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11-16  13:30

〔記者錢利忠/台北報導〕聯電前資深副總徐建華,針對今年2月遭《財訊雙週刊》報導,指其被聯電人私下稱為「聯電太子」,是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培養接班人選;為此對財訊社長謝金河、總編輯梁寶華、撰稿記者林苑卿等3人提告妨害名譽,台北地檢署考量徐某在偵查期間撤告,今將謝金河等3人不起訴。

  • 針對今年2月遭《財訊雙週刊》報導,被聯電人私下稱為「聯電太子」,聯電前資深副總徐建華怒告財訊,後又撤告。(資料照,記者洪友芳攝)針對今年2月遭《財訊雙週刊》報導,被聯電人私下稱為「聯電太子」,聯電前資深副總徐建華怒告財訊,後又撤告。(資料照,記者洪友芳攝)

檢方調查,今年2月25日,《財訊雙週刊》第471期以封面故事報導「聯電的逆襲」,內文提及聯電在全球晶圓代工落居下風,近來加快中國布局的腳步,其中,2001年被曹興誠指派至中國江蘇建置和艦廠,被聯電人私下稱為「聯電太子」的徐建華,是曹興誠培養接班的重要幹部。

徐建華不滿遭《財訊雙週刊》報導為「聯電太子」,認為此舉已損害其名譽,因此一併對週刊社長、總編輯及撰稿記者等3人提告;但徐某事後選擇撤告,檢方因此將3人不起訴。


2015/02/25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71 期 作者:林苑卿


一月九日,上午,八點不到,聯電資深副總經理徐建華一如往常的坐著車,進入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的聯電總部。他看來心情不錯,臉上始終掛著招牌的謙和微笑。

也就是這一天下午五點多,聯電發布了一項讓外界意料中的人事命令,曾任聯電執行長、現為聯電副董事長的孫世偉正式退休,並請辭聯電董事;而遞補孫世偉董事席次的,正是被聯電人私下稱為「聯電太子」的徐建華;他們心裡同時想著,「接班程式啟動了」!

徐建華何許人也?除了印象中因和艦案而與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同列被告後被判無罪一事外,外界幾乎對他沒有太多印象。更何況聯電的副總經理總共有15位,徐建華也稱不上特別引起關注;再翻開聯電董監事持股明細來看,徐建華持有約375張聯電股票,比起其他副總如簡山傑的1504張、許興仁的1408張、廖木良的1585張、許誌清的462張都來得少,甚至連協理盧宏柏、鄒世芳持有的聯電股票,都比徐建華要多。

獲老曹信任的聯電太子
進入接班梯隊 中國探路打天下

一位持股不多的資深副總經理,憑什麼接替聯電重量級人物孫世偉的位置?「徐建華他是聯電太子啦!」一位老聯電人私下透露,徐建華深受老曹(指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喜愛,早就名列聯電未來的接班人選之一。

據了解,徐建華在遞補成為董事的同時,也被賦予要和聯電執行長顏博文等高層,一同扛起扭轉聯電頹勢、藉此重振雄風的艱鉅任務──前進中國設立十二吋晶圓廠,拿下中國IC設計訂單的半壁江山。

畢竟,徐建華正是聯電高層中、唯一具有中國建廠和營運經驗的高手,當年正是他被曹興誠委以重任派往中國江蘇蘇州主持和艦案的最關鍵操盤者,也是曹興誠啟動聯電中國計畫的先驅者!

時間回到2001年的夏天,在聯電任職正好滿15年的徐建華,已經由最初階的工程師,一路晉升至八吋晶圓廠廠長,先後負責新竹、台南、新加坡及蘇州和艦科技等10座晶圓廠的營運管理,是曹興誠的得力左右手之一。

當時,在聯電員工間以「認真」出名的徐建華,依然過著每天早上8點之前到公司,晚上11點才下班的規律生活,但他已經知道,○一年對他來說,將是人生重大轉折的一年。

因為,傳出曹興誠已與BE控股公司美籍華人董事長Frank Yu策畫好,由Frank Yu資金集團出面,透過第三地至蘇州投資設立八吋晶圓廠,廠名和艦,但他們還要一位懂建廠、又忠心的能手,而這個人,非徐建華莫屬。

礙於台灣尚未開放晶圓廠赴中國設廠,事情不能曝光,於是,徐建華先從聯電離職,帶著妻子、孩子離開台灣,遠赴蘇州,默默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八吋晶圓廠。

外界傳言,把員工當家人的曹興誠允諾徐建華,聯電會持續支付他薪水,給予他建廠等一切協助,而且等大功告成,就讓他回台。和他同去的,還有曹效忠、黃振聲等10餘人。

聯電布局不能說的祕密
資源金援有限 拚成中國第三大

選在○一年的最後一天,徐建華和其他聯電員工,飛至蘇州建廠。憑這一點,徐建華對聯電、對曹興誠的忠心已經展露無遺,當然,徐建華毫無保留地奉獻,自然也得到曹興誠的另眼相看和特殊待遇。

聯電前資深主管透露,以徐建華在聯電的位階及任職長達30年以上的資歷推估,其所擁有的財產早已不愁吃穿。

「聯電位階達九職等的高階主管,平均年薪一兩千萬元不是問題,」聯電前高層指出,「而且不只是年薪高,聯電早年福利比台積電還好,大學生找工作還比較想到聯電而非台積電。」

聯電餐廳在七樓,進駐的餐廳有30多家,一天吃一家,一個月也吃不完。聯電還在○三年耗資新台幣4億元打造一座五星級活動中心「聯園」,離聯電總部只有一百公尺,游泳池、健身房、球場、三溫暖一應俱全,供員工使用。

不過,正當其他聯電員工爽用聯園豪華設施時,徐建華一樣都享受不到,因為他人遠在蘇州開疆闢土。「由於當初聯電投資和艦廠不能曝光,就算要金援和艦,也不能明目張膽,所以和艦當時手握的資源真的很有限。」知情人士指出。

因此,徐建華在蘇州吃足苦頭。「徐建華不但認真、有謀略,而且還有執行力,」曾和徐建華共事的聯電前高階主管指出,「徐建華和顏博文都是拚命三郎,每天晚上11點都還在開會。」

在徐建華奔走下,和艦廠在○三年二月完成建廠,六月即啟動量產;到○四年三月,已達到月產能1萬6000片的目標。很快地,在台積電還未設廠之前,和艦成為在中國僅次於中芯、華虹的第三大晶圓代工廠。

但殘酷的事實是,和艦仍然慘賠多年,直到最近營運才較為好轉,但一年營收僅10多億元,還不敵台積電○七年才核准前往興建的上海松江廠。某位聯電高階主管即坦言,「慘賠的和艦廠,對聯電來說只能算是拖油瓶。」

曹興誠規畫聯電時,或有美好的想像,可以另闢戰場與台積電一決高下,但卡在兩件事,讓計畫趕不上變化:一是當年中國政府傾力扶植中芯半導體;聯電前高層即表示,「就算和艦廠的0.13微米製程技術和良率優於中芯半導體,中國的IC設計公司仍不敢在和艦下單。」

內憂外患卡死和艦大計
徐建華、曹興誠 一起吃上官司

另外一個原因是台灣內部的拉力。在○六年聯電和艦廠曝光後,檢調指稱聯電可能涉嫌掏空背信,曹興誠、聯電前執行長宣明智、徐建華等人,都成為媒體鎂光燈的焦點,也成為被告,是當年兩岸半導體界最大的話題。

向來作風低調、行事隨和的徐建華,因前往中國設晶圓廠,結果被檢調列為「重大經濟罪犯」,限制出境,還引得曹興誠大動肝火,為徐建華大抱不平,認為檢調剝奪徐建華返回和艦工作的權利;由此可見,老曹對徐建華的確是另眼看待。

兩岸合資聯芯賭很大
最快後年投產 搶食物聯網商機

以事後諸葛來看,雖然曹興誠、宣明智、徐建華等人,在和艦案都宣判無罪,但在「內憂外患」之下,和艦的發展遠不如當初規畫的目標,稱不上是一個成功的計畫。也因此,聯電沒能靠和艦征戰中國市場翻身,營運績效也不是太傑出,與台積電不論在市值、營收和獲利表現上,只有愈差愈遠。

然而,透過投資和艦,曹興誠培養出徐建華這一位中國建廠能手,以及拓展中國的人脈。徐建華任職和艦總裁期間,曾在○六年獲得「第2屆中國半導體行業領軍人物」,這獎項是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與中國電子報社頒發。

所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其實是屬於中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科學研究單位;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科技研究的大腦中樞之一。

藉著這個獎項,還有在中國闖出的一些名號,徐建華成為聯電唯一有豐厚中國經驗的關鍵高階主管。隨後,徐建華離開和艦,重新返回聯電擔任資深副總後,就在一四年年底,曹興誠苦心栽培扶持的徐建華,重要性再度顯現。

一四年年底,聯電向投審會申請,以聯電自有資金4.5億美元,加上旗下和艦自有資金2.6億美元,總計7.1億美元,約新台幣227億元,和廈門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成立聯芯公司,在廈門打造一座12吋晶圓廠,提供四○和五五奈米製程的晶圓代工。

這將是聯電與曹興誠自和艦後,再度嘗試進軍中國的下一步,而徐建華和他曾經主導的和艦,也再次成為未來聯電再起的要角!本刊嘗試致電詢問曹興誠對中國布局的看法,不過他以「早就從聯電退休了,現在不問江湖中事」婉拒採訪。

令外界好奇的是,一四年第一季,聯電已透過OAKWOOD投資和艦,持股達百分之百,那麼聯電何必拐個彎透過和艦的名義及資金投資聯芯?

不願具名的聯電前高階主管分析,雖然和艦對於聯芯的技術並無幫助,但和艦耕耘中國市場長達15年,所掌握的政商關係及市場通路不僅將對聯芯營運有莫大的助益,也具備比聯電更適合投資中國市場的條件。

其實,如今聯電前進中國,早在曹興誠當年的規畫當中,而且此次聯電在中國設廠,採的是「進可攻、退可守」策略。以聯電打算在聯芯投產的40和55奈米製程來看,大多是感測器、面板驅動IC等物聯網相關晶片,物聯網商機大爆發之下,等到一七年正式投產後,聯芯可以剛好趕上這一波趨勢。

「聯電在四○奈米製程的C/P值,甚至比台積電還要高!」分析師指出,台積電的晶圓「貴」,在業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也因此台積電毛利率可突破50%;相對來說,聯電平均售價就比台積電低15至20%左右。

在「進可攻」方面,分析師觀察,以晶圓廠設置時間至少需1年半估計,聯芯最快將於一七年建立完成;然而,按照聯電預估,一六年年底順利導入量產14奈米,聯電就可以根據投審會「赴中國晶圓代工技術須落後一個製程(N-1)」的政策,將聯芯改而導入28奈米製程。

「雖然中國半導體都說今年28奈米製程可以量產,但良率要提升,恐怕還有得等呢!」不過一位半導體業界高階主管分析,「聯電在一七年能夠在聯芯投產28奈米,以聯電那時的技術,其他中國晶圓代工廠都不是對手。」

「目前智慧型手機都講求高規低價,所以其中內建的處理器、基頻及射頻(RF),未來1年後都還是會大量採用28奈米製程,而聯電的12吋晶圓廠剛好可以填補需求的缺口,」分析師表示,「聯電下的這一步棋,算是滿有遠見。」

當然,即使如此,聯電和台積電的差距,還是天壤之別,絕非靠一座中國的12吋晶圓廠就可以彌平。但聯電的確有可能靠這一座廠,以及28奈米的量產,有機會縮小和台積電的差距,並打敗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奪回全球晶圓代工市占率老二的寶座。


扭轉命運關鍵時機
一座十二吋廠 誓奪回市占老二

「全球IC設計產值約800億美元,其中6成是全球前10名的客戶創造,其中又幾乎全是台積電的客戶,」業內人士指出,但這10家客戶中,除了聯發科和安華高(Avago),有8家來自美國,「所以台積電3到5年內不會打算去中國,因為它的主力市場在美國。」

業內人士表示,反觀聯電,約4成客戶來自台灣,50%以上客戶來自歐美等地,聯電在被台積電完全壓制之下,要尋求另外一條出路,正在全力扶植半導體產業的中國市場,就是聯電僅剩的翻身機會。

「從表面上來看,和艦是失敗的,徐建華的戰功幾近於零,」一位聯電前高層指出,但仔細分析徐建華的關鍵角色,及聯電未來在中國的布局,「徐建華不但是和曹興誠共患難的兄弟,而且還是聯電拓展中國時,不可或缺的推手!」

也因此,聯電廈門的12吋晶圓廠的成敗,不但是聯電重返榮耀的關鍵一役,也是徐建華能否順利接棒的最重要任務,外界都張大眼在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