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瑰寶 人民的雞肋 MarketWatch:歐元並未惠及德國百姓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2012-07-05  15:35  


歐債危機爆發迄今,歐元危在旦夕,然而自鳴得意的樂觀氛圍始終環繞在單一貨幣支持者之間。

他們認為,生死交關的那天,德國終會作出挺歐元的抉擇,並且扛下救世主的責任,德國因歐元獲益匪淺,理當知恩圖報。這種看法看似順理成章,事情卻沒有那麼簡單,甚至毫無道理可言。

沒錯,德國愈來愈富,經濟愈來愈好,出口愈來愈旺,盈餘愈來愈豐。但是,德國普羅大眾生活並未因此變得更美妙。

沒錯,企業受惠歐元賺得紅光滿面,但對街頭尋常百姓卻是夢魘。通用總裁曾說:「對通用(General Motors)有利,就是對美國有利」。這句話不必然為真,大企業與小百姓彼此利益背離,才更有可能是真相。

現在,人們又犯了相同錯誤,斷定能讓福斯或 BMW 獲益的方法,必定也能惠及母國。但這並非事實。

德國選民對此理解甚深,無論他們的領導人在永無止盡的「拯救歐元」高峰會中同意什麼紓困方案,德國人都將投下反對票,任何期待德國勢必出馬挽救鄰國的人都將大失所望。

縱使德國確實在某些方面得利歐元,例如 2011 年經濟成長達 3%,羨煞許多先進經濟體;德意志銀行預測今年成長為 1%,沒很好,但在鄰國一片憂慮衰退的氣氛下,也不算壞了。而其貿易盈餘也大有斬獲,2011 年出口成長 11.4%,今年也沒有停滯的跡象。去年貿易盈餘為破記錄的 1580 億歐元,相當於 GDP 的 5.7%,中國貿易盈餘則僅佔 GDP 2%。「世界工廠」之名或許更該冠予德國。

數據相當優秀,但德國人真的更有錢了嗎?經濟成功的要素是百姓生活得更好,杜塞道夫或慕尼黑的商店內應該滿是收銀機開開關關不間歇的清脆聲響,房產價格應該上揚,所有昂貴的設計師品牌應該都能不費吹灰之力讓民眾掏出皮夾爽快刷卡。

不過實情並非如此,再以其它數據佐證,德國零售銷售額不上不下,自採用歐元以來,消費者支出維持在每年小幅成長 0.25%,去年雖然達到 5 年來最快的 1.5%,但比起經濟擴張規模仍然十分微弱,這絕稱不上繁榮。

歐元誕生以降,意大利、法國與西班牙的實質薪資、單位勞工成本都大幅上升,但德國卻未享有這種現象。雖然今年薪資可望提高,不過也僅是溫和成長。再看看房價,縱使今年確有可望上漲的證據,但過去 10 年房市却宛若刺破的輪胎頹靡無力。

德國景氣真有那麼蓬勃嗎?單就人民開支而言,顯然不能下此定論。

堅強的就業率、豐饒的貿易盈餘以及充裕的企業盈利是德國最引以為傲的三大指標。由於大幅低估匯率,德國產品得以廉價價格銷往國外,企業因之獲利滿載,然而德國普通人愈來愈努力工作,生活卻未因此愈來愈富裕。他們的血汗只為公司帶來財富,或者透過銀行和稅賦體系流往週邊國家。他們自己,一點改變也沒有。

更慘的是,無論歐元危機最終如何寫下結局,對德國人來說都是只有輸家的份。不是 17 國債務重組,就是歐元瓦解,前者德國勢必承接排山倒海而來的債務,後者德國政府也被迫將銀行體系大量債務記入資產負債表中。

任何在歐盟峰會上達成協議的救援方案都可能在德國境內遭到否決,畢竟,德國小老百姓怎會選擇一個對他們而言無用武之地的貨幣制度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