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外匯投資很夯,現在的新聞比較少(但外幣保單很夯)。目前在台灣,大多是外匯定存。

一、趨勢判定
外匯是國家貨幣,交易是全球市場,不像股票能夠有明顯的主力炒作痕跡。但如何判定趨勢,要考量的因素也頗多。首先、有人認為,股市漲,資金進駐,匯率也跟漲。此外,商品貨幣,則與商品價格有所連動。第三,因為風險偏好的關係,美股和商品貨幣也產生連動。第四、與該國貿易依存高的大國經濟走勢,也會影響該國貨幣走勢。但到底這些因素,到底哪個的影響力大,就很值得推敲了。

二、賺了利息卻賠了價差
外匯定存和股票有些不同,存了就有利息,但是賺了利息卻賠了價差的概念還沒變。有些貨幣(主要是商品貨幣)雖因利息較高而吸引資金進駐,但是若是走勢不如人意,賺了利息可能就會賠了價差。

三、賺了超額利息,卻賠在買賣成本
一般在台灣的外幣定存,都比在該國的利率為低(據銀行說是成本考量…)。有些銀行為了讓資金進駐,會採取高利定存來吸引客戶,甚至會高過該國的利率。乍看固然很吸引人,但除了要留意高利定存是否僅限新資金之外,也需留意買賣成本。有的銀行的利息雖高,但是牌告價差大,買賣成本也高。可能一年定存加碼1趴,在買賣成本也多了0.4趴,這樣其實只加碼了0.6趴。還要負擔一年的匯率風險。如果是從外行轉入,外幣的匯費高,日前也已經見報了。買賣成本和匯費加一加,到底合不合算,最好先算一算。(不過,近來已有牌告價合理,又有高利的專案出現;也有牌告價差大,但即使非專案的利率也很高的銀行,如果長抱的話可以抵銷。總之,真的是要看看自己的屬性,多比較)。

四、此外,如果想要結售而把定存解約,也是要損失一部分的利息,這也是成本之一。

五、由於台灣的外幣買賣大多配合銀行營業時間,常常在歐美盤一覺醒來之後,就豬羊變色了,只能乾瞪眼。

外幣投資也是看長看短看時機,即使在金融海嘯之前買了澳幣,拉長來看,不但幣值回升,還賺了高額利息。(曾在金融海嘯時,澳幣崩盤時,在銀行看到有客戶來電,一敲就是20萬,但他要求的匯率壓得非常低,算算是一般銀行給的折扣的兩倍,但那時景氣差,銀行還是接了。)如果放到現在,這個大行情真是不得了。

如果以2011年一整年來看,商品貨幣的起伏不算大。就投報率而言不算好,但至少也有小賺…,(要是放在台股OTC…,就賠大了),不如股市刺激。又有匯率風險(所以有人建議,外匯定存投資還是要以真的有需要用到該國貨幣為佳)

如果要利用外幣操作拉大投報率,可能還是要做保證金之類的槓桿操作。保證金同時有槓桿、利差、匯差的多項功能。(剛好最近看到新聞,有台灣的上市公司利用兩地的利差(在台灣借,存到外地),合法地大賺業外收入,科科。廣※)

但台灣對保證金這類的商品限制非常嚴格。而且需要投入的最低金額不小。(如果以槓桿20倍,最低投入金額是不算大,但風險就很大。如果只用個3、4倍,錢就要投入很多了)。但是如果到香港或美國開戶,老實說還真有點麻煩。(還曾遇過,表面上是幫你在國外開保證金戶,實際上卻向你推銷代操的)

保證金和外匯定存的操作策略也不盡相同,311大地震同時讓匯率在清晨大地震,外匯定存的人是影響不大,但保證金可能就被over掉了。這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