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06-11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馬政府時期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資金高達一.四八兆元,其中高達三十一家匯出資金破百億元,更有鴻海匯出資金將近一三○○億元,高居所有上市櫃公司之冠,光鴻海一家公司幾乎佔了八年來全體匯出金額的九%,更大幅超越排行第二的富邦金逾九百億元。

  • 馬政府時期,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資金高達1.48兆元,其中鴻海匯出資金將近1300億元,高居所有上市櫃公司之冠。(歐新社)

    馬政府時期,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資金高達1.48兆元,其中鴻海匯出資金將近1300億元,高居所有上市櫃公司之冠。(歐新社)

電子股錢進中國 累積1兆

電子業因為勞力密集,開放投資中國來幾乎已成為投資中國大戶,累計開放以來,匯出金額達一.○二兆元。除了鴻海外,友達、光寶、台達電、日月光累計匯出金額也都超過三百億元,而光寶、台達電都集中在這八年匯出。

鴻 海在馬政府上台前,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僅二十七億元,但八年下來,累計匯出金額已達一三二六億元;此外,八年來匯出金額超過百億元的電子廠,則還有仁寶、 聯強、英業達、藍天、廣達、正崴、聯發科、群創、和碩、緯創等公司,除了聯發科是IC設計公司外,其他多為組裝及人力密集產業。

金融業接棒 4年2千億

金融業則是近年匯往中國的投資大戶,短短三、四年來匯出金額將近兩千億元,投資金額最高的是富邦金,國泰金則以匯出二四○億元排行第二,中信金、第一金則匯出逾一七○億元,此外,匯出超過百億元的還有彰銀、華南金、永豐金、合庫等。

傳 統產業中,龍頭廠八年來匯出金額仍不見減少,像水泥股中的台泥八年來匯出三二○億元,佔全體水泥股匯出金額的八成以上;食品股統一匯出金額三三五億元,佔 全體食品股匯出金額的七十四%;紡織股遠東新八年來匯出二○三億元,也佔紡織股匯出金額的八十五%;華新匯出一五六億元佔線纜股匯出的九成;台玻匯出二五 八億元,佔玻陶股匯出金額的九十八%。

營建股西進 遠雄最積極

另外,政策開放導致匯出增加的還有營建股,八年來匯出金額近兩百億元,其中投資中國金額較多的則是遠雄、鄉林及國建,其中遠雄一家匯出金額就超過六十億元,佔所有營建股匯出金額的三分之一。

2016-06-11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不要再亂掰了!藍營支持者常以出口依存度數字來批評台灣經濟向中國傾斜,是始於扁政府時代;根據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的最 新統計數字,馬政府上台的二○○八年第二季到今年第一季底的八年來,上市櫃公司竟匯出高達新台幣一.四八兆元,是扁政府八年六七三一億元的二.二倍之多, 推升上市櫃公司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已高達二.一五兆元。

  • 上市櫃錢進中國金額

    上市櫃錢進中國金額

一路鬆綁 馬任內屢創新高

馬政府二○○八年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上限由淨值四十%放寬至六 十%,相較扁政府時期,上市櫃公司一整年匯往中國的金額未曾超過一二○○億元,但馬政府時期卻僅有二○○九年因金融海嘯因素,匯往中國的金額「僅」一一五 ○億元,否則皆以一五○○億元起跳,甚至馬連任的隔年,上市櫃公司四個季度竟然匯出高達二七四九億元,造成八年來台灣資金失血嚴重。

除了二○○八年將投資中國上限放寬外,馬政府在二○一○年再放寬營建業赴中投資限制,取消個案投資不得超過五千萬美元限制,緊接著又放寬金融業赴中國投資的限制,使得這幾年金融、營建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暴增。

錢鎖中國 匯回不成比例

同時,因為中國管制資金匯出,使得上市櫃公司錢進中國後,匯回不易,因此開放投資中國以來,上市櫃公司十餘年來僅匯回二六六五億元,相較匯出金額二.一五兆元,匯回比例僅十二%。

馬政府時期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資金超過一.四兆元,累計匯回二三二八億元,匯回比例為十五%,尤其是下台前的三個年度,每年上市櫃公司匯回金額都將近五百億元,這跟中國經濟走下坡,工資飆漲,台商出走,許多台商出售或清算中國子公司有極大關聯。

經營惡化 清算解散創高

根據統計,去年包括出售、清算、解散、被併購或破產的上市櫃公司的中國子公司,過去在中國的投資金額達一四八億元,創下歷年來新高;較過去三年每年平均的七十餘億元,大增將近一倍,表示雖有台商持續加碼中國,但也有部分台商選擇獲利了結或者認賠出場。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四八億元中,其中來自上櫃公司就有四十一億元,相較過去每年約在十至二十億元的金額左右,去年則暴增一倍以上,也顯示小公司在中國的經營更顯困頓。

 

2016-06-11

〔記者陳永吉、高嘉和/台北報導〕中國經濟成長急踩煞車,我國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事業首度出現逾半虧損!根據最新統計,今年首季上市公司轉投資中 國四千餘家子公司中,認列獲利僅一八五○家,但認列虧損高達一九五三家,首度出現賠錢比重超過獲利的慘況;更慘的是,近六六六家已賠光投資金額,甚至要台 灣母公司再拿出錢來填補虧損。

  • 我國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事業首度出現逾半虧損,宏達電旗下關係企業威盛雖喊出「芯在中國」,今年光首季就虧損達3.25億元。(資料照)

    我國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事業首度出現逾半虧損,宏達電旗下關係企業威盛雖喊出「芯在中國」,今年光首季就虧損達3.25億元。(資料照)

過去金雞母 現在成拖油瓶

早年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事業被形容是「金雞母」,但現在已轉變成「拖油瓶」。根據最新第 一季申報轉投資中國事業統計,有超過七百家上市公司赴中投資,比重超過八成,轉投資中國子公司合計達四千四百餘家;相較去年底約三分之一認列投資虧損,今 年首季明顯惡化,高達一九五三家認列虧損,若不計入認列盈虧為零的家數,是首度逾半虧損。

15%賠光投資 還得再掏錢

營運規模較小的上櫃公司更是糟糕,轉投資中國事業約一千四百家中,超過七百家子公司認列虧損,是西進虧損「實質」過半。

不只轉投資中國虧損家數創高,到今年第一季底,上市公司有高達六六六家轉投資中國子公司「期末投資帳面價值」出現歸零或是負值,占比約一成五;扣除出售、清算或解散等因素,這些中國子公司已賠光原始投資金額,甚至要台灣母公司再拿出錢來填補虧損錢坑。

在 近三百家「期末投資帳面價值」出現負值的子公司中,最慘的是遠東百貨轉投資的百發(中國)投資公司,第一季底的「期末投資帳面價值」是負新台幣二十六億餘 元,其次是裕隆汽車轉投資的東風裕隆銷售公司及裕隆中國汽車投資公司,帳面價值分別是負二十二億餘元及負二十億餘元;這兩家公司都被視為「馬友友」企業。

威盛中國芯 得不到中國心

還有喊出「中國人品牌」的宏達電,近兩年在中國市場是節節敗退,去年中國投資虧損五.八億元,今年首季還是認賠一.一七億元;集團關係企業的威盛,雖然喊出「芯在中國」,前年中國慘賠破八億元,去年虧損近五億元,今年光首季就虧損達三.二五億元。

2016-06-11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事業虧損家數擴大,就連被視為「馬友友概念股」也照樣踢鐵板!包括裕隆汽車、台玻、宏達電、台泥等,今年首季都認列中國投資虧損,遠東集團最慘,旗下遠百、遠東新、亞泥等,不是深陷虧損泥淖,就是轉盈為虧。

  • 前10大。

    前10大。

8成上市公司 錢進中國

台股約八七四家上市公司中超過七百家有轉投資中國事業,比重約八成;根據最新統計,今年首季上市公司認列轉投資中國事業虧損家數達三一三家,比重四成四,創下新高;認列獲利約三六五家,比重約五十一%,則是史上最低(其餘認列數字為零)。

認列中國獲利最高的是鴻海,今年首季認列約一九六億餘元,但較去年約二二○億元,大約衰退一成,鴻海也被市場歸類是馬友友概念股。

相較鴻海持續獲利,裕隆集團旗下的裕隆汽車、裕隆日產呈現兩樣情。

裕隆汽車砸錢西進發展自主品牌,似乎是踢到鐵板,裕隆汽車首季認列近十七億元虧損,還是無法擺脫虧損;但裕隆日產與日本日產、中國東風合資西進就不同,首季認列約十億元獲利。

而喊出「中國人品牌」的宏達電,中國市場並不買單;宏達電首季認列中國虧損達一.一七億元,集團關係企業的威盛,雖然喊出「芯在中國」,首季認列中國虧損更達三.二五億元。

遠東集團最悲情,旗下遠百的中國百貨事業不是碰上惡房東,就是合作對象破產,已多年陷入虧損泥淖,一向靠轉投資中國事業獲利挹注的亞泥,近年來不僅面對中國調整水泥產能過剩挑戰,更因投資中國山水水泥遭騙大賠,今年首季稅後淨利不到兩億元,創下二十一年來的同期新低。

 

2016-04-09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中國經濟走下坡,原料、工資飆漲,台商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根據上市櫃公司最新揭露年報顯示,去年包括出售、清算、解散、 被併購或破產的中國子公司,合計在中國投資金額達一四八億元,創下歷年來新高;顯示雖然鴻海、台達電等大型電子業者及國銀持續大膽西進,但有更多中小型台 商敗出中國,不是選擇逢高獲利了結,就是被迫認賠出場。

  • 中國經濟走下坡,據上市櫃公司最新揭露年報顯示,去年有44家上市櫃清算或處分中國子公司,金額達148億元,創下歷年來新高。封測廠矽格也因不堪累虧,關掉中國廠。(取自矽格官網)

    中國經濟走下坡,據上市櫃公司最新揭露年報顯示,去年有44家上市櫃清算或處分中國子公司,金額達148億元,創下歷年來新高。封測廠矽格也因不堪累虧,關掉中國廠。(取自矽格官網)

44家上市櫃 清算中國投資

根據統計,去年被清算或解散的上市櫃公司中國子公司,就有二十三家,其中包括面板廠的彩晶、觸控廠的洋華及封測廠的矽格等;另被處分的公司有二十一家,包括零組件廠的群光子公司等。清算處分公司合計達四十四家。

這些處分或清算中國子公司的上市櫃公司,累計在中國投資金額為六九八億元;但光是去年處分或清算中國資產就達一四八億元,占過去總投資金額兩成以上,更較過去三年每年平均的七十餘億元,大增將近一倍。

另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四八億元中國資產中,來自上櫃公司就有四十一億元;較過去每年約十到二十億元,去年一口氣倍增,也凸顯中小型台商在中國經營更是困頓。

1/3子公司虧損 歷年來最高

再以上市公司去年合計認列中國轉投資事業獲利(並未實質匯回)超過二千億元,表面看似風光;但光一家鴻海去年認列中國事業獲利就達九五○億元,占掉快一半;且上市公司合計投資中國子公司家數約五千家,去年認列虧損家數破兩千家,超過三分之一是經營虧損,比重創歷年來最高!

從去年清算處分中國事業的上市櫃公司名單來看,除中興電工是逢高出脫外,彩晶、矽格及洋華等,多是因中國經營環境惡化,從盈餘變成虧損,或是不堪累虧,忍痛認賠關廠。

中國風險增 獲利入袋為安

此外,去年上市櫃公司轉投資中國事業獲利實質匯回台灣近一百億元,雖然匯出匯回比僅五%,但較過去每年平均匯回金額僅約三、四十億元左右,是大增近兩倍;這也顯示越來越多上市櫃公司不看好中國,獲利先入袋為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