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2016年6月26日

過去香港給外界的印象,就是購物美食天堂,亞洲金融中心,不過根據最新資料顯示,香港已經讓出了亞洲金融中心寶座,輸給新加坡,而經濟崩壞最明顯的就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香港現在有所謂的劏房,有些一兩坪不到但租金卻要1萬元多台幣,全港最少有20萬人住在像這樣子的惡劣環境。

 

TVBS

 

 

分間樓宇單位英語Subdivided flat  Subdivided unit),又名劏房[1],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常見於唐樓等舊式建築物。即是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作出售或出租之用;通常每個小單位均設有浴室。[2]

每個小單位的面積從幾十至二百平方呎不等,每月租金介乎數百至數千多港元,租客通常為草根階層新來港人士單身人士[3]。該類人士通常無法承擔昂貴的租金,或者無資格輪候公營房屋,對該類房間需求殷切。非法改建樓宇經營利潤甚豐,以致市場上有不少供應[3]。亦有一樓一鳳妓女租用劏房,作為賣淫場所,著名的大廈有尖沙咀香檳大廈銅鑼灣富士大廈。

「劏」為粵語,意為剖開,如「劏豬」就是將豬宰殺後割開肚腔;劏房,即將住宅單位分割成數個更小的部分的行為。

劏房未必是套房,因套房是指一個可以居住的房間或空間,附設專有洗手間浴室的單位。不是套房的劏房如板間房,所有租戶只能共用公廁。套房式劏房自設獨立浴室,未必設置獨立廚房[2]

興起[編輯]

200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孫九招後,及至曾蔭權在2005年至2012年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期間,長期壓低土地供應及建屋量,造成後期香港住宅供應短缺,推動房地產價格急升。[4]即使是低下階層倚賴的公共房屋也不能倖免,同時期政府大幅減少興建新的公屋,造成曾蔭權時期(及其卸任後一段時間內)的公屋落成量比其前任董建華時期以及港英時代大減。房屋供應短缺,推動私人住宅租金急升,未獲編配公屋的基層市民不少人只有能力租住面積細小的劏房,造成對劏房的需求上升。同時期,由於大單位改成多間劏房後租金收入可觀,有人不惜違法把工業樓宇改成住宅劏房。[5]

有數據指2011年香港約有64900人居住劏房,至2013年已增加近兩倍。[6]香港特區政府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樓齡25年或以上的私人住宅及綜合用途樓宇(不包括村屋)共有約24,600個單位存在劏房,共計約86,400個劏房(平均每個單位分為3.5個劏房),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5.7平方米。[7]

安全問題[編輯]

由於劏房多數是未有向當局申請改建,干犯者甚至將主力牆拆去,或將地台升高,以鋪設排水系統,令樓宇的結構出現問題。由於單位內有多個房間,同屋住戶人數多於原圖則預設,日常人流較多,通道顯得較窄,易出現消防問題。[8]由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香港政府共接獲逾4000宗劏房投訴,並向違規的劏房個案發出逾70份清拆令,涉及滲水、樓宇結構荷載、違反走火通道安全規定等問題。[9]

建議規管[編輯]

2011年6月,針對劏房引起的樓宇安全問題,香港政府表示,計劃將劏房工程,涉及如非承重牆、地台、通往走火通道的洞口等的結構,納入小型工程監管制度[10]

影響[編輯]

由於過往政府曾經長期壓低房屋供應,造成房屋短缺而推高樓價和租金,不少市民因為負擔不起高昂租金,被迫入住劏房等不理想的居住環境,被認為是造成他們對政府失去信心的原因。[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