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批評中央銀行沒先建立台灣人民幣回流機制,就開放人民幣存款,導致大陸的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大賺套利錢。中央銀行昨天澄清,本國銀行吸收人民幣存款後,有跨境貿易以人民幣支付、購買寶島債等七大去處,轉存中銀台北並非唯一的管道。

央行表示,至本年3月底,中銀台北分行持有的新台幣資產為125億元,並未在央行存有1兆餘元新台幣;中銀台北主要獲利來自將人民幣轉存大陸境內的中銀其他分行,獲利也依規定在台繳稅,而陸資來台投資都要事前逐案審議。

自去年二月開辦國內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業務以來,國人瘋存人民幣,國銀已吸收2千多億元的人民幣存款。

央行澄清,國銀吸收客戶的人民幣存款後,人民幣資金的運用包括轉存中銀臺北、拆存至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銀行、跨境貿易以人民幣支付結算、個人人民幣匯款至大陸、參加行投資大陸銀行間債券市場、購買人民幣債券如寶島債或點心債,以及人民幣放款等7大管道來去化資金。

【2014/06/15 聯合報】

央行澄清中銀台北資產才125億元

 

近期市場熱議擔任人民幣清算行的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因大賺DBU轉存與中國放貸利差逾3%,光一家據點今年前2月在台灣大賺17.67億元,「傲視」所有外銀,甚至賺超過擁有近300家分行的合庫。市場謠言紛紛,今日上午央行外匯局特別發布新聞稿針對四點澄清,指有關網路流傳「中國銀行將掌握1兆2500億元新台幣供中國資本家來台灣買台灣企業」與事實不符,中銀台北3月底止的資產才僅125億元,而且陸資來台都需要經濟部投審會嚴格審核,目前才使准8.7億美元。

中銀台北前2月獲利可觀,引發市場揣測,指因外匯指定銀行DBU吸收市場大量人民幣存款後只能轉存中銀台北,中銀台北給國銀一年期轉存利率3.9%,而在中國平均貸款利率逾7%,只要把台灣大筆人民幣存款匯回中國,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可以穩穩賺進三個百分點的利差,使中銀台北資產快速飆升,從去年一月底的55.49億元今年突破兆元門檻達1兆2500億元,甚至有網路謠言指將來陸企來台併購台企可以直接跟中銀台北借款就好,不用擔心資金來源。

央行今日發布澄清稿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止,國內銀行的人民幣存款達2683.92億元,其中565.28億元是OBU境外客戶存款。國人自境外匯回、以新台幣或其他外幣兌換成人民幣存款僅2118.64億元。此外,央行也說,國內銀行(DBU及OBU)的人民幣有多種用途,包括放款(對象含國內外客戶)、銀行間拆放、購買債券及轉存清算行 (中國銀行台北分行)。

另外央行也代為澄清,今年3月底中銀台北持有的新台幣資產僅125億元,並非1兆2500億元,應是誤解所致。第四點是大陸人士來台投資案件皆由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依「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規定,逐案事前核准。依該會統計,自98年開放以來,至本年2月底止,核准陸資來臺投資504件,投資金額僅8.7億美元。

 

【2014/04/21 聯合晚報】



全文網址: 央行澄清中銀台北資產才125億元 | 財經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8625938.shtml#ixzz2zUsXbezo 
Power By udn.com 

2014-04-21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民眾瘋狂搶進人民幣存款,最大受益者就是擔任台灣人民幣清算行的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只靠一家分行躺著賺,就贏過擁有近二九○家分行的合作金庫銀行,更創下全球單一分行成長速度最快的紀錄,資產規模只花十三個月,大幅成長二一四倍。

賺贏二九○家合庫分行

外匯指定銀行(DBU)去年二月六日起獲准開辦人民幣業務,各銀行紛紛推出高利率的優惠專案,吸收大筆人民幣存款後,卻苦無去化管道,只能把錢轉存中銀台北,中銀台北靠此優勢,不僅賺進大把鈔票,資產更是快速飆升。

中銀台北去年一月底資產才五十五.四九億元,今年正式突破兆元大關,二月底來到一.一九兆元,十三個月成長二一四倍,且其資產規模大都反映負債項下的「央行、銀行同業存款及融資」。

而國銀龍頭台灣銀行經過百年努力累積,資產也才四.二九兆元,中銀台北目前資產已經接近台銀的三成。

獲利方面,中銀台北在DBU開辦人民幣業務前,還面臨小幅虧損,到去年十一月單月稅前盈餘突破五億元,今年前二月已賺進十七.六七億元,比國內擁有最多通路的合庫銀十七.二億元還高。

「不得不幫合庫講話!」同為公股行庫的主管說,全體銀行吸收人民幣存款後,約有八成轉存中銀台北,目前中銀台北給國銀一年期轉存利率三.九%,而在中國平均貸款利率逾七%,只要把台灣大筆人民幣存款匯回中國,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可以穩穩賺進三個百分點的利差,對比國內長期殺價競爭的環境,加權平均存放利差還不到一.五個百分點。

獨占業務 全球成長最快

擁有「獨占」業務的中銀台北成立於二○一二年六月底,若與同年七月中旬成立的中國交通銀行台北分行相比,中銀台北今年二月底資產規模是交銀台北五一九.九三億元的廿三倍,今年前二月的稅前盈餘也是交銀台北○.四七億元的卅八倍。

行庫主管表示,靠著台灣開辦人民幣業務加持,中銀台北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分行,以中銀台北的驚人成長速度來看,缺乏去化管道的情況下,台灣人民幣業務實在衝太快了,主管機關必須審慎面對。

2014-04-21

〔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台灣人民幣業務成長速度驚人,但居然有八成存款須靠中國銀行台北分行去化,對此,公股行庫主管憂心哪天中銀台北不收了,那該怎麼辦?而學者認為,台灣要發展成健全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至少還要二至三年。

攤開中銀台北資產負債表一看,赫然發現其二月底負債項下的「央行、銀行同業存款及融資」高達九五六七.一一億元,占同期台灣人民幣存款餘額二四七○.五一億元(台幣一.二二兆元)的七十八%,相當於國銀吸收人民幣存款後,有近八成資金須轉存到中銀台北。

行庫主管表示,今年一月中國鬧錢荒時,中銀台北給國銀的一年期轉存利率最高曾到四.三%,目前則降至三.九%,雖然這個水準也算不錯,但由於轉存比率太高,未來恐得全看中銀台北臉色,如果利率持續調降就麻煩了。

行庫主管指出,與香港相比,人民幣存款轉存中銀(香港)比率就很低,重點在於香港擁有多元去化管道,包括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放款、點心債、其他金融商品等。

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葉銀華表示,香港目前RQFII約人民幣一六○○至一七○○億元,點心債餘額為人民幣三一○○億元,而台灣還未取得RQFII額度,寶島債餘額僅人民幣一二一億元。

葉銀華指出,香港剛開辦人民幣業務時(二○○四年),同樣遇到類似問題,至二○一一至二○一二年去化管道才接近平衡,預估台灣要發展健全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至少還要二至三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