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曝光 劉憶如:不知記者在場

 

財政部長劉憶如「早知油電漲,證所稅就緩一緩」的談話惹爭議。
記者林澔一/攝影
財政部長劉憶如一席「早知油電漲價,推動證所稅就會緩一緩」引發外界譁然,劉憶如昨晚八點四十五分緊急發布聲明澄清;她解釋說,昨天拜會立委是私下行程,不知道有媒體記者在場,才讓她跟立委的私下對話曝光。

劉憶如在新聞稿中解釋,昨天她到立法院拜會國民黨新科立委王惠美原本是私下行程,但在私下說明證所稅議題時,有五名媒體記者進入立委辦公室,且未表明記者身分。

她說,王惠美以為那些人是陪同部長來拜會的財政部官員,劉憶如則以為那些人是立委助理,雙方都不知有媒體記者在場。記者事後也沒表明採訪立場,卻把王惠美和劉憶如對話公開報導。

劉憶如解釋,油電雙漲議題二月起見諸媒體,但經濟部當時尚未設定相關時間表。財政部雖自三月二十八日起開始討論證所稅,性質是屬於稅制改革,即使儘快立法通過,最快影響是明年以後的所得,及後年五月的申報。

此外,針對媒體報導,劉憶如指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賣股賺十億元,才繳三百四十八萬元的證交稅,劉憶如透過新聞稿表示:「引述公開資料為例,並非針對個人」;她說,由於是私下說明,她才以郭台銘前年申報轉讓持股的公開資料為例,向立委說明,並非針對郭台銘個人。

劉憶如說,一百億元不少,例如可用來提高受薪階級的薪資免稅扣除額或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但她並未表示這些目前是財政部政策。



藍綠委:又替馬惹禍了

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拜會立委時,表示先前不知油電要漲價,否則可以緩推證所稅。此外,行政院秘書長、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經濟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都被她的「流彈」掃到。藍綠立委表示,劉憶如「又替馬總統惹禍了」,也讓推動證所稅增添負面因素。

至於劉憶如動向,藍營立委分析,現在如果換掉劉憶如,外界又會質疑「放棄證所稅改革」,因此異動可能性不大。

對劉憶如昨晚發聲明指出,白天拜會立委王惠美時,「不知記者在場」,王惠美昨晚表示「莫名其妙」。王惠美強調,記者是聽到劉憶如要來拜會,才趕來她的辦公室,有些人還是半途加入,「記者是跟劉憶如來的啊!劉憶如當了六年立委,怎會不曉得立院生態?」王惠美說,「部長雖有心,做事方法待商榷」。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表示,劉憶如「不太對」。部會首長要體會到,自己是內閣一份子。各部會要溝通協調,對外也不能只代表自己部會的立場,要考慮整個行政院團隊。

國民黨財委會立委蔡正元批評,劉憶如「先前不知油電要漲價」的說法,根本是「牽拖、胡扯」。油電價格調整的消息從二、三月就傳出,財政部怎麼會毫無所悉?而且確定調漲油電後,證所稅難道不能暫緩?

民進黨團幹事長潘孟安表示,劉憶如「快人快語」,顯示馬政府官員各吹各調,黨政協調形同虛設。馬總統如果還不調整行政團隊,繼續「坐在府裡吹冷氣」,就是人民的不幸。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則說,劉憶如的「真心話」又替馬總統闖禍。證所稅本會期通過機率更低。




後悔了? 劉憶如:若知油電雙漲 就不會提證所稅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2012-05-25  16:22

油電雙漲、證所稅讓馬政府近來飽受批評,不過今(25)日傳出,財政部長劉憶如私下向立委透露,如果早知道要油電雙漲,就不會在3月28日提證所稅了。但既然現在股市已經受到影響,推動證所稅的工作就不能停下來。

據了解,劉憶如向立委表示,其實她早在3月28號就把稅改的行程排出來,但是4月5號看到油電雙漲,自己都傻眼了,事前完全不知道油電雙漲會跟證所稅的議題一起推出,如果自己事前知道政府在4月5號會油電雙漲,就會暫緩提出復徵證所稅。但是既然議題已經拋出來,而且股市已經受到影響,因此推動證所稅的工作不能停下來。

對於證所稅對台股的影響,劉憶如則是把矛頭指向NCC,批評財經台自從政府提出復徵證所稅之後,天天公開喊著要股民賣股票,這已經是公然故意作空股市,劉憶如因此質疑NCC為何放任財經台作空。

--

《各報要聞》鴻海:官員發言,應就事論事
2012/05/26 10:17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財政部長劉憶如與立法委員溝通證所稅修法事宜,言談間意外掃到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晚鴻海對此發表聲明強調,希望政府官員對公共政策之發言,應該就事論事,而非針對個人,劉部長為證所稅護航,但提郭董事長作案例並不恰當。

劉憶如舉例郭董前年賣鴻海股票賺十億,但卻只繳348萬元的證交稅,如果用證所稅來計算,稅金恐怕要激增至7,500萬元,似乎對郭董日前提及「財政部為證所稅每年收到新台幣100億元勞師動眾」的一席話,大表不滿。

劉憶如還指出,不能小看這100億元,這100億元可把薪資扣除額從10萬4,000元提高到13萬元,也能讓幼兒特別扣除額從2萬5,000元提高到10萬元,直接減輕民眾賦稅的負擔。

 

針對劉憶如這一席話,鴻海昨晚特別提出聲明,以強調對此事的看重。

鴻海表示,尤其郭董事長日前對證所稅之發言,是建議政府部門用「效率」和「成本」做考量的善意忠言,不該被誤解。而講證所稅,提郭董事長為案例,更是不恰當。(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鄭淑芳/台北報導)

 

辣蘋果:民眾也傻眼(余艾苔)

 

2012年05月26日

最近為了證所稅,財政部長劉憶如向立委溝通時,不小心透露了一則「讓她傻眼」的訊息,原來她在3月底規劃好證所稅的時程,但是4月5日看報紙知道油電雙漲後,她傻眼了,她說,如果事前知道就可以緩一緩。天啊,這樣互不往來,訊息無法流通的行政團隊,民眾更要傻眼。
這件讓劉憶如傻眼的事,除呈現馬團隊各行其是,但還有一點很不可思議,就是劉憶如太沒sense了。

媒體早爆油電漲

因為媒體,至少余艾苔服務的《蘋果日報》早在2月初就大幅報導,水油電可能都會漲價,之後,政府一直醞釀水先不漲,油電勢必漲的氛圍,劉億如怎麼可能遲至4月5日才恍然大悟? 

課稅也該端好康

就算劉憶如4月5日才驚覺事態嚴重,難道無法踩煞車?而且,就像油電雙漲沒有事先規劃補助弱勢,財政部當初也沒有提出其他稅務的配套,遲到近來才在向立委溝通時提出證所稅收入100億元,可讓個人薪資扣除額從10萬元提高到13萬元,動作會不會太慢了?如果馬政府能在提出加稅漲價時,也有端出其他好康的,或扶助弱勢的措施,民眾觀感絕對不同,至少不會傻眼。

--

證所稅紛爭 別再民粹化

財政部長劉憶如說郭台銘前年賣鴻海一萬張,如照行政院版證所稅,要繳七千五百萬的證所稅,而不只是三四八萬元的證交稅。可能因為最近太忙,這點部長弄錯了:根據現行行政院版證所稅版本,郭台銘一毛證所稅也不用出。

原因在於,行政院版證所稅規定,此法實施前所持有股票的「成本價」,是以前一年年底市價,或股東原始取得成本孰高者為準。二○一○年七月郭申報賣出股票,前一年年底鴻海收盤價為一五一點五元,當高於郭台銘的原始取得成本,所以這才是股票的法定「成本」。而一五一點五元還高於鴻海在二○一○年七月底的收盤價一二九元。其實,這是目前版本的一個盲點,也就是為了簡化稽徵,而「寬待原始大股東」。

另一說,證所稅課徵到的一百億,可用以減少薪資所得者的所得稅,提高他們的扣除額嗎?恐怕也有疑問。

一百億能不能課到恐怕有問題:大戶可以變成外資,免稅;許多中實戶可用人頭,或者索性出場不做了。事實上,證所稅紛爭出現後,許多中實戶縮手,散戶也被殃及,股市成交量已經萎縮三成以上,光四月份證交稅的收入,就比去年減少十七億。如果成交量還繼續萎縮下去,政府稅收減的將不止一百億,得不償失,最後還是由全體納稅人買單。

更麻煩的是,台灣想成為「亞太集資中心」的理想,恐怕也隨著股市週轉率的急遽萎縮,隨風而去。證券業的就業恐將萎縮,也對失業率的走勢不利。

我們希望證所稅的各方不要再流於民粹化。好好讓立法院去協商,提出一個具有公平性的合理版本,不會過度打擊成交量以致稅收「得不償失」,才是正途。

 

 

【2012/05/28 聯合報】

 

劉憶如舉例…郭董賺10億?問號很大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前年賣鴻海股票,財政部長劉憶如算了一下,得出郭董大賺10億元的結論。當年郭董僅繳348萬元的證交稅,若證所稅開徵,必須繳高達7,500萬元的稅。不過,郭董是否賺10億元?是個很大的問號。

郭董是在民國99年5月27日那天,申報轉讓1萬張鴻海股票,當天鴻海收盤價約每股123元,換算高達市值12.3億元,而郭董取得的成本,按每股面值10元計算,獲利的確高達10億元。

但劉部長可能忽略了,政院版給予的優惠待遇,對成本計算採從寬認列,證所稅開徵前取得的股票,出售時,可以證所稅施行前一年最後交易日時價,與原始取得成本,擇高認定。

按這樣計算,郭董每股成本絕對不是10元,如以同年底鴻海收盤價約106元計算,每股約賺17元,1萬張就是1.7億元,再考慮到持有期限等優惠,與已繳的證交稅額差距不大,和劉部長估算相去甚遠。

拉回證所稅本身,雖然國民黨努力整合,不同意見仍多,東拼西湊結果,執政黨版內容四不像,未來還有民進黨等版本要進一步整合,證所稅案若一定要力拚本會期過關,這部拼裝車上路之後能跑多久?說不定和個資法一樣,成為一部通過立法卻窒礙難行的殭屍法案。

開徵證所稅的初衷,馬英九總統說得很清楚,就是「量能課稅」,換句話說,只要能讓台灣社會朝這目標前進就可以,用甚麼方法是次要的事。

台股已出現「聞稅色變」現象,愈多討論愈不利股市表現,也就不利於新稅制的推行。若能在目前隱含有所得稅意味的證交稅,作一些變化,例如,以指數位置為基準,每千點為一級距,隨著股價指數的高低,指數愈高適用較高的證交稅率等,客觀來看,比起整合10幾個不同黨派的意見,要容易的多,多少也讓改革的理想,向前跨了一步。

 

 

【2012/05/28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劉憶如舉例…郭董賺10億?問號很大 | 證所稅雜音不斷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5/7120267.shtml#ixzz1w8YG9cnv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