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4/21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74 期 作者:朱美宙

 

我年輕時,為了還房貸,1天做2份工作,即使受傷生病也不可以請假……」最近暴紅的財經名嘴汪潔民,有一次在電視上透露年輕時打拚的心酸,引起很多共嗚。但此話一出,讓很多人大感意外,具有財經專業背景的汪潔民,居然有這樣辛酸的過去。

 

身兼數職賺更快
給自己壓力 強迫投資理財

 

汪潔民在政論節目中常炮火四射,被鄉民稱為「戰神」,他的人生小故事常有很多回響,特別是在去年台北市長選戰中,他用財經專業評論時事獨樹一格。原本無心插柳的名嘴生涯,選後開花結果,他開始主持下午時段的評論節目,哪知陰陽差錯,才1個月的時間,他又因壹電視的人事變動,躍居晚間黃金時段《正晶限時批──限時批政經》的代班主持人。

 

一連串如戲劇高潮迭起的安排,與汪潔民的職涯發展有很多相似之處,他總是全力投入,為自己鋪陳未來的道路,不論是初出社會的第一桶金、入行金融業,或是意外轉型至電視評論員,他只有1個目標──讓自己與家人過得更好。

 

在雙雙從事教職的父母期望下,汪潔民一直以為自己會走上念博士、到大學教書的道路。他大學就讀東海大學生物系,為了出國念研究所,畢業後先到中央研究院當助理,想藉此獲得有力的推薦信。布局看似完美,但「大學成績爛到爆,根本沒有美國生物研究所會收我」,山不轉路轉,留學代辦建議他改念MBA,居然進入全美排名100多名的菲利迪克遜大學,自此人生走向新的道路。

 

念研究所期間,正是1992年,柯林頓政府討論《自由貿易協定》的黃金年代,汪潔民深受啟發,下決心從事國際金融相關工作。他回國後,發現他在中研院、只有專科學歷的同事,轉做藥廠業務,很快就買房,他就此認定只有當一位超級業務員,才能快速累積身家。

 

無奈父親對於業務工作有偏見,汪潔民只好先到國農乳品擔任總經理特助。汪潔民說,他的老闆只有小學畢業,對事情的看法居然與他在研究所所學相當,這段「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事情」的經驗對他幫助很大。

 

這時,汪潔民已經與大學同學結婚了,為了有自己的天地,月薪2萬4000元、口袋只有20萬元的他,咬牙買了一間420萬元的房子。為了償還當時借貸利率高達10.9%的銀行貸款以及向親友借的錢,汪潔民開始1天兼2份工作的生活。白天,他是平凡的上班族;晚上,他是教授國中英語的補習班老師,很快地,他成為「夜晚比白天賺更多的人」。

 

原則1:減低負債
勇於先理債 才有餘力理財

汪潔民隨後跳槽至外商醫療器材當業務員,月薪6萬8000元,因為是外商、薪水較高,父親「不可從商」的念頭漸漸鬆動,他繼續晚上兼差,2年多就把貸款還完。汪潔民勇於減低負債,正是他家庭理財的第一原則。

沒有負債,事業才剛起步,汪潔民自以為「月領6萬8000,很風光」,但外商主管一句「你薪水其實很便宜」的話,燃起了他的鬥志。九○年代後期的台灣滿是機會,那時,專賣共同基金的富達投顧在高雄開分公司,他發現「佣金居然那麼高」,決定再度跳槽。他告訴年輕人:「要賺錢一定要當業務員!」

商學碩士不全然等同於金融業,他初入大觀園,金融市場變化多端,池子卻更大。汪潔民笑說:「興趣可以日後培養,但沒有薪水就很難引起興趣。」他進富達後的第1季分紅就高達50萬元,讓他對金融市場更加著迷。在富達投顧工作不到2年,他又轉換跑道到京華投信,剛好遇上保誠集團入主,他以1股13元的員工身分認購京華股票,被英資以1股90元的價格買走,汪潔民又累積了更多身家。

原則2:慎選職業
超業賺更多 還要用力認股

此後,汪潔民走上創業之路,先後與好友羅立群創立普羅財經與運昇策略投顧。尤其是普羅財經,那時剛好搭上2000年後連動債在台灣大熱賣風潮,汪潔民的口才好,對金融市場又很了解,很快地打通重要的銀行通路,而後又引進美國運通基金銷售,讓自己的身家再上一層。選擇高報酬的工作,正是他家庭理財的第2原則。

「選擇一家好公司,熱愛工作。」汪潔民說是他累積身家的基礎入門功,更重要的是,如果能與好公司一同成長,又遇到有讓員工認股機會,「一定要用力認股!」他說,員工認股如同創業般可以讓財富長大,卻少了親自經營的風險,他自己在投信業與太太在電子業工作,都有極成功的認股經驗。汪潔民攢下了上億元身家之後,這幾年轉型做電視評論,讓他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

汪潔民在工作本業的征戰成績斐然,金融投資卻不是戰戰皆捷。九○年代末期台股搭上科技產業高速成長而狂飆,他在富達的工作雖然豐收,但總想在股海裡好上加好,誰知踢了鐵板,輸多贏少,快快另闢戰場,把資金轉向房地產;2000年因太太已經北上工作,在新竹買了第2棟房子,從此之後,他把從股市賺來的錢,投資房地產,目前在台北、新竹、高雄等地,都有房地產。

同時,汪潔民快速修正投資習慣,他知道選對個股不容易,這幾年已經較少著墨投機氣氛較濃厚的小型股,改投資大型股,像是投資電信、金融股等,追求6到8%的配息率,光是股息收入就可輕易打敗定存,他很滿足這樣的操作模式。即使如此小心,還是有看走眼的時候,他曾經看好郭台銘,大買鴻海的股票,事後證明是「a big mistake」(大錯誤),鴻海股價已不若以往風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