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高息股不會讓本金套牢?

 

星風雪語

聰明理財

今周刊

拒絕買貴 高息好股這樣挑

2019-07-24 15:35

 

每年此時,高殖利率股總是成為存股族最吸睛的焦點題材,這對於股東而言是個獲得實質回饋的時刻。實質回饋並不僅指公司的股價因股利政策而推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透過現金股利的發放而取得實際的現金收益。

投資領息股最常討論的就是殖利率了,若問要選怎樣的個股來領息?很大的機率會得到「選高殖利率」這個答案。

 

怎樣算高殖利率呢?財經報章、媒體常以高於定存為依據;有時以3%、5%、或者7%以上稱為高殖利率股,但這些比率的個股真的算是高殖利率股嗎!買了不會讓本金套牢?

 

殖利率高低該與自己比較

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營運狀況,即使是同樣產品的企業,也會因產品品質、財務狀況、營運方針及業務拓展、客戶群等能力的不同而產生差異性。因此,每檔個股都有屬於自己的殖利率區間,並非一概而論多少的殖利率稱為高殖利率;而是該企業在自己的殖利率區間,當股價處在相對低時稱為高殖利率;反之,則稱為低殖利率了。

 

以艾訊(3088)為例:

近7年最高及最低的平均殖利率為參考區間,並以當年度配息換算殖利率區間。

 

這裡用的殖利率公式為:(現金股利+股票股利)/股價

 

以其近7年最高、最低殖利率可以得到殖利率區間為9.22%~5.74%。以今年配息3.75元(3.74962351元,為方便計算4捨5入)計,價格區間為40.67元~65.33元,中間價格為53元,所以當艾訊股價低於53元時,就是所稱的高殖利率股;反之,則為低殖利率了。

 

這樣投資人就不會陷入了殖利率的迷思。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曾經分享的9%的豐藝(6189)跟7%的巨路(6192),誰才是高殖利率股?看了資料後應該就一目了然。

 

 

 

 

 

配息率反映企業對後市的展望

配息率常是被拿來評斷企業對股東的好壞、是否願意分享利潤的指標。

 

以正常的企業營運來說,配息率並不代表企業對股東的態度,更多是企業對於未來營運展望的判斷。首先,僅就歷年營運均獲利、配息(剔除彌補虧損等影響配息因素)的企業來討論配息率。

 

當企業有盈餘,又無其他投資需求需要資金時,一般都會以高配息率將盈餘分配給股東。通常產業成熟,研發、產能需求低又能每年獲利的產業,配息率都不低,例如電子通路商的豐藝,被動元件商如禾伸堂(3026)等。

 

電子通路商豐藝,主要營運為電子零組件的買賣交易商,屬於傳統產業,營運利基點為判斷各零組件的產業景氣循環,賺取管理財, 近7 年配息率多維持在9 成以上;但也因通路商的財務結構相較其他產業薄弱,市場給予的評價並不高,通常這類產業擁有不錯的高殖利率。

 

產業成熟的被動元件廠商,主要技術多掌握在日商手上,但因產品為電子產業的必需品,市場供需穩定,價格波動不大,配息率也多次超額配發。

 

但有時,企業會有新的投資需求,例如擴產或者投入新的產品營運;又或者判斷未來營運可能得度過寒冬,不想屆時透過現金增資向股東籌資時,此時都會將一定比率的現金留在身上,剩餘的作為盈餘分配,這時配息率就會降低;當然也有企業因為本身營運狀況的需求,本來就得保留相當的資金在手上,致使配息率低。

 

例如前例的被動元件製造、通路商禾伸堂,2017年起因車用、5G、手機的需求大增,產能擴產供應不及,致使獲利急速大增,至2018年獲利較2017年倍增3倍,但此時產業出現雜音,也讓過去配息率多次出現超額配發的狀況不再,降至5成左右。

 

 

 

 

 

配息率雖不高,穩健獲利受存股族青睞

電子零組件及程控通路商巨路,歷年配息率多穩定維持在5~6成左右,主要在於程控事業部資金壓在案子上的時間長,而電子零組件通路事業部旺季時有資金需求,配合營運上的需要,致使股息配發率都不算高,但因為其營運、獲利穩健,且程控事業產品多屬單一市場區塊的獨家代理,客戶又多為當地的國企,收帳雖困難,但倒帳的疑慮低,因此受到許多存股族的偏愛。

 

石化大廠國喬(1312)歷年獲利波動雖大,但石化業本就屬高資本支出產業,配息率不高,2018年雖獲利,卻因為預計啟動的投資計畫,使得配息率降為零。

 

 

 

 

 

 

 

僅以配息率判斷,會落入奇偶陷阱

綜合以上的例子,要從配息率挖出穩定收租的高息股, 首先要先判斷一家企業所處的產業狀況,例如前述的豐藝、禾伸堂、巨路,雖因各自營運狀況的變化,致使配息率有些許的變化,但也因為產業成熟、企業營運穩定度高,才成為了可穩定收租的高息股;若忽略了判斷一家企業的營運特質,僅單從配息率就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可穩定收息而長期持有,那可能就會落入了奇偶陷阱。

 

國內安全監控大廠奇偶(3356)過去屬於高獲利、高配息率的高殖利率股票,但自2015年起在陸企的殺價競爭下,獲利表現急速衰退,至2017年已無法獲利、配息,2018年也僅是靠著匯兌收益轉虧為盈,後續的營運是否能起死回生,還有待觀察。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1/post/201907240044/%E4%BB%80%E9%BA%BC%E6%A8%A3%E7%9A%84%E9%AB%98%E6%81%AF%E8%82%A1%E4%B8%8D%E6%9C%83%E8%AE%93%E6%9C%AC%E9%87%91%E5%A5%97%E7%89%A2%EF%BC%9F%20%20%E5%8F%AA%E7%9C%8B%E9%85%8D%E6%81%AF%E9%9B%99%E9%AB%98%E5%B0%8F%E5%BF%83%E8%90%BD%E5%85%A5%E3%80%8C%E5%A5%87%E5%81%B6%E9%99%B7%E9%98%B1%E3%80%8D%EF%BC%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