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3

〔記者蔡穎、洪美秀/綜合報導〕交通大學教授黃國華去年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奈米」(Nature Nanotechnology)的論文數據涉嫌造假,科技部擬將黃國華停權十年,追討黃國華的個人所得十多萬元。

交大材料系教授黃國華和助理教授陳昱勳去年五月發表論文「用DNA聚合酶為基因定序」,宣稱新技術只要一小時就能完成基因定序,成本可降低十分之一,只要五百美元(約一萬五千元),震撼學術界與各大藥廠,被譽為「諾貝爾獎等級的神研究」。

黃國華曾獲得科技部的奈米科技整合計畫補助近一千萬元,但這篇論文的研究結果太過完美,美國學者Lindsay和Wanunu撰文指出,該研究有諸多方法不合科學原理,如讓酵素和超導在同一環境下運作、在酵素兩端施加過高的電壓等,數據可疑。「自然奈米」去年八月因此致函交大要求調查。

交大專案小組調查一年後發現研究過程至少有廿幾項重大問題,包含實驗室位於台南關廟「某處」,由「神秘人士」Steve提供兩個類似貨櫃屋的實驗室和儀器,但陳昱勳卻對儀器廠牌、規格毫不知情,且該實驗室早已人去樓空,黃、陳兩人始終無法重現當時的實驗數據。

「自然奈米」已決定撤下該論文,且聲稱獲得黃國華同意,科技部組成專案小組上月底審查本案時,也認定從研究方法到數據結果都有造假痕跡,建議學術倫理委員會將黃停權十年,同案助理教授陳昱勳停權五年,且不得申請科技部計畫。

交大主任秘書裘性天表示,交大教師評審委員會已做出懲處建議,但當事人仍可提出異議或解釋,目前還沒有決定是否解聘兩人。由於黃已將多數經費用來買儀器設備和聘請助理,科技部決定先討回黃國華個人所得共十多萬元,也不排除對交大的管理疏失提出求償。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交大教授黃國華(左)與助理教授陳昱勳(右)去年發表基因解碼技術。 本報資料照

貨櫃屋做實驗、神秘人借儀器

去年交大材料系教授黃國華發表「用DNA聚合酶為基因定序」論文,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奈米」。後來遭國內外學者質疑,研究結果太完美,被形容是「諾貝爾等級的神研究」,但許多實驗條件設定卻不符科學原理、也沒提供原始數據,要求自然奈米期刊撤銷該論文。

自然奈米期刊網站在論文掛上「調查中」字樣,並函請交大調查說明。

根據交大調查,團隊稱該研究是在台南關廟某處,由神秘人士提供兩個類似貨櫃屋的實驗室進行;如今實驗室已拆遷、消失無蹤。

在國外研修一年的黃國華說,團隊的確有疏忽處,才讓事情如此曖昧不明 ,但「科學是講事實的,時間是最好的考驗,有心人士要渲染此事,我只能一笑置之。」

科技部表示,因為黃國華論文登上自然奈米期刊,才核定他為期三年、總經費高達三千萬元的奈米國家型計畫;接獲投訴後,已暫停其計畫經費,並協同交大展開調查。

根據交大回覆科技部的調查報告,研究團隊表示,實驗是第一作者、交大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陳昱勳在台南關廟,碰到稱為Steve之人士,Steve出借兩個類似貨櫃屋的實驗室,並借儀器給陳做出實驗結果。

報告指出,Steve不准陳了解各項儀器的品牌和資訊,也不准取得完整數據,且取得的部分數據只供製圖用,陳唯一能確認的,是取得數據的電腦品牌為戴爾;黃國華去過該實驗室一次,但他再次造訪時,實驗室已不知去向。

美國學者Lindsay和Wanunu在學術出版社genomeweb網站上指出,黃的研究有諸多方法皆不合科學原理,如讓酵素和超導在同一環境下運作、在酵素兩端施加過高的電壓等;對論文如何通過高標準編輯審查,相當存疑。

陳昱勳說,他簽了保密協定,無法透露實驗室細節,至於研究是否為他本人所做,他也不方便說;僅表示團隊保留原始數據,但礙於專利和商業機密,現階段無法公開。他說,團隊再重現實驗,結果都和原先相吻合。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報╱記者林秀姿、陳皓嬿/台北報導】

交大教授黃國華和助理教授陳昱勳去年發表在期刊「自然奈米」的論文,遭質疑造假;科技部和交大調查一年,至今難下結論。

科技部自然司長陳于高表示,科技部仍難證明研究真偽,因論文數據及原始文稿都經期刊審查;現期刊尚未撤下論文,加上黃、陳對許多問題皆以「期刊進入調查,不便回答」對應,科技部缺乏證據,「真的很難辦」。

交大校長吳妍華表示,去年七月校方組外部委員調查,報告已送科技部,也主動詢問自然奈米期刊編輯,但至今尚未收到雙方回音。

據了解,交大請黃國華重做實驗,黃國華稱儀器已拆光,需要重建,交大給半年時間;今年四月期限到期,團隊又要求校方延長三個月,今年七月到期;最後,雖有部分實驗成果出爐,仍無法完整呈現論文顯示的結果。

吳妍華認為,科學應是可再現且禁得起重複驗證的,如果無法重複,也許研究本身有問題;校方靜待科技部結論,籲外界別未審先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