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05:00 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點我看大圖》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人民幣續貶,傳市場掀起舊約換新約潮,以減緩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斷頭壓力,金管會決定鎖定十家銀行展開清查,以了解銀行協助客戶方式是否合理,並避免製造更多未爆彈。

據了解,金管會列入清查對象的十家銀行,包括七家承作量大的本國銀行:中信、富邦、國泰世華、台新、大眾、玉山及新光銀行,另外還有花旗、渣打及澳盛等三家外銀子行。

這波人民幣貶值,再度讓TRF客戶面臨追繳保證金壓力,銀行損失風險也增加,已有金控因此增提損失準備,導致12月出現虧損。

金管會銀行局高層昨(10)日表示,主要會了解銀行協助客戶減輕追繳壓力的方式有那些?合不合理?徹底掌握後,金管會才能「對症下藥」。

業者表示,客戶簽一個新的TRF契約,賣出選擇權後,會有權利金收入,就可以拿這筆錢,用來付被追繳的保證金,暫時解除付不出保證金的壓力。

簽訂的新契約,出場價格一定不同過去舊約,例如兩年前訂的契約是人民幣6.3、6.4元兌1美元,現在可以訂到6.9、7.0元,人民幣匯率若趨穩或未再大貶,就有機會獲利。

但新契約也有可能讓客戶的風險加大,如果人民幣繼續大貶,一個TRF風險變成兩個TRF風險,「以債養債」的結果是讓TRF這顆未爆彈愈長愈大。

銀行局高層表示,衍生性商品是非常客製的商品,必須逐一了解契約內容。如果確定新約換舊約對客戶有利,在新契約的期初保證金規定上,金管會可以另作思考。

金管會正預告修改相關法規,強制銀行必須對TRF收期初保證金,新規定預計1月下旬才會正式發布,未來也有函令微調空間。有銀行抱怨,現在想用新約幫客戶解套,但依新規定得繳不少的期初保證金,客戶不見得繳得起。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


海外分行成死角 TRF管理存漏洞
因應TRF衝擊大作戰

TRF管理出現重大漏洞!業者指出,聯徵中心去年已增列TRF在各銀行額度分布的統計項目,但海外分行未在匯報給聯徵中心的統計內容中,造成嚴重的管理死角。

業者指出,金管會去年5月訂定新的TRF管理辦法,要求TRF在所有銀行、對每位客戶的承作部位都必須送到聯徵中心統計,希望藉此作到每位客戶在銀行體系TRF的「總量控管」,但由於並未特別「點名」海外分行部位也要列報,不僅使統計結果失真,這項政策能否收執行之效,面臨嚴峻的挑戰。

銀行業者透露,本月初人民幣重貶引燃的新波TRF風暴,損失恐比去年8月高出1倍,為此金管會已對幾家部位特別多的大型銀行下令,客戶平倉後無法償還的損失「轉為銀行貸款」,希望減輕「災情」。

不具名的銀行高層表示,最近已有不少銀行用此方式「以拖待變」。據透露,某家知名的民營模範生銀行,在給予客戶一筆貸款後,即要求客戶把錢存到香港分行作為存款,再用利息來還錢。

金融圈人士指出,這種作法,好處是讓客戶有喘息空間,銀行在第一時間也免於承受因為客戶還不出錢來的損失,但壞處是把爆發時間點延後,銀行估算這種「隱藏版」損失大概在「繳息不還本」2年期限一到後就會爆發,因為期限過後,銀行與客戶仍得面對問題,只是到時損失變成了銀行的壞帳。

國銀高層表示,市場有不少中型或大型銀行香港分行TRF業務規模比國內還大,且具台商背景的客戶往往由國內介紹到香港分行承作,但上述金管會要求匯報每位客戶的TRF承作統計資料,不少銀行僅呈報國內分行承作部位,香港等海外分行承作的部位則未報送。

國內銀行人士指出,這使得聯徵中心統計「失真」, 並且使得相信聯徵中心統計資料的銀行業者,誤以為有些客戶還有給予額度的空間,但實際上該客戶承作TRF的情形早就「爆表」。

銀行業者指出,許多客戶操作TRF往往是同時跟多家銀行往來,希望透過分散取得更高部位,舉例來說,一個客戶在國銀體系,明明TRF總部位有10億元,但由於5億元是在海外分行,新的往來銀行在不知情下繼續給額度,實際早已超出該客戶財務實力所能負荷的範圍。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