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即時報導

 

鴻海(2317)旗下鴻華先進(2258)將於11月創新版掛牌上市,掛牌價50元,目前詢價圈超額認購,該公司今天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由李秉彥總經理親自主持,率領經營團隊向投資人說明公司營運成果;現場亦規劃一系列電動車款展示、試乘駕體驗。未來結合鴻海集團全球佈局能力,鴻華先進這架「隱形戰機」將正式升空,為全球電動車客戶提供彈性、客製化的CDMS(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商業服務模式!

 

鴻華先進科技資本額為159.13億元,2022年營收總計2.96億元、稅後淨損13.57億元;2023年上半營收2.96億元、稅後淨損8.96億元,其營收來源主要為車型銷售,後續在乘用車、商用車雙重挹注下,將為鴻華先進營收帶來顯著成長。

 

 

持續規劃後續應用 推進海外市場

 

 

李秉彥理指出,面對快速變動的電動車產業,鴻華先進除了在短時間內找到最佳商品發展策略與商務模式,目前MODEL T將持續規劃後續應用及推進海外市場,首款乘用車MODEL C也完成相關認證、領牌,準備批量交付客戶。

 

MODEL B原型車推出後,獲得外界一致好評,今年鴻華先進根據客戶的反饋,將設計進一步優化,並完成量產版的招商車;此外,團隊也在MODEL B既有基礎上,增加雙電機四輪驅動的性能版,預計2024年第四季進入量產。

 

 

立基臺灣 放眼全球

 

 

有關外界關注的客戶爭取方面,李秉彥表示,鴻華先進在鴻海集團全球布局高度上,將會「立基臺灣,放眼全球」,未來會前進主要海外市場,比如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地,目前幾個合作案還在客戶保密期,若有最新消息,會第一時間跟外界分享。

 

談及鴻華先進造車的速度,李秉彥總經理指出,電動車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相較於傳統車廠通常要花上48至60個月才能完成一部車的開發,鴻華先進展現的高效率與速度,不只是在臺灣是唯一,在全球也是前段班的水準。

 

李秉彥總經理表示,鴻華先進將持續深耕電動車領域,期待能夠成為電動車平台與整車參考設計的提供者,並以彈性、客製化的CDMS商業模式,結合鴻海集團的全球布局量能,持續地拓展全球多元的電動車客戶。

 

本次業績發表會,為讓出席的投資人、媒體從乘坐到駕駛完整地體驗電動車,鴻華先進除了安排電動巴士MODEL T提供接駁服務,已掛牌的MODEL C以及在今年鴻海科技日(HHTD23)亮麗登場的MODEL B招商車,也在現場提供實車試乘、試駕體驗,展現鴻華先進在電動車產業的技術實力與研發成果。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鴻華先進的前身「華創車電」原本是裕隆集團旗下的研發中心,當年,在鴻海的邀請下,裕隆(2201)將華創車電技術作價後,持有鴻華先進49%股權,未來若鴻華先進順利掛牌,法人估,裕隆潛在利益逾700億元。

 

對裕隆集團來說,鴻華先進掛牌可讓該公司「業內、業外兩頭賺」,更重要的是保留新車研發的能量,為鴻海、裕隆攜手進軍海外市場作好準備。

 

華創車電過去燒錢逾百億元,如今在鴻海、裕隆合作之下使之浴火重生,若以資本額155億元、每股掛牌價估百元來概算,鴻華先進市值可望突破1,500億元大關,以裕隆持股比重概算,潛在利益也將有想像空間。

 

在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務實轉型的策略下,納智捷朝開放平台策略轉型布局,裕隆與鴻海集團成立合資鴻華先進公司,裕隆以開放平台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其中就是以華創車電為主體,在新公司成立後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及生態。

 

幾年之間,鴻華先進已發表數款新車,其中鴻華先進的第一個客戶即是納智捷以鴻華先進開發的Model C發展為納智捷n7,後續將不斷推出新車款,部分為納智捷引用,鴻海集團也將引用鴻華先進開發的車款,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

 

鴻華先進延續華創先進的經驗與技術,是極少數在台灣具備新車開發、實際生產的公司,過去受限於市場規模與整體資源,投入的大量資金形成裕隆集團的壓力。但轉型後既具備產業經驗,又有鴻海集團的全球資源,在鴻海進軍電動車市場時,具備關鍵地位。把餅做大成為兩大集團的共同目標,鴻華先進也因此前景看好。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邱馨儀/台北報導

 

鴻海(2317)與裕隆兩大集團合資設立的「鴻華先進」規劃明年首季在創新板掛牌,業內人士預期,每股掛牌價挑戰百元大關,籌資額度則百億元起跳。

 

鴻華先進成立兩年左右就邁入資本市場,不僅是鴻海集團第一家掛牌的電動車子公司,也是董事長劉揚偉接任董座之後,推動掛牌的第一家小金雞。鴻華先進成立兩年多就掛牌,堪稱市場一大創舉。

 

 

鴻華先進2258 (2022.11.21傳掛創新板,裕隆22
 

 

 

法人看好,鴻華先進掛牌後,可望加大鴻海與裕隆在電動車資本市場的能見度,有助拓展兩大集團電動車業務,並盡快達成鴻海訂下2025年拿下全球5%電動車市占率的目標。

 

納智捷電動車n7接單突破2.5萬張後,納智捷董事長左自生更看好未來發展,預估在明年底交車後,納智捷可望超越特斯拉,成為台灣銷量最大的電動車品牌,登上台灣最大電動車廠,下一步再朝外銷市場作準備。

 

針對鴻華先進將掛牌,鴻海昨(20)日表示不評論;裕隆集團則說:以鴻海回應為主。據了解,鴻華先進業務由劉揚偉親自督軍,由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執行,並以雙周會形式進行,足見鴻海對鴻華先進的重視。

 

根據公開資訊,鴻華先進成立於2020年11月,目前實收資本額155.76億元,鴻海、裕隆分別持股51%及49%,因股權完全掌握在兩大股東手上,目前並無在外流通未上市股票。

 

以市場上新股掛牌既有股東要釋股一成以增加股票流動性估算,此次鴻華先進掛牌至少要釋出1.55億股,業內透露,新股掛牌價應每股70元起跳,甚至挑戰百元大關。

 

創新板在今年8月才迎來首家企業錼創科技掛牌上市,目前股價98.1元,並有雲豹能源、泓德能源等兩家正申請審核中,隨著鴻華先進規劃明年第1季登錄創新板,可望成為創新板最耀眼的新星。

 

鴻華先進的定位,主要是擁有整車設計、開發與製造管理能力,服務涵蓋平台發展、造型設計、車電整合及測試驗證等。以平台和延伸原型車為主要產品,提供客製化設計的「一條龍」服務。至於鴻華的產品線,目前產品開發已趨於完整,包括以家用為主的休旅Model C、都會跨界休旅Model B、豪華旗艦轎車Model E、智能大眾運輸的Model T。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