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看世界—底特律倉庫

鉅亨網鄭杰  2011-08-19  18:00

在底特律蕭條的一角,一棟由鐵絲網和圍欄環繞著的不起眼倉庫默默佇立著,這看似平凡無奇的建築物實際上卻是投資銀行高盛重要的生財工具。

 

 

乍看之下,這棟佇立在密西根大街上的倉庫和華爾街高聳入雲的高盛投資總部毫無共通之處,甚至形成強烈對比,但這兩處最大的共同點就在於「內部」—兩處都是由高盛最精英的金融專業人士所管理。

 

在底特律倉庫裡,堆積著百萬噸的重要工業用金屬「鋁」,儲量大約是全世界已知儲量的 1/4。每年,光是儲存堆放這些鋁,倉庫就能為高盛帶來數千萬美元的租金收入。

 

■反競爭狀態浮現

 

然而,底特律倉庫最為人詬病之處就在於—運出的鋁遠少於存進去的,使得生產飲料罐、飛機製造等各行各業的製造商必須面對供應吃緊的窘況。

 

此結果造成鋁價飆漲,而鋁價飆漲已經引發各製造商和高盛,以及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 (London Metal Exchange;LME) 之間的衝突。鋁價飆漲之下,製造商被迫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並且還要等上數月鋁才能到貨,反觀高盛則仍仍汲汲營營於利用底特律倉庫賺進更多錢,身為世界工業金屬市場基準的 LME 因此遭受監管不嚴的指責。

 

分析師質疑,為何倫敦的金屬市場縱容像高盛這類的金融大玩咖,同時利用倉庫儲放大量的金屬,另一方面卻又同時交易這些金屬商品?明明「利益衝突」罪證確鑿,期望美國和歐洲的反壟斷監管單位能夠介入調查。

 

《Msnbc》報導,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資深金屬分析師 Robin Bhar 表示:「這根本就是一個市場的大笑話,太可恥了。現在市場存在『反競爭狀況』,部份公司具有競爭優勢,但市場其他大部分參與者則居於劣勢。這是真實存在,值得關切的,我認為監管機關需要認真看待」。

 

對此,高盛表示,底特律倉庫為其旗下 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 所有,並無從事任何非法行為,且遵守所有 LME 倉儲的相關規定。高盛發言人表示:「倉庫進出存貨的一切行為我們皆完全遵守 LME 的相關規定。」

 

LME 官員 Chris Evans 指出,現在民間有種看法,認為消費者無法即時獲得他們所需金屬,是因為大型銀行、金融機構和倉庫未能夠快速提出他們所有的巨大庫存。但 LME 則捍衛他們的法規。

 

■倉儲公司大搶手

 

 

高盛底特律倉庫仰賴並藉著 LME 的規定大撈油水。根據 LME 監管原則,倉庫每日可以只釋出其存貨的一小部份,遠低於他們平常收為庫存的金屬存量。

 

今年 6 月 30 日之前,高盛的底特律倉庫總共收進了 36.4175 萬噸鋁儲放,但只運出了 17.1350 萬噸。

 

儲放在倉庫裡的金屬為高盛帶來了豐厚的租金收入,無怪乎有那麼多投資銀行、企業亟欲跨進此領域。

 

高盛在 2010 年收購了 Metro,商品交易公司 Trifgura 2010 年 3 月併吞了 NEM,瑞士的 Glencore 國際集團也在同年 9 月收購了義大利 Pacorini 其下的金屬倉儲部門,具有百年歷史的 Henry Bath 的倉儲公司去年 7 月也被摩根大通買下,現隸屬於摩根大通旗下。

 

不過,儘管有倉庫豐厚的租金收入,但是這卻彌補不了高盛在商品期貨交易方面的損失,根據高盛的財報,他們最新一季財報中期貨交易「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過去 10 季以來第 6 次獲利下跌。

 

■人為操作 鋁價高漲

 

金屬交貨期長時間延遲讓買家大為光火,部份買家甚至得等上一年才收得到貨,如此一來造成金屬明明不缺貨,卻價格高漲的異常狀況。

 

全球最大鋁軋製品生產商 Novelis 的首席採購負責人 Nick Madden 表示:「現在這現象使得北美的消費者成本上揚,但其真正原因並非市場缺貨,真正的原因出在底特律倉庫的交貨延遲。」Novelis 即使是直接和生產商買鋁,但依然受到鋁價高漲的衝擊。

 

根據 Madden 估計,因底特律倉庫積壓存貨,美國的基準物理鋁價因此多漲了 20-40 美元,目前鋁價每噸約 2800 美元,也就是推高的成本讓每年要消耗約 600 萬噸鋁的美國企業多付出了百萬美元的成本。

 

同時,也對每年需要消耗約 4500 萬噸鋁的全球市場產生了連鎖反應。

 

■融資交易推升天價

 

 

銀行的融資交易也是推高鋁成本的兇手之一。根據估計,LME 全球認證倉庫中總庫存量約有 440 萬噸,但是當中至少有 70% 的存量因融資交易暫時凍結在倉庫裡,5 月份倉庫裡的存量衝高到前所未有大量達到 470 萬噸。

 

過去典型的交易模式是,銀行由生產商手中買入鋁,答應在未來某個時點獲利賣出,接著就租下倉庫存放這些鋁,成本低廉地延長出售時間。

 

而在金融交易和積壓存貨的手法交互應用下,代表只有一小部份的鋁釋出至市場。影響所及,致使鋁價飆漲,5 月美國中西部鋁價每噸衝至 210 美元的天價,與去年同期相比高出 50%;歐洲的鋁價也高漲至 200 美元,較 2010 年 1 月倍增;亞洲市場也同受衝擊,日本第 3 季鋁價也較上季多出 6%。

 

■租金豐厚

 

由 Metro 經營的底特律倉庫們總是外觀貌似廢棄房屋,但卻是高盛的金雞母,為高盛帶來源源不絕的租金收入。

 

根據 LME 表示,目前的倉儲行情每日儲放每噸金屬最高價是 41 美分,若依此價位計算,高盛的底特律倉庫們 (儲量據悉有 110 萬噸) 每天約可為高盛帶來 45 萬美元收入,相當於一年 1.65 億美元。

 

當然確切獲利數字外界無法精準預估,因為有些客戶可能和高盛談到更優惠的價錢,且高盛也拒絕透漏其收入細節;但是若觀察同樣經營倉儲事業的瑞士公司 Glencore 的財報,或許亦可推測出高盛倉儲方面的收入應該頗為豐厚。Glencore 2010 年總獲利 2200 萬美元,其中金屬倉儲獲利即佔了 3100 萬美元。

 

■歷史悠久 LME

 

位居在消費者和倉儲業者之間的是擁有 134 年歷史的 LME,LME 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數仍使用公開喊價的老牌交易所。LME 的公開喊價交易是著名的「環形交易」,LME 在交易大廳內將紅色椅子安排成環狀,交易員則在當場電話和利用一些古老的交易手勢替消費者、生產商和避險基金達成交易,來賓則可以從旁聽席上觀看交易過程。

 

相較於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LME 交易方式顯得文明多了。在 LME 交易場內,每天早上和下午 6 種主要金屬都有 5 分鐘的喊價時間,只有 12 家公司代表有資格進入「環形交易圈」內,每一家都有一個固定的座位,其他人則只能透過這些圈內的交易員交易或是利用 LME 的電子交易系統。

 

不過,早上和下午也會有一個時段可以同時交易所有金屬。

 

 

■穩定市場功能受損

 

受到 LME 認證以及監管的倉庫,全球超過 640 座,底特律倉庫群是其中一部分。此倉庫網路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在金屬市場動盪之時,能夠弭平減緩波動幅度;經濟衰退期時,過剩的金屬可以先儲放至倉庫內,以待經濟復甦,需求重新起飛時再度釋放庫存。

 

 

但是現在由於底特律倉庫積壓庫存,此功能已受損。

 

根據 LME 規定,倉庫每天必須要釋出定量的金屬。然而,此規矩限制的對象並非「每座倉庫」,而是「倉庫所在的城市」。依此規定,目前 LME 認證倉庫所在城市每日需釋出約 1500 噸的金屬,不論此城市內只有 1 倉庫,還是有數十座。代表底特律的倉庫們每天每座只需要釋出約 79 噸的鋁,按照這速率要花上兩年才能搬光高盛底特律倉庫的庫存

 

■改革影響微乎其微

 

倉庫積壓庫存一事去年開始引發眾怒,迫使 LME 要求顧問單位 Europe Economics 審視檢查相關規定的紕漏,根據 Europe Ecomomics 建言,LME 上個月才開始著手更改規定,要求庫存量在單一城市高於 90 萬噸的營運商,從 2012 年 4 月起每日釋出量要提高至 3000 噸。

 

批評者斥責此舉改革太小,因此幾無影響力,且改革的時間也太晚。

 

一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此舉變動太小、出爐時間太晚,對於現在供給已經非常吃緊的實體市場短期內幾乎起不了實體作用,特別是美國市場。」

 

甚至有金屬交易經紀表示,LME 此舉不會改變任何事,未來問題仍會存在,底特律倉庫現在有 110 萬噸的庫存,難保明年庫存不會增至 200 萬噸。

 

■有別法可採?

 

若 LME 此舉不可行,又該如何呢?一可行的解決方案是規定每座倉庫,或是每座倉庫的每平方面積單位每日應釋出多少存量,而非以每城市座單位。而且倉庫其實並不至於無法應付每天該釋出的儲量,根據業內人士表示,有經驗的工人要應付這些運送要求游刃有餘,且若特別指的是底特律的倉庫,其實他們運作的速度還可以更快,在哪裡基礎建設是存在的。

 

另外,LME 也可以像 1998 年一樣採取強硬的措施。當年銅消費者抱怨 80% 以上的銅都被存放在加州的 LME 倉庫內,LME 於是禁止再將銅運進加州和長灘的倉庫內。但如採此法或引來擾亂市場的批評,畢竟任何關於交貨規則的改變都可能影響營運商的成本結構,且有可能影響金屬儲放和交易的方式。

 

LME 還可以另訂一法,要求一旦金屬已被下訂,倉庫即不可再收取租金。不過如此一來,LME 也可能反受其害,因為他們自 LME 倉庫租金收入中抽成 1%。

 

■官方視而不見

 

 

LME 的內部人士沒有人表示, Europe Economics 是否建議了更激進的改革方式。據業內人士相傳,LME 官方遲遲不願採取更大規模的改革是因為他們害怕面對隨之而來的訴訟,例如高盛就有可能提起訴訟。

 

LME 官方拒絕對任何可能的訴訟表示意見,但其執行長 Martin Abbott 近來則發表意見表示,不認為倉庫延遲出貨造成市場和價格扭曲。

 

Abbott 表示,他不認為是倉庫問題扭曲了市場,也表示從未正式接過任何消費者抱怨倉庫問題,同時 LME 也駁斥了銀行交易金屬和擁有儲藏倉庫的疑慮。

 

儘管英國議會今年 5 月起提出此議題,但是英國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卻未重視此議題。美國的期貨商品交易委員會對此則不予置評;專職監管商品期貨交易的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也拒絕對此議題發表意見。

 

■金融大股東把持

 

缺乏真正的改革讓業內已經開始出現質疑 LME 結構的聲浪。與其競爭對手美國期貨交易所不同,LME 的股權掌握在特定幾家在 LME 交易的金融機構手中。

 

HARBOR 商品研究機構 (HARBOR Commodity Research) 鋁部門的研究主管 Jorge Vazquez 指出,LME 的主要信念就是專注服務他們的股東,這當中大部分都是銀行。且 Vazquez 發現,已經有許多他們的客戶現在盡量避開 LME 交易了。

 

相關擔憂日益膨脹。批評者現在還點出除了鋁以外,其他金屬的潛在問題。例如,「鋅」絕大多數供應來自美國紐澳良,當地的鋅儲量佔了全部 LME 倉庫存貨的 61%,而紐澳良的倉庫大部分則由高盛和 Glencore 所有。

 

■利益衝突

 

金屬業界人士也認為監管者應該要密切關注,當貿易公司同時持有倉庫時可能發生的利益衝突。

 

英國最大投資公司 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 分析師 Frances Hudson 表示:「如果整個監管法規改革目的在於增加交易透明度、公開性,且不受董事會操控,那麼讓各大銀行擁有自己的倉庫顯然是完全背道而馳。」

 

LME 表示,他們將強制執行同一公司旗下同時擁有倉庫和交易部門者必須做嚴格區分。他們要求擁有倉庫的公司必須要聘僱一獨立第三方以查核公司是否真將倉儲、交易兩部門業務隔離,互不交流,障礙是否扎實難以逾越。

 

 

LME 說:「我們將此規加入倉庫例行監察中,若有人認為有公司踰矩,未遵守規定,他們必須應該要提出證據,而我們將會對此展開調查。」(文:鄭杰)

可樂漲價,原來是高盛惹的禍?

【文/杜彼得】

 

 

在底特律密西根大道一個荒廢社區的空地上,鐵絲網柵欄圍繞一座不起眼的倉庫。清晨時,堆高機忙碌地將金屬搬進倉庫,下午則是一片死寂。這是Metro國際貿易服務公司在底特律地區經營的十九座倉庫之一。可別小看這些寒酸的倉庫,它們是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的金雞母,儲存著一一五萬公噸的鋁,占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庫存的四分之一,居全球首位。

高盛目前在全球擁有逾一百座倉庫,單是倉儲,每年就替高盛賺進數千萬美元租金營收。問題是,這些鋁放進倉庫的多,運出來的卻少,造成鋁供應瓶頸,鋁價更因此飛漲。可樂罐及飛機等無數製造商不但苦等數月等不到供貨,還得忍受價格不合理飆高,憤而指責高盛操控價格,以及倫敦交易所督導不周。

把鋁放進去只要兩星期,
搬出來卻要六個月?

從去年開始,各大銀行及商品交易商掀起收購倉儲業務的熱潮,除了高盛買下倉庫營運商Metro之外,JP摩根則是買下英國的Henry Bath,商品交易商托克(Trafigura Beheer)買下英國的NEMS,瑞士商品交易巨擘嘉能可(Glencore International)則買下義大利Pacorini的倉儲部門。這四家公司總共控制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分之二的金屬庫存。

分析師透露,高盛及JP摩根都是以市場最高價收購。據估計,高盛以五.五億美元買下Metro。高盛不願透露倉儲業務的確切營收,不過,嘉能可只花二.○九億美元就買下Pacorini Metals,而這個倉儲部門去年營收達二.二億美元,獲利三千一百萬美元;足證各大銀行除了掌控商品交易以外,多麼迫切要將勢力延伸到商品倉儲,因為這個業務實在太好賺了。

買家最為光火的是金屬交貨一再拖延,有的甚至等上一年才收到,更令人氣結的是,倉庫的金屬堆到快要滿出來,廠商卻苦等不來。倫敦交易所鋁庫存在五月創下四七○萬公噸以上的歷史高水位,目前則為四五七萬公噸。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379期;訂閱財訊雙週刊電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