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輯‧室‧報‧告-台股的新興大戶們

 

台股開紅盤以來,交易量能萎縮,不過卻有一家公司在短短不到十個交易日內,已有十一次進出股票的公告,頻繁程度讓人開了眼界。

一般上市櫃公司買賣股票不外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股價跌跌不休時,進場買庫藏股。維護公司股價,也激勵員工士氣。去年萬點下跌以來已有逾2百家公司執行過庫藏股。買回張數從500張到10萬張都有,對股價走勢的影響讓人不能輕忽。

第二種是,在合意或非合意的情況下,收購其他公司股票,達到取得經營權的目的。國巨集團去年一連發動7次併購,大舉擴張集團在產業內的實力,算是最為市場熟悉的個案。

去年底,泰山企業爆出經營權之爭,龍邦國際介入大買持股,最後經營權之爭落幕,龍邦對泰山的持股已來到占股權的10.23%,成為第一大股東。以龍邦揭露平均每股17.10元均價來看,目前市價18元還有差價利益。

以經營權為目的的買股者,不問價格只問目的,短線上對股價的衝擊影響大。不過市場也有一說,這些資金實力雄厚的集團會跨界買股,經常也扮演類似丙種的救火金援角色,一旦經營權之爭落幕,不管是選擇釋股退場,還是正式介入經營都可,可說是只贏不輸的盤算。

至於最近廝殺最凶的大同經營權之爭,雙方纏鬥已久,這次華映讓人措手不及的申請重整動作,像推骨牌般把集團企業一個個拖下水,大筆爛帳算不清,以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資金實力如何?成為焦點。

第三種是,公司派熱衷投資股票。像寶佳集團鍾情於金融股投資,舉凡金融業有併購,或改選,該集團常是被點名的熱門參與者之一。現在寶佳集團逐漸擴大非金布局,已買入永大持股逾10%,日立收購永大案能否成局,還要看其臉色。

熱衷金融股投資的還有龍邦國際,龍巖集團等。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去年因繞道海外買彰銀的持股,超過實際申報數量而被金管會開罰6百萬元,且被要求超買部分要限期出清。

而今年來短短不到十個交易日,已見中環陸續公告賣華新科、賣國巨、賣環球晶,累計實現損失逾5000萬,期間又公告買環球晶、買華新科、富邦金、大同,再加上完成第52次庫藏股的執行,以平均6.73元買回4萬8110張,交易頻繁最為吸睛。其他公司還有富旺公告賣台積電損失909萬,威剛公告買神盾等…依規定上市櫃公司每筆交易逾3億以上必需公告,顯然,在金管會公布本土股市大戶少了3成時,另一股「本土企業自營商」的新興勢力正逐漸崛起中。

(工商時報)

 

 

財經觀測站》龍邦是台股股神 !?

 

2018-11-09 06:00

最近多家上市櫃公司有經營權之爭,尤其是公司法修法後11月已開始實施,更增添火藥味,多家公司已陸續召開臨時股東會,提前改選董監事保經營權,不過,這些公司大半遇到半路殺出的程咬金—龍邦(2514),搞不清楚這家公司要的是甚麼,且最近陸續出脫相關公司持股,全都獲利入袋,操作手法令人讚嘆!

龍邦早期是中部建商,大股東家族投資台灣人壽,之後台灣人壽賣給中信金(2891),大股東也換人,業務同時轉向投資事業為主,由於台灣人壽賣給中信金換回等值股票,所以龍邦滿手中信金股票,近年也陸續處分,使得手上現金滿滿。

龍邦從去年開始分別買進台新金(2887)、農林(2913)、大同(2371)、泰山(1218)、大成鋼(2027)等公司股票,除了大成鋼之外,其餘4家都有經營權之爭紛擾,龍邦買進後,包括台新金、大同、農林都已經陸續處分,也都順利獲利了結。

其中台新金持股1年,包含子公司的投資收益,共獲利6、7千萬元;農林持股不到1年,獲利600多萬元;大同持股僅半年左右,獲利約5000萬元,不過,目前手上的泰山、大成鋼還在小幅虧損中。

看龍邦在這些股票的操作上非短線進出,持股至少都抱了半年以上,選擇的標的以傳統產業為主,股價相對波動較小,而且因為公司口袋深,逢低可以加碼,比較不會一有風吹草動就被洗出場。

反觀國內另2家常常公告買賣股票的電子公司,1家光碟廠、1家DRAM模組廠,股票幾乎都短線進出,虧損機會比賺錢高,操作成效實在讓人不敢苟同,龍邦的操作方法,或許值得他們好好師法一下。

(陳永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