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報要聞》生技小金雞,爭相上市櫃
2013/02/24 09:59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正是生技族群股價最佳寫照!在市場對生技產業懷抱憧憬下,國內生技族群一波波朝IPO前進,而國內多家上市櫃生技公司也多向上、中、下游開枝散葉;其中,包括東洋 (4105) 、佳醫 (4104) 、中天 (4128) 、杏輝 (1734) 等集團,旗下都有不少轉投資生技公司,目前也都走向上市櫃之路。

東洋集團目前除母公司東洋外,直接投資的製劑廠東生華 (8432) 、新藥廠智擎 (4162) 等,都已在去年掛牌上櫃,2家公司上櫃後股價表現果然沒讓母公司失望,其中,智擎近期在新藥族群帶動下,股價正式突破200元大關,創掛牌來新高;而東洋在母憑子貴下,股價也站穩百元大關。

 

目前東洋集團除已上櫃的水劑大廠晟德 (4123) 外,轉投資蛋白質藥廠永昕 (4726) 及原料藥廠得榮 (4187) ,目前也登錄興櫃,2檔個股近期股價也表現不俗,紛紛挑戰新高,預計近2年有機會轉上櫃。

佳醫集團近年轉型醫療控股公司,轉投資的醫美廠曜亞 (4138) 已上櫃,今年該公司新代理的電動拉皮機可望取得銷售執照後,業績有機會回溫。

此外,佳醫還轉投資醫藥流通的久裕 (4173) 及玻尿酸廠商科妍 (1786) ,2家公司也登錄興櫃,股價維持高檔,後續也可望陸續規劃上市櫃。

中天集團轉投資的新藥廠合一生技 (4743) ,研發中的糖尿病潰瘍傷口癒合新藥ON101(WH-1)日前獲得美國FDA同意,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台灣的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去年11月已獲准進行,並在台大、中醫大附設醫院及馬偕醫院等多家醫學中心持續進行中。該股在新藥利多帶動下,股價也創掛牌來新高。

此外,中天轉投資新藥廠泉盛 (4159) 也登錄興櫃。

至於杏輝轉投資的新藥廠杏國生技,目前手上共計有5項新藥發展中,分別在臨床前試驗至藥品查驗登記階段,進度最快是用於治療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SB03,先前是與德國大廠合作,搶國內第一張藥證,估今年第2季取得。杏國有望於今年第2季登錄興櫃,在看好其後市表現下,母公司杏輝近期股價也創波段新高。(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方明/台北報導)

 

新藥兒女爭氣,生醫「母憑子貴股」風光!

回應(0) 人氣(956) 收藏(0)2013/02/22 11:15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b7d82528-2454-4fd4-8dd9-47eaa26ce889&c=MB06#ixzz2LghKceMO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何壽川:台灣新藥業 劍俠輩出

  • 2012-11-29 01:20
  •  
  • 工商時報
  •  
  • 記者杜蕙蓉/專訪
TRPMA昨日舉辦成立大會,理事長何壽川表示,TRPMA要成為台灣與全球新藥研發接軌的窗口。圖/顏謙隆

TRPMA昨日舉辦成立大會,理事長何壽川表示,TRPMA要成為台灣與全球新藥研發接軌的窗口。圖/顏謙隆

TRPMA成員研發中的新藥

TRPMA成員研發中的新藥

 台灣新藥如雨後春筍,TRPMA理事長何壽川昨(28)日認為,這是十年練一劍的成果,生醫業會有愈來愈多的劍俠;兩岸醫藥合作結盟,台灣不會是「單戀」,在中國已成為強權國家下,具備新藥審查的實力和發展新藥是雙方的共識,「新藥」會成為台灣成功的產業。

 何壽川認為,台灣有優秀的生化、電機人才,結合供應鏈完整資訊科技產業,加上有經驗的生技專家回國貢獻,生醫能量現在很強,目前最缺的是案源。以下是他的看法摘要:

 問:如何看台灣新藥產業的急遽發展?

 答:新藥產業需要高度的專業、資金動能要充沛,過去很多企業集團不敢跨足,但近年有不少可望成功的案例,如中裕治療愛滋病用藥的TMB 355是由Genentech授權而來發展到靜脈注射二期完成,自行研發皮下注射一/二期;太景治療社區性肺炎的的奈諾沙星已完成三期臨床,這都足以證明台灣是有發展新藥的實力。

 十幾年前大家認為發展新藥是笑話,但十年練一劍的結果,讓台灣出現很多劍俠,現在資本市場活絡,生醫產業並不缺資金,而是欠案源,專業的好壞是決定投資意願的關鍵。

 問:兩岸醫藥合作協定,目前看來都是TFDA和生醫業很熱,這會是台灣的「單戀」嗎?

 答:先進國家都將生醫產業列為振興經濟的命脈,在發展過程中,除了新藥開發,新藥審查上市的能力也會突顯產業實力,SFDA非常認真,這個部分兩岸是很有共識,雙方都希望能創造審查世界級的新藥!我認為有二個爸爸來扶持,由TFDA和SFDA合作建立兩岸人體臨床、新藥審查機制,聯手打進國際市場是十分被期待的!

 問:生醫業需要的創新人才,台灣人才培養足夠嗎?

 答:台灣有很強的生化人才,前後任的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和翁啟惠都是學化學的,他們不斷從國外延攬生技學者專家回國,不管是在學術單位培育菁英或者是創業,都有不錯的成果,加上國內電機、機械都很強,資訊電子供應鏈完整,只要資源整合或轉型,不僅新藥,醫材也會有利基。

 問:新藥發展的最大挑戰?

 答:就現況來看,台灣新藥發展是成功的!但由於市場太小,無法培養行銷人才,未來進軍中國,通路是很大的考驗,我們有能力賣藥嗎?這是需要群體智慧去思考克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