時後,喬小姐為父親等到北富銀的李潔足督導,雙方仍舊爭執不休。最大爭議點之一是,喬伯伯所做的「kyc問卷:客戶投資問卷暨投資風險承受度測試分析紀錄表」中,婚姻狀況、子女數、教育程度、服務單位、職稱、職業別都呈現空白,問卷內容中,這位八十一歲、手邊僅有三萬美元畢生積蓄的老人,竟勾選自己是「極端高風險接受人」,對投資價值的起伏,要超過五成才會開始感到不安。

台北富邦銀行表示,喬先生的風險承受度選擇經他個人確認無誤,並非銀行擅自所為。

請問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為何號稱保本,卻連我的退休金都慘賠七成?

十月十三日上午十一點,六十九歲的李伯伯走進中國信託天母分行,要找當初賣他連動債的理專陳玉蓮,恰巧陳玉蓮休假,中信銀由分行經理許庭毓出面接待。「你們沒有告知不保本,」「我當初沒有簽kyc表(客戶投資與風險承受度測試表),理專自己也承認。」李先生看到經理,劈頭丟出五、六個問題。分行經理只說:「都由總行接手,我們會反映您的問題。」其他的時間,都在點頭、聆聽。李先生的怒氣就像打在棉花糖上,使再多力氣也只顯得無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