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相漲價 清潔用品促銷價大縮減

〔記者楊雅民、卓怡君、蔡乙萱/台北報導〕「食」品漲價風潮將延燒到每天洗洗刷刷的「用」品!耐斯集團和妙管家兩大清潔用品公司已發文通知量販店,預計三、四月將陸續以「取消」或「縮減」促銷價的方式變相漲價,漲幅最高逾二成,估計受影響的將涵蓋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精、洗潔劑等上百支品項。

日系化妝品跟漲

此外,因日幣居高不下,在台廿五年從未漲價的日系化妝品高絲,三月起也將調漲十至十五%,經典熱賣商品雪肌精將從一八○○元漲至一九八○元;至於佳麗寶、SKⅡ等,則已於日前調漲,民眾愛美的代價更高了!

國際油價持續走揚,和石化原料相關的沐浴乳、洗衣精、洗髮精、洗碗精等清潔用品,繼二○○八年三月調漲六至十一%之後,下個月起將再掀一波漲風。

耐斯集團已無預警發文通知量販店等通路業者,旗下澎澎、白鴿、566、泡舒、白帥帥等品牌,高達上百支產品,包括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精、洗潔劑等,預估四月會全面取消促銷價。

妙管家也通知三月一日起,旗下十一支碗盤洗潔精等洗劑類產品將縮減促銷價,估計促銷價縮減,將帶動實際售價漲價七至八%,最高則達二十%。

量販店表示,量販店內賣的清潔用品很少用原價販售,通常會以七五折至八折的促銷價販售,最低甚至會殺到五折、「買一送一」的超低價,清潔用品業者若取消促銷價,實際售價會「差很大」,強調還在和供應商斡旋中。

以耐斯集團知名的澎澎香浴乳為例,一千二百公克的量販店包裝,原價二七九元,目前促銷價只要一六九元,「每罐足足差了一一○元」;白鴿洗衣精三千五百公克裝原價二四○元,促銷價一七九元,「每罐差了六一元」。

妙管家三千二百公克裝的濃縮洗潔精,目前在量販店原價一三九元,促銷價下殺到七九元,相當於五六折的優惠;四千四百公克裝的護色濃縮洗衣乳原價一六九元,促銷價為一二九元,也一口氣差了四十元。

衣價暫時按兵不動

吃的、用的全看漲,「穿」的部分暫時可以讓民眾喘口氣。據了解,雖然棉價等原物料,及人工成本持續攀升,下游代工成衣廠已大感吃不消,但多半仍咬牙苦撐,自行吸收成本。

品牌成衣業者也表示,目前暫無調漲售價之規劃,基本款定價仍維持以往,但新款或設計款則將添加新元素,這部份的價格就有別於基本款,屬於利基型款式。

泡麵飲料月底起漲 罐頭醞釀跟進

近期將漲價商品一覽表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小麥、黃豆、糖、鋁、油價等國際原物料價格漲漲漲,首當其衝的正是食品,泡麵、可樂、披薩、炸雞、麵包、食用油皆聞聲喊漲,罐頭食品也蠢蠢欲動,每天吃的、喝的,漲價潮正席捲而來。

泡麵二月底將陸續起漲,統一、維力和味丹三大泡麵業者都喊漲,統一肉燥麵、肉燥米粉等碗麵每碗將漲三元、袋麵每袋調漲二至三元、大碗的滿漢大餐每碗漲五元、科學麵每包從八元漲成十元,平均漲幅十至二十%。

泡麵喊漲,麵包、糕餅等麵粉相關製品也醞釀漲價,台北知名的佳德鳳梨酥每顆就從二十五元漲到二十六元,漲幅四%;不少社區麵包店也悄悄漲價,原先每個四十元的麵包,最近雖然變大一點點,卻一口氣漲了五元。

起司、炸油、油炸裹粉成本上揚,披薩店部份商品也漲價,必勝客大、小披薩加芝心原本只要各加價五十和七十元,現在各漲價十元;達美樂雞腿桶每桶則由三九○元調漲為四二九元,漲幅一成。

福勝亭日式豬排專賣店全台二十九家門市,三月一日起,每套訂價一五○至一九○元間的定食,也將漲價十元,漲幅約五至七%。

飲料在糖及寶特瓶、鋁罐等包裝原料成本飆漲下,也將掀起漲勢,便利商店六百毫升裝的可口可樂、Zero、雪碧及芬達等碳酸飲料,三月七日起每瓶將從二十五元漲到二十九元,漲幅達十六%。

量販店三三○毫升易開罐、二公升寶特瓶裝可樂和雪碧等,出貨價將調漲五至十五%;餐飲通路的玻璃瓶裝可口可樂,則將調漲五至十%,美粒果等果汁則將縮減促銷價。

食用油部份,十八公升一桶的餐飲通路用沙拉油出廠價已上漲至八五○元,較去年同期六四五元上漲超過三成,家庭用小包裝食用油,農曆春節消費旺季過後,各大品牌已紛紛縮減促銷價。

業者表示,三月起衛生署規定市售橄欖油、葵花油等食用油,主要成份若未達一定純度,就只能標示為調和油,將迫使業者更換包裝,屆時舊包裝消化完畢,業者勢必趁新包裝上市時調漲售價。

通路業者表示,廣達香、同榮等品牌罐頭食品也醞釀漲價,預料將帶動相關罐頭食品漲價潮。

地方美食、名產悄悄漲

〔記者林宜樟、王善嬿、王榮祥、葛祐豪、洪瑞琴、林孟婷、俞肇福、張菁雅/連線報導〕油糖麵粉等原物料漲不停,出門要吃個小吃、買點名產,恐怕也要更精打細算,因為包括嘉義天觀珍新港飴、福義軒蛋捲、岡山羊肉、台南鍋燒麵老店等小吃、名產,都已悄悄漲價了。

店家︰不漲價 很難生存

曾獲二○○六年網路票選在地美食第一名的嘉縣新港鄉天觀珍新港飴,過年時每斤已從一百元漲為一二○元,五十元包裝雖然價格不變,但重量從三百克減為二五○克,負責人周振樹說,「天然氣和糖大漲,售價不漲很難生存!」

嘉義市福義軒蛋捲去年十月即漲價十元,每包現為一二五元。

但是像基隆的李鵠餅店、連珍食品、台中的太陽餅、台南花生糖等名產老店,則按兵不動。基隆泉利米香業者簡志儒說,業者多自行吸收成本,薄利多銷維持營運。

台中的阿明師老店太陽堂也說,現在利潤只剩個位數,如果成本再增加,將先從減少消費滿額的折扣做起,原物料再漲下去,大約端午節左右就會有業者要漲價。

地方小吃部分,高雄岡山知名的羊肉店家已漲價五%,業者表示,羊肉從去年中每斤二百至二二○元,近期一度漲到每斤三八○元,最近實在撐不下去了才微幅漲價。

台南赤崁樓附近知名的民族鍋燒麵老店,二月起調漲十元,從六十元漲至七十元。李姓業者無奈表示,未來如果原物料回跌,能再調回原來價格是最好。

另外,基隆市廟口夜市小吃攤、台南的清祺早點、東門市場阿美古早味現烤蛋糕、圓環頂菜粽等府城知名老店等,都哀怨地說,雖然瓦斯、原物料都在漲,可是民眾薪水又沒漲,所以大家都不敢動,先撐一陣子再說,以免讓消費者卻步。

部分飯店已先漲價

不過,為反映食材成本,高雄市五星級飯店的西式自助餐已紛紛漲價,國賓飯店假日自助餐中餐從六八○元漲到七二○元;金典酒店自助餐晚餐價格從七五○元調漲到八百元;一些飯店的喜筵起桌價也比去年漲了約一千元。

旗津標榜百元一盤的海產店,雖未漲價,最近消費者卻感覺份量變少了,但業者強調份量不變。

車價變貴 輪胎三月跟漲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日圓強勁升值加上國際原物料行情上揚,和泰、中華、裕日車、台灣本田、福特、納智捷等,農曆年後幾乎全面調漲旗下汽車售價,平均漲幅約一至四%,現在購車,每輛平均較農曆年前貴了一至三萬元。

汽車喊漲,輪胎價格在國際橡膠價格飆漲壓力下,從去年起已多次調漲售價,德國馬牌輪胎今年則率先喊漲,從二月起全面調漲旗下產品售價三至五%,三月起各大輪胎品牌將陸續跟進,「全面性調漲」。

包括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和瑪吉斯等輪胎品牌,三月起將陸續調漲輪胎售價,平均漲幅將達五%,「換個輪胎大約要貴一、二百元」。設有輪胎中心的好市多表示,已收到米其林和普利司通輪胎漲價通知,最快三月就會漲價。

難敵日圓飆升壓力,TOYOTA和LEXUS總代理和泰車二月起平均調漲TOYOTA汽車售價約一.六%;LEXUS高級車平均調漲○.四至一.六%;沒跟上今年第一波漲價潮的七人座WISH,三月起跟進漲價,預估每輛將貴一.五至二萬元。

台灣本田也全面調漲HONDA汽車售價,Accord車系每輛調漲三萬元,CR-V、CIVIC、FIT車系每輛各漲二萬元,平均漲幅一.九八至三.三四%。

中華車旗下COLT PLUS、FORTIS、GRUNDER、OUTLANDER、SAVRIN、ZINGER等車系,二月起也全面調漲○.九至二.二%;裕日車則自十五日起漲價,平均漲幅一至二%。

福特六和旗下FOCUS車系每輛平均漲一.六萬元,ESCAPE2.3 4WD、FIESTA和RANGER每輛各漲二萬元,平均漲幅一.五至四%。

星、韓灑錢 抑制通膨、糧價飆漲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隨著國會大選逼近,新加坡政府日前公布六六億星幣(一五二五億台幣)的社福方案,希望協助國民克服通膨。南韓政府將斥資一百億韓元(二.六五億台幣)購買農產品期貨,以因應糧價飆漲。印度政府則禁止奶粉出口。

新加坡財長尚達曼表示,今年通膨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大事,將提供中低收入勞工減稅和退稅、增加補貼和發放現金,預計將花費政府三十二億星幣。

除了高所得者,新加坡今年的個人所得稅率將削減四%到三九%,退稅二十%,金額最高達二千星幣。新加坡政府預計明年五月一日發放十五億星幣現金給成人,每人可領三百至八百星幣。

新加坡政府還將斥資三十四億星幣,用於勞工訓練、老年健保和促進藝術的長期投資,另將削減企業投資生產和創意的稅負六十%,並退還企業二十%的所得稅。

新加坡國會大選預定明年二月舉行,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每逢大選的前一年都會提高政府福利支出,該黨自一九六五年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執政迄今。

而為了因應糧價飆漲,以及可能的糧荒,南韓政府決定將分別斥資一百億韓元,在期貨市場購買小麥、玉米和大豆,總共約五二.二萬噸。

為了抑制牛奶價格大漲,印度政府上週末下令禁止奶粉和衍生的酪蛋白出口,命令立即生效。過去一年,印度牛奶零售價格上漲約二十%,批發價格上漲十二%,也助長食品價格飆漲,截至二月五日的食品通膨年增率達十一.○五%。

《星期專訪》林向愷:物價漲太快 4成家庭無力應付

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林向愷。(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鄭琪芳/專訪

近來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世界銀行(World Bank)警告糧食價格已達危險水位。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向愷認為,這一波物價上漲雖是短期現象,但因上漲速度太快,且民眾薪水沒有增加,國內有四十%家庭無力應付,一旦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形成,將對通膨造成很大壓力,政府不應放任物價蠢蠢欲動,應宣布相關商品凍漲,同時嚴查哄抬、囤積等,並正視糧食安全及能源安全問題。

預期物價上漲 恐衍生通膨

記者問:最近國際原物料持續飆漲,糖、棉花、銅及錫等價格已是歷史新高,這是短期現象或中長期趨勢?

林向愷答:應是短期季節性現象,因為氣候變遷,導致小麥等大宗物資收成不好,加上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熱錢到處流竄,炒作股匯市及大宗物資等,造成大宗物資價格飆漲。

這波物價上漲,最多一年應該就會回穩,雖然最近物價漲得兇,但小麥、黃豆、玉米等大宗物資價格,還沒回到二○○八年金融海嘯前的水準;至於部分基本金屬價格高於金融海嘯前,主要是中國、印度及巴西等大型經濟體持續發展,對於能源、原物料的需求持續上升,屬於比較長期的因素。

不過,最近國泰金控公布的數據,九成民眾認為物價還會持續上漲,假如大部分民眾預期物價持續上升,會對Inflation(通貨膨脹)造成很大壓力,因為預期物價上漲,就會多買一些未來要買的東西,造成囤積、搶購等,預期心理會影響消費行為,如果一直存在,物價持續上升,就會演變成通膨,經濟學講得很清楚,通膨就是一種貨幣現象。

一旦通膨的預期形成,中央銀行就必須面對,不管是控制貨幣水準或是利率,央行不只要穩定物價,也要穩定匯率,多了一個目標要面對,穩定匯率的難度將會升高。最近央行貨幣總計數M1、M2年增率都在可控制範圍內,表示還沒有通膨問題,但如果預期心理升高,導致消費行為改變,就會產生壓力。

而且,現在氣候變遷只是開端,未來極端氣候的頻率會愈來愈高,氣候變遷將是長期要面對的問題,台灣一直把糧食及能源安全等忽略掉,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糧食及能源,這是錯誤的;因為異常波動劇烈的時候,供需會受到嚴重衝擊,有錢不一定買得到,即使買得到也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所以南韓等國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以提高能源自足率,歐盟也很強調糧食安全。

可支配所得減 漲價感受深

問:近來全球面臨「輸入型通膨」壓力,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逼近五%,還被質疑低估;南韓CPI也超過四%,但行政院主計處預估我國今年CPI年增率僅二%,是否代表台灣沒有通膨問題?

答:雖然近來大宗物資價格上漲,但新台幣也升值,所以情況不是那麼嚴重,其實中國的通膨也不是輸入型,而是中國在二○○九年為了因應金融海嘯,信用擴張太快,熱錢到處跑,當然產生通膨問題;台灣情況不太一樣,雖然熱錢有進有出,但央行貨幣數量控制在合理範圍,所以問題不像中國嚴重。

要衡量是不是有通膨,要看民眾對通膨的預期及貨幣數量年增率。我們貨幣數量應在合理範圍,但這波物價上漲速度太兇,且最近幾年薪水沒漲,所以大家對物價感受特別深刻。根據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自二○○八年至今,所得最低四十%的家庭,可支配所得減少最多,一旦物價上漲十%、二十%,購買力馬上大縮水,這才是問題根源,因為有四十%的家庭無力自行對抗物價膨脹。

調降關稅好處 應該給民眾

問:近來民生物資紛紛喊漲,政府不斷召開「穩定物價小組」會議,再度祭出關稅調降等措施,是否對症下藥?

答:馬政府的財經政策有幾個重大迷思,二○○八年上台後,馬上以尊重市場機制為由調漲油價,每次物價一有波動,政府第一時間的說法就是尊重市場機制,假如市場經濟運作毫無缺點、可以自我修正,其實也就不需要政府了。

一個完整的市場機制有兩個要件,第一是人民可以依偏好自由選擇購買、且有能力購買;第二是廠商可以自由進入。以這兩個標準衡量,台灣市場機制是不健全的,例如油品市場,只有中油及台塑兩家,國際上有名的石油公司沒有辦法來台經營。

我們去市場買雞蛋、買豬肉,有沒有價格計算的公式?為什麼油品要有計價公式?這代表市場機制是有問題的、不完整的。但政府將問題推給市場機制,所以經濟部決定油價時,根本不會考量民眾有無能力支付,政府忽略市場機制不完整,且有四十%家庭無法應付物價上漲,其中所得最低二十%家庭還是透支的,也就是所得低於支出,低所得家庭大部分支出已用於必需品,而現在漲的都是民生必需品。

馬政府美其名是尊重市場機制,其實就是不去管產銷行為,政府動用公權力調降關稅,造成國庫稅收減少,降稅的好處應該給民眾而不是企業,但經濟部長竟然說要道德勸說,沒有公權力介入才要道德勸說,大宗物資漲價有沒有聯合行為,政府也不徹底去查,一個有魄力的政府,決定調降關稅後,可以宣布相關商品凍漲,等於政府吸收一部分成本,廠商吸收一部分。

另外,市場產銷結構有問題,是不是哄抬要不要查?從原料端漲多少、到最後零售端漲多少,可以算出來價格合不合理,政府應清楚說明,調降關稅後合理的物價應該是多少,尤其是民生必需品合理價格在哪裡。

民間企業凍漲 關稅可再談

問:政府可以宣布國營企業凍漲,也能宣布民間企業凍漲嗎?

答:為什麼不行?政府公權力很多,加上我們的市場機制不是很完整,只要找幾個產業公會來談,如果業者認為關稅調降幅度不夠,雙方可以再談,在穩定物價的前提下,談出一個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如果放任物價蠢動,不僅影響民眾購買力,也會產生預期心理,問題會更加複雜。

更何況,台灣有很多國營事業,油品、電力、瓦斯、糖等大宗物資,都是國營事業在經營,國營事業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賺錢,而是有穩定物價的功能,這波物價上漲卻是國營企業帶頭漲,從中油到台糖都是,中油的計價公式就是易漲難跌,代表政府跟民間感受完全脫節。

問:除了降稅之外,「雙率(利率及匯率)雙升」也是對抗通膨的手段,升息及升值的效果如何?是否有副作用?

答:如果政府其他部門能夠處理物價問題,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比較有空間處理匯率問題,否則就會面臨兩難,一方面是通膨、一方面是匯率,台灣匯率永遠有兩個考量,就是出口與進口,這也考驗央行的判斷。

央行的政策目標之一是對抗通膨,但不是採取匯率升值的手段,而是要控制貨幣數量,最近央行對貨幣數量控制非常明確,但匯率的策略比較模糊,讓出口商沒辦法預期,應該給大家較清楚的圖像,可以降低廠商做錯誤決策的可能性。

投資後進國家 薪資難成長

問:你一再提到,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深刻,主要是薪水沒有增加,目前國內實質薪資不如十二年前,薪資停滯的問題如何改善?

答:這是馬政府另一個財經迷思,認為開放就是好的,但生產要素包括資金、技術、人員及土地,這波開放導致資金及技術移動太快,大部分人員卻很難移動,在移動速度不一的情況下,就會產生輸者群跟贏者群,所以九○年代到現在的全球化,經濟成長和薪資成長完全脫鉤。

台灣資金及技術跑到後進國家,廠商利用本國的資金及技術,僱用後進國家的勞工取代本國勞工,由於半成品、原物料從台灣出口,出口及經濟仍有成長,但國內工作機會減少了,要求好的勞動條件非常困難,所以經濟雖有成長,但薪資很難成長。

美國等先進國家也有同樣的現象,但台灣的情況最嚴重,因為我們對後進國家投資比重最高,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對外投資有七、八成集中在先進國家,因為要去併購、取得技術及品牌等;台灣正好相反,對外投資七、八成集中在後進國家,所以不管經濟成長率多亮麗,這幾年台灣失業率一直是亞洲四小龍最糟。

馬政府認為政府不能限制產業外移,這是最大的錯誤,假如政府完全沒有給予廠商補貼或租稅獎勵,的確是管不到、也不能管,但台灣有多少廠商拿了政府的補貼或租稅獎勵,難道政府不能管嗎?

美國總統歐巴馬就多次提到,在海外投資的美國廠商,不能享受租稅優惠。因為海外投資對創造國內工作機會沒有貢獻,沒道理還讓廠商享受低稅率,廠商在海外生產,本國工作機會減少,政府必須處理勞工的問題,因此,企業在台灣生產及在海外生產,政府財政負擔是完全不一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