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24 TUE

外帶收1成服務費?添好運:是內用打包,有事先告知;添好運在台灣比香港貴50到75趴喔(米其林餐廳開的分店能等於米其林認證嗎?)



2015-09-21 05:24:46 聯合報 本報記者吳雨潔

執行長林晉頡經營策略成功,開店一年多,分店逐漸拓展,「添好運」依舊火紅。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分享
循著長長的排隊人龍,來到開幕一年多的「添好運」首店,雖然已有四家分店,卻未分散排隊人潮,台灣消費者對「最便宜的米其林美食」的蜜月期,還在蔓延。

2009年在香港成立的「添好運」,不到一年就獲得米其林一星肯定,爾後連續多年維持一星殊榮不墜。去年7月,台灣首店在台北車站的「HOYII和億生活商場」開幕。

試營運的第一個月, 招牌「酥皮焗叉燒包」賣出66,000顆,以平均營業時間10小時計算,每17秒就賣出一顆。生意最好的台中大遠百店,一天能翻桌17次;台北新光三越A8店不遑多讓,也有16次的成績。

許多餐廳剛開幕,總有一陣高潮。但過了一年多、分店逐漸拓展,「添好運」依舊火紅。忕吉小吃(台灣添好運)執行長林晉頡認為,成功是因為「價位親民、食材實在」,經營團隊設定的客單價,是較台灣其他港點餐廳稍低的350至500元間,加上「港點的組合性高、口味多元,吃起來沒負擔」,開幕後發現,客人常「每道點心都點一份」,業績超乎預期。

米其林的光環耀眼,也是原因。香港添好運創辦人麥桂培,離開三星的「龍景軒」餐廳,成立平價的「添好運」小吃,堅持現點現作,打造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廳,話題十足。

當初,為了拿下添好運的台灣代理權,完全沒有餐飲經驗的林晉頡說,「我們就是張白紙」。面對競爭對手都是餐飲集團,只要「秀出網站,就能說明他們在餐飲市場的成績。」「我用自己念MBA時的經驗,從菜色定價、布局,到工作人員的配置、利潤,都做了仔細的研究。」

不同於其他集團的勝券在握,林晉頡提案時,拿出厚厚一本簡報,不僅有誠意,更展現決心。「我們提案打破框架,不像一般業者,以制式化的商業利益為考量。我是不擇手段要把品牌做好。」

找地點,就是「不擇手段」的案例之一。添好運對台灣首店門市的位置、規模有諸多要求,台北商圈能符合條件的選擇不多,「我與其當個房客,不如自己當房東。」於是,找到台北車站對面閒置3年多的空間,設立了「HOYII和億生活商場」。為了餐廳地點,乾脆經營商場,這種魄力,也是少見。

有了商場,團隊開始代理更多餐飲品牌。和億生活策略長曾仕翰說, 「找第一次進台灣的品牌」是經營策略,例如全球分店數最多的法式越南三明治連鎖品牌「Lee's Sandwiches」,為速食、三明治市場,帶入一股新東方潮流。

開始獲利的「添好運」,讓林晉頡的餐飲第一步走得漂亮。下一步?他笑著說,「請拭目以待」。

或許是靈魂裡藏不住對食物的喜愛,忕吉小吃(台灣添好運)、HOYII和億生活商場執行長林晉頡,身分從家族醫院的接班人,到米其林等級小吃的經營者,一路走的路,都離不開食物。

身為台中澄清醫院集團家族第4代,林晉頡的曾祖父、爺爺、父親到哥哥,都是醫生。在美國待了17年,主攻資訊管理,並念了MBA,林晉頡卻沒有理所當然跟隨父兄腳步。

剛回台,在澄清醫院擔任營運長,管理中央廚房;在家族投資的義高企業,負責美食商圈的招商和行銷。當時,澄清醫院旁新蓋一座停車場,「我參考國外美食廣場的做法,把停車場首層改成店鋪。」J-Mall美食廣場算是林晉頡跨足餐飲業的第一戰。

有家族資產當後援,但是林晉頡卻靠著自己摸索、找資金。去年,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向銀行貸款,代理香港米其林一星的「添好運」。「我不愛吃港點,但第一次在香港吃到『添好運』,尤其是『酥皮焗叉燒包』,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於是決定引進。

一顆叉燒包帶來的決定,為林晉頡的團隊一年帶入近3億元營收,也讓他成為台灣餐飲業,不得不注目的一顆新星。

看好台北東西軸線翻轉的趨勢,團隊在台北車站附近、閒置3年的空間成立「HOYII和億生活商場」。

林晉頡指出,「這裡荒廢許久,但可能是全台北最多公車的匯集處。加上五鐵共構,原本就是交通樞紐。更可吸引與東區不同的族群。」

「我的興趣是經營管理」,管理的範圍遼闊,橫跨科技、醫療、餐飲與通路。兩年內,團隊員工數從5人到450人。「我父親對我的態度是鼓勵開放、不要怕失敗」,在這樣的教導下,讓他勇於嘗試多元領域。

目前擁有3個品牌的林晉頡說,未來將持續引進新品牌。跨界跨很大如他,接下來賣起搶攻少女心的甜點,應該也不意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