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年輕人的不滿和無奈》勞保面臨破產 勞退自選法案為何14年過不了?

 

今周刊編輯團隊

焦點新聞

今周攝影團隊

2019-06-05

 

4月11日下午3點,由基金平台「基富通」執行的「好享退全民退休自主投資實驗專案」開放報名,雖然祭出免手續費、低管理費等優惠,「但要衝到1萬人,基富通還是有點擔心。」

這的確是有難度的目標值。畢竟在今年4月,39家本土及外商投信公司中,定期定額投資境內基金人數超過萬人的只有11家,比率不到3成。此外,這個實驗計畫強調必須「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綁定2年」,參加者2年內若買回基金或中斷扣款,就得補繳各項費用。

 

不利因素一堆,但是,「結果真的超乎預期啊!」4月12日下午剛過2點,開放報名的23個小時後,報名人數飆破萬人,到了6月4日,達到5萬8819人。他們的熱烈參與,多少意味著對於政府退休金制度已經感到不信任。」

 

35歲的小杰,印證了投信業者的解讀。「對於注定破產的勞保年金,我形同放棄了;勞退,我覺得投資績效太差。這是我搶著報名的原因。」「勞退基金把我的錢和屆退人士的錢放在一起,只用最保守的方法一起投資,真的就是一個被困在框框裡的年金。」

 

從小杰的想法不難看出,對於年輕世代,現在的勞退新制,是個讓報酬率無法展翅高飛的制度。雇主按時替682萬名勞工繳納的6%強制提撥,以及54萬名勞工額外再加碼的自行提撥,每個月按時撥付的資金,像是投入一個被深深禁錮的年金籠牢。

 

回顧歷史,早在2005年7月1日勞退新制上路後不久,立法院即有討論相關議題。

 

三度討論鬆綁  三度無疾而終

 

2005年10月,勞退新制剛剛上路3個月,時任親民黨立委的劉憶如等人提出「勞退條例第二十三條修正草案」,強調「勞工得自行選擇其個人退休金之經營及運用方式,惟選擇後國庫不保證其運用收益」。也就是,勞退自選、盈虧自負。

 

由於勞退基金提供兩年期定存的保證收益,「他們(指基金管理者)的想法一定是穩健就好,投資低風險、低報酬。」這個說法,驗證了14年後小杰對勞退基金「操盤被禁錮」的指控。

 

只可惜,該法案後續並未排入議程討論。一個不分藍綠、從民代到主管官員都有共識的關鍵修法,竟就這麼莫名地被擱置下來。

 

第二趟生死輪迴,出現在勞保年金提早破產消息浮上枱面的2013年。「當時,我們每個月至少開兩次會。」現為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的王儷玲回憶,就連涉及稅務勾稽、最複雜的金流與資訊流部分,當時都已找到解決方案,「真的就差臨門一腳。」

 

隔年,由勞動部送至行政院會討論的《勞退條例》修正案中,的確包含「勞退自提的部分可自選」一項。未料到了2015年,勞動部忽然表示「共識尚不足」,旋即將「勞退自選」從其餘修正條例之中單獨撤下,勞退自選的改革,第二次未竟全功。

 

2019年,勞退自選在賴士葆的提案下爭得了第三次機會,但最後也是失敗。一件該做的事,一拖14年,它的連鎖效應,也讓台灣退休制度種下了兩大惡果,而且情況還依然持續惡化中。

 

兩個惡果,其一是「低報酬操作」對年輕世代的長期拖累;其二,是接續的連帶影響,勞退新制無法有效拉高勞工在退休時的所得替代率,於是,緊跟勞退新制實施後上路的勞保年金制度,也就處在一個極易遭到扭曲的修法環境。

 

先看報酬率。勞退新制上路至今14年,截至四月底,累計報酬率是45.8%,每年的年化報酬率相當於僅2.7%。對比之下,即便完全不運用投資技巧,把資金持續投入在台灣50指數或MSCI全球股票指數,這段時間以來的累計報酬率分別是76.6%與89.6%。

 

「其實我也有勞退自提,從進公司不久後就提滿6%。」只是,在小杰眼中,已慢慢變得像是一張可有可無的廢票。「我們這種本金放在2、3%報酬率的投資裡,能賺多少啊?」「對我們比較年輕的一代來說,把錢放在這裡,真的是浪費時間!」

 

報酬率低落  影響勞退金積累

 

曾擔任勞退基金監理會投資管理組組長、現為退休金協會祕書長的蔡長銘指出,「公務人員其實沒有任何動機去增加操作績效,受到法規限制,他們沒有辦法被給予獎勵金,基本上,就是『做得好沒獎勵、做不好卻要受責罰』。」

 

勞退無法自選、報酬率長期不足,也被認為間接催生出了另一個惡果。一個如今嚴重拖垮年輕人對於未來信心、注定提早破產的畸形勞保年金制度。

 

勞保在定位上屬於社會福利,在「確定給付制」的架構下,是「用這一代繳的錢給付上一代的退休金」,基金財務狀況與人口結構高度相關;高齡化的台灣,勞保年金的給付理當受限,否則注定破產。

 

相對地,勞退則是確定提撥制,「用自己現在存的錢,養未來的自己」,因此沒有破產疑慮,但要拉高所得替代率,必須仰賴「現在的自己多存點錢」,再加上適度的積極操作,才有機會拉高報酬率。

 

理論上,沒有破產問題的勞退,才應該是勞工累積退休金的主力,但在2008年勞保年金化的修法過程中,因為三年前施行的勞退新制,缺乏讓勞工自主選擇的空間,導致自行提撥勞退金的意願偏低。

 

2014年投信投顧公會的調查,顯示近五成勞工支持開放勞退自選並自負盈虧;2017年,摩根資產管理公司調查,5成民眾希望開放勞退自選;來到2018年,《今周刊》針對勞退自選的調查中,有超過7成的勞工支持開放自選,更有6成贊同增加標的並自負盈虧。但勞動部卻認為,「反對的勞工數量多於贊成數」,且「勞工不願意自負盈虧」。

 

「對勞退自選投下反對票的人,假如勞退自選實施,他不要參加就好啦!」王儷玲說的,就是指在勞退自選的機制中,不願意在自選平台上從事投資操作的人,仍然可以依據現行法規,委由勞退基金代為操作,獲得兩年期定存利率的保障。

 

如今,一場定期定額的退休理財實驗,戳穿了一條法案莫名卡關14年的荒謬,也連結了這些急迫問題背後的解謎線索。拖了14年,是該認真捏起線頭,解開勞退基金種種制約的時候了。

 

 

勞退開辦自選投資 勞團質疑:虧了怎麼辦?

中時

 

由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等人提案,勞工退休金條例增訂「開辦勞退自選投資」周三(20日)將進入立院審查,但勞團質疑,勞退制度是要保障勞工老年經濟安全,自選投資「虧了怎麼辦」?勞動部也認為,目前勞動基金運用採單軌制,原保證收益、免稅優惠的設計還需要配套。賴士葆則表示,修法採雙軌制,只是希望提供青年勞工選擇權。

 

 

 

勞退新制2005年上路,雇主每月需幫勞工提撥薪資6%到勞工個人帳戶,勞工最高亦可自提6%作為勞退金,交由政府投資,退休之後再領回;除了自提部分享有免稅優惠,自提退休金由勞動基金運用局管理,政府亦保障兩年期定存收益。目前勞工自提勞退金規模約1800億元。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未來若開放勞工自提部分做自選投資,投資有賺有賠,「若虧了怎麼辦?」勞工又是否有足夠資訊作為投資參考?他指出,現在開放自提部分做投資,未來恐將擴大到整個勞退專戶,將勞工的錢投入股市操作是危險的,勞工若真要投資,一開始就不要自提,自提後再拿來投資,邏輯上說不通

 

 

 

勞動部次長施克和則指出,目前勞退制度勞工自提部分透過基金運用投資,再做收益分配,屬於單軌制,其設計包含政府保障收益,符合退休要件的贖回時間,以及稅賦優惠等,整個制度與自選投資方案不一樣,且還涉及風險估算,「時機尚未成熟」,有許多配套細節仍須討論。

 

 

 

賴士葆則表示,勞工都會擔心自己的退休金被虧掉,但近年投資市場已漸漸成熟,資訊也更公開,有年輕勞工向他反映希望有投資選擇權,故提案修法;他說,修法沒有強制勞工要自選投資,而是實施雙軌制,讓勞工可選擇投報率高一點的投資,只要願意冒這個險,國外制度也有這類設計,應該讓勞工有這個選項。

(中時 )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金管會主導的勞退自選實驗平台尚未上路,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等人已火速提案在勞退條例中增訂「開辦勞退自選投資」,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已排入週三審查,引發外界關注。勞團質疑,「不保證收益,虧了誰來賠」,且自提有免稅優惠,開放勞工自提部分自選投資,免稅優惠要不要取消?這項提案究竟是為了勞工還是業者?

勞退新制二○○五年七月上路,雇主每月必須幫勞工提撥薪資六%到勞工個人帳戶,勞工還可自提最高薪資六%,均由政府投資,每年分配損益,退休後領回。其中,勞工自提享有免稅優惠,現有六八○萬名勞工適用勞退新制,約五十萬人自提退休金。

不過,開放勞退自選投資喊了多年,二○一四年勞退新制自選投資方案就曾送到行政院,但馬政府認為茲事體大,退回勞動部研議,當時賴士葆強力反對此案,認為把勞工血汗錢拿去賭,外界也質疑會讓勞工老本虧光,因此該案遭擱置。

 

勞動部:不宜貿然排審

 

時隔五年,賴士葆卻提案開辦勞退自選投資,嚇壞勞動部,不知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轉折。勞動部官員表示,勞退自選投資在實驗階段,還沒有正式上路,也有數個工會來函反對,急著送審好嗎?此案不宜貿然排審,還需要再討論,至少要等金管會實驗結果出來再說。

官員強調,勞退自選投資事關勞工退休老本,光是勞動基金去年單月虧損逾千億元,只是帳面損益,大家就無法接受,何況是退休老本自負盈虧?另有官員指出,兩個制度並行,行政成本也很高,且屆時須由雇主將自提投資的錢繳到銀行或代收機構。

目前勞退條例明定,勞退自提退休金由基金運用局統一管理,勞工不能自選投資標的,但由政府保障兩年期定存收益;而賴士葆等人提案,增訂「勞工自提退休金者,可選擇把錢放在勞保局勞退個人帳戶,或向金融機構開立自選投資專戶選擇投資標的」,提供自選投資法源。

對此,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怎麼大家都搶當投信的旗手?提案委員有必要跟勞工、社會大眾講清楚。

 

2019-03-19 23:49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新制勞工退休基金自2005年以確定提撥制之相對提撥政策實施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僅有6.8%的勞工朋友加入自提的行列,由於未能將自提納入勞工退休金規畫,以致未能提高勞工退休後之所得替代率。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指出,自提機制實屬重要政策,如若因自選而可提高勞工朋友自提,是國家及勞工主管機關重要政策。

王儷玲表示,退休基金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努力為台灣之退休金制度進行多方之研究與努力,今仍本著為建立合意台灣退休制度提出建言,盼能獲得社會大眾之支持,讓此修正法案能夠在立法院順利通過。

王儷玲表示,《今周刊》去年針對勞退自選議題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有兩個比率非常值得關切。

第一,超過60%,年齡層在40歲以下的勞工朋友,願意自負盈虧加入自提自選。

第二,超過六成以上的勞工朋友,若開放自選平台願自行參與提撥。

王儷玲表示認為,以上問卷結果似乎呈現出:自選與自提有相當程度的關聯,如何提高勞工朋友退休後所得,自提機制實屬重要政策,如果因自選而可提高勞工朋友自提,將是國家及勞工主管機關重要政策。

針對自提自選機制,王儷玲提出兩點說明:一、目前在立法院所提案修法是針對自提部分開放自選,並無所謂的未來將擴展至企業所提的部分,如果未來有這部分的規畫,仍需進行修法。二、開放自選的平台架構,根據退休基金協會所建議的版本,自提的勞工朋友並不會全部直接進行自選,而是會在架構上設定勞工多一個自選的投資選擇。

王儷玲指出,自提的勞工朋友如果選擇繼續留在政府所管理的基金下運作,則仍將擁有目前政府所提供的兩年期定期存款之保障,如果勞工朋友選擇進入自選平台,才有所謂的不適用兩年期定存保障機制。

王儷玲表示,目前規劃的機制,其實只是增加提供自提的勞工朋友多一個投資優質退休專屬商品的選擇權,並不會強制將所有自提都排除於政府兩年期定存保障,而是交由勞工朋友自行做適合自己退休需求的投資選擇。

勞工退休基金屬確定提撥制,不同年齡層及不同風險屬性的人,不適合只有一個投資標的,應該要依個人需求有多元投資選擇,這樣才能分散風險,並增加報酬率,也才能建立更完善退休金制度。

王儷玲認為,這是退休基金協會成立的使命,期盼此建言能得到多數人回應,再強調一次,自提自選並非強迫放棄政府保證,只是提供勞工朋友多一個投資選擇權,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勞退自提自選。

 

 

2019-03-19 14:42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立院衛環委員會明天審查勞工退休條例修正案,幾年前反對勞退自選開放投資的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此次態度改為支持,領銜提案增訂勞退新制勞工自提部分,可以開立專戶自選投資。由於金管會正力推全民退休投資方案,此時審議此案,對勞動部施壓意圖明顯,但勞動部長許銘春昨天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表示五成以上勞工無法接受自負盈虧,仍不宜開放自選投資。

 

開放勞退自選投資已經爭議多年,來自業界的投信投顧公會遊說力道愈來愈大,勞動部曾在2014年修法打算開放自選,並送行政院審查,當時賴士葆等人曾公開反對,行政院也因投資平台架構爭議,此案不了了之。近年要求開放聲浪未歇,明天立院也要搬上檯面審議立委提案,議題再度被炒熱。

根據賴士葆提案,先從勞退新制勞工自提部分開放,勞工選擇自選投資後,投資標的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相關機關及學者專家組成投資標的審查小組,並訂定符合退休需求投資標的審查標準,開放由勞工自行選擇。也就是說,目前勞退新制有雇主提撥與勞工提撥部分,先由勞工自提開放選擇的權利。

據統計,目前勞退新制適用人數約677萬餘人,自提人數52萬餘人,自提比率7.68%。

許銘春昨天接受媒體訪問,對此議題也明確表態。她指出,勞動部蒐集勞工意見顯示,超過50%勞工都不贊成,最近甚至有工會行文要求勞動部不能開放。現行勞退基金不論雇主提撥或勞工自提6%,都有保障二年定存收益。國外開放讓勞工自行操作,政府完全不介入,也沒保證收益,但國內希望開放,要求政府代為收繳、建置操作平台,卻不願意自負盈虧,勞動部必須保守看待,因為勞退金是勞工退休的老本,勞動部要「顧緊緊、攬牢牢」。

勞動部表示,去年勞退新制基金投資負數,勞工只是帳面減損,勞工都無法接受,若自選投資賠錢,政府不保證,勞工真能接受嗎?在未取得共識前,不宜貿易開放。

 

--

黃家慧、楊卓翰

幸福熟齡

2017-06-20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與《今周刊》合作,進行「退休規劃投資態度調查」中發現,多數人贊同在國際潮流趨勢下,勞退新制應開放自主選擇投資標的,讓收入更多元是關鍵。

今年三十五歲,在科技公司上班的李任青(化名),除了參加勞保、勞退新制外,月薪五萬元的他,每個月還會透過勞退新制的「勞工自願提繳」機制,把自己六%的薪水(約三千元)提撥到退休金帳戶裡。

自提六%
未來退休更添保障


經常加班到半夜的李任青,對於退休理財既沒時間、也沒多餘的心力研究,「剛進公司時,會計突然提醒,問我要不要自提。」李任青說,雖然只知道自提是要「自己提撥一部分的薪水存退休金」,其他意義一概不知,但就這樣,他還是加入了只有少數人的「勞退自提俱樂部」。

他也萬萬沒想到,這個小動作,讓他在勞保瀕臨破產、人心惶惶之時,心中比別人多了一份安心。

目前政府提供的勞工退休金制度,除了屬於社會保險的「勞工保險」(簡稱勞保),尚有第二層退休金保障,稱為「勞工退休金」。在新制勞工退休金中,除了雇主強制提撥六%的薪水,勞工還可以自主性提撥一%至六%進入個人退休帳戶。

簡言之,對大部分人而言,若沒有自行準備退休金,光靠政府的退休制度,主要來源僅包含強制繳交的勞保及雇主提撥的六%勞退金。根據行政院年金改革小組計算,一般勞工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退休金收入占原本收入的比率)只有五成左右(勞保三成、勞退二成)。

不過,對於三十歲進入職場時,就開始自提六%退休金的李任青,按照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的精算,假設工作三十五年、每年退休金報酬率三%,在他退休時,退休替代率比沒有自提的人增加一七%。因此,他可以有近七成的退休替代率。
 

「而且,後來我才發現,提撥金額不納入所得稅計算,所以一年少繳近五千元的綜所稅,發票要中多少張才能賺到啊!」李任青笑著說,「我自己也沒去想退休理財該怎麼辦,只是先走一小步,心裡也比較踏實。」

乏人問津
報酬率太低是關鍵


而這正是政府設計員工自主提撥時所期盼的效應,只是像李任青這樣採取行動的人,少之又少。

根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顯示,全台超過六百萬採用勞退新制的勞工中,僅三十八萬人選擇自主提撥勞退金,人數只占勞退制度中的六%。

既可免稅又有保證收益,為何乏人問津?為了找答案,《今周刊》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合作,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全國一○七○位民眾,進行獨家「退休規劃投資態度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人對自己的退休財務,可說人心惶惶。在年金制度搖搖欲墜之際,已有近八成民眾深知「勞保破產」危機將在二十年內爆發,五成民眾沒有信心能在退休前準備足夠的退休金。而這次的調查也卻顯示,八成四民眾深信勞保加上雇主自提部分的勞退,無法滿足心中退休金的目標金額。這樣的結果,更暗示勞工自主提撥勞工退休金的重要性。



但根據本次調查,高達近八成的受訪者未提撥,而原因相當分散,包括認為政府投資收益太差、希望自己做投資理財、覺得薪資太低不夠用,甚至有四分之一的人不知道可以提撥。

如何增加勞工自提的誘因,讓更多民眾為自己的退休做好準備?開放「勞工自選平台」,將會是有效彌補目前勞工退休金制度不足之困境。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就指出:「未來的年金制度不能單靠第一層的社會保險,一定得靠確定提撥制的職業年金、鼓勵民眾自提,透過商業保險彌補政府制度上的不足。」

同時,她也指出,現在的自主提撥雖然好處多,包括自願提繳的金額可從每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減除,享有稅負遞延優惠;且該金額存入退休金專戶後,享有兩年期定存利率收益保證。但是,「主要先進國家都已經開放更多選項,讓勞工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更安全,或是更高報酬的商品。台灣這一步,走得比較慢,對一般民眾的誘因自然更低。」王儷玲說。

開放自選
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


觀察今年四月通膨率就能發現,在通膨率一.八八%之下,對照目前國內銀行所提供兩年期定存利率僅在一.一%上下,就讓人驚覺退休金所提供的保證收益仍不敵通膨幅度。其實目前全球許多國家的勞工退休金都已交由勞工自己投資管理,例如美國四○一K、香港強積金等。

在國際潮流趨勢下,這次調查也發現,其實高達六成六受訪者也贊同勞退新制中,保留政府管理的保證收益基金外,多出一種選擇,開放勞工自主選擇投資標的。

而觀察勞工自選投資標的觀念在各年齡層中接受度,以年輕族群最為普遍。十五到三十九歲族群中,贊成比率高達七成,贊成比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可見勞工自主投資對年輕人來說,更有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邱良弼指出:「社會保險是基本需求,應該要用像現在勞保這樣的確定給付制;而企業年金可選擇穩健型、自選可選更積極型的投資方式,以不同的投資效果互相支持。相反的,如果三個綁在一起,像社會年金與企業年金綁在一起,績效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而當利率走低,政府操作基金的績效又趨於保守的狀況下,情況絕對不是大好。邱良弼認為:「今天我們勞退可說是單一基金,對年輕人來講並不公平,雖然現在是保本,但現在利率越來越低,有保等於沒保。」

呼應邱良弼的觀察,本次調查也發現,年輕人不但贊同開放勞工自選平台,且超過七成七年輕人表示,如果該平台開放,將願意在「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投資其他不保證收益的投資標的。這樣的贊同比率遠高過其他年齡群,其中六十歲以上族群贊同率僅四成四。

面對不同世代如此懸殊的投資偏好,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也指出:「三十歲和六十歲的人,本來就擔負不一樣的風險。若勞退自提開放自選,民眾就可以衡量自身風險承受力,選擇他要的產品,透過時間複利,差距就會很大。」

「年輕人現在根本沒有累積太多金額,(政府如果開放自選平台)這的確是一個機會。」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觀察現在職場上的年輕人認為:「首先,基金經理人能經過政府評選,已經過第一關,比在外面投資風險低。」



不可或缺
讓決定權回歸勞工


雖然政府規畫多年,但勞退新制開放勞退自選投資草案,卻在去年九月被行政院打了回票。部分立委質疑,開放勞退自選是「讓勞工用血汗錢去賭」、甚至是「官商勾結」。

對此,王儷玲指出:「金融機構在建立平台時,要花相當大的成本。而且在政府平台上操作,手續費等成本都會比市場上便宜,我們還怕他們賠錢不想做呢!」

邱良弼也指出:「其實,開放自選,今天是給勞工多一個選擇,你可以自己決定提撥多少、要用什麼方式投資,決定權不在金融單位,而是在勞工自己本身。」

事實上,私立學校的教職員退撫,目前就是採用自選平台的方式,老師可以自由選擇保守、穩健、積極型三種不同基金。以去年的報酬率來說,分別為一.七七%、三.九八%與三.九八%;而勞退僅有負○.○九三%、勞保負○.五五%,私校退撫的表現讓人眼睛一亮。

參與調查民眾也透露,如果目前立即開放該平台,將有超過六成六的民眾將願意主動提撥退休金,可見退休金自選開放的急切性與必要性。

新政府上任,年金改革成為民眾最期待的政策,如何在永續制度下,又能保障民眾的退休收入?開放自選平台,讓收入更多元,將會成為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