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政商關係良好! 這一劫能全身而退?
編譯盧永山/特稿 高盛被控欺騙投資人,公司的形象再度蒙塵,除了引發美國金融股大跌,由於市場預期,高盛未來可能得出脫手中龐大的商品部位,以籌措資金繳交鉅額罰款,也導致商品市場重挫。高盛事件如何演變,牽動全球金融市場未來走勢。 高盛成立於一八六九年,僅在一九三○年代華爾街金融風暴中面臨倒閉危機,度過危機之後逐漸擴大事業規模,並於一九九九年首度公開上市,但對高盛而言,公司的轉捩點在於二○○○年進軍商品期貨市場。 二○○○年高盛與摩根士丹利、殼牌石油等共同成立洲際交易所(ICE),透過操作期貨和現貨價格來雙向獲利。 二○○五年,高盛開始看多原油價格,首席分析師穆提二○○八年五月發布報告預估,未來兩年油價會漲至一五○至二百美元。 在此同時,高盛透過旗下的商品交易子公司J. Aron投資石油業,該公司還持有美國堪薩斯州一家大型煉油廠的股份,當地囤積著大量原油。 原油期貨價格似乎也配合高盛的預測,從二○○七年的每桶六十美元,一路飆升到二○○八年七月中旬的一四七美元,高盛的解釋為全球石油供應短缺;但之後油價反轉,高盛獲利了結,開始放空油價。 高盛的政商關係良好,讓該公司能夠脫離這波金融風暴,卻惹來一身腥。 二○○八年九月美國次貸風暴處在最高峰,美國政府最後決定不救雷曼兄弟,卻斥鉅資八五○億美元紓困AIG,當時官方統一口徑說,AIG事業龐大,大到不能倒,事後卻發現高盛為AIG的重要客戶,若AIG倒閉,高盛可能面臨一三○億美元的潛在損失。 主張紓困AIG的美國前財長保羅森,曾任高盛執行長,紐約時報去年八月曾報導,在二○○八年九月雷曼兄弟倒閉、AIG獲得美國政府紓困當週,保羅森曾致電高盛執行長貝蘭克梵二十四次,保羅森不迴避這層關係,難免引人諸多聯想。 高盛在美國政府暗助下,拿到一百億美元紓困金,並從金融風暴中快速翻身,宣布發放一六七億美元鉅額紅利,引發輿論反彈,為平息眾怒,貝蘭克梵去年十一月中旬為高盛在金融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向外界道歉,並宣布成立五億美元的基金,協助中小企業,但與一六七億美元紅利相比,根本只是滄海一粟! 貝蘭克梵道歉的誠意令人質疑,因為他在去年十二月初接受媒體訪問時大言不慚地說,就算沒有美國政府金援,高盛也能安渡金融危機,引來蓋納強烈抨擊。 |
詐欺索賠… 高盛面臨新危機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美國證管會(SEC)指控高盛欺騙投資人,後續效應在全球金融界發酵,投資人可能向高盛等華爾街投資銀行求償。法律專家也說,高盛被告,美國政府將更有理由施壓國會通過金改措施,歐巴馬總統在上週六的每週演說中,痛批共和黨國會議員杯葛金改法案是自私和偽善。 華爾街在美國次貸市場崩盤中扮演複雜、甚至衝突的角色,高盛等投資銀行將次貸包裝成抵押債務債券(CDO)賣給全球投資人,在次貸市場崩盤,美國政府緊急拯救金融體系後十八個月,銀行業的損失金額迄今仍是未知數。 紓困後爆詐欺 民眾更不滿 美國民眾對政府紓困銀行業最不爽之處在於,銀行業似乎存在著儘管捅樓子,反正天塌下來有政府承擔的心態,在金融風暴漸漸平息後,高盛等華爾街銀行業開始對員工發放鉅額紅利,證明華爾街銀行業果然踩在納稅人的背上賺大錢,高盛被告進一步加深美國民眾的不滿。 研究華爾街歷史的作家弗拉瑟表示:「美國證管會控告高盛的內容若證明為真,將印證民眾的懷疑,這些金融機構非常自私,後果可能很嚴重。」 上週五高盛股價重挫十三%,市值蒸發逾一百億美元,投資人擔心美國證管會的訴訟行動將傷害高盛的信譽和進行衍生商品交易的能力。 現在還不清楚美國證管會能否勝訴,高盛向來堅稱,將客戶的權益擺在首位,從未與客戶對作。美國證管會在狀詞中指出,高盛導致投資人的損失僅十億美元,以華爾街的標準而言算相當少。 分析師表示,儘管高盛等華爾街銀行安渡金融危機,現在要面臨投資人索賠這項新危機。多數華爾街銀行設計和販賣抵押債務債券,被認為是導致這波金融危機惡化的主因。 金融顧問公司Collins Stewart分析師表示:「任何購買CDO,然後賠掉一大筆錢的投資人,可能會重新檢視投資,而且想知道背後究竟搞了什麼鬼。」 損失最慘重的投資人是蘇格蘭皇家銀行,該行在併購荷蘭銀行後繼承了八.四一億美元的損失,後來因此爆發財務危機,已被英國政府接管。蘇格蘭皇家銀行目前正在檢視文件,但尚未決定是否要向高盛索賠。 德國IKB銀行也考慮提起訴訟,該行在二○○七年獲得德國政府數十億美元紓困,才躲過倒閉危機。 證管會目標 釣出大咖主管 美國證管會在狀詞中僅指控高盛一名主管,即負責設計CDO的副總裁杜爾,但證券律師指出,杜爾只是小咖,證管會目的是要引出其他更大咖的主管配合調查。 四名前高盛員工指出,二○○七年美國房市出問題之後,包括財務長維尼亞爾、共同總裁柯恩、銷售和交易主管薩勒孟等高盛資深主管就開始密集訪視抵押貸款部門,就連高盛執行長貝蘭克梵也涉入其中,他們要求杜爾放空次貸商品。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