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傳出正在開發名為近場磁共振(Near-Field Magnetic Resonance,NFMR)無線充電技術,將可支援最長達1公尺的無線充電距離,預計會全面應用在2017年推出的iPhone、iPad、iMac等所有產品線中。
隨著三星、蘋果等系統大廠開始積極採用無線充電技術,包括迅杰(6243)、凌通(4952)、聯昌(2431)、致伸(4915)等無線充電概念股將直接受惠。
無線電力聯盟(A4WP)與電源事務聯盟(PMA)合併後,去年底正式改名為AirFuel Alliance,2016年的無線充電市場,將呈現AirFuel及無線充電聯盟(WPC)兩大陣營相互搶食市場大餅的情況。在技術上,WPC及AirFuel去年發展新的無線充電規範,均磁共振及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技術整合為一,無線充電的終端應用今年可望見到遍地開花局面。
在三星推出的Galaxy S6/S6 Edge內建無線充電功能後,即將在世界通訊大會(MWC)宣布的Galaxy S7/S7 Edge也同樣會搭載無線充電技術。蘋果雖然目前仍未看到有支援無線充電的終端產品上市,但已陸續申請多項無線充電專利技術,而根據外電報導,蘋果可望推出NFMR無線充電技術,並應用在明年推出的多項產品當中。
不同於WPC及AirFuel推出的無線充電只能支援近距離充電功能,蘋果NFMR無線充電技術最大的特點是能支援1公尺的無線充電距離,同時還能利用WiFi或藍牙技術來進行驅動。而磁共振的技術可以進行更大功率的充電,也能符合現在市場快速充電的實質需求。
無線充電今年將見到強勁成長動能,除了智慧型手機採用外,穿戴裝置也開始大量採用無線充電技術,對國內業者來說,去年陸續加入WPC及AirFuel組織,並推出整合磁共振及磁感應的晶片或次系統,今年已陸續開始出貨。至於力推無線充電的英特爾,除了與聯發科、迅杰、立錡等AirFuel成員擴大合作,也跟鴻海連接器事業群、致伸等業者合作並銷售各種無線充電產品。
法人表示,包括聯發科、迅杰、凌通、盛群等晶片業者均已推出獲認證的無線充電控制IC並開始交貨,而包括聯昌、致伸等業者亦開始銷售無線充電終端產品,今年無線充電裝置將會帶來明顯的營收挹注。而無線充電終端產品已在今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及MWC展中推出,如今三星及蘋果又將擴大支援,今年可望成為無線充電市場爆發成長的一年。
(工商時報)
踢爆科技新趨勢 無線充電本夢比
|
|||
‧理財周刊 2014/02/13 | |||
今年CES展科技新趨勢熱門應用「無線充電」吵得沸沸揚揚,相關個股股價先行。唯本刊調查發現,從應用端與技術端都尚未成熟,短期很難挹注營收貢獻,顯有炒作本夢比之嫌。 | |||
【撰文/梁少珊、徐志銘】
今(二○一四)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的熱門焦點,是無線充電應用。而無線充電裝置會使用到的微控制器(MCU),台廠相關族群搭上熱門題材,股價大漲一波。然而無線充電採用的磁感應或磁共振技術,發展都有百年之久,絕非新穎事物。至於微控制器的整合應用上,也沒有因為無線充電產品而有大變動,只有因應規範小幅修改而已。 無線充電夯 題材是投機還是投資
再者,檢視這波大漲的眾家廠商,例如凌通(4952)、盛群(6202)、迅杰(6243)、松翰(5471)和致伸(4915)等,目前占其整體營收比重較多,明顯挹注業績成長的部分,也跟無線充電領域關係不大。 無線充電要能發展起來,必須配上天時、地利、人和,才有機會爆發性成長。現在無線充電的規格、標準不一,公共場所也需要鋪設充電板,手機大廠採用無線充電支援與否,更是關鍵。加總諸多可疑因素,微控制器族群股價起漲的時間點,頗令人玩味。 所以現在吵得沸沸揚揚的相關商機,到底是雷聲大帶來的甘霖?抑或是雷聲大雨點小,再次上演話題十足但欠缺續航力的老戲碼?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人性也包含了惰性,還有極為有限的腦容量和記憶力。現代人隨身攜帶消費性電子產品,常常一個背包裡面有手機、相機、筆電、平板電腦等為數眾多的科技產品。大小長短、冗雜不一的充電器和連接線,使用者可能忘記攜帶或帶錯。 三大聯盟各占優勢 而長期下來,連接線更容易折損,造成使用者許多負擔。就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無線充電裝置確實有便利性。廠商嗅到利基點,所以長期投注相關領域。 目前三大無線充電聯盟各據山頭,在各有優勢的情形下,廠商多半不願表態,或者選擇同時加入兩個以上的陣營。三個聯盟之中,以無線充電聯盟(WPC)較廣為人知。台灣微控制器和IC業者,也往WPC陣營靠攏居多,解決方案設計也以WPC陣營的Qi標準為主。 WPC採用磁感應技術(magnetic induction,簡稱MI),會員包含高通(Qualcomm)、樂金(LG)、德儀(TI)、索尼(SONY)和諾基亞(Nokia)等大廠。 而該聯盟的Qi標準已應用於多項產品之中,包含諾基亞前年發表的Lumia 920旗艦型智慧手機。在諾基亞之後,許多行動電源產品也紛紛跟進。 台廠壓寶WPC陣營 台廠多加入WPC聯盟,業者表示,由於WPC最早制定出規格和標準,而且也有手機產品跟進發表,加上WPC在三聯盟之中勢力較龐大,台廠在資源有限的情形下,先壓寶WPC陣營。 業者不諱言這是「西瓜效應」,並且直言:「認證費用很貴,台廠不像國際大廠資金充足,可以同時在三個聯盟內『註冊黨籍』。所以目前台廠只好先『入籍』陣容龐大的WPC陣營。」 三大聯盟之二的電源事務聯盟(PMA)標準,也和WPC一樣,採用磁感應技術。PMA去年吸引了宏達電(2498)、華為、樂金和三星(Samsung)加入,因為該聯盟以消費者通路模式為主,在美國星巴克和歐洲機場周邊的麥當勞,都提供了無線充電服務。 至於另一霸主無線電力聯盟(A4WP),採用磁共振技術(magnetic resonance,簡稱MR)。A4WP由三星與高通聯合成立,會員包含瑞薩(Renesas)、海爾、博通、 SanDisk、英特爾(Intel)、宏達電等。由於A4WP採用磁共振技術,因此可拉長充電距離,不需要放在充電裝置上,可能最適合應用於穿戴式裝置產品。 三大聯盟各有強項,但也各有技術問題需要克服。WPC、PMA聯盟採用的磁感應技術,雖然技術較簡單而且成本低,但受限於低通訊速率,無法同時充電多個行動裝置,也會受到行動裝置所產生的電磁波干擾。 而A4WP聯盟採用的磁共振技術,面臨了量產成本過高的困難,並且當共振頻率無法統一時,充電效率將被降低。由於目前三大聯盟難分勝負,台灣微控制器和IC業者雖然暫時先靠攏WPC陣營,但未來也可能加入其他聯盟。 技術工程師 保守觀望無線充電應用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出貨商是德儀,台灣晶片廠商投入無線充電領域還是少數。凌通已經有產品出貨,盛群相關產品正積極申請WPC測試,送Qi標準認證中。法人預期最快今年下半年可能出貨。此外市場也傳出,聯發科(2454)將在明年下半年發表相關應用。 台灣微控制器廠商紛紛布局無線充電領域,市場前景似乎一片大好。 |
無線充電夯 IC設計廠紛卡位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4日電 (2014-02-04 09:44:53)
無線充電市場逐步增溫,國內已有多家IC設計廠紛紛展開布局卡位,期能在此新興市場分得一杯羹。繼華碩平板電腦產品導入無線充電功能後,市場傳出,蘋果(Apple)新一代智慧手機也將導入無線充電功能,讓各界對無線充電市場的關注升溫。
根據市調機構IHS預估,2013年全球無線充電接收器出貨量約2000萬套,以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應用為主;2018年無線充電市場可望擴增至7億套規模。
在看好無線充電市場未來成長潛力,國內外包括晶片、零組件及系統廠已紛紛展開布局。
無線充電3大聯盟中規模最大的WPC,目前會員已超過200家廠商,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LG、TCL、華為、中興及宏達電等手機大廠,都是WPC會員。
高通、飛思卡爾、恩智浦、瑞薩、意法半導體等晶片大廠也都是WPC會員。
國內包括IC設計龍頭廠聯發科、消費IC廠凌通、電源管理晶片廠立錡、微控制器(MCU)廠盛群及鍵盤控制晶片廠迅杰也陸續加入WPC聯盟,展開無線充電布局。
其中,以凌通發展腳步最快。凌通去年第2季與客戶合作,取得WPC的Qi認證,目前已量產出貨中國大陸及台灣代工廠客戶,只是出貨規模仍不大,產品比重僅個位數水準。
盛群無線充電產品也在去年10月初的年度新產品發表會中正式亮相,目前正積極申請WPC測試認證中。
聯發科則在今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中正式發表無線充電產品。
聯發科認為,業界必須共同努力發展出一個完整的無線充電產業,讓不同規格及每個設備相互兼容,才可符合消費者期待和需求。
聯發科指出,其多模無線充電接收器解決方案可同時相容現有的感應式充電器及最新的共振式充電器,可讓消費者在幾乎所有無線充電規格的充電器上充電,期能加速無線充電技術普及。
立錡無線充電產品目前仍在研發階段;迅杰則尚在評估階段。
相對凌通、盛群及聯發科積極投入無線充電領域發展,國內仍有業者對無線充電發展持反對意見。
業者表示,無線充電因物理特性關係,效能遠低於有線充電,實不宜發展,否則未來恐面臨供電不足的困境。
無線充電商機 叫好不叫座
雖然在年初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OEM廠及手機廠都競相推出無線充電方案,但針對智慧型手機量身打造的無線充電低功耗方案,輸出功率仍大幅低於5W,要把手機充飽電得花費2小時以上時間。由於無線充電效率太差,包括蘋果、三星、索尼等手機大廠仍然停看聽,今年新機種仍然不會全面採用無線充電技術。
至於台股盤面上,無線充電相關的微控制器(MCU)股,包括凌通、盛群、迅杰、松翰等,幾乎檔檔都在元月開盤以來大漲一波,其中,甫宣布加入無線充電Qi陣營的迅杰,即便產品都未開發,股價也因題材有高達逾3成的漲幅。
不過,隨著無線充電晶片的主流規格尚未底定,加非蘋陣營智慧型手機廠包括三星等國際大廠,仍未導入標準設計當中,致使上攻氣勢亦在近日跟著氣虛熄火。
目前全球共有三大陣營推動無線充電進入消費性電子產品,其中,無線充電聯盟(WPC)Qi標準、電源事務聯盟(PMA)標準,均採用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簡稱MI)技術,至於無線電力聯盟(A4WP)則採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簡稱MR)技術。
不論是MI或MR技術,各有其優缺點。如Qi及PMA標準採用的MI技術,雖然簡單且成本低,但因受限於低通訊速率,無法多個行動裝置同時充電,也會受到行動裝置所產生的電磁波干擾。而A4WP標準採用的MR技術則有量產成本過高問題,且共振頻率無法統一時會導致充電效率降低。
業者表示,三星、宏達電、索尼等手機大廠去年推出支援無線充電手機後發現,目前無線充電雖然題材性十足,但充電效率太差,包括由充電板拿起手機,充電就會中斷,而且有時連一般2.5W的USB充電效率都比不上,消費者顯然不會為了無線充電而多花錢。
為解決此問題,今年CES展上,結合MI及MR技術優點的無線充電標準正在醞釀中,只是在技術未臻成熟之際,手機大廠今年對於採用無線充電的態度愈來愈保留,如三星已放棄在Galaxy S5中採用無線充電技術,業界也傳出蘋果新一代iPhone 6並不支援無線充電。
所以總體來看,無線充電今年並不會出現爆發成長,要大量導入行動裝置當中,看來還需要3~5年時間。
科技新亮點 13檔無線充電概念股一覽2013/06/03 10:10
|
智慧型手機激戰,包括新款Nexus 7、三星Galaxy S4、諾基亞Lumia 920、Lumia 925、宏達電WP 8X等多款旗艦機種,均具備最新的無線充電功能作為市場差異化的新亮點。知名市調機構iSuppli更預估,2015年應用無線充電的產品如手機等,出貨量將上看一億台規模。
根據iSuppli最新報告指出,今年全球無線充電市場產值可望達140億美元,2015年則一舉攀升至237億美元,兩年後市場規模大增七成,且出貨量更將上看一億台,舉凡智慧手機、數位相機、筆電等均將導入此一技術。
綜合法人看法,包括凌通、致伸、耕興、力銘、光寶科(合併建興電)、奇力新、大聯大、仁寶、聯發科、華碩、台積電、台達電、以及正崴,共13檔台系廠商是主要的受惠族群。目前無線充電應用主要仍在手機,但預料將往平板、NB、車用裝置等多面向滲透,未來市場驚人。
其中,無線充電上游的代表業者就是凌通,旗下MCU產品正式切入無線充電市場,已獲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簡稱WPC)認證,為國內首家通過認證的IC晶片廠,相關產品已逐步量產,未來可望放量出貨。法人預期凌通第2季營收季增率逾五成,是台系供應鏈切入無線通電上游的代表。
凌通今年第1季繳出每股純益0.34元成績單,不但年增194%,也已超越去年全年每股純益0.56元的六成以上,毛利率則進步至36.8%。
下游則以致伸成為法人關注焦點,主要是諾基亞Lumia 920 內建的無線充電功能,法人認為致伸就是主要ODM合作夥伴,讓致伸除了蘋果供應鏈之外,多了新的營運動能。另外,致伸獲得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MSCI)新增為全球中小型成分股,外資自4月以來明顯加碼,總持股已逾54%。
英特爾去年在開發者論壇(IDF)指出,將與電腦代工大廠仁寶、大陸電池廠比亞迪共同合作,進軍無線充電市場,預計今年就要推出無線充電晶片,仁寶將為英特爾開發內建無線充電模組的筆記型電腦。
耕興則是獲得無線充電聯盟亞洲首家實驗室認證。近期還舉辦電各國檢測技術分享說明會,吸引國內手機與網通包括宏達電等大廠參加。力銘、已併入光寶科的建興電、奇力新也都有無線充電的相關的零組件。
無線充電概念股:
代碼 |
商品 |
產業地位 |
股本 |
PE(市盈率) |
PB(市淨率) |
盈餘(累) |
每股淨值 |
毛利率% |
營益率% |
外資買賣超 |
投信買賣超 |
自營商買賣超 |
殖利率% |
2301 |
光寶科 |
全球知名電源供應器廠 |
232.76 |
13.03 |
1.51 |
0.62 |
32.55 |
12.41 |
2.70 |
-55 |
-1 |
-12 |
5.63 |
2308 |
台達電 |
全球知名電源供應器製造廠 |
243.75 |
26.07 |
4.83 |
1.87 |
40.40 |
26.58 |
11.86 |
-1482 |
-66 |
4 |
2.97 |
2324 |
仁寶 |
全球第二大NB代工廠 |
441.39 |
-92.04 |
1.17 |
-0.53 |
21.15 |
4.30 |
1.35 |
-1253 |
-2 |
120 |
4.02 |
2330 |
台積電 |
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 |
2592.94 |
16.16 |
3.54 |
1.85 |
34.62 |
47.48 |
35.44 |
-2346 |
-563 |
-305 |
2.45 |
2357 |
華碩 |
全球最大主機板廠,前五大NB廠 |
74.28 |
12.31 |
1.69 |
5.87 |
192.79 |
13.42 |
4.57 |
338 |
-156 |
5 |
6 |
2392 |
正崴 |
手機連接器客戶包括全球三大廠 |
50.61 |
16.07 |
1.15 |
0.5 |
49.83 |
9.61 |
1.19 |
-61 |
0 |
57 |
5.24 |
2431 |
聯昌 |
全球前三大馳返變壓器廠 |
11.09 |
36.00 |
1.81 |
0.16 |
13.94 |
11.23 |
0.55 |
1 |
0 |
0 |
-- |
2454 |
聯發科 |
全球手機晶片大廠 |
157.10 |
20.76 |
3.50 |
6.82 |
146.09 |
48.31 |
23.50 |
120 |
28 |
-882 |
2.94 |
2456 |
奇力新 |
台灣知名電感製造廠 |
14.11 |
15.06 |
1.16 |
0.4 |
22.28 |
21.70 |
10.05 |
-125 |
0 |
1 |
0.77 |
2498 |
宏達電 |
全球前十大智慧型手機廠之一 |
84.04 |
-35.01 |
1.50 |
-2.28 |
92.87 |
21.03 |
-6.18 |
-1199 |
0 |
81 |
-- |
3015 |
全漢 |
全球知名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 |
23.45 |
14.95 |
1.10 |
0.44 |
29.81 |
13.27 |
0.45 |
95 |
0 |
0 |
5.5 |
3260 |
威剛 |
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模組廠 |
24.32 |
9.91 |
1.78 |
1.61 |
42.87 |
7.36 |
1.38 |
-402 |
0 |
-989 |
9.27 |
3296 |
勝德 |
外銷美國的電源保護器廠 |
11.21 |
-37.02 |
1.33 |
-0.28 |
15.86 |
9.37 |
-10.14 |
-12 |
0 |
1 |
-- |
3540 |
曜越 |
電腦電競週邊設備製造商 |
6.28 |
-34.81 |
0.86 |
0.5 |
20.99 |
32.14 |
2.74 |
10 |
0 |
0 |
4.97 |
3593 |
力銘 |
台灣電源轉換器(Inverter)大廠 |
11.27 |
-5.14 |
1.73 |
-0.27 |
10.98 |
-14.42 |
-227.45 |
-35 |
0 |
1 |
-- |
3702 |
大聯大 |
亞太地區電子零組件通路龍頭 |
165.57 |
13.58 |
1.64 |
0.84 |
25.51 |
4.70 |
1.87 |
938 |
18 |
-570 |
5.48 |
4915 |
致伸 |
台灣電腦週邊大廠 |
43.38 |
24.32 |
2.36 |
0.75 |
18.27 |
12.28 |
4.29 |
-152 |
-2133 |
290 |
1.86 |
4952 |
凌通 |
凌陽轉投資的消費性IC廠 |
10.88 |
14.91 |
2.14 |
0.22 |
18.64 |
38.22 |
4.59 |
17 |
100 |
77 |
6.26 |
6146 |
耕興 |
台灣手機檢測服務提供商 |
8.23 |
24.45 |
5.31 |
1.31 |
25.35 |
44.16 |
23.21 |
-158 |
0 |
99 |
3.35 |
6155 |
鈞寶 |
台灣被動元件電感廠商 |
8.29 |
21.07 |
1.56 |
0.35 |
18.27 |
24.19 |
6.39 |
9 |
0 |
0 |
5.98 |
6202 |
盛群 |
用於家電、消費性電子的MCU廠 |
22.62 |
18.97 |
3.53 |
0.73 |
18.24 |
47.96 |
19.91 |
535 |
40 |
-360 |
5.13 |
6286 |
立錡 |
台灣類比IC龍頭 |
14.85 |
18.61 |
3.62 |
2.3 |
46.84 |
37.72 |
13.81 |
-107 |
0 |
-56 |
3.83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