昶洧:昶洧香港已取得中國合法註冊登記的專利,且該專利亦有會計師出具的合理性意見書
(104/12/09 09:45:14)
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

(4529)昶洧-澄清網路不實指控

1.事實發生日:104/12/09
2.公司名稱:昶洧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傳播媒體名稱:不適用
6.報導內容:不適用
7.發生緣由:
近日網路上不斷有不實謠言,攻訐誹謗本公司,意圖透過發放虛假消息擾亂股東的信心,藉此從中獲利。
8.因應措施:
為免投資大眾聽信不實消息影響信心,針對網路上不實指控,本公司澄清如下:
一、本公司大股東、也是公司董事長沈瑋先生,持股至今從未出脫任何一張股票;謠言所謂本公司藉由車展炒高股價,出脫部分手中持股,完全子虛烏有。
二、昶洧香港有限公司已取得在「中國」合法註冊登記的專利,該專利已獲得專業的專利鑑價公司鑑價、並有會計師出具的合理性意見書,同時依據本公司的規劃進程,該專利未來也會應用在公司生產的電動車上。網路上有人先是以張冠李戴的方式,用「臺灣」專利局資料說明本公司所持有的「中國」專利為虛偽專利、又以幾個未經證實的網路新聞造謠本公司透過該專利掏空公司資產,對製作並散布此種與事實不符之傳言者,本公司絕對依法究責,也請相關人士勿再轉貼或傳播不實訊息,以免觸法。
三、有關私募股票的移轉或公開發行,法令均有規範;此外,董事,監察人及大股東股票的移轉或關係人交易,亦受到法律以及主管機關的嚴格監督,所有相關資訊均公開透明,絕無可能隱匿操作。
四、本公司董事長所率領的研發團隊,正致力於打造第一台屬於我們自己的電動車,第一階段的研發成果已在法蘭克福車展上打響名號。對於網路上剪貼拼湊、未經查證的指控,我們已交由司法單位進行調查。昶洧則繼續秉持初衷,按照預定時程完成電動車研發,不受謠言所干擾。
9.其他應敘明事項:本公司為維護自我聲譽及證券市場秩序,特此向投資大眾呼籲,勿聽信網路上所散布的不實謠言作為買賣股票的依據,以免有心人士藉此機會謀取利益。

吳姿瑩


沈瑋顛覆性思維 站上國際
昶洧董事長沈瑋與Thunder Power電動車模型。圖/吳姿瑩

今年9月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一輛外型酷炫的「Thunder Power」品牌電動車,成為全球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它來自台灣上櫃公司昶洧。這輛首度來自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電動車,來自董事長沈瑋以顛覆性的思維,用握壽司概念打造而成!

當全球注意到這輛來自台灣的電動車時,昶洧股價就好像極速傳說般,激勵一路大漲,從法蘭克福車展以來,近兩個月飆漲達331%。

儘管不是第一家投入電動車產業的公司,但是沈瑋並不是想做「ME TOO」,而是要做與別人不一樣的產品。他要重新改造電動車,首先就是改變思維!他提出「握壽司」概念來說明他的電動車,先是把底盤做出來,再把車體蓋上去,把轎車款式做出來後,接著要推SUV車款,然後還有一系列的電動車款。

為了打造世界級的電動車,沈瑋找來國際知名跑車設計團隊,包括義大利Zagato負責造型設計,並與歐洲知名車廠Bosch、Dallara、CSI等名車設計公司共同技術開發,「Thunder Power」也因此誕生,而水滴漣漪造型的Logo,則代表他想要影響全世界的目標。

這個電動車品牌名稱,沈瑋發想自大學第一部買的100美元的雷鳥車「Thunder Bird」,那時買部車還找來四個同學當股東,一人出25美元,合夥的概念讓他的人生投資路上都熱鬧滾滾。

沈瑋也有投資科技公司的經驗,一度還是現在正崴集團勁永(6145)的董事長,不過他在2008年就將所有股票出脫,差不多的時間,他也投資上海同濟大學分門出來的汽車設計公司,名為上海同濟、上海同捷,因此他相當了解汽車架構,而他認為,電動車才是有百年光景的未來產業。

雙主修會計、生物化學碩士的沈瑋,2011年進駐當時上櫃公司雷風股份有限公司,舊的經營團隊原先從事馬達與電動工具機代工,不過面對歐日競爭,經營已經很吃力,沈瑋就帶著新經營團隊入主,先是用他的會計專長整頓公司財務,接著引進打造電動車團隊,為公司注入新生命與新願景!

沈瑋認為人才是企業的資產,他想做的,就是提供一個有前景的平台,吸引優秀青年,一起做有意思的事。他打造電動車的團隊,也都是一群35歲左右的年輕人,個個畢業於哈佛等知名學府,在沈瑋的影響下,願意在台灣打造Thunder Power,一起為台灣產業創造新氣象。

(工商時報)


2015-09-24 22:56:33 




法蘭克福車展上一款造型大膽、參數驚人的電動車吸引了不少關注者的眼球,號稱超過600KM公裏的續航與少於五秒(性能版、普通版為六秒)的百公裏加速成績也讓不少缺乏素材的媒體吹捧其為來自台灣的特斯拉,然而筆者稍稍挖掘一番,就嗅到了不少PPT造車的痕跡。(文中發布會截圖由於視頻來源分辨率較低較為模糊,請讀者見諒)


一場口氣驚人的台灣媒體通氣會

筆者在看到不少媒體吹捧“昶洧”(音:chǎng wěi)為來自台灣的特斯拉後,不禁想要看看這家來自台灣的“電動車”生產廠商是如何從從未耳聞到法蘭克福車展上如此聲名鵲起的,首先想到的是其是否在台灣媒體上發聲、被本地媒體報道過,於是就看到了一場口氣驚人的媒體通氣會。


這場媒體通氣會上,昶洧股份有限公司的CEO沈瑋(Wellen Sham)先生上來就向媒體普及了“電動車不是車”、“我們要造四個輪子的電腦”等概念,並強調了本公司對於知識產權的掌握、獨立研發的能力等等,並聲稱並無“策略夥伴”(也即技術合作方),隻有代工廠合作,旗下電動車是台灣設計、歐洲代工!

如此一款台灣設計、歐洲代工的“computer with 4 wheels”引起了筆者繼續看下去的好奇心,隨後半小時接連而至的信息量讓筆者認識了新世界。為了避免讓大家覺得筆者是在斷章取義,特地將發布會的文字整理成稿附在文末,並附發布會全場視頻一枚。

經營團隊兩人即可成虎,名校畢業生就能扯大旗

在大張聲勢告知媒體自己“不會造車”,但是“很會造電動車”之後,沈瑋先生開始給大家介紹自己公司的經營團隊,筆者本來猜想上來介紹的得是從各大汽車公司挖來的高管,表現自己製造“電動車”的深厚功底,然而沈瑋先生上來強調的是員工的“名校背景”,有“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德國知名的學府”、“意大利的學校”、還有“台灣大學”,“台大的畢業生在我們這裏都可以開同學會了”!這一通介紹,卻是讓筆者看到了大陸年輕人開設創業公司時用來招徠天使投資的“商業企劃書”的身影。


“教育背景”介紹完畢之後,終於看到了高管介紹,然而除去作為CEO的沈瑋自己與另外一位有著台灣代工行業工廠管理背景的本土運營長/COO外,僅介紹了兩位有汽車行業背景的高管,分別是被稱為“從一張白紙開始設計出布加迪威龍”的技術長/CTO——Peter Tutzer,與“設計出福特沿用至今的整車裝配流程”的生產長——Franz Schulte,這幾位的背景我們稍微再作深挖,隻是,號稱已經做出續航超過600KM、技術獨立研發的電動車製造公司,僅有這麼兩位汽車行業背景的高管,怕是真的瞄著顛覆行業而去,不需要汽車行業的經驗了吧?



核心技術秘而不宣是保密還是虛張聲勢

在講過經營團隊之後,沈瑋先生又聊了幾句R&D,然而這一筆者迫切期待的內容被以下幾句話草草帶過,“那其他我們R&D方麵,為什麼不寫出來?因為R&D通常都不需要這樣寫,因為R&D是不對外的,是對內的”對內不對外,那至少研發體係、研發部門構成給我們看下吧?然而並沒有。

在把上海地方的八萬塊鐵皮車牌介紹為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電動車機遇,並宣揚自己即將登場法蘭克福車展之後(該媒體通氣會為今年6月份召開),沈瑋先生給大家宣講了一下公司的核心技術與專利,其中“在申請”的為18項,“目標今年申請”(通氣會召開時已為今年6月30日)的為60-80項,已通過的為一項與GPS相關的專利,且為“七年前申請”;核心技術方麵,不知是沈先生視電池一致性為無物,還是誤解了PPT上的模組化車身平台,沈先生對於模組化車身平台的解讀是“特斯拉沒有模組化,模組化什麼意思?就是說把它分成好多個模組,有一個部分的電池壞掉了,隨時可以更換,比特斯拉要省,特斯拉整片要拿下來換”,同時沈先生還介紹了具有“顛覆性”的“Sushi Concept”車身平台係統,筆者難以參透其高深之處,如何車身套底盤如套娃一般輕鬆,還請讀者稍候閱讀文末整理的發布會文字稿。


在扯過工廠選址、14年底才規劃建立的R&D中心之後,沈先生又扯起了未來願景的大旗——“無人駕駛”,並譏諷奔馳的無人駕駛汽車為“路上沒有人的駕駛”,同時稱自己為“不吭聲”做無人駕駛,沒有做成功之前絕對不吭聲,筆者隻能說,這文字遊戲還是沈先生強。

歐洲代工廠怕才是主要技術提供方,參加車展怕都是Zagato代勞

在昶洧的官網(http://www.tpmoto.com/)披露的信息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昶洧Thunder Power的電動車造型為意大利著名設計工作室Zagato所設計,而媒體通氣會現場沈先生一再聲稱技術自主研發,歐洲合作僅為代工廠的代工廠中,卻包含了如老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兼汽車工程谘詢大廠——Bosch(具有電動車動力總成設計能力)、賽車底盤設計工作室——Dallara、意大利汽車零部件供應商——Magneti Marelli、德國汽車內外飾設計工作室——csi,等等並無代工能力、卻有著完整汽車係統乃至電動車解決方案設計能力的零部件供應商,不禁令人質疑起昶洧到底是獨立研發電動車,還是獨立“聯係供應商來研發”電動車呢?


同時在沈先生展示昶洧電動車獨立參展法蘭克福的展台平麵圖與概念圖時,每一張PPT下方都有著大大的Zagato Logo,不禁讓人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不會是作為展車設計方的Zagato,一手操辦了從設計到製作展車、報名參展、設計展台、再到參加車展的全部過程吧?

驚人參數怕是PPT畫餅,同捷背景已是過往煙雲

扒到這裏,筆者還未對昶洧電動車的技術參數完全不信,畢竟歐洲老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背景放著,講不定Bosch攢著大招,600+KM續航隨手可得呢?然而接下來對於昶洧公司的深扒,讓筆者不禁覺得這驚人參數,怕隻是PPT上的畫餅、台灣版的PPT造車。


昶洧公司的前身是台灣手提電動工具廠商“力武電機”,沈瑋作為股東入股後將其多次改組改名,從“力武電機”改名“雷風”,再由“雷風”改名“昶洧股份”,並且從2013年底開始打算涉足電動汽車產業。

一家2013年底才打算涉足電動汽車產業的公司,兩年之後就號稱做出了600+KM續航的電動汽車?筆者對於如此台灣速度陷入了深深的震驚之中。

此時的筆者依然想方設法要證實昶洧公司在兩年多以前就開始涉足電動汽車技術,於是筆者開始在LinkedIn網站上開始尋找,Thunder Power或是昶洧公司的歐洲汽車行業背景雇員,尋找的結果讓筆者陷入了深思,前文介紹過的生產長——Franz Schulte在福特汽車的履曆截至為Prototype Engineering的Supervisor,也就是介於普通的雇員與管理層相間的位置,此後又就職德國汽車係統設計公司EDAG任原型車製作項目的經理,常年製作原型車的工程師用來進行生產管理,昶洧倒是用人有一手;


LinkedIn網站上僅有的另一位歐洲汽車行業背景雇員是有著法拉利可靠性與耐久性部門驗證工程師履曆的Powertrain Chief Engineer,在昶洧公司履新僅3月。


筆者此時的想法是昶洧公司的雇員可能不喜用LinkedIn,不過一再Google的結果,也沒能找到昶洧公司其他的歐洲汽車行業背景雇員,倒是找到了先前提到的技術長/CTO——Peter Tutzer,這位仁兄看起來是一位汽車行業的“持續”創業者,在2003年結束了其在Bugatti的工作之後(作為背景資料,Veyron在2003年遭遇技術瓶頸,當時大眾大佬皮耶希獨裁下大批工程師離職,項目於2005年才重新看到量產的曙光),又在Lotus就職過一段時間,在來到昶洧公司之前,剛剛在一家摩納哥的跑車初創公司Laraki見證這家初創公司的破產。


筆者此時又翻找到有媒體介紹昶洧公司與大陸汽車設計的前輩級公司——同濟同捷的背景關係,然而一番梳理之後,筆者再次失望,原來沈瑋先生就是兩年前同濟同捷禍起蕭牆、股權內鬥的主角之一——沈瑋侖(當時見諸報端的名字,與其英文名Wellen Sham更像),由於不同意大股東、同濟同捷創始人雷雨成的決策,作為投資人之一的第二大股東沈瑋侖當時起事還曾試圖通過將昶洧公司換股同濟同捷來實現絕對控股權,隻是之後方案在董事會上未受通過才流產,此後同濟同捷幾經輾轉,已寄居河北一家民間資本名下,與昶洧公司不再有任何關聯。一番調查之後所發現的,沈先生曾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自主研發先鋒——同濟同捷的沒落,這可能是筆者這篇長篇大論中唯一對沈先生造車有利的一點了。

結語

口氣驚人怕是PPT畫餅,號稱自主研發卻是歐洲供應商供血,核心團隊、知識產權無一能支撐其成為一家整車製造公司獨立存在,台灣昶洧,怕是比大陸幾家新興造車團隊要更不靠譜一些。


昶洧上演豬羊變色!港籌資順利 跌停變漲停
2015/11/03 10:10 鉅亨網 記者張旭宏 台北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電動車廠的昶洧 (4529) 今(3)日股價上演「豬羊變色」!一開盤跌停開出,隨即在香港子公司昶洧現金增資及可轉換公司債,獲361萬美元(約新台幣1.08億元)投資利多激勵,立即直拉至漲停,幅度達20%。

昶洧靠著電動車原型車Thunder Power推升下,激勵2個月漲近6倍,最高來到66元,但申報發行國內首次3億元有擔保可轉換公司債(CB),遭證期局停止申報生效,因此拖累股價「臉綠」,連吞兩根跌停。

雖然台灣籌資暫時失敗,但是香港籌資卻相當順利,昶洧表示,已有數名投資人決定以個人或公司名義投資昶洧香港子公司,共計155.百萬股,每股2美元,金額共計311萬美元;以公司債轉換股份,共計333,333股,每股1.5美元,金額共計50萬美元,總投資金額合計為361萬美元。

昶洧在香港子公司順利募集到資金下,激勵今日股價豬羊變色,由跌停拉至漲停,幅度高達20%。

--

今周刊

大動作改造力武 複製勁永模式 李嘉誠妻舅入主台灣虧損小公司的盤算 
@ 2011-08-07 16:14:54 
2011-8-1 TWM 
力武電機,這個資本額不到六億元、投資人鮮少關注的「小公司」,今年董監改選結果,竟意外發現,與華人首富李嘉誠有「深厚密切」關係的中南創發成了新主子。 
撰文‧歐陽善玲 
三 年前,期貨天王張松允靠著在市場上公開收購方式,成為力武電機最大股東,並以四董二監席次,拿下力武經營權。這個資本額不到六億元、市場鮮少關注的「小公 司」,今年董監改選結果,卻大爆冷門。原來,以張松允為首的董事會已全面退出;與華人首富、香港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有「深厚密切」關係的中南創發集團,成 了新主子。 
令人好奇,一個在香港頗具分量的集團,找上台灣長期營運虧損的小公司,背後有何盤算? 
李嘉誠與中南淵源深 
莊 學熹是李的表弟也是妻舅六月二十八日,力武因董監事任期屆滿、全面改選。新任董事分別是,前勁永董事長沈瑋、前第一銀董事長趙元祺、香港畢馬威會計事務所 合夥人郭德明、中南創發集團行政總裁莊學熹、投資公司董事沈周令熊,及立達創新投資公司,個個都是有來頭的大咖。其中,又以莊學熹、沈瑋身分最為敏感。 
原 來,中南創發母集團就是香港的中南集團,一九三五年由李嘉誠的舅舅、「香港鐘錶大王」莊靜庵創立。成立初期,中南從事鐘錶製造及分銷業務,是香港第一代鐘 錶商;隨著業務不斷擴展,後來也跨足經營家具、電子、新科學材料及精密工程等事業。今年初,市場盛傳中南集團擬將旗下中南創發赴港分割上市,集資金額約二 至三億美元。 
李嘉誠與中南集團關係深厚,不只是一段舅甥關係。一九四○年日軍占領潮州,李嘉誠一家人為了逃難,輾轉來到當時還未淪陷的香港,投靠母親莊碧琴的胞弟莊靜庵。值得一提的,當年要不是莊靜庵資助李嘉誠發家的塑膠花工廠,李嘉誠就不會有今日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這位對李家有過恩情的舅舅,後來竟成為李嘉誠的岳父。李、莊兩家等於二次聯姻,關係堪稱「親上加親」。攤開莊靜庵家族表,這位香港鐘錶老行家共有五名子女,二女(莊月明、莊月華)三男(莊學山、莊學海、莊學熹)。 
李嘉誠的妻子,就是自己的表妹、舅舅的掌上明珠莊月明。換句話說,這次力武新任董事之一的莊學熹,既是李嘉誠的表弟,也是妻舅。而力武新任董事長沈瑋,則是目前中南創發公司的財務長。 
令人好奇的是,李嘉誠的表弟所持有的中南創發,主要從事創新科學材料、精密工程業務,產品主要應用在高級手錶及高階手機,像是手機金屬及手錶外殼。這樣一個在香港頗具分量的集團,為何卻看上台灣的小公司? 
入主後大力整頓 
複 製勁永模式 拚轉虧為盈沈瑋並非台灣商場新面孔。二○○五年,沈瑋代表日本私募基金Asset Managers Group,以每股七元價格,參與認購當時營運情況並不理想的記憶體模組廠勁永發行的五千萬股私募案,並順利取得經營主導權。若以昔日條件計算,沈瑋入主 勁永,平均每股持有成本約六元。隨著新資金到位、公司財務體質明顯改善,勁永股價也由谷底回升;到○八年,Asset Managers Group帳上獲利接近三倍。 
當時沈瑋即以Asset Managers Group已達成協助勁永營運調整階段性任務為由,淡出勁永,並將主導權回歸原經營團隊,獲利了結退場。這項交易雖被市場稱為「投資眼光精準、退場手段高明」,但因背後疑似另有金主關係,使得勁永案蒙上一層神祕面紗。 
這次,沈瑋代表中南創發再次出擊,槓上期貨天王張松允,一上任就動作頻頻。先是決議辦理減資,減資比率達二七.六七%、金額一.六五億元,減資後實收資本額為四.三億元,同時公告將私募資金四千萬股。 
接著,公司提出業務整頓計畫案,主要是力武因業務持續呈現虧損,公司將與目前主要往來客戶進行代工價格談判,若未能取得共識,使現有業務轉虧為盈,就要終止代工業務,並對台中廠資產進行後續處理。 
另外,力武還將引進新業務,進行多角化經營,擬以九千至九千五百萬元,認購玉山精密塗布公司現金增資股份。而該公司主要營業項目,為光學用長效型抗靜電保護膜、保護貼。沈瑋大動作改造力武,是否能重新複製勁永成功模式,值得投資人持續追蹤。 
張松允涉炒股遭起訴 
握 四成股權大股東全面退出回顧○八年,張松允以近四成股權,成為力武最大股東,並於同年五月臨時股東會,取得公司經營權。由於當時力武電機大股東力山集團, 亦持有公司約三八%股權,與張松允實力不相上下,因此雙方決定採取共同合作模式,由原力山集團延續馬達本業,張松允則負責財務操作、並提高產業附加價值。 
上任後不久,張松允果然發揮「財務操作特長」,陸續主導多次私募案,引發市場上不小爭議。加上為製造公司股票交易活絡假象,張松允也涉嫌以「左手進、右手出」方式炒作股票,今年一月檢方已正式起訴。 
而沈瑋,三年前同樣憑藉著入主公司、改造公司財務體質,從勁永成功獲利了結出場。現在,不但讓期貨天王吞下敗仗,還挾其李嘉誠妻舅中南集團光環,引進港資、重新入主台灣企業,也讓人期待這神祕的金主背後,未來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