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台股最近跌跌不休,但是半導體類股卻有一檔個股一枝獨秀,12月來漲了6%以上,它是矽品(2325),看起來買盤都是透過外資券商,我們由衷希望,這不是來自焱元的資金,否則矽品高層的名譽,真的是岌岌可危。

焱元的成立,是泛聯電集團把公司的錢拿出來支持,由矽品主導,說是要買低估的半導體股票,但老實說,這招是老套了。聯電(2303)有一家很有名的投資公司叫迅捷投資,這家公司早期也是聯電成立拿來買股票的公司,但是在新巨群事件後,修改公司法,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不得買進自家股票後,迅捷的股東結構出現很大的改變。

現在聯電持有迅捷僅36.49%,剩下的63.48%則是由諧永投資持有,這家諧永投資有趣的很,股東包括欣興(3037)、矽統(2363)、聯詠(3034)、智原(3035)、京元電(2449),還有矽品(2325)。

大家有沒有很眼熟,跟焱元的股東結構是不是很相似,聯電為了方便護盤,把迅捷的持股分散到泛聯電家族,現在矽品也有樣學樣,成立焱元找來一樣的成員,根本就是迅捷的翻版,反正肥水不落外人田,每家公司的錢集合一下,以後再有類似日月光(2311)要併購矽品一事,大家就再來搞一家新焱元,每家公司都是萬年董事會。

看看泛聯電集團的董監事結構,輪來輪去都差不多是那幾個,外面的人不知道,還以為這是一家子人,只差沒有血緣關係,不然以這種交叉持股、董監事輪流當,是犯了公司治理的大忌,如果曾銘宗主委因為快去當曾立委而不管此事,那矽品的股東們,應該寫信給亞洲治理協會,好好的提一下,台灣的公司治理是這樣玩的,股東權益放在地上踐踏也沒人會管!

(無尺碼)

--

記者林潔玲/台北報導

基亞(3176)在肝癌新藥期中測試不如預期後,股價隨即一路下滑,7日董事會更決議轉讓子公司基亞疫苗股票4佰萬股,聯電集團旗下迅捷則以每股轉讓價格新台幣30元,共計新台幣1.2億元投資基亞。但基亞今(8)日仍苦吞近來第10根跌停。

基亞生技目前除了有兩項肝癌新藥(PI-88及OBP-301)於臨床試驗階段,並致力於全人源單株抗體開發外,旗下業務還包含分子檢測試劑、細胞培養疫苗及學名藥。

法人強調,基亞本夢比原本就相當高,如今泡沫幻滅,一定還需要一短時間打底整理,預計要有新藥題材才有機會回升。基亞今日雖有聯電集團注資的利多消息,但仍未打開跌跌,短線來看,法人認為,基亞最重要的是需打開跌停,才有機會整理向上。

聯電集團傳出透過迅捷投資基亞子公司,未來將持有基亞疫苗公司8%股權,要跨足生技業。對此,聯電今(8)日卻表示,目前聯電持有迅捷股權不到50%,沒有控制權,因此此次訊捷投資基亞子公司基亞疫苗,是迅捷本身的投資規劃,與聯電無關。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808/387532.htm

撰文 / 劉崇德、鍾云宏
出處 / 今周刊   605期


聯電新任董事長洪嘉聰,是聯電歷來實力最強的財務長,因為在聯電立下汗馬功勞,深獲曹興誠的信任;他結合人脈與錢脈,對聯電旗下事業進行整併動作,是未來觀察聯電最重要的指標。聯電日前宣布,內調前財務長洪嘉聰新任董事長。聯電創立二十八年,財務長換過四位,但只有洪嘉聰升任到董事長的位置。特別是他在聯電轉投資公司擁有的絕對權力,以及他獲得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的信任,都是空前絕後,很難再有第二人。
 

聯電最早負責財務的主管是林友信,當時還只是財務經理的職位,後來被調往合泰半導體主管財務後,就淡出聯電權力核心。一九九七年,換上由台積電過來的曾宗琳,但上台不到一年就請辭離開。接下來就進入洪嘉聰時代,直至○五年底交出財務長職位給現任的劉啟東。

擔任聯電財務長是高難度工作,聯電或聯電的轉投資每隔個幾年總有個X合一的案子在進行,財務長必須負起財務工程。

更重要的是,很多老聯電的主管都知道,曹興誠對晶圓廠務一向充分授權,管大不管小,但對財務、人事及法務永遠緊抓在手。洪嘉聰可以在財務長位子坐這麽久,足見他不但深得老曹信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洪嘉聰擔任財務長期間,是聯電的黃金時期,聯電在他手上完成五合一,現金流量不斷增強,轉投資更遍布各行各業。

○六年一月九日,和艦案新竹地檢起訴了三個人,除了曹興誠及宣明智外,還有當時主導聯電創投事業的鄭敦謙,洪嘉聰並不在被告名單中。

■鞏固老曹權力立下大功

一月十日,聯電集團整個動了起來,由聯家軍及友好企業共同合資成立的諧永投資成立,資金來源包括智原、聯詠、欣興、原相、矽統、盛群、聯陽外,還包括了矽品、京元電等,這件事當然是洪嘉聰一手主導。

原來,公司法經修正後,○六年後子公司若持有母公司股票,按規定在股東會上將不具表決權,所以原本擁有聯電近六十萬張股票的聯電子公司迅捷投資,將無法再鞏固老曹的經營權。適逢和艦案發生,曹興誠眼見形勢混沌不明,一面將董事長交棒胡國強,一方面則由洪嘉聰設計,成立諧永投資;在最快時間內接手迅捷逾三分之二的聯電持股,成為鞏固曹興誠在聯電經營權的新公司,這是洪嘉聰為老曹立的第一大功。

為了更有效掌握經營權,聯電把股務從建弘轉到宏遠證。因原負責聯電股務的建弘證券被納入建華金控體系,老闆也換成永豐餘董事長何壽川,經營階層一變動,曾長期與洪嘉聰配合的建弘證也有「茶壺」裡的問題。

對重視股權掌控的曹興誠而言,自是關切建弘證換了老闆後的配合度。於是,在洪嘉聰的建議下,聯電的股務代理搬到宏遠證券,而宏遠證大股東三商行創辦人陳河東的兒子陳翔立,與洪嘉聰是多年好友。

這是洪嘉聰為老曹安排的重要防火線。而在建弘證券處理聯電股務多年的二十人小組,也有不少人跟著跳槽至宏遠。聯電換股務券商的事件,也可以看出洪嘉聰作為聯電權力政治金字塔中,僅次於曹興誠、宣明智外的第三把交椅的地位。

■主掌財務被視為老曹分身

此外,洪嘉聰深受曹興誠重視與信任的程度,還可以從他主導聯電所有上中下游的轉投資佈局看得出來。包括國內最大的LED(發光二極管)合併案,促成晶電合併聯電轉投資的LED廠元砷及連勇,還有聯詠合併其樂達,洪嘉聰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另一家由聯電等關係企業成立的太陽能電池廠聯相光電,也由洪嘉聰出任董事長。

去年底,洪嘉聰又拿下原本應由宣明智接手的聯陽半導體董事長;而且,在聯發科與聯電漸行漸遠之後,聯陽已經成為聯家軍集結整併的中樞,洪嘉聰在此大舉展開聯家軍整併計劃。

今年四月初,聯陽宣布四合一,決定併入聯盛(已先行合併詠發)、晶瀚、繪展等三家聯電轉投資IC設計公司。據了解,聯陽未來仍有可能再繼續整併,包括由矽統切出的行動裝置及數碼電視芯片事業,以及由原相分割出來的標準型CMOS Sensor子公司原盛科技等,都被點名是聯陽下一個購併對象。

也因為老曹的授權,洪嘉聰在聯電轉投資公司中擁有絕對權力,甚至被許多主管視為老曹「分身」。一位聯電轉投資公司總經理就說,「Stan(洪嘉聰的英文名)跟我們說,我們只要管營運,財務的事完全不必管。」

不過,洪嘉聰受老曹的信任,不僅是其在財務的各種操作非常嫻熟,他對技術及產業趨勢的學習也相當快。洪嘉聰經常找旗下公司主管聊天,了解產業的變化,作為其在思考企業聯盟時的參考。

有一次,洪嘉聰參加一個討論員工分紅費用化的座談會;當時一位教授認為費用化後可能造成很多人離職創業,但洪嘉聰不以為然。他說,IC設計業已是強者恆強的態勢,小公司要創業愈來愈不容易;而且現在每家既存IC設計公司都在追求成長,會把各種功能集成進去;故大廠已把能做的題材全部做遍了,新公司創業機會實在很小。

也因為對IC設計業的競爭障礙有很清楚的概念,因此洪嘉聰未來幾年的工作,不再是繼續成立新公司,而是要把聯電旗下許多小公司整併起來。

■對投資理財有多元作法

擔任聯電轉投資的財務總工程師,也讓洪嘉聰累積不少身家。去年勤美璞真豪宅熱銷時,傳出洪嘉聰曾去參觀,以璞真一戶至少值一.六八億元來看,洪嘉聰確實頗有財力。

此外,半導體業私下也流傳,洪嘉聰曾跟一位半導體界大老聊到,要在台北市精華地段一起合蓋大樓的計劃,顯示洪嘉聰在投資理財的多元性。

儘管身兼聯電多家轉投資公司董事長及董事職務,洪嘉聰也會在好朋友邀請下擔任董事長或董事。例如生產LED上游藍寶石基板的兆遠科技,股東里面就有同為晶電大股東、股市大戶林滄海。在林滄海的邀請下,洪嘉聰以個人名義擔任兆遠董事長,以他的名義登記的持股就近一千四百張。

而在眾多科技公司的頭銜外,洪嘉聰還有一個最特別的,就是吉品魚翅餐廳的董事長。隨著聯電近年來的轉型,洪嘉聰的業界人脈豁然開朗,「吉品幫」之名也不脛而走。

原本就是知名魚翅餐廳新同樂老主顧的洪嘉聰,在新同樂爆發跳票消息及人事薪資糾紛後,便和幾位好朋友共同出資四千萬元頂下,改名為吉品餐廳;已浮出檯面的合夥股東,有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京元電子董事長李金恭,及他的高中同學、瑞展產經董事長陳忠瑞等人。

洪嘉聰也將聯電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帶進這家高檔餐廳。想當然耳,吉品就成了泛聯電集團最重要的交誼中心。除了逢年過節,聯電及聯家軍、京元電、威剛等業者要送禮,一定都選購吉品的時節禮盒;當然,聯電與其它業者談佈局合作時,都以吉品為商討內容的最佳場地。晶電購併元砷及連勇一案,洪嘉聰與萬海少東陳致遠幾次會談拍板定案,就在吉品。

洪嘉聰為了把吉品經營好,也買了許多餐飲的書來研究。洪嘉聰身邊的朋友說,吉品雖是他所有投資公司中最小的一家,他卻投入不少心力及時間,還為了找最好的鮑魚食材,遠赴日本尋找最好的貨源;連他擔任復興中學家長會長時,家長會的聯誼會也都選在吉品舉辦

對股市擁有相當影響力
 
此外,聯電股票投資快狠準,位在同一棟樓的吉品及宏遠證,也有了很強的連結關係。股市老手都知道,聯電的股票投資布局,消息很快會由宏遠證傳出來;而宏遠證也將市場上的各式消息快速歸納,成為聯電未來投資的重要參考。

例如,聯陽宣布四合一,法人不看好而大賣,消息見報當天股票跌停鎖死,但洪嘉聰卻透過宏遠證找來了許多投信經理人,在吉品餐廳溝通聯陽的未來策略,之後也帶動了聯陽一波強勁漲勢。

○七年才上市的聯陽,一上市表現就是飆股氣勢,股價從三十七元一路上衝,最高價曾來到一百七十八元,今年也從六十五元附近一路上漲到一百三十元左右,也是因為洪嘉聰在股市的號召力發揮關鍵影響力。

曹興誠在財務與轉投資的另一得力助手鄭敦謙,原是台灣摩根士
丹利投資銀行部門副總裁,被延攬後也負責聯電周邊的轉投資以及創投。相較之下,畢業於淡江會計系的洪嘉聰非名校出身,也無外資背景,卻能長伴老曹左右,不到四十歲就成為聯電財務長,如今更一舉成為聯電董事長,掌管總市值超過五千億元的聯家軍集團版圖;對洪嘉聰來說,這應該算是一個意外。

只是,新總統馬英九多次展現半導體業的兩岸政策會採取更開放的思惟,日前接見應用材料總裁麥可史賓林特(Mike Splinter),還暗示將開放十二吋廠及○.一三微米製程登陸;一直希望讓聯電合併和艦的老曹,似乎也感覺時間到了。因此,過去一向負責合併案的洪嘉聰,這時候接手聯電董事長大位,主導聯電與和艦間的合併聯盟,不啻是他上任的最重要任務。
如此說來,洪嘉聰坐上聯電董座,也不算太意外了。
 
/小檔案/
洪嘉聰
出生:1960年
現職:聯電董事長、聯陽董事長、聯相董事長、吉品餐廳董事長、兆遠董事長、晶電董事
學歷:淡江大學會計系
經歷:聯電財務長、聯友光電財務經理、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
 
/BOX/
洪嘉聰聯電財務長任內大事紀
1998 
4月 取得合泰半導體的8吋晶圓廠
12月 取得新日鐵半導體
1999 
3月 0.18微米製程開始生產
10月 智原科技掛牌上櫃,成為台股股王
11月 南科12吋晶圓廠正式建廠
2000 
1月 聯電集團進行跨世紀五合一(聯電/聯誠/聯瑞/聯嘉/合泰五合一)
9月 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1月 聯電與IBM、英飛凌合作開發0.13微米製程技術
2001 
3月 宣布聯友與達碁合併成為友達
4月 聯詠掛牌上櫃
7月 聯發科掛牌上市,並成為台股股王
2003 
1月 聯電旗下新加坡12吋晶圓廠(UMCi)進行裝機
3月 產出第一顆90奈米製程IC 
2004 
5月 90奈米製程完全通過驗證並量產
7月 購併矽統半導體
12月 正式收購旗下子公司UMCi,並改名為Fab 12i
2005 
6月 產出業界第一顆65奈米客戶晶片

8月 90奈米晶圓出貨量逾10萬片

--

跟著聯電錢進股市

副標:老曹投資秘籍

近年聯電以精準的投資眼光,用亮麗的業外獲利,彌補本業營收的低迷。

聯電的投資特色,是周轉率高、賺多賠少、投報率2到3成,非常適合跟進。

無怪乎外資分析師要說:「投資才是聯電的本業,晶圓代工只是副業。」

文.陳君樺

聯電不太可能超過台積電了」幾乎已成為外界對於晶圓雙雄的普遍看法,「但是,就算能超過,又怎樣?」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反問。

的確,對於排名老二的聯電來說,目前努力的目標,除了拉近與台積電本業上的差距之外,耕耘多時的眾多轉投資,能否幫助聯電另闢蹊徑,更是重點所在;至於營收規模的差距,早已不重要。

將「晶圓代工」比喻為台灣這20多年來的重要經濟命脈,並不為過。然而,從2000年開始進行研發的0.13微米製程,成為拉開台積電與聯電差距的關鍵,由於台積電自行研發0.13微米成功,聯電則選擇壓寶IBM,卻合作不順利,使得聯電在0.13微米先進製程上落後台積電將近1年。

這1年的差距,足以使大客戶轉單、拉大晶圓雙雄的獲利差距;更重要的是,迫使聯電不得不加速轉向集團化的轉投資佈局。可以發現:不論是純粹財務投資也好、策略投資也罷,聯電集團近年來的佈局既多且廣,你可以不喜歡聯電的做法,卻無法否認聯電在操作上的靈活與績效。

■ 以創投為本業?

「聯電的本業是什麼?」如此提問,恐怕有些失禮;但事實上,觀察聯電近年來的獲利結構,業外獲利貢獻遠超出本業淨利(圖1),甚至於,在景氣低迷、產能利用率不佳的時候,聯電的獲利還得靠業外苦撐,其中,最亮麗的業外收益,來自「聯家軍」;業外收益超出本業淨利,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方面,聯電所成立的投資公司,如百分百持股的弘鼎創投、宏誠創投,以及聯電董事會中的諧永投資、迅捷投資,這些眾多的投資公司與復雜的持股關係,不僅令投資人摸不著聯電的佈局,再加上這些投資公司多由曹興誠掛名董事長,對比曹興誠一步步辭掉聯電與旗下IC設計公司的董事長,曹興誠事業重心的轉移趨勢,不言可喻。

■ 能存活才是王道

正因上述兩點,才會使得外資分析師忍不住說「投資才是聯電的本業,晶圓代工只是副業」,更犀利地指出「Fab(晶圓廠)只不過是聯電拿來做投資的工具而已」。本業也好、副業也好,在商場上,能存活,才是王道;在投資上,能獲利,才是關鍵。

2006年1月9日,趕在和艦案遭起訴前,聯電集團改由原執行長胡國強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曹興誠與宣明智僅分別掛名聯電榮譽董事長、聯電榮譽副董事長;也從那時開始,加快了切割聯電本業與非核心資產的速度。至於如何進行切割,聯電集團眾多的投資公司則分別扮演不同角色。

大抵上,與本業相關的投資,由聯電出手,如茂德、頎邦;轉投資IC設計則多由宏誠創投負責,如繪展、詠發;財務投資則以弘鼎創投居多,如大同。

■ 聯電轉型集團營運中心

2004年12月30日,聯電集團的華宸宣布與金凸塊封測廠頎邦換股合併,換股比例為1股頎邦換3.8股華宸,合併後聯電成為頎邦大股東,而且合併後聯電仍持續加碼頎邦,只進不出。

未達經濟規模的華宸,原先毛利表現並不佳,而技術、獲利皆穩定的頎邦,則積極尋覓合併對象,以求擴大規模;只是,華宸與頎邦的合併,前後磨了1年多,更有業者以「出身貧窮的青年追求大家閨秀」,來形容這場合併案。

一開始,由宣明智與頎邦董事長吳非艱談合併事宜,但一方面由於當時封測景氣尚佳,加上換股比例未達共識,雙方雖然論及婚嫁,卻還想再考慮,使合併案因而停擺近1年;直到2004年12月,改由當時的華宸董事長洪嘉聰出馬,重新評估合併可能性,有了上一次的談判作為基礎,這一回,只談10分鐘就敲定了!

同樣採換股方式合併的,還有元砷與晶電的合併案。

聯電投資LED的起點是聯銓光電,2005年初,聯銓先與元砷合併,由洪嘉聰擔任「新元砷」董事長;與此呼應的,則是晶電與國聯合併成「新晶電」 。當時,同為上游晶粒廠的新元砷與新晶電,各自的整併進度一直受到外界關注,因為,當新晶電合併效益逐漸顯現時,新元砷卻始終受到集成進度不如預期所苦,持續虧損;因此,元砷董事長洪嘉聰再與晶電董事長陳致遠、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坐下來談,最後,在2006年9月28日,元砷、連勇再與晶電合併,以1股晶電換3.08股元砷、5.5股連勇,上游晶粒廠由晶電稱霸的局勢由此底定。

■ 不能賺錢就出脫

從聯電處理華宸、元砷的這兩個案例可明顯看出,「做得不好,就找個好人家嫁了」的原則。

華宸、元砷背後有聯電集團撐腰,即使獲利表現差強人意,在談判上也不見得就屈居下風,例如華宸,只要談判條件不夠滿意,聯電寧可繼續擱著,也不輕易撤守;而以換股比例進行合併,不但能不花一毛錢地出脫不賺錢的非核心事業,合併後,更能進入頎邦、晶電董事會,取得董監席次,坐享合併利多炒熱股價的利益,潛在報酬率不容小覷;加上華宸與元砷,一個做半導體封測、一個做晶粒,算是廣義的半導體產業,只要握有董監席次,也就占得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戰略位置,「說實在的,聯電這麽大,只要握有董監席次,是不是會再變天,誰又知道?」一名法人提出上述觀察。

■ 精準逢低介入

創投的本色是什麼?「就是將本求利」一位創投業者如是說。當然,財務操作精明的聯電,可不會做虧本生意。

2006年5月,大同老董林挺生過世,從消息披露那天開始,沉寂多時的大同股價開始甦醒,不僅成交量能放大,股價也震盪走高;而聯電集團旗下的弘鼎創投也花了將近5.83億元敲進大同股票4.7萬張,持股比重達1.13%。當時,各種揣測紛紛出籠,聯電投資大同,到底是如聯電所說的純投資?還是如外界揣測要加入奪權之爭?令投資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從2006年7月28日到9月14日為止,聯電分批買進茂德股票。聯電9度進場買茂德,對茂德持股比率最高曾達8.69%;同年12月,開始小幅反手賣出,持股比重降至7.99%,由於聯電大張旗鼓地公告買進茂德股票,又讓「聯電擬合併茂德」的傳言滿天飛。

是合併?還是純粹投資?就算僅由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以每股11元左右買進的大同,目前股價已到18元;以每股12、13元買進的茂德,目前股價也有16元左右。單從股價的投資報酬率來看,大同的潛在投報率達6成左右,也難怪投資界傳聞,弘鼎出手買大同,只是被動地與外資聯手賺一波;家族鬥爭,不是重點。

而茂德雖然從股價的投報率來看,表現平平,不過,不要忘了,去年獲利表現不錯的茂德,發放現金股利達每股1.2元,光是聯電現有的持股,來自茂德的股利進帳就高達20億元,而聯電今年第2季業外收益為41億元,換句話說,聯電今年第2季的業外收益,茂德的貢獻度達50%!

除了擅長以換股、合併方式來出脫不賺錢的非本業,以及精準地逢低介入,挑選有機會賺上一波的標的之外,聯電更在2006年5月,透過弘鼎認養了新普500萬股的私募,持股比重約3%,以私募價格通常低於當時市價來看,去年5月不過80元左右的新普,如今股價已飆至220元。後來,今年3月,聯電宣布成立晶能科技,跨足太陽能電池模塊市場,新普也回頭認了晶能3%股權。

■ 聯家軍招牌響亮

提起聯家軍,無人不曉。1995、1996年起,聯電就將內部IC設計部門分割獨立,之後,又持續成立、併購新的IC設計廠。由聯發科、原相、智原所寫下的高價傳奇,讓聯家軍的招牌很難被忽略;但更難忽略的,是現在還掛在宏誠創投底下的眾多未上市IC設計廠,泛聯電體系下的IC設計公司高達62家。

包括聯電、弘鼎、宏誠、迅杰,旗下都或多或少有投資IC設計廠,只是,有別於弘鼎多處理與本業關係不大的財務投資,宏誠創投更像是負責養小金雞的母雞。因為聯家軍的響亮名號,使得不少有心想創業的人,只要是跟IC設計相關,就會找上宏誠創投,例如以繪圖芯片為主的繪展,就是一例。

到底,跟著聯電賺錢,妥不妥當?對於這個問題,有不同解讀。

一位外資分析師這麽說:「什麼是創投?投資10家,最多只有2家能成功;聯電就算是比較厲害的創投好了,充其量也只是投資成功率從一般的2成,提高到3、4成而已,仍舊是輸多賺少。」

一名年過50歲的菜籃族,曾經投資聯電賠了100多萬元,後來卻因為投資聯電的轉投資公司,而賺回100多萬元,免於虧本。

前華南永昌投信副總梁彥平則透露自己曾經跟著聯電投資的經驗,在2000年的時候,她注意到了聯電業外收益不斷成長;從2004年開始,她跟著聯電的轉投資步伐,投資聯發科、欣興,最後獲利了結時,都享有超過1倍的報酬率。

「曹興誠很聰明,不會單純投資而已。」一位業者道出他的觀察。不論投資的初衷是財務投資還是策略投資,聯電能賺到的,往往不只是股價漲跌而已。如果,將聯電集團分成聯電本身、策略投資與財務投資3部分來檢視,其觀察重點與投資價值,各不相同。

■ 投資價值分頭檢視

聯電大約從2002年之後,股價就一路滑落,與台積電的股價落差,由原本的1/3、到1/2,現在幾乎只剩1/3不到(以今年8月10日台積電收盤價61.5元,聯電收盤價18.35元計算),長期維持在20元上下。儘管這2年來,聯電在胡國強的帶領下,企圖在先進製程上拉近與台積電的距離,但一來曹興誠所帶領的聯電官司頻頻,二來在先進製程的實力仍有待觀察,使得一般投資人對於聯電評價都不高。

「不過,聯電現在不一樣羅!很有活力。」與台積電、聯電均相當熟稔的前交通大學校長張俊彥卻有不同看法,他對於胡國強掌舵下的聯電,頗有信心。

而創投界人士則認為,聯電要徹底改頭換面,瘦身只是第一步;但曹興誠色彩能否再淡化,卻是關鍵。今年8月8日,聯電完成減資3成後,每股退還3元給股東,資本額縮至1895億元;但目前聯電董監結構,仍由泛聯電集團的投資公司為主要法人股東,而這些投資公司的老闆是誰?就是以曹興誠為中心的核心成員,包括洪嘉聰、宣明智等,只要曹興誠下指導棋的疑慮還在,加上聯電本業在先進製程的良率、產能利用率仍未提升下,法人對於聯電的投資評價,恐怕也難改變。

而在策略投資部分,過去被戲稱為聯電提款機的聯發科,在聯電積極處分下,目前持股只剩下1.5%,而現在還有哪些潛在小金雞具有成為聯發科第二的潛力?今年3月5日,宣明智由曹興誠手中接下董事長一職的智原,或許可視為指標。

以提供IC設計服務為主的智原,在成立UR-IP Center聯盟後,將聯電集團旗下的3家IC設計廠詠發、繪展與晶翰納入,企圖集成聯電集團的IP平台。特別是,當去年11月,台積電旗下的創意風光上市後,原本就是競爭對手的聯電與台積電,在矽智財(IP)上,再度狹路相逢,一手打造出IC設計大軍的聯電,能不能接受股價矮對手一大截(今年8月10日創意收盤價389元,智原134元)?聯電集團將如何反擊,令人好奇。

■ 制勝法寶適合跟進

如果把聯電財報上列為短期投資的財務投資視為「聯電基金」,屬性為國內一般股票開放型基金,那麼這檔基金的特色,就是周轉率高、賺多賠少、平均報酬率2到3成,而且,非常適合一般投資人跟進。為什麼?

以「勁永」這檔股票為例說明。聯電於2006年第3季加碼買進、2006年第4季處分,而勁永股價從去年第3季末開始就急拉。若以聯電於去年底的公告,以每股24.55元處分勁永股票,但今年8月勁永最高價已達42元來看,若是跟著聯電投資,即使未能賺到勁永股價由11元到24元的初升段,也能賺到從24元到42元的主升段,前提當然是:抱得夠牢!

像勁永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聯電基金的操盤手,眼光夠精準,總是能找到潛在報酬率驚人的個股;也說明:這位操盤手似乎過於積極,多數個股僅持有1、2季,賺得還不夠多;更重要的是,就算一般投資人看到聯電的季報出爐後,才跟著去投資,也就是:即使晚了一季進場,還是有機會賺到主升段!

世上沒有所謂穩賺不賠的投資,但是跟著聯電,或許真能學到幾招制勝法寶。

--

聯電,不見了?
柴煥欣│理財周刊313期│2006-08-24

最近,台灣的政治鬧劇,一場接著一場。財經議題、產業未來發展,無人聞問;只是,天天精算產值、投資報酬率的產業界,難道閒著在旁看熱鬧?

肯定不是。企業界人士一個個忙得很,他們忙些什麼?這群人急於擴張版圖、布局世界。小小的台灣早已撐不下他們搶下世界市場的野心。

所以,當倒扁行動搞得沸沸揚揚;一場台灣產業大遷移的重大訊號,卻從產業界的一隅出現。

一切可以從聯電和艦案談起。

2005年2月15日,聯電因受到「將訂單與技術輸送予蘇州和艦科技,經營階層涉及背信」的指控,新竹地檢署以120人的大陣仗,對聯電進行大規模搜索。從此,聯電走入了紛擾的一年。
和艦案仍為現在進行式
首先,為了釐清與和艦的關係,曹興誠以聯電董事長之名義「破天荒」地在報紙刊登廣告,向投資人與社會大眾說明;之後,因牽扯出曹興誠晉見陳水扁,談及併購和艦的法令問題,結果演變成陳水扁與曹興誠之間因是否談及和艦的羅生門事件,甚至,還在台北政壇引起軒然大波。

事情還沒完。去年12月,因為台美會計制度差異,以至於聯電於美國財報為商譽、員工分紅費用,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攤提年限由原先15年縮短到美國證管會所規範的10年,以致所需認列攤提費用增加,而虧損因此也由原先47億元擴大到124億元,進而引發成為「財報事件」;當時,除了金管會跳出來「慫恿」投資人控告聯電外,聯電亦發布公開說明,並提出「是否台灣已成亂邦?」、聯電「是否該自台灣下市另覓良市而居?」的強烈質疑。

最後,在2006年1月9日,曹興誠與宣明智同時辭去聯電董事長與副董事長職務之後,聯電自此風平浪靜;只是,曹,宣二人的去職,和艦案真的就此結案了嗎?其實,平靜的海面下,早已是暗潮洶湧。

自從和艦案爆發以來,投資人所見所聞,都屬檯面上的爭議;但是,檯面下的運作與布局,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應該都還是「進行式」;且從種種現象來看,除了外資法人外,實質握有聯電的「大股東」,正從台灣證管單位監控雷達中慢慢消失中;操作過程的箇中精妙,恐怕在美國哈佛大學MBA課程中也很難學到。
現象1:以退為進 金蟬脫殼
以聯電94年度年財報所揭露董事與監察人資訊來看,聯電主要法人股東與董監成員為群策投資、群力投資,以及協力投資三家公司,另再加上由聯電轉投資的子公司迅捷投資公司,透過交叉持股而成為聯電法人董事。

其中,群策、群力、協力三家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都是曹興誠,宣明智也是這三家投資公司的董事;至於迅捷投資,董事長則為聯電前財務長洪嘉聰,也是聯電經營團隊的核心成員。所以,基本上來說,即便曹興誠在今年1月間辭去聯電董座以來,整個聯電董監團隊,仍是由他掌握。

然而,到了今年6月臨時董事會,聯電董事會成員「默默地」出現大幅度改組。其中,群策、群力,以及協力三家投資公司完全自聯電董事會名單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原本只占一席董事的迅捷投資。這次董監改選之後,迅捷投資拿下了4董1監的位置,其中,包括了董事長的位置,現任董事長胡國強則從原本群力投資法人代表,變成迅捷投資的法人代表。

另外,原本也只有聯電一席董事的矽統科技,也在這次董監改選中取得聯電的2董1監。簡單的說,聯電法人董監成員從原先由多家投資公司所組成,簡化到只有迅捷投資與矽統科技2家法人股東;至於群策、群力、協力三家投資公司,如果,在這段期間沒有將手中聯電持股予以出脫,它們的身分不過是「單純」的聯電股東成員而已。同樣地,曹、宣二人,如果仍持有聯電股票,也不過是股東身分;因為,仍掛著榮譽董事長的曹興誠,名字已經完完全全地自聯電董監成員中消失了。

曹、宣二人辭去聯電董事職務,好處不少。除了有助於和艦案降溫外,曹興誠還可以投注更多心力於聯家軍的IC設計產業。

更重要的是:曹興誠、宣明智,乃至於群策、群力、協力,這些聯電「實質擁有者」,因為已不具聯電董監身分,所以,也無需申報手中聯電股票的進出與持有情況,可以說,他們已自台灣證管單位的監控雷達中消失。
現象2:暗度陳倉 一石多鳥
今年1月10日,正是曹興誠與宣明智「離開」聯電的次日,諧永投資公司正式核准設立。諧永的資本額高達66億元,超過聯電旗下弘鼎、弘誠兩家創投合計60億元的規模,資金規模在「聯家軍」投資公司中居冠。諧永主要出資者除智原、欣興、矽統、聯詠等「聯家軍」成員外,聯電長期的友好戰友──矽品,也參與其中;諧永投資的董事長,則由聯電財務體系出身,同時也是京元電前財務長洪炳坤擔任。

諧永投資成立後第18天,即1月27日,快速買下聯電旗下迅捷投資63.5%的股權。這筆交易除了為聯電挹注157.63億元業外收入,美化聯電本業今年第1季僅賺8千多萬元的數字。聯電長期為外資法人詬病,就是因轉投資過於複雜,使得公司獲利數據估算不易。胡國強擔任聯電執行長以來,強調聯電將專注本業,持續出脫與本業無關的持股。將迅捷售予諧永,不但讓聯電財報變得乾淨不少,也符合胡國強一貫政策。

不過,將迅捷出售給諧永的動作,也使得迅捷投資與聯電的關係,從此主客易位。原本,迅捷是聯電的子公司,賣給諧永後,變成了聯電母公司,而諧永更成了聯電的祖父公司。如此,迅捷投資在台股的操作動向,將自投資人眼前完全消失,持股內容也無需在聯電財報中揭露。至於諧永投資,手握龐大資金,但是卻可以隔著迅捷,不必進入聯電董事會,站在第一線;所有與聯電相關的布局,也不必向證管機關與投資人揭露;因此聯電的財報更乾淨了,但未來整個聯電王國的新布局,卻更加撲朔迷離。

更大的差別在於:以往,迅捷仍是聯電子公司時,迅捷握有的近60萬張聯電持股,不具有表決權;但是,現在,迅捷成了聯電的母公司,迅捷所持有大筆聯電股票具有表決權,將更有利於曹興誠鞏固聯電股權。所以說,諧永投資的成立,對曹興誠而言,可真說是「一石多鳥」的高招。
現象3:棄車保帥 一勞永逸
至去年第2季為止,聯電董監成員除了群策、群力、協力、迅捷等投資公司外,實際上,還有極具官方色彩的交通銀行,扮演聯電監事角色;交銀法人代表則為林宗勇,當時,林宗勇同時兼任兆豐金總經理一職;聯電本身也有不少兆豐金控持股,而且,聯電也擔任兆豐金及其旗下銀行的董事職務。

在和艦案發生後,林宗勇卻消失了。原本,林宗勇可以聯電監察人身分就近監督和艦案的進展;然而,林宗勇卻在94年5月30日,和艦案仍在熱頭上時,靜悄悄地辭去聯電監事職務,並於下半年分批出脫聯電持股。同時,聯電也從94年7月下旬開始分批出脫兆豐金控持股,並於同年10月28日辭去兆豐金董事職務。

在關鍵時刻,聯電與兆豐金互辭董監職務,動機為何?引人好奇。或許,聯電可稱說是要貫徹「專注本業,持續出脫非核心事業持股」政策,因而出脫兆豐金持股,並且退出兆豐金董事會。但是,在政府還緊咬著聯電和艦案不放的重要時刻,具有官方色彩的兆豐金卻棄守了監督聯電的最佳「位置」,選擇臨陣脫逃,應有所做為而不做為,令人困惑。

長遠來看,對聯電來說,兆豐金或說是林宗勇辭去聯電監察人一職,倒還真的是幫了聯電一個大忙;因為,政府將無法透過內部管道對聯電進行「關注」,只能藉由外部機制進行監督,簡單的說,就是政府對於聯電的掌控或是影響力,都將大不如前。
退居幕後 不與政府玩了?
無論是曹興誠、宣明智辭去董事職務,群策、群力等投資公司退出董事會,或是諧永投資成立,乃至於兆豐金辭去聯電監察人一職,種種現象都始於和艦案爆發後,曹、宣二人的策略主軸在於隱身幕後。雖然,曹興誠離開聯電董事長寶座,但仍然是群策、群力、協力等投資公司的董事長,同時也是聯電子公司弘鼎、弘誠兩家創投,以及孫公司真宏投資的董事長,而且,還掌控了關鍵的諧永與迅捷兩家投資公司,曹興誠手中所握有資金就超過200億元,對於聯電當然具有左右的能力。面對這樣的布局,確實是讓聯電財報看起來更加乾淨,也讓聯電本身看起來更專注於本業;但整個集團的布局方向,以及資金分布與流向,卻更加模糊。

曹興誠心中盤算什麼?在「財報事件」時,聯電所做公開說明中提及「如此自律單純、守正不阿的公司,竟成為證交所、金管會的眼中釘」;聯電是不是因此也與許多將經營重心移至海外的公司一般,做了「不與政府玩下去了」的選擇?精讀歷史的曹興誠,難道,這一回玩的會是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走為上策」嗎?

聯電財務操作虎虎生風
曹興誠變身聯電「投資長」?
財訊月刊
陳如玉
最近,老牌家電廠商大同的經營權之爭鬧得風風雨雨,原來聯電也沾上邊,除了產業面隨著景氣、技術而波動以外,聯電財務操作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面向。聯電一連串的財務操作,讓外界霧裡看花,搞不清聯電投資策略在哪裡?

  五月底聯電子公司弘鼎創投花了五億八千萬元買進大同一•一三%股權,引起市場譁然,聯電榮譽董事長、弘鼎創投董事長曹興誠在五月二十四日還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弘鼎創投買入大同純屬投資理財,至於為何看上大同?他說:「我不能告訴你,因為大家研究都是各做各的,這是祕密。」

  榮譽董事長出任十家轉投資公司負責人

  老曹一出手買股票果然不同凡響,一下子讓聯電的投資觸角伸向家電業,不過,大家也毌須太訝異,他在去年也曾經出手買進瑞智精密,當時瑞智精密因為大陸投資超過政府限制,導致總經理下台,使瑞智陷入危機。更早期當政府拍賣交通銀行(現為兆豐金子公司)時,他也出手買進不少股票,當然,這些都是以聯電及子公司的名義買進。

  目前曹興誠雖然僅擔任聯電的榮譽董事長,但是掌握了十家和聯電相關的轉投資公司(詳附表),並擔任負責人,可供決策的資金不在少數,像是弘鼎才剛剛買進大同,隔天聯電又忙著增資三十億元給弘鼎,補充老曹的銀彈。

  弘鼎去年十月才成立,如今已經先後投資了瑞智精密、LED廠商連勇科技與電池大廠新普科技,再加上最近買進大同,看來曹興誠依然活躍在投資的舞台上,在聯電的投資策略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業界有人私下戲稱,老曹退而不休,其實是轉任聯電「投資長」去了。

  有趣的是,弘鼎今年買進大同,雖說不為了爭奪經營權,但握有一定的「影響力」肯定是原因之一。去年弘鼎買進聲寶旗下的瑞智,瑞智是變頻馬達大廠,而大同還不是瑞智的客戶,曹興誠買進大同一役,除了檯面上大家猜測的土地資產以外,是否順道替瑞智和大同做媒人,方便大同將來對瑞智產生好感?倒是日後可觀察的重點。

  不可諱言,今年以來聯電的財務操作依然是公司獲利的重頭大戲,公司第一季大賺一二二億元,財務報表上顯示的稅後純益率高達五○%,是五年以來最佳水準。不過,這種異常的高獲利並不是來自於本業,而是以業外獲利占絕大多數。

  事實上,聯電第一季光是處分投資利益就高達一四二億元,其中最大一筆是將聯電轉投資公司迅捷投資,出售給諧永投資,這筆交易就認列一三一億元的獲利。由於迅捷持有大量聯電的股票,身負控股重任,如今轉給諧永,而諧永的股東為京元電、原相、欣興,皆為聯電的轉投資公司。

  聯電股本達一九八四億元,一季只賺百來億元,獲利不算出色,而獲利多數來自業外處分投資利益,相對於台積電獲利三二六億元,都以本業為主,可見聯電的經營績效實在有待改進。

  曹興誠、蔡明介劃清界線?

  聯電一方面積極參與新的投資案,另一方面也積極補充銀彈,聯發科是最大的供應者,今年以來(至六月十六日),聯電共大舉賣出聯發科一萬一五七○張,總共從市場上拿到四四•九億元現金,獲利高達四三•六億元。其中第一季僅賣出一千五百張,獲利五•六五億元,依此推算,聯電截至六月十六日止,第二季共賣出一萬零七張聯發科,實現的獲利高達三七•九五億元,雖然賺的沒有第一季多,但是對於帳面獲利仍是大大進補,不至於較第一季大幅衰退。

  而聯電大舉賣出聯發科,除了美化帳面以外,也擺明和聯發科劃清界線,今年一月,身負聯電控股大任的諧永投資成立,聯發科從頭到尾未被知會,顯見董事長蔡明介已不在老曹「心腹」名單中,分家只是早晚的事。果然在今年四月,聯電辭任聯發科監察人,理由是日後出脫聯發科持股,可免了公告的麻煩,而後聯電賣股的動作加大,聯發科成為聯電實現轉投資獲利的提款機。

  綜觀聯電未來的佈局,除董事長胡國強負責公司的技術及營運面以外,影響公司獲利的關鍵還是在於財務操作,近幾年來,如果拿掉聯電業外的投資獲利,本業幾乎沒有賺錢。

  如今曹興誠名義上退居榮譽董事長,實際上仍負責多家投資公司、創投的運作,聯電近期也分別增資他負責的弘鼎創投、真宏投資,聯電龐大的財務資源,替曹興誠創造了另一個舞台。


2006年01月19日

【范中興╱台北報導】聯電家族合資成立的諧永投資,另個大股東昨浮出檯面,封測廠矽品昨公告,子公司矽品投資公司將投資諧永5億元。親聯電人馬大動作成立諧永,據側面消息,諧永將取代聯電旗下迅捷投資地位,透過外圍扶植聯電潛在客戶群。
聯電曾透過迅捷等投資公司進行投資,扶植聯電潛在客戶,成為虛擬IDM(整合元件製造廠),但將客戶分成親疏2部分,引起不少客戶反彈、甚至轉單,現任聯電執行長胡國強上任後,再度確立聯電將回歸晶圓代工本業。
去年12月2日,聯電旗下最大投資公司迅捷投資大幅減資94%,資本額從141.77億降到9.21億元,等於再度宣示聯電將縮減對外投資規模,專注本業。
聯家人馬成立諧永,據了解,未來要取代迅捷投資角色,聯電沒有直接投入資金,可避免客戶反彈,諧永股東都是聯電外圍人馬,等於是當年虛擬IDM變形。
曹興誠、宣明智均已辭董事職位,會減少對聯電日常事務管理,2人將更有時間為聯電長期發展做布局,因此整合聯家軍資金,在半導體上下游相關的產業持續投資,持續為聯電「養小雞」。

--

記者宋丁儀、龍益雲、何易霖/台北、桃園報導


京元電、欣興、聯詠、智原、原相及矽統等聯電集團的成員日前成立「諧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這批「聯家軍 」將透過諧永尋找新的策略聯盟或投資標的。

諧永登記資本額60億元,公司登記的主要目為進行「一般投資」。據了解,諧永是由京元電所發起,立即獲「聯家軍」熱烈迴響,由京元電財務長洪炳坤出任董事長;董事還有聯詠財務主管周勝成、元砷光電獨立監察人林巧時等人,幾乎多來自聯電轉投資公司。

諧永成立時間是元月10日,前一天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副董事長宣明智因和艦案被起訴。過去,聯電集團成立投資公司或創投公司多由聯電發起,此次改由聯電轉投資事業發起,作法迥異,引起同業關注。

欣興、聯詠、智原、原相各投資諧永11億、9.9億元、8億元、3億元,持股比率分別為18.3%、16.5%、13.3%、5%,總計四家聯電轉投資公司持有諧永的股權便接近五成。據了解,京元電與欣興持股最高,晶片組大廠矽統也將投資。

一位欣興主管表示,近日將從聯家軍成員中,挑選合適人士籌組諧永的經營團隊,負責尋找新的策略合作夥伴或投資標的。聯詠表示,投資諧永是出於「長期投資」的考量。

對有同業懷疑曹興誠將透過諧永遙控聯電未來海內外的新轉投資事業,聯電財務長劉啟東昨晚否認,強調聯電並未直接投資諧永,諧永與聯電沒有直接關係。

過去聯電旗下有四大投資公司,包括迅捷投資、群策投資、群力投資與協力投資,這四大投資公司也是聯電最主要的法人股東。此外,聯電還有宏誠、宏鼎等兩家創投公司。不論是投資公司或者是創投公司,主要的負責人或是董、監事,幾乎都有曹興誠與宣明智的影子。

【2006/01/18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