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布料攻台 老益盛轉型應戰

財經中心記者/專題報導

走進台北市迪化街,永樂市場周邊曾是全國大盤商的布料集散場,對比昔日的熱鬧繁華,沿街的布行、西裝店寥寥無幾,「老益盛呢羢行」老闆娘鍾張萬華感嘆地說,「中國非法布料進來十年,早已把台灣市場打亂,低價中國貨,再加上成衣市場崛起,我們這些老布行已經剩沒幾家,『台灣西裝布料』已經快在市場上絕種了啊!」

由於成衣替代品越來越多,西裝店早已慢慢沒落,「老益盛呢羢行」也開始轉型,從賣給布行、西裝店等中、大盤,改賣布給成衣商,各大百貨專櫃的「MIT」高單價西裝布料,9成都來自「老益盛呢羢行」。

但鍾張萬華說,專櫃不會只賣「MIT」布料的西裝,除歐洲進口布料之外,最多的就是中國西裝布料,因為很多加工廠都已移廠中國,就在當地買布了,當製衣代工廠陸續去了中國,製布的生產鏈也會跟著過去,現在台南織布代工廠只剩4、5家,紡紗廠只剩2家,從紡紗到染整廠,全去了中國,現在還在做的屈指可數,大家都只能在市場上相依為命。

中國投資 多倒閉收場

鍾張萬華說,很多同行去中國做布,都做得不好又回來,因為台灣廠到中國,根本無法與中國廠低價競爭,再加上法規不熟、人脈不熟,一家家代織廠過去均紛紛倒閉,最後只好把機台賣到斯里蘭卡。

「做這一行的人都知道,中國的西裝布料根本無法和台灣比,但盤商還是要買非法的中國布料賺價差。」鍾張萬華無奈地說著台灣製布商被中國布打敗的慘烈故事。

「我們的布料賣給某個廠商,從設計、織法到染色,都是我們原創,廠商竟把我們的布拿中國的布來仿,對我們很傷,做出來雖不一樣 ,但很雷同,成本低,消費者根本看不出來」。

鍾張萬華的丈夫鍾升銘,早年是「益盛布行」老師傅的學徒之一,師兄弟以「益」字輩分家開店,但卻禁不起成衣市場與中國布料的打擊,紛紛倒閉轉行,僅存鍾升銘的「老益盛呢羢行」經營30年至今。

「台灣的羊毛混紡布料是世界頂尖,冬暖夏涼,整燙簡單,非常適合亞熱帶氣候國家,中國看台灣做得好,也開始模仿,但他們用的不是真的羊毛去混紡,是用仿毛去做,不僅質料不純,手工也差,是道地的山寨版。」鍾張萬華說。

鍾張萬華說:「現在成衣市場很多在做公司行號、政府機關的團體服,但業界都知道,許多廠商會先拿台灣製的好布料去報價、標案,標到後,第二批就開始拿便宜的中國山寨布料去做,驗收時再用台灣的布料去驗收,連總統府都出現過中國貨不是嗎?這就是台灣製布商的無奈,但海關不抓,我們也沒辦法」。

中國布料 甲醛常超標

除了不用純羊毛,中國布料在染整過程,甲醛量經常超量,所以澳洲禁止中國布料進口,但台灣布料染整過程,都是在安全的規格下進行,中國都比台灣超量好幾倍。

鍾張萬華說:「面對中國布襲擊,我們已經很難生存,政府最近一直喊景氣好轉,但我們都感受不到,做我們這一行,國際羊毛價格一變動,石油一上漲,我們就會影響很大, 現在原物料成本增加5成,美元又貶了15%,但市場上的賣價卻無法反映成本,若不是為了傳承台灣製布的技術與傳統,為了讓上游製布鏈業者可以繼續混口飯吃,做這一行真的風險太大,不如把錢放在銀行生利息安全得多,所以希望台灣人多穿台灣布料,否則台灣布料就快要絕種了啊!」

MIT西裝布 品質保證

財經中心記者/專題報導

面對西裝布料等傳統產業的沒落,「老益盛呢羢行」至今仍屹立不搖的主因,就是原創設計與堅持品質,以及在台灣建立的快速生產鏈。

絕不讓台灣製布技術失傳

「其實,混紡布料設計被仿冒的門檻並不高,所以經常設計一出, 中國就立刻仿出山寨版,但我們會不斷創新花型、花色,更重要的是做好原料品質保證。」兒子鍾佳侃傳承父業,現在在老師傅的調教下,開始學布樣設計,他說,「我們絕不能讓台灣製布技術失傳」。

滿臉的書生氣息,鍾佳侃畢業於台北教育大學社會教育系,原本以教書為志業,現在卻一百八十度轉變,改行當起布行業務員,學著和老一輩的客戶喝酒談交情,穩住父親過去開發的老主顧,才得以讓「老益盛呢羢行」穩住基本盤。

「其實台灣羊毛西裝料比中國布的價差沒多少,一套西裝布料比起來,頂多差三百,但台灣做的西裝布,紗密度夠、染工好、花樣創新,而且都在台灣製作,交期多在35到45天,但中國都要90到100天才能交貨,所以如果不是量大,購買中國布並不划算,但也因為中國布料競爭,迫使我們要走精品路線,從搶攻大盤商,轉型到百貨精品專櫃。」鍾佳侃專業地做分析。

鍾張萬華說:「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推廣羊毛布料,很多人誤以為穿羊毛布料會很熱,其實不然,在台灣最適合穿羊毛混紡布料,比羊毛料好整理,又更透氣,所以要請政府多幫忙推廣,多一個人穿,就多一份生機啊!」

面臨喪夫之痛 母子撐起家業

財經中心記者/專題報導

「老益盛呢羢行」在迪化商圈經營30年,鍾升銘從新竹北上擔任學徒,與妻子鍾張萬華在「益盛」布行相識結婚後,從老師傅手上接手創業「老益盛」,一路走來堅持品質,即便5年前面臨喪夫之痛,鍾張萬華與長子鍾佳侃,帶領老員工繼續撐起這即將沒落的台灣傳統產業。

民國68年,鍾升銘退伍後北上到「益盛」做學徒賣布批發,五專學的是電機,鍾升銘不畏苦從小弟做起,當年客戶都是中、大盤,但老師傅卻要他去打零售市場,就這樣,他拿著布尺和布料樣本,在西門町到處找客戶做西裝,西門町皮條客看他老實誠懇開始捧場,就這樣一套賣過一套,鍾升銘闖出名號,從台北賣到台中、彰化。

不會說英語賣布到歐美

民國71年,鍾升銘接下老師傅的招牌繼續做,不僅打下國內市場,他還進軍香港,鍾張萬華笑著說,「一個不會講英文的人,還可以把布賣到歐美,真不簡單。」「他最愛做的兩件事,就是工作和愛家,當同門師兄弟紛紛轉行時,他堅持做高品質、高成本的布料,從堅持買進口紗,堅持原創設計,堅持在台灣紡紗、織布、染整、繡補,每一道過程都堅持品質,良心做生意,才能撐到現在,並外銷國外。」鍾張萬華驕傲地說著,也不禁紅了眼眶,「5年前他突然肝癌過世,才51歲,他真的太累了。」

「丈夫生病的那半年,幾乎沒有接單,上游一家代工廠還因此被迫關廠,我知道我有責任,這些協力廠商都要靠我們接單,公司的員工都已過中年,要他們中年轉行也沒辦法,當然這是丈夫的心血,我也捨不得關,所以我決定繼續撐下來。」鍾張萬華哽咽著細述喪夫之時,面對台灣織布產業沒落的無助與徬徨。

危機就是轉機

危機就是轉機,鍾張萬華在丈夫過世後歷經多次危機,卻都在冥冥中化為轉機。鍾升銘過世後,「老益盛」有460箱進口紗寄放在台南一間紡紗廠的倉庫裡,因為這間紡紗廠將關廠,所以要把紗運到其他倉庫放,但就在即將運走貨的前夕,460箱進口紗竟一夜之間被偷光了,「我記得那是喪夫後的第一個母親節,我接到電話整個嚇傻了,前幾天我還帶著孩子去把每一箱紗編號,每箱價值超過2萬元,總共1000多萬元就一夕之間不見了,我趕緊南下報警,透過關係請警方大力幫忙,警方發現歹徒在台南運出後,兵分南北,北上在台中港,已經上船,南下往高雄港也準備上船,若不是警察即時趕上,貨早已出港。」鍾張萬華至今還餘季猶存。

後來,鍾張萬華找了第二家代工廠織布,偏偏廠裡的老師傅看一個女人在做,硬是欺負要抽佣,不僅如此,還把他們的原創布設計拿出去仿,面臨這樣的困境,鍾張萬華決定撤到其他家去做,沒想到隔年,這間代工廠竟被88水災給淹了,鍾家的貨反而因此躲過災難。

「我感覺老公在冥冥中幫助我,讓我度過竊盜,又躲過水災,甚至有一些老主顧突然上門告訴我,『我夢到你老公,說我很久沒來給你買布了。』」鍾張萬華感恩地說。連不準備繼承家業、學教育的長子,都在父親過世後主動回家幫忙,重新學習,繼承父業,5年來母子共撐起另一片天,讓「老益盛呢羢行」繼續根留台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老益盛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