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池子的水抽掉了?

當一個池子的水愈來愈少、但魚卻愈來愈多,可想而知魚會愈來愈瘦小、甚至翻肚死亡,近年來的台股就像是這樣的池子。

在台股這個池子,上市櫃公司就如同魚、資金就是水,但近兩年來光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及透過TDR募資,從台股這個水池就抽走689億元,再加上去年與今年前9月上市公司現增募資金額合計約1400億元,這兩年來台股資金動能就等於少了2000億元。

這些錢去了那裡?以第一上市及TDR來說,僅15%留在國內,若以承銷價推算,近600億元都匯到國外供這些公司擴廠、或是到了大股東口袋,若再以上市後最高價來估算,流失的資金恐更達800億元以上。

現增也差不多,大股東透過現增募資或許是用於擴產、或許是改善財務,但被抽走的這些錢真能創造公司更好的經營績效嗎?回饋給股東股價上揚或是股利增加?現在來看,這恐是少之又少。

外企第一上市及TDR更過分,幾乎檔檔跌破承銷價,套牢一堆台股投資人,市值從近700億元跌到400億元出頭,誤信交易所誇稱台股要發展為亞太地區、甚至是全球科技業的重要籌資平台的投資人,付出代價是財富合計蒸發了近300億元。

當這些大股東將魚放進台股這池子內,卻又將水抽走,結果可想而知,但主管機關難道沒責任嗎?放任這些大股東將活力不佳、賣相不好的魚放入池中,根本無法吸引外資來買魚,進而注入台股新動能,最後就是誤買到這些魚的台股投資人欲哭無淚。

(費特曼)

超國民待遇 肥外企坑股民

記者陳永吉/特稿

當初政府興沖沖要台商回台上市,說是把「投資成果與台灣民眾分享」,是所謂的「鮭魚返鄉」,現在看看這些回來掛牌的台商、外企,給台灣投資人的多半不是成果、而是苦果!

推動外企來台上市本來就是好大喜功下的產物,法規邊走邊修,到現在外企還是妾身未明,不是證交法定義的公司;跟本國企業相比,還有許多超國民待遇,如不需每月公布營收、季報也只要交合併報表即可,反而造成外企給台灣投資人「不透明」的印象,許多外企的交易量也進了冷凍櫃,昨天有六家外企成交量不到一百張。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外企,八成以上都是台商,只是透過免稅天堂、公司組織調整,換個身分回來「淘金」,真正留在台灣投資的金額根本不到兩成,許多是募到資金後繼續「錢進中國」,對台灣的就業一點幫助都沒有,現在股價大跌、股利又少的可憐,投資人哪來的成果可以分享?

而且這些打著外企回來掛牌的公司,爭議也多,TPK、IML經理人賣股事件、IML員工認股權大幅稀釋獲利、KY晨星甫上市股價就暴跌實施庫藏股、IML、TPK、KY安瑞股利趨近於零…,都給投資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然而主管機關為了端出政績,還量身訂做修法,讓上市櫃公司轉投資的中國子公司可以回台上市,即使是做同樣產品的母子公司,結果看看現在KY百和股價的走法,慘賠的投資人是不是可以跟主管機關求償呢?

--

KY輩外企 股價多KO?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昨天台股跌幅不大,但跌停的十四家公司中,有一個類群跌停家數就占了四個名額,分別是兩家第一上市的外企—網通廠KY科納及IC設計廠KY譜瑞,還有TDR(台灣存託憑證)新加坡半導體商新曄及新加坡手機廠Z-OBEE;最慘的是第一天掛牌上市的生醫股KY康聯,因上市前五日無漲跌幅的限制,昨天股價暴跌二十四%,使得今年來台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全部跌破承銷價。

目前以外企資格來台第一上市櫃的公司共十六家,其中上市十二家,有一半是今年才掛牌;上櫃的四家中,三家今年掛牌、一家去年掛牌。今年掛牌的這九家公司中,上市的六家全部跌破承銷價,上櫃則有一家,跌破承銷價的機率近八成;當中今年四月二十一日掛牌的KY貿聯(連接線廠)及五月十八日掛牌的KY百和(織帶廠),股價連當初掛牌價的一半都不到,KY百和更是掛牌當天就是最高價,股價一路崩跌,昨收盤價剩下十四.三五元,較承銷價三十二元暴跌五十五%。

相較之下,去年掛牌的七家外企,表現還算差強人意,包括亞德克(氣動元件廠)、KY美食(85度C)及TPK(觸控面板)三檔股價還在承銷價之上,也是百元俱樂部成員;不過,去年第一家上市的外企—IML(電源管理晶片廠),相較承銷價目前仍重挫三十四%,而首家上櫃的外企—KY安瑞(資安廠),昨股價更較承銷價暴跌六成,是外企中表現最差的。

總計這十六家公司,相較承銷價昨天股價腰斬的有KY百和、KY安瑞、KY貿聯及KY晨星(半導體廠),比例之高讓人憂心;如果以上市後的股價表現與同一時期指數作對照,也有將近一半的個股比大盤弱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