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市長「留債」/健保欠費全民買單 民代砲轟

台北市議員簡余晏、陳建銘、李慶鋒(由右至左)昨召開記者會,質疑台北市政府健保費欠款竟要拿全民的錢買單,不符公平正義。(記者黃忠榮攝)

〔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台北市議員簡余晏、陳建銘、李慶鋒昨天召開記者會表示,台北市健保欠費已高達四百四十七億餘元,利息近二十七億元,北市欠款竟要拿全民的錢買單,不符公平正義。

北市勞工局勞資關係科長徐玉雪表示,二○○九年十月已提出還款計畫,二○一○年編列預算,勞保欠費沒有計算利息,欠款三十六億元已計畫分三梯次攤還;健保費有計算利息,目前已照計畫,返還四十八.二億元健保費,並非沒有還款,還款計畫分五年攤還。

對於這筆馬英九在市長任內留下、郝龍斌市長又加積欠的大筆債務,簡余晏指出,台北市長郝龍斌於二○○九年十月一日時公開承諾擬訂五年還款計畫,一年多健保欠款卻從當初的三百多億元再成長到四百四十七億餘元,欠款年年飆高。

馬英九總統去年底說,「健保虧損速度非常快,已到了非救不可地步」,對此,簡余晏質疑,馬英九、郝龍斌這兩位前後任市長如果不一直累積欠款,健保黑洞怎會這麼大?市民還要為兩位市長的違法扛近二十七億元利息錢,甚至北市欠款還要拿全民的錢買單。

李慶鋒表示,對於台北市的健保費欠款,最高行政法院在爭訟多年後,早在二○○七年六月判決健保局勝訴,隨後還查封台北市政府土地;監察院於二○○九年十一月,三位監委也認為北市不繳錢有違依法行政原則,糾正台北市政府;相較於民眾欠保費就被扣卡,對市府的欠款卻毫無作為。

陳建銘表示,立法院在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表決通過編列二十五億元補助給台北市政府,這是用全國納稅人的錢來繳北市的健保欠費,馬英九市長任內賴的帳,馬英九總統再拿全民的錢來買單。

 

韓良露/從房屋稅談起

又到了五月報稅的季節,這時不管是房屋稅、所得稅等等的清單都得一張一張的處理,雖然很少會有公民對應盡的納稅責任完全心甘情願,總覺得政府花人民(自己)的錢不夠小心,但一旦比較所得稅和房屋稅的稅額,理性的人不免發現台灣的房屋稅比起所得稅真是便宜得多了。

一般的小市民恐怕只覺得房屋稅再少也是錢,而不免忽略了這樣的稅收機制對整體房價與所得稅負公平的影響。因為一般人總以為跟數字有關的事是經濟專家的事,但如果我們用常民的語言來說明整件事,我們立即會發現,一個沒有固定工作身兼許多兼職收入的零工者,如果一年做了五十件超過五千元台幣的工作(平均每個月四件,一個月收入也不過兩萬元),光是二代健保的擴充保費就得付五千元台幣;但另一個沒有固定工作偶而以投資房地產維生的人,手上如果擁有幾間台北市現值一千多萬元公寓的人,要為每一棟付的房屋稅卻也可能不到五千元。

很多人都知道台灣(尤其是台北)是炒房的天堂,這樣的實情以數字來看最清楚。不久前有扁家紐約豪宅拍賣的新聞,但所謂的紐約豪宅,以位居曼哈坦中城離雀爾喜公園很近的卅三坪七年新屋,成交價是一百五十萬美元(不到台幣四千五百萬,約每坪一百卅多萬)。

這樣的價格跟台北市城中大安森林公園旁的房子相比還便宜了些。但如果有人要以在紐約養房的眼光來比較,卻會發現投資客不僅每月要付出九萬多台幣的管理費,每年的房屋稅也高達五十多萬台幣以上,但同樣價格的台北房產的房屋稅卻可能不到四萬台幣。

因此我們可以說紐約的房子,有的台北人也買得起但卻不敢買來養房,因為成本太高,台灣炒房大咖動輒幾十棟幾百棟炒房都和持有成本不高有關,但當都市房價不斷被墊高後,平均只為一間房付不高房屋稅的小市民,卻得負擔難以換屋或後代買不起房的處境。

當我們比較世界各國重要都市的房價時,該比的不是房價總數,譬如房地產業者會說香港市中心的房價比台北市中心高多了;真正要比的是一地平均房價和平均年收入的比例。

如果上網參考英文房地網站的資料,台北房屋的均價和年均收入的比例竟然高達廿四點七一年(意思是台北人要不吃不喝工作廿四點七一年才買得起房),但香港是十九點九八年,還比台北低,為什麼?因為香港房屋總價雖高,但年均收入卻也是台北人的二、三倍;房價不低的倫敦是十五年、巴黎是十六點六七年、紐約是八點四三年、東京是九點一三年(這就是現在台北人會流行去東京買屋當寓公的原因),台北的房價夠貴了吧!但過去炒房成本比台北低的上海的比例是卅點一三年,而北京是卅二點六八年。

然而上海市中心的房租年回報率卻有三‧一八%,香港也有三‧八五%,東京是四‧八三%,紐約則有六‧六九%,但台北有多少呢?只有一‧四五%。

最近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親人,紛紛在退休後返回台北定居,他們都賣掉了在舊金山、洛杉磯、休士頓的房子,為什麼?因為持有成本太高,還不如現金落袋當退休金,但他們會買台北昂貴的房子嗎?

這些不夠有錢的中產階級,選擇的都是租房,想想看一棟市值和扁家紐約豪宅相等的四千五百多萬的台北華宅,只要每月付台幣五六萬就租成了,這樣的錢在紐約卻只能付一個月的房屋稅啊!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2013/05/22 聯合報




 

兼任教師助理健保費被趴兩層皮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月薪8000元,卻得月繳749元健保費,等於一般月領5萬600元受雇者所繳交的健保費。多名大學兼任助理上午在衛生署前面高喊著「我是兼任助理,我要健保!」,希望衛生署主持公道,對校方開罰。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統計發現,國內有高達8成大專院校拒絕替兼任教師、助理投保健保,以致於兼任教師及助理在繳納健保費時被扒兩層皮,健保費、補充保費都得繳。

高教工會今22日上午近百人至衛生署前抗議,要求衛生署立即對無良校方開罰;衛生署則回應,將儘速進行討論,讓兼任教師及助理可用適當身份加保。

事實上,校方之所以能夠逃避雇主責任,是根據衛生署一紙「每周工時需達12小時,雇主才有投保健保義務」函釋,這讓高教工會相當不滿,希望衛生署撤回不合理的函釋。

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正亮氣憤地說,學生暑期打工,雇主依法都要投保勞健保,為何獨漏學校兼任教師、兼任助理?就是因為衛生署的函釋,讓他們與校方的雇傭關係不被承認,成為校方拒絕投保的藉口。

陳正亮說,透過訴願,台大組工會一案已被勞委會發函認定雙方具有雇傭關係,這證明所有大專院校的兼任助理和學校都存在雇傭關係。衛生署應負起責任,重罰80多間逃避健保責任的大專院校。

以交大擔任兼任助理的學生為例,月薪8000元,由於校方不認為雙方有雇傭關係,因此他必須在區公所投保,每月健保費749元,二代健保上路後,又必須繳納2%的補充保費,相當不合理。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出面接下了高教工會抗議信函,他指出,納保身分牽涉廣泛,除了兼任助教、助理外,還會影響到許多兼任者,需整體考量,但盡快讓這群人以適當身份來加保。

 

補充保費爭議/民怨:補充保費 懲罰賣力工作者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何定照/台北報導】
艱苦人 賺得少 繳得多「來,我幫妳抬起來!」廣告招牌重又大,中年婦人舉不起來,一旁友人幫忙扶正。景氣差,許多人到處兼差打工,不管是假日站在馬路口舉廣告招牌的婦人,還是風吹日曬的送報生,所賺微薄薪水都得被扣補充保費。 記者陳正興/攝影

「樂透彩金不用繳補充保費,辛苦兼職的打工收入卻逃不了?」「明明失業沒工作,打工還繳補充保費?」

二代健保上路兩周,不少人對補充保費作業規定不熟悉,哪些情況要扣、哪些不必扣,依舊是霧裡看花。舉例來說,同樣是外快收入,參加職業工會的勞工不必扣兼職所得的補充保費,但其他勞工若兼差收入逾五千元就要扣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好讓健保不會倒。

作家陳雪及劉梓潔平均年收入僅二、三十萬,但稿費卻必須扣補充保費,兩人感嘆此規定源於名模林志玲當年被查出年收入四千萬元,每月只繳六百多元健保費,造成自由工作者保費增加,「別把我們跟林志玲混為一談!」

劉梓潔曾任職媒體,數年前因文學獎得獎作品「父後七日」改拍成電影,她離職全心投入編導,連獲金馬獎、台北電影獎兩項最佳編劇。健保局建議自由創作者「不想被多扣,就加入工會」,劉梓潔說,不知官方的邏輯在哪;為了少繳保費,此時硬要加入工會,有如強迫,又像鑽漏洞。

譯者賈翊君說,不少藝文圈朋友年收入少,少到預繳的所得稅都被退回,現在卻得交補充保費。她質疑為何不以年收入來扣,「扣這一點,對很多人來說只是塞牙縫,對我們卻是生活來源的支柱」,她表示,再這樣下去,乾脆轉業賣雞排、可麗餅。

健保局前總經理朱澤民指出,立法院修訂二代健保法草案時,衛生署與部分立委提出補充保費概念,選擇性對某些所得或收入課費,形成差別待遇。例如同是租金收入,但房屋租給公司行號要繳補充保費,租給一般家庭則免繳。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衛生署制訂補充保費扣繳辦法,明顯逾越母法,造成職業別不同,繳納補充保費義務不一樣;全職與兼職所賺的錢也不等值,甚至有兼職者繳的補充保費,竟比單一薪水者的保費高,「只能以荒謬形容」。

事實上,衛生署日前宣布研究生兼職的補充保費下限比照大專生,調高至基本工資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順應民意作法正是凸顯二代健保倉促上路,才會破綻百出。

滕西華表示,衛生署任意解釋法律,從不面對二代健保結構性問題;她說,除了研究生外,衛生署須考慮的是五十萬名失業民眾、四十多萬名助學貸款的畢業生,這些弱勢族群一樣要繳補充保費。

補充保費的不公平,再舉例來看,一樣是月收入五萬元,甲是中高階主管,每月保費七百四十五元(月投保金額五萬零六百元x百分之四點九一的費率x個人負擔三成);乙是行銷專員,月領兩萬五千元,依上述公式扣了健保費,另外兼差賺兩萬五千元,還要再扣百分之二的補充保費,總共保費八百七十一元。所以低薪的乙反較高薪的甲還要多繳一百廿六元來挹注健保。

大高雄總工會理事長陳志銘說,有第二份收入不見得都是有錢人,補充保費是懲罰努力工作勞工。

許多必須兼差才能支應全家的上班族不禁感嘆,樂透彩金動輒上億元,得獎人卻不必繳補充保費;到處打零工、兼職愈多的人,生活慘兮兮,還要繳補充保費,心裡怎會服氣?

 

 
 
--
各方觀點/成大教授: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苦了小民

2012/10/13 20:13

【2012-10-11/經濟日報/成大教授柯格鐘撰文】

政府為彌補健保財務虧損,在去年中全民健保法修法後,擬於明年初正式施行,加收補充保費制。衛生署原規劃,針對個人如有超過投保金額4個月以上獎金、兼職薪資所得、執行業務收入、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等6類收入,單次給付達2,000元以上者,即由扣費單位直接就源扣繳,給付額2%為補充保費,單次給付金額若超過1,000萬元者,最高即以此數計算。

由於扣繳成本不小,引起銀行公會反彈,擔憂定存解單潮。目前方案傾向,扣繳利息之給付下限予以調高。其實,加徵補充保費不是只有扣費成本高的問題而已,主要還是涉及我國從一代邁向二代健保過程中,人民彼此間保費分擔及稅負公平性問題,在此說明。

首先,我國健保制度設計,屬公營單一保險機關制,由中央健保局完全承保及管理,具高度強制性,除法定事由外,包括締約與否、相對人選擇、締約方式與契約內容的自由,完全不存在。故而,我國健保費,雖名為保險費,實際上與商業保險有極大區別,反而具高度的稅捐特性,亦即公共性、強制性、無償性與政策性。國家對國民收健保費,依健保制度提供醫療照護服務,猶如國家對國民徵稅,提供一般不收費之道路橋樑等基礎公共設施,讓人民使用一般。從而,與其說健保費,不如說健保稅,將更貼切,性質上屬徵收時即已特定用途的目的稅。

姑不談上述健保費或稅的定位問題,在我國現行綜所稅制下,個人繳納健保費全數,可作為列舉扣除額,計算所得稅基時予以扣除,故向何人加收補充保費,會同時連動影響國人稅負分配的公平性。

依規劃,未來繳最多補充保費者,將是本薪低、須兼數份差以維生計的受薪階級。其次則是受薪,但有點錢存定存或買股票,卻不幸被套,只能獲利息與股利分配,不僅要繳綜所稅,將來還要繳補充保費。這當中,綜所邊際稅率高者,因健保費全額列舉扣除,高薪者每多繳100元,可收回稅40元,但低薪者多繳同樣保費,只能收回稅5元,若報稅時用標準扣除額,即毫無省稅效應。

最受益者,當屬在股市房市中大賺轉售價差,可充分維持高檔生活品質者,不僅免繳綜所稅,證所稅、土增稅、奢侈稅不一定課到,補充保費也沒份,甚至連一般健保費,還可用無固定僱主之最低保費方式加入。

總結來看,政府此次加收補充保費,專找低本薪或稍具資力之受薪階級開刀,無論用何理由,實在看不出這樣的保費分擔與稅負分配,會符合公平正義?這就是在台灣,所有薪資所得者最大的困境,保費與稅負分配不公,同時也是台灣社會財富分配急遽惡化的重要推手之一。(中華法務會計協會提供、誠品公益基金贊助、成大教授柯格鐘撰稿)



全文網址:udn研究報告 - 焦點企劃 - 補充保費掀波瀾 - 各方觀點/成大教授: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苦了小民http://money.udn.com/report/storypage.jsp?f_ART_ID=276088#ixzz2B20b2rIH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