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登山鞋採用環保鞋底,只要幾個月沒穿,鞋底就會脫落。
記者曾吉松/攝影

 

登山時環保鞋底突然開口笑,很多山友只好拿膠帶克難式補救。
記者王彩鸝/攝影

《問題一》沒標製造日 怎知分解期?

 

 

消基會:目前國內法令並未規範,但環保鞋底的鞋價格高,若未標示反而給了供業者規避責任的灰色地帶。

環保當道,近五年不少國際製鞋大廠都吹起環保風,不過鞋底自然裂解和過去的消費習慣迥異,也引發消費者困擾。曾有消費者向消基會申訴買了環保鞋底的皮鞋,未滿一年鞋底就開始自然分解。雖然公司保證書載明購買後六個月保證免費換底,但消費者認為未售出的商品應該標示製造日期,並說明自然分解時間。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也曾遇過鞋子半路崩解的尷尬場面,之後再遇到環保鞋底的鞋品皆敬謝不敏。她表示,環保鞋底不但造成鞋子提早損壞,鞋底分解後也不見得對環境友善;她將在立院邀集相關單位和業者討論目前標示不清的問題。

目前國內法令並未規範環保鞋應標示製造日期,消基會即使收到申訴個案,也僅能回覆消費者將來蒐集資料後會作為討論題庫。不少鞋店也會口頭告知消費者:「鞋子必須常穿否則鞋底會分解」,也因此消費者若遇到鞋子裂解,也只好自認倒楣,投訴無門。

消基會秘書長雷立芬表示,環保鞋在國際間不是新的東西,業者願意朝環保方向發展,當然值得鼓勵;但環保鞋底的鞋子價格高,如果未標示清楚有效期限,反而給了供業者規避責任的灰色地帶。她認為,環保鞋底應標示使用期限,一旦產品超過期限就應該下架,才能保障費者權益。

消基會檢視國內法規也發現,商標法雖明訂「商品…應標示國曆或西曆製造日期。但有時效性者,應加註有效日期或有效期間。」不過也有例外條款「中央主管機關得就特定之商品,於無損商品之正確標示及保護消費者權益下,公告規定其應行標示事項及標示方法…」鞋子正是例外之一。

經濟部商業司三科科長陳威達表示,由於過去鞋子只有磨損程度差異,沒有裂解問題,「鞋類商品標示基準」並未要求標示製造日期,也因無人特別反應,商業司也未有修正相關規範。

《問題二》分解物 真環保?

 

 

學者:國內環保鞋底沒有認證機制,催化劑等添加物可能流進河川,進入食物鏈跑到人體中。

【記者李皇萱/台北報導】

環保材質鞋底打著「環保」之名,但是否真的環保,學者持保留態度。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產品出廠前,廠商都必須先測試耐久性、使用條件和儲存狀況,「廠商是真正知道所製造的環保鞋底何時會裂解的人」;不只該標示製造日期,更該註明保存方式。

吳家誠表示,環保鞋底為了可以溶於大自然中,多半添加了「加速分解」的物質,例如催化劑。鞋底分解後有時只是分解成比較小的碎片,並非完全不見,反而因為變成微小顆粒回收困難,而讓其中一些添加物四散流進河川海洋,再經由食物鏈跑到人體中。

吳家誠說,如果大家不去正視這個問題,只為了環保而去買這樣的產品,卻不知其實背後有很多缺陷,對環保不見得是正面效益。

目前國內環保鞋底並沒有認證機制,消費者無從得知鞋底的材料是不是真正環保。吳家誠指出,塑膠總類多樣,如何讓它變得容易分解,有很多不同的技術;但因為技術不同,目前台灣並沒有涵蓋所有技術的管理單位,也沒有認證標章。

吳家誠也說,環保鞋底要經多久的時間會裂解,廠商應該最清楚,畢竟產品若賣不出去必須庫存時,廠商也要思考能庫存多久。他指出,商品標示不只該加上製造日期和有效期限,更應該註明貯存方式,例如鞋子放在室內室外,接觸光線波長不同,裂解時間的快慢也會不同。

 

一雙遠征雪山西陵縱走的環保鞋,因鞋底裂開,山友只好用塑膠繩克難式綁住完成旅程,山友還在鞋子上簽名紀念。
記者邱德祥/攝影

【2014/08/31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