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揭開糖衣裡的毒藥 理專沒說的高配息商品真相|鏡週刊

觀看次數:5,683次
2020年7月23日

微利時代下,呆存款已滿足不了一般理財需求,各式固定收益型產品趁勢崛起,特別是高息基金更是民眾的最愛,經常見到的宣傳話術是:基金配息率有一○%,只要持有超過七年,本金就全回來了,之後都是賺的。但天下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在理專吹捧下,不少人對高配息商品趨之若鶩,最後卻落得息收縮水、本金虧損下場,成了包裹糖衣的毒藥。

文|歐陽善玲 林宛萱 

 

與林阿姨相約的這天清早,天空下起大雨,我們在新莊老巷弄內迷走了一會兒,總算找到正確地址,門上有塊牌子:繡學號請按鈴。屋內空間不大,但雜物不少,尤其茶几上堆滿各種保險契約、基金對帳單、銀行存摺更顯凌亂。昏黃日光燈下擺放的兩台裁縫機,則是多年來林阿姨養家、拉拔四個孩子長大的工具。

 

 

 

「我辛苦繡學號,繡錯位置不但要馬上拆掉重繡、還要低頭跟人道歉,不然客人就開罵,說態度不好。」68歲的林阿姨紅著眼眶說,「一個學號也就賺30元,繡不好要道歉;但銀行是大企業,賺這麼多錢,現在我賠這麼多,竟然連人都找不到,難道他們都不用說抱歉?」

多年前林阿姨接觸配息型商品,之後每個月存摺都有錢入帳,金額不固定但估算配息率有7、8%;「但後來入帳的利息越來越少,就請別人幫忙看,一看大驚,才知道兩年來,投資本金已虧掉超過200萬元!」

原來林阿姨遇到的情況,就是高配息基金廣告上的警語:「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所以儘管每月都有利息入帳,殊不知本金已經慘賠。「我16歲學裁縫,後來開服飾店、幫人改衣服。但這幾年不好做,想說把店收起來。才相信理專買高配息型基金。」

 

現在老本虧掉一半,等於每月領到的息,也會跟著大幅縮水,但林阿姨看不懂對帳單,直到發現配息金額逐月減少,才請人幫忙了解;聽到賠了這麼大筆錢,真的欲哭無淚,痛斥銀行理專太無良。

 

其實,像林阿姨這樣「錯愛」高配息基金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在微利、高齡化趨勢下,民眾對配息產品趨之若鶩,尤其配息率超過6%的高息基金,在理專話術催眠下,讓人容易誤認這類產品「穩賺不賠」,忽略背後潛藏的風險。

她氣憤表示,因為想退休,希望每月還有3萬多的收入能支應生活開銷,才相信理專、拿房子借錢投資高配息基金。後來發現不論行情好壞、疫情衝擊,銀行都能賺錢,但所有風險都是消費者自己承擔,出事了理專就不接電話,不然就是離職找不到人!

從事服飾相關行業的林阿姨,20年前靠著繡學號、改衣服養家,她省吃儉用存下老本,原本希望透過穩健理財方式創造現金流,安享老年生活,不料聽信理專建議,買進高配息基金後,卻賠掉大半老本,辛苦多年追求的退休美夢,現在成了不堪回首的噩夢。

林阿姨一開始單筆投入10萬元,看到每月都有利息入帳,慢慢對這項商品有信心;後來理專鼓吹她,投入100萬元買連結高收益債基金的投資型保單,「印象中投資好像都沒賺到錢,好不容易回本了,理專卻要我解約,說扣掉全部費用後,大概還賺2%。我不會算,只相信理專會提供專業建議,就照做了。」她一說到自己誤信銀行理專,害她賠掉大半老本,除了氣憤也倍感無奈。

保單解約後,理專慫恿林阿姨將房子拿去抵押、借款500萬元,其中400萬元投入兩檔配息誘人的南非幣及澳幣計價債券基金;「我只有小學畢業,對帳單也看不懂,理專跟我說,過去這兩檔基金獲利都能有16%、13%,保守一點也有9%…沒想到加上領到的息收,現在虧損還超過3成…

 

台中一位張先生,接觸高配息基金10年,投資過的產品超過50檔。「一開始,銀行理專都會強調,基金配息水準比定存高,想要保有購買力一定要投資,否則錢只會變薄。」但時間拉長,他看穿了配息型商品的真相,根本是上了糖衣的毒藥。

 
 

 

 

「最大誤區是,一般人只關心配息,卻沒算到高息貨幣貶值後的匯差,再來內扣費用耗血太重,投資成本昂貴,最後基金公司還會給銀行回扣,通路只會賣你佣金高的,而不是最好、最適合的產品。」他痛訴。

最明顯的例子是截至今年5月南非央行已4度降息,利率來到史上最低的3.75%,匯率因此跟著大幅貶值。儘管理專宣稱,基金一年配息至少9%,但近一年南非幣對新臺幣匯率貶值就超過25%,債息收益根本無法填補巨大的匯損坑洞。

 

張先生從虧損經驗中強化成基金達人,進而挑戰理專,「我最慘痛的教訓是,以為學會了計較手續費,但理專給你放大絕,介紹買手續費後收型產品,後來發現這產品根本是垃圾!」

 

 

 

所謂手續費後收產品,指投資人申購時不用負擔3%費用,而是在基金贖回時扣款;但若持有一年就贖回,仍需扣手續費3%,持有2年後贖回,則扣款1至2%,依此類推,基金持有4年以上才是真免手續費。重點是,後收型每年還會多收取1%的分銷費。

 

很多人計較手續費折扣,以為購買「後收型基金」就可免手續費、降低投資成本,都是天大的誤會。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隱藏在基金淨值中的費用,每日扣款,一點一滴長期累積,都在啃食你的老本。

 

捷安達國際保經董事長吳鴻麟指出,目前美元債券殖利率約3%,喊出6%以上的都算高配息產品;但一般銀行申購手續費就要3%、基金經理費及保管費約1.8%,還有信託管理費0.2%,若買後收型還有1%的分銷費,算下來光投資成本就要6%了;等於配息低於這個水準,都很難獲利。

台大財金系教授 張森林指出,目前國內基金銷售仍以銀行通路為主,費用率雖高,但上游投信投顧公司可能拿不到一半,這是整個生態系問題。要打破高費用率環境,主管機關應積極促進市場競爭,像國內最大網路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若再推出一波低手續費專案,對銀行通路就會形成壓力。

 

以去年基富通推出的「好享退」專案為例,一檔全球組合型債券型基金手續費為零,每年管理費為0.3%,保管費為0.14%,內扣總費用率不到0.5%,相較一般銀行通路銷售的基金產品,已有很強的競爭力。

 

張森林認為,國內基金投資費用率太高,雖有投資月報,但總費用率部分不夠透明,投資人都是等到績效不如預期時,才上網查詢費用率,「月報若能詳細列出每筆費用,包括交易成本、交易稅等項目,投資人就可自行判斷,不過目前都欠缺這樣的資訊。」他直指,投資費用率太高、頻繁交易,是傷害基金績效最根本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