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9 00:32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
  •  

外資圈對台系中小型股關注度提高。據統計,今年以來,外資圈已就台系潛力個股發表至少七篇「初次評等」報告,其中多達九成是股本低於70億元的中小型股,不但隱含看好台股前景,也反映中小型股成為外資競逐焦點。

外資圈研究標的與個股進出,長期集中大型股,不過今年開市還不到一個月,卻頻繁發布個股「初評」報告。本波外資「初評潮」,多數具備較高股價、較大市值,符合研究標的應有的規範,但這些個股還有一項重要特色,即股本相對輕盈,造就股價表現活躍。

包括摩根士丹利、瑞信、摩根大通、瑞銀、德意志、花旗、野村、高盛、大和資本、滙豐等十大外資,去年12月來,針對67檔個股發布報告,有九檔獲得初評,中小型股占到八檔,顯示外資初評轉進中小型股,趨勢具備雛形。

這九檔個股除信驊外,還有祥碩、致伸、瑞昱、英業達、信邦、上銀、亞德客-KY、建準等,當中只有英業達股本超過百億元,其餘均不及70億元,最小是信驊僅3.3億元。

分析外資初評這些個股的原因,不外乎看好前景,因此普遍給予「買進」、「優於大盤」評等,連帶牽動股價表現強勢。

如野村1月中看好致伸無線耳機、車電業務動能走強,評等「買進」,並給予105元目標價,潛在上漲空間超過四成,其後花旗也跟進初評,帶動致伸由低點73.5元,上漲一成至82元。而在外資將眼光投向中小型股下,也活絡類股人氣。

市場專家表示,近年外資研究標的,確實有增加中小型股趨勢,研判因素一是台系中小型股表現好轉,反映在外資持有櫃買市場權重,也逐步升至22%新高。

再者是同業與客戶壓力,若部分外資挖掘出黑馬股,其他外資也會評估跟進。

2018-01-29 00:33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魏興中/台北報導
  •  

去年底以來,外資圈針對台股發布約70篇個股報告,其中「初評」(initiate)報告占比已高達一成。法人指出,推動外資初評的因素至少有三,投資人勿過度迷信評價光環,仍應多方打聽。

外資初評個股,往往是基於看好該公司前景,首次評價多給予「買進」、「優於大盤」建議,甚至提出極高目標價,一鳴驚人。此時投資人應加強檢視公司的基本面、外資論述邏輯,或從業界打聽該分析師出具報告的績效成果。

法人表示,外資機構初評的理由通常有三:一、公司或產業前景大幅轉佳,好到無法忽視,外資不得不研究。

二、當公司市值跨越百億門檻,外資評估有投資價值,也會進行追蹤,進而初評。前二種在動機上,都算是名副其實的「初評」(initiate)。

不過,有些中小型股市值快速成長,分析師可能基於客戶壓力,或因整體產業趨勢發展正向,必須破例研究,也會進行初評。

三、某次產業乏人照料,長時間「無人可看」,抑或研究團隊換了新主管、甚至內部政策有所改變,則該項長期未被研究的次產業也會有機會進入初評。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