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口袋深 撐兩年避稅沒在怕

 

中國時報【林上祚╱台北報導】

財政部僅針對持有未逾二年的不動產交易課徵奢侈稅,對財力雄厚的投資客與建商來說,要規避輕而易舉,只要在買賣合約採分期移轉方式,拉長過戶時間,很容易規避。

以大亞百貨地下樓層交易為例,去年初永達保險經紀人董事長吳文永砸下二、三十億元資金,其中地下二樓,是去年初才以七億元從太子建設手上買下;去年下半年,吳文永以五十一億元將地下樓層賣給台灣農林,由於賣方承諾一年內完成大亞百貨與台北捷運地下街銜接工程,等到工程完畢,實際持有期間就拖過二年,奢侈稅就可以逃掉。

事實上,財力雄厚的建商從養地到完成開發,絕對可以拖過二年,奢侈稅一點影響都沒有,建商仍積極在都會區獵地、養地。

國泰建設去年在板橋與竹北各取得千坪建地,中華工程以三.六億標下近二百坪士林天主教會;大華建設以近十一億在懷生國中附近取得一百廿一坪畸零地,擬推都更。

建商養地放長線釣大魚,從宏泰人壽與興富發今年下半年淡海新市鎮百億大案,就可看出布局。該案號稱是「民間版青年住宅」,其中二千三百多坪土地,五月從關係企業宏盛建設以九.四億元賣給宏泰人壽,這一筆土地是宏盛五年前購自營建署,五年來增值四.五億元,興富發預計投入廿四億元,三年後完成開發,就是個百億開發案。

--

社論-勿讓理論領導實務、勿讓務虛取代務實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20528000004&cid=1206

  • 2012-05-28 00:56
  • 工商時報
  • 本報訊

      馬政府這兩年高舉社會公義大旗,希望縮小M型社會的貧富差距,殊不知,貧富差距的形成、乃至於擴大,是社會結構的長期調整過程,其中有國際的、國內的、甚至兩岸的方方面面因素。馬政府把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簡單化,以為幾個「奢侈稅」、「證所稅」的政策,就可以去化不公不義;馬政府又把一元化的政策多元化,以為既可坐享公義美名,又可健全日趨困窘的財政現況。事實證明,這些提油救火的政策出台,貧富階級對立由此激化,中產階級也因此被打成準貧族,整個社會惶惶不可終日,自然「指日可待」。

 先說奢侈稅吧,這塊標榜「居住正義」的王命鐵牌,希望老百姓都能買得起房子。但要問的是,台灣的老百姓如此悲慘?連一 套房都住不起?政府不是對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8成以上,一向沾沾自喜嗎?

 所以,老百姓不是住不起房,正確的說,是住不起、或換不起一套像樣的房。什麼叫一套「像樣的房」,媒體通常會舉豪宅為例,說老百姓終其一生不吃不喝,也買不起。豪宅,這是一般人住的嗎?如果不是,單純對豪宅課以高的地價稅、房屋稅,不行嗎?富人不在乎這些小錢,為何要胡攪蠻纏的把中產階級拖下水?

 再以大台北的房價為例,是比台北以外的地區要貴,甚至貴得多,何以致之?投機,這是馬政府的標準答案。試問,3%的投機客能把房價拉到雲端,就算是,把投機客繩之於法就是了,有必要連中產階級的房子一起放鍋裡嗎?

 台北房價上漲,和政府幾十年來重北輕南、兩岸關係的和解、遺贈稅調降、資金由全球湧向亞洲,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這是從大處看;從小處看,肇因於各縣市的水質、交通、生活便利性、醫療品質、就業機會及所得。建商推新案、仲介賣中古屋,如果定價和以上的大處、小處偏離太遠,自然門可羅雀,自然要降價;其他地區房價漲不起來,政府也應該朝以上幾個方向努力,而不是把大台北的房價打下來,就認為公平了,這種公平,是假的。

 一個假公平的政策,能唬弄老百姓?看看一年前馬政府的豪情壯志:超過60%的人支持奢侈稅,一年徵150億,要讓居住正義得以實現。一年了,別說150億了,把奢侈稅扣掉稽徵成本和少收的土增稅、契稅,政府賺到什麼?哪一個去年抱怨買不起房的,今年有喬遷之喜;又有多少百分比的人認為,居住正義被「部分實現」了。名與利,雖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總得有一個落袋吧。

 接下來看證所稅,財政部劉部長舉了兩個例子,說明復徵證所稅的正當性。一個是在股市賺了400萬的散戶,如不繳納20萬的證所稅,是不公不義。劉部長可能忘了,散戶在交易過程中,要繳證交稅,根據券商公會的計算,一個散戶進進出出、得交易3、4億,才能賺400萬,換言之,該散戶所納之證交稅即上百萬,以邊際稅率算,高達25%。

 劉部長舉的另一個例子,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說他99年賣股賺了10億,只繳了348萬的證交稅。假設證所稅依據政院版本,自99年實施,成本價應為98年底的鴻海收盤價151.5元,而觀察鴻海99年的股價高低點為155.5~106元,郭台銘如何賺到10億?如果全部都在最高點售出,一股賺4元,換言之,郭董於99年1月5日前後,處分了25萬張鴻海股票,這可能嗎?如果是以面額作為成本價,又與政院版的成本計算不符,這公平嗎?

 政務官為政策辯護,理所當然,但講出來的話必須有所本,必須客觀中立,前一個例子,散戶被汙名化了;後一個例子,大戶也被汙名化了。台股就像個洪桐縣,散戶也好、大戶也罷,都成了不公不義的代名詞。

 證所稅如今落到個「早知如何,必定推遲」的境地,現在推也不是,不推也不是。我們必須說,知道無論早晚,晚知總比不知、無知要強,既然油電雙漲和證所稅不能同步為之,就看哪一個政策有迫切性,施政優先總要有個次序吧。

 一個有為政府,堅持理想與改革、強調公平與正義,很好!但不要忘了,改革的目的在於實現理想,公平正義也不是社會主義。值奢侈稅屆滿周年、證所稅開徵前夕,朝中諸公是否斟酌損益,勿讓理論領導實務,勿讓務虛取代務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