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座談 專家建議納入最低稅負制

財政健全小組分組會議發言重點
各國資本利得稅比較
財政健全小組昨召開「資本利得稅有價證券分組」座談會,財政部長劉憶如(左)與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右)共同擔任召集人,會中兩人低聲交換意見。(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張舒婷/台北報導〕財政健全小組「有價證券分組」昨首度開會,達成兩點共識:第一,若課徵證所稅,境外法人應維持免稅;第二,多位與會者認為納入最低稅負制課徵相對可行,下週將繼續討論。

不過,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強調,「我們證交稅都比別國來得重」、「不要那麼多不確定」;財政部長劉憶如則立即回應,一切以財政部發布的新聞稿為主,下週舉辦最後一次分組會議,現場氣氛一度尷尬。

境外法人免徵獲共識

劉憶如會後說明,外國機構投資人的有價證券交易所得應維持免稅,所謂「外國機構投資人」,指的是在台灣境內沒有固定營業場所和營業代表的法人,像是美國加州教師退休基金、中東石油基金等。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黃耀輝昨在會中表示,個人證所稅要完全復徵不太可能,「斷了這個念頭吧」,建議分離課稅或納入最低稅負制是比較可能的選項。以目前最低稅負制為例,個人獲利免稅額超過六百萬元以上才要課稅,九十%投資人不受影響,但缺點是會有人頭戶的問題。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擔心,有些券商會主動找人頭戶,問題可能更複雜。

另外,課徵證所稅後,證交稅率是否調降,與會代表意見分歧。反貧困聯盟召集人簡錫堦認為,不一定課證所稅就要減證交稅,不能再有減稅方案,目前證交稅一年貢獻國庫超過一千億元,若因為課徵證所稅而調降證交稅,對國庫傷害會很大。

劉憶如陳裕璋數度交鋒

昨天會議中,劉憶如、陳裕璋也數度交鋒。陳裕璋「酸溜溜」表示,證交稅一年貢獻國庫破千億元,財政部應發出「惠我良多」的匾額給證交稅,表示感謝;劉憶如則回嗆:「綜所稅稅收貢獻才多,要感謝的話,必須先刊廣告謝謝所有繳納綜所稅的人,只是財政部不刊廣告。」

劉憶如也強調,不少媒體對證所稅的報導都是揣測,投資人不要盡信,這幾天她一直在發聲明,在立法院不斷挨罵,立委怪她為什麼要一直說話,「但不說話又如何溝通呢?」

下週會議聽取散戶心聲

劉憶如表示,四月九日、十一日將再召開座談會討論證所稅,下週的會議並會邀請阿土伯、憲哥(賴憲政)等散戶代表出席,聽取散戶的心聲,之後將盡速整合分組意見,一個月內提報證所稅方案報給行政院的規劃不變。

 

學者看證所稅 恐仍無疾而終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證所稅議題再度重襲台股,學者表示,證所稅不僅對股市有很強的殺傷力,要真正推行也是困難重重,爭議很高,最後甚至可能雷聲大雨點小、無疾而終。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每次提到稅改主張,就會提到資本利得稅,但以證所稅來處理資本利得稅,這是不是必要手段?必須完整通盤考量。

由於台股散戶比重高達六成多,現在談證所稅,時間點是否過早?他認為,若要等自然人和法人比重調整,顯然不切實際,畢竟法人以後在股市比重一定會提高嗎?這根本是難以預料與掌握的變數;尤其,轉型過程,一定有的陣痛或衝擊,但過程中,政府就必須設法穩定股市信心、減少傷害。 對於外傳證所稅開徵對象僅適用法人、排除自然人,淡江大學產經所教授許松根持反對立場,他說,若基於「有所得、就要課稅」原則,當然就不能有「對象性」,否則為何自然人可以被排除不適用?這會造成很大反彈。

許松根認為,股市大戶或主力,也都是自然人,沒有理由證所稅僅適用法人而不含自然人,而從這也可看出,證所稅要復徵,有重重困難與阻力;他研判,證所稅最後恐怕仍是「無疾而終」、雷聲大雨點小。

台灣綜合研究院長吳再益表示,證所稅的出發點是「租稅公平」,有資本利得就要繳稅、天經地義,相對的,若出現投資損失,也可以扣抵報稅,這可能會有技術性問題要克服,卻是勢在必行。




《財政》劉憶如:證所稅月內整套端出,下周一散戶與會
2012/04/05 16:33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今日將就檢討證券資本利得稅,展開第一場分組座談會,財政部長劉憶如先對外傳散戶可以不課等問題做說明,她表示,財政部並沒有宣誓任何政策,所謂的「傾向」或「決定」都不可能一點一滴拋出,如果會有政策,也是這一個月內一系列研討後端出整套的方案。劉憶如也指出,散戶很重要,所以下周一討論會請散戶投資人代表與會,聽聽散戶以及法人的聲音。

 

今天座談會先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代表先報告香港、新加坡、美國、韓國及日本的證所稅或證交稅課徵狀況,金管會主委也是分組召集人之一的陳裕璋支持財政部儘速安排會議討論問題,他指出,股票市場相當敏感,能儘快獲得共識,對市場安定有相當必要。各國課證所稅課徵考慮面向很多也很細緻,由各會計師事務所報告各國制度很重要,但各國跟各國之間都在競爭,都在吸引投資機構,因此,證所稅必須考慮到可行性、投資人負擔等。

但經濟評論者馬凱認為,雖然請會計師事務所報告各國情況,但各國立法精神、稽徵成本以及課徵上有沒有窒礙難行地方,都無法在會議上深入瞭解,並不符合會議需求,必須抓住精神、競爭成本及課到多少人,能收到多少稅,讓大家清楚。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政稅務系副教授黃耀輝表示,證所稅內行說不清、外行說不懂,證所稅維持現狀可以討論,但他也強調,證所稅具有「保險」功能,如果賺錢課稅、賠錢可扣抵,可以降低損益波動也是降低風險,讓證所稅是政府和證券投資人同甘共苦。他進一步表示,現實狀況沒有特別優待投資人,過去散戶賠多賺少,停徵證所稅讓許多人吃虧而不自知,課證所稅讓賠多賺少的投資人不必擔心復徵,但營利事業要恢復課徵。

黃耀輝說,個人若完全復徵證所稅,衝擊太大,表面上看似公平,但在社會大眾和投資人聽懂之前,必然對股市造成衝擊。投資損失理應可扣抵綜合所得的「總額」,而非僅限於財產交易所得一項,否則政府稅收會大起大落。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林蒼祥說現在有股市、期貨、信用交易及股票質押,現在環境越來越成熟,不必19天,只要實施新制連續跌七天整個金融體系就很淒慘,所以稅收必須從公平及市場發展來考量,而且到底能課到多少稅一定要精算。

反貧困聯盟召集人簡錫(土皆)本來就應該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他也堅持不能因課證所稅而降低證交稅稅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