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網路支付興起,澆了NFC一盆冷水
精實新聞 2013-05-21 09:20:37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NFC(近場通訊)並非是行動支付的唯一代名詞,隨著通訊用APP與智慧手機產業的成熟,網路服務公司可以在幾乎硬體零成本的環境下,就能夠提供高金額的行動付款、電子錢包的服務。而NFC搭配讀取機的建置模式,比較適合小額扣款的公共運輸交通閘口。
(一)硬體、主導權障礙高,NFC推廣緩慢:
就硬體來看,NFC必須在手機機身內建NFC晶片,另一端還需有讀卡機的設置,這些分別由手機、電信商與系統商共同努力。3G/4G網路條件逐漸成熟,手機用戶只要免費下載二維條碼APP,用戶可以在幾乎零成本條件行動付款。
過去產業環境,最希望由具手機界示範作用最高的iPhone內建NFC,主要原因就是NFC在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並不高。目前雖然有日益普及的趨勢,但是未來一年,中低階智慧手機的比重拉高後,NFC的滲透率仍不算高。
NFC本身就有零組件硬體成本,而且要有讀取設備的搭配與伺服器系統的交換,才能完成整套支付流程。
不僅在硬體上有待努力,多方力量爭取NFC主導權也是發展緩慢的原因。銀行與信用卡機構、電信商、手機廠與大眾運輸機構多頭馬車,各家都想爭取主導權,推廣力量難以集中,仍是目前普遍的現象。
(二)透過網路的行動支付,金額限制逐步放寬:
相對智慧手機上的行動支付,若透過網路的支付,商家只要在海報、街邊的液晶螢幕上讀取「QR Code」二維條碼,加上背後金流的機制,就能夠完成交易。目前行動網路的成長風險,主要在法規對行動支付的金額上限限制,還有用戶帳號被盜、手機病毒等不利因素。但是,只要法令放鬆,並且加強安全認證的登入,應不難克服。
簡單來說,網路支付也是一種「遠程」的付款,而NFC因為要有近距離的讀取,視為一種「近場」的付款行為。
在「一遠、一近」的比較後,網路支付的應面機會將再擴大,近距離的NFC比較適合在大眾運輸工具上的門票讀取。
(三)電子商務網路平台推動,網路支付潛在商機大:
手機網路支付不斷的成長,最大的推手就是從PC桌面電腦網頁消費,轉向到了中小尺吋手機網頁瀏覽的趨勢。對此,最有興趣的網路平台,就是大陸的阿里巴巴(Alibaba;1688.com)、騰訊(Tencent)等網路平台。
如果以中國大陸現有的市占率分布,更可以看出網路支付(互網網支付)的占有率優勢。目前中國大陸網路、電子化支付的前三名,分別是支付寶、中國銀聯、財付通,市占率依序是58%、12%、9%。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取得至少一半以上的市場,成為網路支付的絕對龍頭廠商。
而騰訊旗下的WeChat(微信)APP持續擴大用戶基礎,日本的LINE也有相近的發展,未來免費通訊APP投入電子商務與消費平台,將是必然的發展,信用卡公司在手機支付的空間不排除再被壓縮。
網路應用這樣的發展走向,給予台灣的電信、金融產業有一個很大的警訊,同時電子錢包的概念,已經跟十年前的日本電信手機支付經驗環境不同。
特別是NFC的產業供應鏈過長,從金流、手機、局端、讀卡機等方面都要著手推動,才有效果。同時,電信、信用卡公司若不對NFC產業展開實質補貼,將很難再獲得成長。
電信廠商與其要求手機製造廠內建NFC機制,還不如研發一款手機支付APP、潛在效用更大且更廣。因此,一旦消費者的網路服務、網路支付習性被養成,首先衝擊的將是NFC產業鏈。
國內電信服務商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一頭熱的投入NFC,是沒有收集到市場完整資訊與變化,未來投資效益不如預期的風險性已高,是我們要密切注意的。
NFC讀取的概念,比較合適在流量極大的大眾運輸閘口,這方面的金流是由交通運輸產業所掌握,電信與金融單位能夠獲益不多,所以,運輸公司投資NFC產業算是較為合理的發展;而電信公司以補貼方式投資NFC,不排除未來是為人作嫁,建議電信公司要多方掌握網路應用。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ac94e2bb-ab95-4366-9f5f-7b84e22e2777&c=MB06#ixzz2TtURdb88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物聯網勢將全面襲捲生活 IPC業者商機可期
MIC認為,配合物聯網的每年成長速度,此類設備的年產量至2016年時將會達到1.9億台,而產品出貨及應用領域則是以消費、能源與建築…等產業為主;以地區別而言,則是美國和大陸兩地最為顯著。「由於此一產業所用之關鍵技術多與IPC業者有關,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龐大市場出貨量,使得物聯網相關產業自然成為眾多IPC業者跨出傳統工廠自動化領域之後,積極佈局的焦點所在。」
物聯網主要組成架構 和IPC產業關係密切
引用拓墣產業研究所的說法,物聯網即是「利用最前端的感知層感測器、攝影機、二維碼識讀器、RFID讀寫器…等裝置,全面收集及感知目標物體的資料與訊息,並透過網路層中可靠且高標準的即時電信網路與網際網路,將巨量/異質資料準確傳遞至後端的應用層平台,使相關人員可利用雲端運算、模糊識別、巨量資料高速運算…等各種智慧計算技術進行分析及處理,以便對目標物體實施各種智慧化處理與控制」的一套系統架構。
與一般網際網路不同,物聯網的出現與「感測技術創新」及「雲端運算興起」較為相關,其發展可說就是「多重晶片技術平台化應用」的演進歷程,因此所仰賴的關鍵技術項目,如RFID、高精度感測、IPv6、即時無線傳輸、衛星通信、標準化M2M、奈米高智能嵌入…等,其核心多掌握在物聯網相關標準制訂單位及晶片技術開發商的手中。
由此可知,全球物聯網產業的興起,預料將可為感測材料(如矽材、三五族材料、金屬材料…等)、感測元件及感測器(像是天線、探針/棒、微機電感測元件、辨識設備)、晶片/MPU(含驅動、計算、視音訊處理、短距離通訊晶片、智慧型多功能晶片)與功率元率、RFID標籤、記憶體…等元件廠商;Reader/Box製造商(主機板、顯示裝置、系統設計/製造)、從事使用者介面、感測網路控制、自我組態協定控制…等項目的軟體/應用/服務開發商,以及RFID、NFC、Wi-Fi、Wireless Mesh Network…等無線網路業者帶來相當龐大的商機。
也因此台灣現在已有多家業者紛紛投入此一相關領域,如IC晶片的旺玖、盛群、聯傑、達盛;RFID/二維條碼感測器的譁裕、台達電;AIDC(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的精聯、精技與欣技;設備及零組件的連宇、頂翰、台林、同亨;以及系統與服務的研華、研揚…等。
未來生活周遭處處可見物聯網
至於在物聯網應用範圍方面,由污染排放/警報、降雨預報、洪水預報…等環境監測;道路收費系統、多功能智慧交通卡系統、數位化交通智慧資訊管理…等智能交通;工廠監控、工程安全監控、貨品識別、貨物追蹤/定位…等工業監控;醫療設備監控、電腦輔助診斷、臨床設備資訊自動獲取/歸檔/分析…等遠距醫療;農作物動態、農業災害預報、溫室控制、牲畜/家禽環境狀況…等綠色農業;到水管理綜合事態感知平台、水壩安全監測、水資源調度、電網穩定與區域電力需求管理…等資源管理範疇,處處都可見到物聯網的身影在其中。
「以智慧城市發展為中心,現代人無論是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舉凡日常生活的一切,可說是都與物聯網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不過這些應用目前多仍以公共服務網路及企業應用市場為主,如何針對個人消費市場進一步發展可行的商業經營應用模式,現階段還是有相當大努力的空間。
以大陸的物聯網發展政策為例子,受限其體制上相互分割、資源無法共享、傳感器/晶片/關鍵設備製造有70%的市場被國外企業搶佔、相關技術發展尚未成熟、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商業模式才在起步階段、安全與隱私不能得到保障…等問題,大陸現階段除在其國家層面進行整體與統一的戰略規劃,使物聯網的產業定位、發展目標、時間表和路線圖能更加明確之外,同時也加強產學與研發單位的合作,建立包括政府、產業鏈上下游、研究機構與金融單位…的產業聯盟,以便於制定與推行統一的物聯網標準,積極研發自有產品、技術及品牌…等相關工作,擴大其在物聯網領域國際標準制定的發言權。「未來大陸還將透過財政稅收、優先採購、設立基金…等政策方式,引導社會各單位進行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並鼓勵企業加快研發進度,以促成其在各領域、地區與行業別的商業化。」
物聯網長期發展目標將走向智能化
也正因為物聯網是如此地重要,現在世界各主要國家近幾年來都已開始對物聯網提出相關的建置計劃。如在2009年時,美國總統Obama將其提升為國家戰略,並強調感測技術和智慧型基礎設施;歐盟的物聯網行動計畫則著重於RFID的廣泛應用,並關切與之相關的資訊安全議題;日本的i-Japan建構在原u-Japan的基礎上,強調電子政府與社會資計服務應用;而大陸的「感知中國」計畫亦是把物聯網視為大陸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希望能藉由其在關鍵技術的突破,及早進行部署後IP時代的研發工作。
「由於技術層面越來越成熟,現在產品更趨於微型化的方向發展,更使得物聯網建置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而藉由更透徹的感知、更全面性的互聯與更深入的智慧化,將目前現有的IC製造、存儲技術、軟體運算、通訊技術…等IT項目進行全面整合與再創新,現代社會最終將會呈現不一樣的面貌。
根據拓墣所整理的資料,物聯網的短期發展趨勢會先著重於制定特定產業標準、互動式協定和交互頻率、電源和容錯協議,以促使物聯網的普及化,「技術課題是以分散控制、分散資料庫、ad-Hoc混合網路、惡劣環境之應用…為主題,所研發的設備多集中在提高資訊儲存量與感測力、高傳輸速度、晶片級天線、物件整合、低功耗晶片組、超薄電池與電源優化系統…等項目 。」
至於2020年以後的長期目標,則會是以追求人們的健康安全與智慧化反應標準為主,以營造物體全智慧化環境。「由於預期屆時會有各式多樣化的物聯網存在,因此技術研發測試會鎖定在異質系統的整合,以及藉由對低成本材料、新式物理功能、生物可分解設備、納米型驅動運算物件、生物降解電池、無線電力傳輸等設備器件及能源功耗等項目的研究,達成創造人們低碳/節能/環保/智能優質生活環境的終極目的。」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物聯網勢將全面襲捲生活 IPC業者商機可期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id=0000286724_BX08EY1O1NQBDB5OWNLR5&cat=30#ixzz1xT3piVuq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