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過了九個月,雖然帳面上仍有虧損,但加計股息和換股賣出的利得之後,已經完全弭平2011年的虧損(個人平均持有成本,集中指數約7800,櫃買指數約130,櫃買 持股比例高於集中),並且有高於數倍定存的小幅獲利。

由於台灣的經濟真的不佳(有領先指標反彈,同步指標不反彈到領先指標跟著同步指標走弱的例子嗎?變成同步指標領先了領先指標,感覺好怪…),加上應實施但用不公不義的方式實施的證所稅和二代健保影響。所以去年一路看空的人,獲得不少掌聲,做多的人則是唉聲嘆道。但以個人的經驗,如果從2011就空手的話,至今就無法獲得高於定存的獲利了。

能夠由虧轉盈,覺得很幸運。畢竟如果在2011虧損了二十趴,2012就必須有二十五趴的績效才能打平,如果還要有一點獲利,可能就需要三十趴甚至以上的績效。(如果晚個半年多投資就好了,這正是需要多學習的地方…)(還有別忘了,手續費加上證交稅的成本就有千分之六)。

雖然對經歷過金融海嘯慘賠的人來說,2011也沒跌那麼多,但似乎這次的景氣要回升更難了…。

當然,小幅獲利還是無法讓人滿意,也有很多可以檢討的地方。一方面是在2011年大幅加大投資金額,要獲得預期的報酬難度增加;二方面是低估某些因素對於營收好卻獲利差的影響(有支主力持股,營收差多,獲利只剩三成不到)。

由於手上持股的營運大部分都在Q1或Q2就觸底反彈,股價也跟著回升。但仍有一兩支主力持股仍在探底,加上類股輪動快,此消彼漲,績效也盤整了好幾個月,即使在QE後,整體持股也並無上漲。>_<+++

從2011至今的心得,仍舊是:小股東不要和大股東鬥,但要找到可信賴的大股東不容易。

持續要學習的是:如何在公司營運、公司財務操作、多空並陳或是一則消息多空各自解讀、趨勢、籌碼之間,找到較佳的進出點。(以上兩點以後再談)

還有一點要觀察是:雖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對於散戶的影響已經知道(如何因應?),但由於法人不課,是否會造成資金挪移(留意可能受惠個股?),而是否會影響企業在股息股利分派上的決定,也是和小股東息息相關的。

--
※財務操作真是一門學問:如現增和可轉債的影響,稀釋既有股東權益是必然的(董監酬勞和員工紅利卻有可能因此增加),那到底是大多溢價但大多為特定人參與的可轉債傷害小?還是折價但小股東仍可參與75趴的現增傷害小呢?

※元大的看盤系統好像秀逗了…,客服人員一直道歉,但也沒說明是出了什麼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