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營收創新高,為何不能進場買?

2019-06-29
作者: 盧克蘇

 

每月10日以前,各家公司都會公布前一個月的營收,每到這個時候,券商、媒體都會整理出營收創新高的股票,而投顧老師也會抓住這個時機,喊進某些創新高的個股買進。可是如果仔細觀察,就算是營收創新高的股票,股價有時不漲反跌;相反地,有些營收創新低的股票,股價卻不跌反漲。

當獲利數字公布時,也有同樣的狀況。投資人一定納悶:營收創新高、獲利創新高,表示公司的業績很好吧!不過,為何隔天的股價有時卻不動,甚至反而下跌呢?

數字好不代表未來就一定好

「不管營收,還是財報的數字,某種程度是落後指標。」成長股達人蕭非凡擅長從基本面挑選好股票,他發現,很多散戶都會錯誤的認為,財報數字好,表示現在值得投資,實際上,這些都是已經實現的數字,並不表示未來一定很好;如果未來不好,自然就沒有上漲的空間。

很多時候,公司的成長也是有些人早知道,有這種預期的投資人就會提前布局,一路的買進,墊高股價,等到財報數字公布時,股價已經在高點,這些人剛好可以藉這個機會入袋為安。

蘋果概念股就是很好的例子。不論是觸控面板廠GIS-KY業成(6456)、金屬機殼大廠可成(2474)、聲學元件廠康控-KY(4943)、砷化鎵(GaAs)晶圓代工廠穩懋(3105),早在2017年初開始起漲,一直漲到9月蘋果發表iPhone 8新機前,股價出現相對高點,顯示股價早在財報公布前就已經提前反應。

蕭非凡強調,對投資人來說,這其實有兩個風險︰一個是當數字公布時,只是剛好符合法人預期,反而出現利多出盡的情況。更可怕的是,開發新的電子產品不一定如預期開發成功,有可能出現進度延遲,或是東西做不出來的風險,意味著提前布局也有很高的風險。

因此, 重點在於了解財報數字的真正由來, 蕭非凡就舉半導體矽智財廠力旺(3529)為例。這家公司的主要營收是技術權利金,因為入帳的關係,營收通常是一季的第一個月很好,接下來兩個月很差;也就是說,營收是1月很好,2月、3月很差,4月很好,5月、6月很差。如果散戶只是在2月10日公布1月營收很好就買進,有心人很可能會刻意倒貨,反而受害。

比較成長性 確認趨勢是否形成

至於財報數字該怎麼正確看待?蕭非凡建議,先要有長期趨勢的概念。以營收來說,不要單看1個月的數字就判斷好或不好,一家公司的成長期並不短,最起碼看到連續2到3個月的營收成長,如此才能確認已經形成趨勢。

蕭非凡提到,第一個要訣是看毛利率的變化。毛利率成長是必要條件,不過,也要知道毛利率數字背後的變化原因,例如有些公司的毛利率下降是因為過去用高成本買進的材料,用完庫存之後,下一季毛利就會改善,如果是這種情況,現在反而是買進的機會。

第二個要訣是看營益率。從中看出一家公司的費用控管,如果費用增加,要了解增加的原因。例如有些公司剛好在這一季發獎金,或是投入研發,當然費用就會拉高,但這些可能是一次性的支出,這表示下一季的營益率應該會提高。

不管是毛利率,還是營益率,都要與去年同期比較,比較單季數字與累計數字,這樣就會知道財報數字的表現是好?還是不好?因此,看財報數字不是有沒有創新高,如果早已預期會創新高,那麼當創新高的數字公布的時候,只是「剛好而已」。重點在於,這個數字有沒有超出預期,只有超出預期的好成績,才能帶動股價上漲;反之,如果股價漲太快,獲利數字跟不上,股價就會面臨修正。

從上至下分析 篩出主升段飆股

蕭非凡建議,要真正掌握大波段的股價成長,可以採用基本面從上到下分析,先分析總體經濟,找出有潛力的產業,再去尋找受惠最大的公司。他提到,產業階段跟股價一樣有初升段、主升段,當一個產業剛興起的時候,基本上不會有明確的數字。在這個階段,最熱門的公司很可能因為未來產能沒有跟上,很快就跌回起漲點。到了主升段,產業的成長期間最長,股價的漲幅也最大。

以雲端運算產業為例,Google在2006年首次提出雲端運算的概念,但產業真正進入初升段的時間是2009年第4季,當時有很多雲端概念股都大漲1倍以上,但都沒有實質獲利,直至2010年,英特爾、微軟、思科等美國科技大廠紛紛加入NASA主導的計畫,才真正稱為雲端元年。

2012年,雲端運算進入主升段,真的有產生實質財報數字的股票上漲,大家原以為雲端只有生產伺服器才有商機,但後來發現,遠距存取更需要網路安全,所以網路安全產業也跟著興起。

蕭非凡認為,投資人應該要務實一點,不是新事物就值得關注。不管是哪個產業,都要從看得到的東西去思考。也許大家都能想像未來無人車會滿街跑,但是如果仔細思考,這個趨勢可能10年以後才會發生,到那個時候,誰是無人車的贏家還不知道。

了解最有成長機會的產業之後,接著從中挑選股票。蕭非凡舉例,近期很夯的人工智慧產業,不管是繪圖卡、工業自動化、電競、挖礦機,全都與高速運算有關。而未來3到5年,全球最強的公司應該是輝達(NVIDIA),因此談到人工智慧的受惠股,就要尋找NVIDIA供應鏈。

多數人或許會認為IC設計公司創意(3443)、世芯-KY(3661)與NVIDIA有關,其實關係並不大,至於台積電(2330)有打進NVIDIA供應鏈,但業務量只占台積電不到10%。如果真要挑選相關股票,蕭非凡建議,尋找打進NVIDIA供應鏈的中小型股,相對受惠程度較高,因為對這些公司而言,營收就有可能兩成以上會來自NVIDIA,容易隨著NVIDIA成長而出現爆發性成長。

對蕭非凡來說,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投資就屬於力山(1515)。平均買進價格是23元,直到60元左右才出脫。會有這麼好的成績,就是採用由上到下分析的成果。他發覺在景氣復甦之後,健康休閒產業值得注意,加上力山很早就在轉型,從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就財報來看,健身機的營收比重在2016年只有27%,但到了2017年第3季已拉升到34%,顯見轉型的成果,自然也帶動股價上漲。

擘畫投資大方向 2018瞄準MICE

至於2018有哪些產業值得注意呢?蕭非凡認為,2018年的年度投資主軸在「MICE」,他稱為「數來寶,狗來富」。什麼是MICE呢?M是生技股,相較於很多產業在2017年的飆漲,生技股的漲幅落後許多,雖然不是整個產業都很好,但因為基期低,如果真的發動攻勢,會漲得更凶。

I是工業4.0產業,也就是物聯網的概念。其實相關的設備廠商2017年已經漲過一波,例如大量(3167)從不到30元漲到55元,直得(1597)從32元漲到100元,這樣的趨勢還會延續。

C是隱形冠軍的公司。2017年有些股票表現很好,像是車用扣件廠恒耀(8349)從73.5元漲到將近150元,這類很少被人注意的公司,2018年也有機會。

另一個C則是銅價。銅價的需求,長期來看仍有成長空間,銅價可能上看每噸8000美元,銅箔或銅買賣的相關類股也有機會。

E有兩種產業︰一個是電動車。不一定只看是特斯拉概念股,其實做電池、材料、車體輕量化的公司也值得留意,這些公司能把產品賣給不同客戶,一定會因為這個產業趨勢而受惠。

另一個E則是設備股。2018年的PCB、半導體等資本支出題材,還是會不錯。2017上半年PCB相關設備廠比較好,像是光學檢測設備商牧德(3563)、設備商迅得(6438)的營收、獲利都大幅成長,到了第3季末、第4季,因為大陸面板擴廠,使得面板設備類股興起,預計到2018年還有一波成長。另外高階半導體設備也有不錯的機會。

不過,蕭非凡也提醒,知道產業趨勢之後,別忘了搭配技術面來判斷進出場時機,一味的追高很可能會因此套牢。

很多人會覺得基本面選股很困難,需要研究很多東西,蕭非凡則認為,基本面是只要肯花時間,就可以得到回報。散戶不妨先從年報開始了解這一家公司,接著蒐集新聞報導,勤做筆記,把資訊系統化,進一步拼湊出公司真實的原貌。

另外,他也建議,向營業員詢問提供券商的研究報告,既然散戶無法像法人拜訪公司,第一手得到資訊,還是可以將別人整理過的資訊作為參考。蕭非凡強調,千萬別把自己拒於資訊之外,唯有從資訊了解公司的發展情況,才能確切了解財報數字的意義,真正抓住賺錢的機會。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211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