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11:53經濟日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即時報導

國內成衣大廠儒鴻(1476)、聚陽(1477)等配合經濟部專案計畫,協助投入生產醫療隔離衣及防護衣。不過,市場卻傳出,因國內疫情控制得宜,遭政府砍單,且因外銷需要歐美認證,因此短期無法成功「由內轉外」,不利已投入產線設備的成衣業者。紡織股今(20)日也多檔個股呈現回檔,包括儒鴻盤中來到321元,跌幅3.6%,聚陽盤中來到167元,跌幅逾5%。

 

聚陽表示,隔離衣與防護衣為保護前線防疫人員的重要裝備,當初投入生產本就是以支持政府的角度出發,不過,公司也將其視為新的商品領域,因此,一開始就不僅規劃內銷,第2季就已啟動工廠認證申請,以利未來拓展海外市場。只是要銷售到海外,不同國家的的標準和申請規定不同,有的連賣給誰也有影響,加上是屬於醫療器材,因此比想像中複雜。

 

對於政府砍單的傳聞,聚陽表示,不評論單一客戶訂單,但目前防護衣、隔離衣6、7月皆持續分批出貨。法人也預估,聚陽第3季營運可望較第2季持續成長。

 

儒鴻表示,配合經濟部專案計畫所生產的隔離衣目前持續出貨,僅是收到政府通知部份訂單需遞延,至於遞延到何時還在「等候通知」。不過,因隔離衣的生產占整體產能不到5%,受到的影響很小。展望第3季可望逐步好轉,主要是因疫情遞延的國際品牌訂單已逐漸回籠。法人估,儒鴻第3季的狀況將比第2季好很多,第3季甚至不排除出現年增,公司營運將脫離谷底。

 

中國時報

 

新冠肺炎還在國際蔓延,台灣口罩國家隊打了漂亮一仗;但外界質疑2月起開始成軍的「防護衣國家隊」,訂單卻因國內疫情趨緩,廠商訂單被大砍4成!對此衛福部提出三大協助方案,包含將多餘防疫物資外銷日本、補助國際認證費用提高外銷優勢;若都沒效,將挪出3.2億元費用補貼廠商虧損。衛福部表示,最快今天就找廠商開會研商防護衣去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應疫情變化,防護衣需求量從原先下訂900萬件,到後來實際徵用200萬件,隔離衣也從原本1600件,實際徵用1200件,這麼大的落差,原因在於防護衣和隔離衣都不是說做就做,廠商最近才開始產出,但國內疫情已經趨緩,徵收量才隨之下降。

 

但考量廠商訂單落差大,莊人祥表示,衛福部立即與各部會研議出三大方案,協助廠商外銷國家隊生產的防護衣。

 

莊人祥指出,首個方案是「G2G」政府對政府銷售給其他國家,將已徵用但目前無法吸收的多餘防護衣賣給其他政府,依銷售數量回補沒有徵用的數量,初步銷售對象的國家有日本。

 

其次是「B2B」賣給國外廠商。由於防護衣一定要取得認證後才能給予外銷優惠,但取得國際認證費用不低,因此將由政府補助廠商做國際認證,讓國內廠商可以直接銷售給國外廠商。

 

若前兩大方案都銷售不佳,政府將直接補助廠商已投入的材料成本,初估共約3.2億元。莊人祥表示,三個方案將循序漸進,最快今天就會找廠商來開會說明。

 

據了解,現今已取得國外防護衣許可證業者不到5家。「政府說可以外銷,但談何容易!」業者說,目前國際疫情嚴峻,但銷到海外須先取得國際認證許可,像是通過美國FDA或歐盟CE等標準,要取得相關許可證需要一定推動時間。

 

經濟部官員稱,確有業者反映需協助外銷,對此正積極協助因應,目前國際間,新冠疫情仍未受控制,對防護衣需求十分殷切,只要驗證通過,便可順利進入他國巿場,挹注業者營收獲利。

---

 

大砍單】疫情趨緩態度就翻轉?國家隊防護衣被減4成訂單

23小時前

 

2020年武漢肺炎蔓延全球,台灣口罩國家隊的組成為抗疫寫下漂亮一頁,與之宿命大相逕庭的是2月起整軍的「防護衣國家隊」,廠商主動出資投入產線設備後,衛福部卻因國內疫情趨緩,一改原訂單數量,大砍廠商4成產能,讓「頭已經洗下去」的防護衣業者叫苦連天,其中包括紡織股后聚陽等。

據調查,自2月底台灣疫情攀升後,經濟部、衛福部相關部會攜手民間聚陽、旭榮、南緯、薛長興及興采等廠商,還有成衣業者共10多家廠商合作組成防護衣國家隊,消息人士指出,最早會議紀錄寫明,衛福部防護衣900萬件、隔離衣1600萬件的需求。結果4月的時候,台灣疫情開始多天「加0」,衛福部立刻下修訂單,徵用數據改成防護衣236萬件,隔離衣1200萬件。
 
「可是廠商開的產線是千萬產能」,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說,由於防護衣的工具和人力需求與口罩不同,所以都是廠商自己投產、佈線、招工,成本比口罩高太多,但是業者為了顧全防疫大局,自己也是先咬牙投產,現在就擔心血本無歸。消息人士說,因為是參與防疫,獲利不是最重要的,「但總不能讓廠商賠吧,畢竟是國家下的單」。
 
他指出,在防護衣國家隊的議題上有兩個關鍵讓廠商比較難過,第一是,原本900萬件防護衣、1600萬件隔離衣的產能,廠商都詳實的記錄下來,可是政府對廠商徵用的公文發的很晚,在徵用的公文上就已經是236萬件防護衣、1200萬件隔離衣。
 
消息人士說,廠商們收到徵用公文雖然傻眼,一度開玩笑說可能要拿會議記錄跟國家申請國賠
,但是站在「防疫」的大局之間,廠商還是摸摸鼻子算了。另一個讓廠商擔心的是國家預算的部分,因為口罩國家隊很明確是由經濟部工業局採購工具機給廠商,廠商再用生產的口罩抵銷,就可以獲得新產線。但在防護衣這部分國家如何保障廠商?這些衛福部都沒有清楚說明。
 
《蘋果新聞網》詢問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呂正華局長說產量業務非工業局所屬,但知道廠商有反應產能問題。呂正華強調正在全力協助廠商外銷。《蘋果新聞網》致電多家廠商,部分廠商證實數字與2、3月開會時說的有落差,但不願意做回應,龍頭廠商聚陽紡織則強調「不評論個別客戶,政府也算我們的客人。」
 
至於就防護衣2月起的逐日徵用量,《蘋果新聞網》也透過管道詢問,但衛福部並未回覆詳細徵用數,僅強調2月25日行政院指示衛福部、經濟部「超前佈署」輔導國內17家及6家廠商取得防護衣、隔離衣製造許可證。並依法徵用防護衣200萬件、隔離衣1200萬件,由廠商依產能4~9月交貨。資料顯示,目前醫院至7月中,隔離衣儲備量102.8萬件、防護衣20.3萬件。(廖珪如/台北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0719/DJEMEFQO7BG5YP3CPMKBQFFR6E/

防護衣國家隊廠商自主投入機械設備配合政府政策卻遭減產,相關廠商紛紛「剉咧等」,原本就受疫情影響的成衣業者好不容易接到國家級訂單,結果轉眼可能變燙手山芋,好不容易產出的防護衣、隔離衣因台灣的防疫好而供過於求,業者也是有口難言。對此,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已強調將全力協助廠商外銷。

 

《蘋果新聞網》追查防護衣國家隊減產問題,相關部會廠商多半諱莫如深,原是好事一樁,但是疫情控制得當導致需求銳減,廠商有口難言,因為一旦喊苦馬上「逆時中」且社會觀感不佳,他們只期望相關部會能保障他們不要賠太多。針對此事,工業局長呂正華強調,數量不是經濟部管的,工業局的對應就是紡織廠商,現也只能全力協助外銷。
 
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部官員指出,這次防護衣國家隊的處境比較特殊,無法比照口罩國家隊。他分析,因為國內原有做防護衣原料的廠商就不多,要提高產能,也拉進了成衣業者,因此不是每家廠商都有醫材許可,整張單是放在衛福部的防護衣專案裡去進行,所以產量都是交給國內使用。
 
他說,這是一般民眾比較不能理解的地方,畢竟台灣疫情雖然減緩,但國際疫情持續攀升,很多人會說「那就外銷阿!」官員說,問題就在,要外銷到歐美的疫情嚴重的國家,要符合歐美認證,例如歐盟CE標準、美國FDA標準,所以在協助符合標準及協助廠商生產過程也符合標準的過程,還需要時間,也需要指導。
 
官員說,短期看來好像形勢很嚴峻,但是一旦能符合標準,台灣的防護、隔離衣就能外銷到全球。消息人士認為,此次是紡織成衣業的危機,但同時也是轉機,國際疫情目前還沒有趨緩的跡象,台灣只要輔導得宜,就不怕貨出不去。只是政府如何協助廠商度過投產到可以外銷之前的這一艱困時刻,消息人士呼籲政府應該說得更明確。
 
根據資料,加入防護衣國家隊的廠商有:集衛普、南六、聚陽、儒鴻、神采、南緯、旭榮、薛長興、台南企業、台覲及得力、豐本、立安、介強、崑洲、金鴻、聚紡、年興、菁華、我寧等。(廖珪如/台北報導)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00719/QDCZAHEUQLGGEG4YV5C5LBQMM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