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分析〉Wintel曲終人散 誰會成為下一個惠普?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外電  2011-08-22  20:40

近 30 年來,個人電腦(PC)製造商憑藉英特爾(INTL-US)晶片組與微軟(MSFT-US)視窗作業系統的結盟(Wintel)大發利市,在產品汰換總是在一眨眼一轉瞬之間的科技市場中, Wintel(Windows+Intel)聯盟創造空前成功,但如今,Wintel 的歡樂派對終於不得不宣告曲終人散。

 

 

美國時間上星期四惠普(HPQ-US)宣布退出 PC 市場,為嚴峻情勢烙下戲劇性的明證,PC 銷售量幾乎癱在原地不動,最近一季全球銷售成長僅有 2%,在美國更下降了 6%。

 

經濟低迷不振是原因之一,而更主要的原因在於,隨著應用程式、雲端存取、以及平板電腦如 iPad 的蓬勃發展,惠普和其他 PC 製造商無法說服消費者永遠效忠 PC。「平板電腦效應非常明顯。」惠普執行長 Leo Apotheker 在星期四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中表示,「消費者正在改變使用 PC 的習慣。」

 

後 PC 時代,薄利多銷的概念不再吸引人。

 

「PC 產業的利潤率非常低,惠普已經算表現不錯的企業,但它們只回收了 5%。」Gartner 分析師 Martin Reynolds 說。「繼續死守 PC 業務相對而言風險巨大,沒有人能夠保證 PC 未來幾年會走向何方。」

 

如蘋果 iPhone、iPad 與 Mac 電腦般,完美融合硬體與軟體在科技工業中已蔚為主流,蘋果(AAPL-US)在世界 500 強企業中,名列第八最賺錢的公司。以豐厚的利潤為立基,做為美國第三大與成長速度最快的 PC 製造商,3 月時蘋果宣告後 PC 時代誕生。

 

「惠普的行動顯現了施行 Wintel 策略──所有利潤都遭英特爾與微軟吃掉的後果。」Yankee Group 分析師 Carl Howe 表示。

 

惠普和戴爾(DELL-US)在 PC 業務中僅獲取個位數的利潤,但微軟和英特爾總是在全球 500 強企業名列前茅,前者第 4,後者 14。Howe 指出,Wintel 商業模式實際上是將惠普和戴爾逐出商業市場,而更襯托出蘋果的機智與遠見。Wintel 正在瓦解粉碎。

 

儘管遲了 7 年,惠普跟隨 IBM 的腳步,退出 PC 市場。

 

IBM(IBM-US)的決定是更為深謀遠慮的,2004 年,其出售 PC 部門予聯想(Lenovo)時,IBM 指出,PC 低價趨勢將不可免,他們不想再繼續汲汲營營於低利市場。

 

即便微軟也非常重視這波革新浪潮,開始進行新版本視窗系統的開發,使用英國公司 ARM 設計的行動裝置晶片,以運行於平板 PC。這也是微軟積極拓展 Windows Phone 的原因:過去呼風喚雨的威勢已然不再,若不加緊腳步而畫地自限,很快就會成為風中殘燭。

 

 

如果矽谷 PC 時代崩解的預言成真,誰會是下一片掉落的瓦礫?IDC 分析師 Loverde 表示,「惠普可以輕易收掉 PC 而仍屹立不搖,但是我很懷疑其他公司是否已經準備充分。」

 

惠普主要發展高端 PC,一年從 PC 部門所得的營收高達 400 億美元,在 PC 單位銷售量上緊追其後的戴爾和宏碁,主力發展低端電腦,每年各自擁有 200 億美元的營收。

 

Loverde 預測,如果能夠找到買家,戴爾有很高的可能性跟隨惠普的腳步甩開 PC 部門。「如同惠普,戴爾也正面臨朝著 IBM 方向轉型的壓力,以及投入客戶服務跟其他高利潤業務。」他表示,「也許在那空間之下創造更強的競爭力,戴爾能夠有機會甩掉它的 PC 業務。」

 

三星(005930-KR)與索尼(SNE-US)(6758-JP)也不致於因為放棄 PC 業務就無法存活,因此也可能是下一個關起 PC 事業大門的企業。

 

不過,誰來買呢?Loverde 認為只有些微的潛在買家,大部分是亞洲的製造商如華碩、聯想或東芝。

 

Wintel 創造輝煌歷史,而辦公室也暫時拋不開 PC,但當曾經叱吒風雲的 PC 製造商毅然放棄這塊市場,請默哀三秒鐘,接著,扭轉「龍頭」,繼續前進。

--

觀察站╱政府不出面 電子恐陷失落十年

 

【聯合晚報╱呂俊儀】

2011.08.22 02:58 pm

 

回顧上周電子業新變局,莫過於Google併購Motorola移動公司與惠普宣布分拆個人系統事業部門兩件大事,無巧不巧兩重大事件對全球科技業版圖都將產生巨大重組,台灣科技業長期仰賴「Wintel」陣營的內憂,現在又碰上歐美景氣不佳的外患,科技業者無奈自嘲,在兩大巨變下,政府再不出面,難保電子業不會落入「失落十年」。

 

Google大手筆吃下Moto移動公司,儘管外界解讀Google欲藉此壯大其專利大牆,力抗蘋果,對台灣廠商的衝擊尚言之過早,且未來若因此挫傷蘋果銳氣,對台灣電子業相關供應鏈反而是項利多。

 

但不同觀點是,Google以往鮮少跨入硬體製造,雖Google稱Moto移動公司未來將獨立運作。但從蘋果的成功,iPhone、iPad熱銷,背後成功的因素,除簡單的使用平台與經驗、精緻的產品設計等,還包括深植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若未來Google想透過Moto創造「Google神話」,勢必把企業精神、文化注入新Moto,對台灣品牌廠商來說,雖也同樣採Android開放平台,但相較Moto產品有Google的純正血統,未來市場上所受到的排擠效應不能不思考。

 

第二件大事,就是惠普決定放棄PC事業。今年來,惠普出售PC部門傳言早在NB代工業流傳,只是惠普擁有全球第一的NB市占率,外界總認為出售PC部門未到如此急迫境地,但惠普在中國市場吃鱉,歐美疲弱的市場又支撐不起,加上僅5、6%的營益率,讓惠普不得不放棄「數大就是美」的想法,轉向更高價值與獲利率成長更高的產業領域。

 

惠普放棄PC對台灣廠商衝擊最直接,以往「台灣是筆電王國」的傲人口號,變成電子業轉型最大的絆腳石。姑且不論這兩大全球科技業新變化造成台灣個別廠商的衝擊大小,拉高戰略角度來看,與Google結盟的硬體廠商不是宏達電,幫蘋果代工筆電、手機、平板電腦的廣達、鴻海只能擁有微薄利潤,連上游的IC設計與面板業,面對崛起的大陸、韓國,營運也直直落。業者直言,政府再不出手應變,台灣科技業未來10年願景恐堪憂。

 

【2011/08/22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