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為了讓債權銀行團更了解集團內資產、負債現況,大同(2371)去年底宣布變更投資性不動產的會計政策,讓淨值大增140億元後,處分資產程序也正式啟動。大同昨日又代子公司尚志資產公告,將以公開標售方式,處分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及新北市土城區二塊大面積土地,藉以配合母公司營運需求。

 

2筆土地皆在精華區

 

根據大同公告,將標售的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段土地,面積1509平方公尺,其地上建物面積為967.83平方公尺。據了解,該處約位於長安東路、復興南路口,使用區分屬於住宅商辦的混合型;至於新北市土城區員和段、面積高達2萬餘平方公尺的土地,則是大同莊園第三期的住宅用地預定地。

公告指出,此2標的已個別委託2家專業鑑價公司辦理估價完成,後續將委託不動產顧問公司以公開標售方式辦理,為公司獲取最大利益。

繼去年底宣布將出售大同越南有限公司後,近來大同動作頻頻,除了符合主管機關的要求,也盡可能滿足銀行團對大同公司要求資訊透明、正確的期望。

大同去年底發布重大訊息公告,針對投資性不動產後續衡量的會計政策,將由原來的成本法模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該變更回溯至2018年初,變更後淨值因此增加140.8億元。

大同公司指出,該變更是為了因應IFRS 16實施後,企業針對名下的投資性不動產,可選擇採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為了使自家的財務報表能真實反映資產、負債的現況,因此決定改採公允價值模式,但此一變更在資產未出售、獲利實現前不會影響損益,因此,即使淨值增加,也與公司獲利、股利無關

 

法規管不了 大同市場派跳腳

 

2019-01-03 23:21經濟日報 記者 張義宮彭慧明

 

大同三個月內連續處分三筆資產,公司派與市場派「對著幹」的態度相當明顯。大同近日內部爆發鉅額負債導致華映停工,外有經營權紛爭市場派逼宮,但接連出售土地資產,看不出有償債或任何明確的改善企業經營策略,市場派氣得到處抗議,主管機關毫無作為、只能任其公告,凸顯主管單位只能管乖的,管不了走偏的。

大同出售越南子公司獲利,已被爆出買家是陸資,市場派呼籲金管會介入,卻暴露金管會無法可管的窘境。母子公司債務狀況、債務到期或逾期都不在現行財報揭露項目中,金管會僅要求證交所和櫃買中心在兩個月內檢討,提醒投資人注意。

現在各種相關的指標,都是多年前的規定,但對於經營者利用各種策略將資產變現,金管會目前一籌莫展。兩個月內相關機構才要檢討指標、提醒投資人,但大同兩個月內「合法合規」賣掉的資產價值超過新台幣200億元,金管會或債權銀行卻都不知道用途在哪裡。

大同雖對於市場派放話表示,對汙衊公司形象的不實言論,將保留法律追訴權。但法律從來不用保留追訴權,大同公司派自己也說不出賣了土地到底作什麼改善營運的用途,比起他們抗議的市場派,好不到哪裡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