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達勝科技(7419)公告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5,393萬元,年增11.8%,稅後虧損359萬元,虧損較前一年度同期明顯改善;第三季達勝二廠完成地方政府所有環保檢測取得證書後,新廠將開始全力推動大單,軟板、散熱絕緣膠帶、石墨散熱片等新產品或新應用大量訂單將成為下半年主要成長動能來源。

 

達勝董事長孫德崢博士表示,2019年初達勝二廠完工,一年多來歷經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達勝一廠的小型生產線完全發揮,良好的公司治理,至今公司營運穩健向上,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現金流量為正,財務體質十分健全。

 

孫德崢博士指出,二廠120噸新產能大量投產前,達勝技術團隊在OLED透明柔性材料、MPI、石墨散熱片等多項PI新產品或新應用研發已有不錯成果,二廠新產能火力全開後,產品發展方向將優先拓展軟板/膠帶、透明顯示螢幕、散熱等三個領域,目前認證中的散熱絕緣膠帶、石墨散熱片等大量訂單將有機會率先大量投產。

 

孫德崢博士說,未來達勝的產品發展規劃鎖定五大產業,有軟板及5G、散熱與絕緣、柔性顯示器、綠色能源(PV)、照明等,這五大產業的市場規模上看兆元,PI膜在五大產業需求各約1千億元,估計台灣PI膜廠商各有100億元以上市場空間。

 

近期達勝成功開發出製備高品質石墨散熱片關鍵原料聚醯亞胺(PI)薄膜,製作的石墨散熱片之平整度、電性、散熱性質媲美杜邦產品,目前全球石墨散熱片上游關鍵PI膜主要由杜邦、SKC供應,杜邦的品質、價格遠勝於後者,達勝在此寡占市場掌握高性能、高品質PI膜原料,未來不論自行垂直整合建置碳化石墨化製程工廠,或選擇適合下游的台灣或大陸碳化石墨化廠合作,在未來「去中化」、「去美化」的全球產業鏈生態中,達勝將站上產業制高點,成為石墨散熱片上游高端PI膜主要供應商之一,立於不敗之地。

 

石墨散熱片因具有超高導熱性、重量輕、薄型化與耐彎折等多項特點,已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及智能電視、家電電器等電子產品的散熱應用,因散熱快速,散熱係數是銅、鋁材質的數倍,市場拓展的很快,估計市場規模達200億元以上。

 

2020年中美兩國全面對抗趨勢下,達勝的高端柔性電子材料-聚醯亞胺(PI)薄膜迎來新的市場機會,團隊透過厚實研發能力,超前部署新產品、新應用,將在5大產業領域發光、發熱。

 

 

MoneyDJ新聞 2019-09-25 17:19:20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中信證券輔導的達勝(7419)於今(25)日登錄興櫃交易;中信證表示,達勝為臺灣第二大聚醯亞胺薄膜(PI膜)專業廠商,主要製造銷售PI膜及相關材料,而中信證後續亦將協助達勝提升企業規模、強化產業競爭力;達勝預計明(2020)年申請上市櫃,料將持續扮演上游材料產業關鍵角色。

看好PI膜市場需求,達勝去(2018)年於桃園市平鎮區完成新廠建置;中信證表示,該廠今年正式加入生產行列,可望帶動其營收規模持續成長,且達勝以自有技術及專利為核心競爭力,在產品布局上兼具廣度及深度,特別是軟性透明聚醯亞胺(CPI)薄膜應用逐漸成熟,料將成為其未來主要成長動能。

中信證指出,PI膜具有良好的電氣絕緣、耐熱及耐輻射特性,廣泛用於電子及電機等各項領域,例軟性電路板(FPC)應用在半導體封裝、液晶顯示器通訊相關產業,電機領域上則以航太、機械及汽車產業之絕緣應用為主,目前達勝生產的FPC材料已通過美系大廠認證,並出貨至供應鏈的FPC廠商,做為散熱材料的PI膜人工石墨片亦進行臺灣及中國大陸廠商驗證。

 

中信證指出,今年智慧型手機品牌廠紛紛推出摺疊式手機,其中,保護蓋板由過去玻璃材料改為CPI薄膜,達勝即為全球少數能量產CPI的廠商,隨5G通訊技術發展,達勝也同步開發應用於5G的新PI膜,通過客戶認證後,即可量產出貨。

 

--

達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7419)成立於2004年9月,公司是台灣第二大聚醯亞胺薄膜廠商,主要從事聚醯亞胺薄膜之製造與銷售業務。公司於2019年9月25日登錄興櫃市場掛牌交易。
 
2.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2019上半年公司營收比重:聚醯亞胺薄膜93%、其他7%。
 
公司產品圖
 
 
圖片來源:公司網站;http://www.mortech.com.tw/
 
(二)產品與競爭條件
 
1.產品與技術簡介
 
聚醯亞胺薄膜(Polyimide,簡稱PI)為一種含有聚醯亞胺的有機高分子材料,其製作方法由雙胺類及雙酣類反應聚合成聚醯胺酸高分子,再經過高溫熟化脫水,之後形成PI。
 
PI主要為電子、電機兩大領域上游重要原料之一,電子廣泛應用於軟板、半導體封裝、液晶顯示器等領域,而電機應用於航太軍工、機械、汽車等各產業絕緣材料為主。其中軟板為最大應用市場,比重達七成。
 
2.重要原物料及相關供應商
 
聚醯亞胺薄膜主要原料包含二胺類(ODA)、二酸酐類(PMDA)、二甲基乙醯胺(DMAc)、填充劑等。
 
3.產能狀況與生產能力
 
公司生產基地位於桃園平鎮。截至2018年公司聚醯亞胺薄膜年產能約60,000公斤。
 
(三)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1.產業結構與供需
 
上、下游關係
 
 
圖片來源:公開說明書
 
2.銷售狀況
 
2019上半年公司銷售地區比重:美洲58%、台灣31%、亞洲11%。
 
3.國內外競爭廠商
 
公司聚醯亞胺薄膜競爭對手包含DuPont、Kaneka、SKPI、UBE、達邁等。

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f496543e-616d-4ed2-b052-82d1178e29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