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貪婪華爾街,金融危機引爆點
根據路透社和彭博資訊日前引述消息人士的報導,摩根大通正與美國司法部、證管會、住房與城市發展部,以及紐約州檢察總長施耐德曼(Eric Schneiderman)談判協商,可能會以110億美元的高額和解金,就2005年至2007年間發行的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MBS)誤導投資人的爭訟達成和解。如果成為事實,這將創下司法部和單一公司的最高和解金額紀錄,超越英國石油(BP)墨西哥灣汙染事件45億美元的和解天價。值得注意的是,二者除了金額的懸殊差異外,英國石油公司的案例屬於作業風險的賠付代價,而摩根大通案卻彰顯了華爾街貪婪本色的道德風險。
華爾街的貪婪本色,以摩根大通公司而言,去年還發生另一起金融圈耳熟能詳的「倫敦鯨」(London Whale) 事件。故事主角是綽號「倫敦鯨」的摩根大通倫敦CIO(Chief Investment Office)交易員布魯諾‧伊科西爾(Bruno Iksil)。在事件發生前,作為伊科西爾對手方的投資者常抱怨說,他的CDS空頭頭寸大得驚人,一個人就可以影響規模高達數兆美元的債券市場,其操作行為嚴重扭曲了債券市場的價格。這位號稱「倫敦鯨」的交易員,為摩根大通銀行每年賺進1億美元左右;然而在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發佈在合成債券上的倉位出現了20億美元交易損失,這些虧損主要來自「倫敦鯨」的交易。今年9月19日美國聯準會、貨幣監理署、證管會和英國FSA分別發表聲明,指控美國摩根大通對位於倫敦的CIO部門缺乏監管和有效內部控制,導致巨額交易虧損估計約達65億美元,並對該公司作出共計9.2億美元的罰款。
歷年來華爾街的貪婪導致金融機構嚴重損失或涉入重大刑案的事件層出不窮,最具代表性的包括:1991年7月5日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因為非法借貸及內線交易宣告倒閉;1995年霸菱銀行(Barling Bank)因為尼克‧李森(Nick Leeson)在新加坡和東京股市操作衍生性商品,造成14億美元的損失,導致霸菱銀行倒閉;1996年日本住友商事交易員●中泰男因為隱報銅期貨市場26億美元交易,被判刑8年;2002年美國Allfirst Financial(後來賣給M&T Bank)交易員John Rusnack因為6億9千1百萬美元的詐騙罪,被判刑7年半。
除了摩根大通的MBS與倫敦鯨事件,被司法部門究責而繳付鉅額和解金以外,華爾街各銀行因貪婪、輕忽、偏見等原因所衍生的各項不法行為還包括:不當處理查封法拍的房屋(導致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等5家銀行合計繳付和解金190億美元)、違規進行房屋查封手續(導致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等13家銀行合計繳付和解金93億美元)、銀行內之研究部門與投資部門間違反利益迴避原則(導致高盛等10家銀行合計繳付和解金14億美元);個別銀行方面,匯豐銀行因洗錢防制不力繳付和解金19億美元、瑞士銀行和巴克萊銀行因操控同業拆款利率分別繳付和解金15億美元及4.54億美元、高盛因誤導投資人繳付和解金5.5億美元、美國銀行因歧視黑人與西班牙裔借款戶繳付和解金3.35億美元。說起來還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以2008年金融海嘯而言,起因看來是次貸風暴與複雜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但真正的背景還是華爾街的貪婪文化、肥貓們的短視與自私。金融監理法令只能管住光明正大的外在合法行為,無法有效監控貪婪內心所設計的灰色地帶交易。儘管金融海嘯後作了許多的補強,對金融機構資本計提的要求提升許多,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也增設法令與機構,惟直至今日,銀行「大到不能倒」的神話依然存在,華爾街的貪婪文化仍然無法遏止。美國量化寬鬆(QE)所釋放出來的鉅額資金,透過商業銀行轉貸給投資銀行與私募基金,形成流竄在世界各主要市場的熱錢,更在新興市場的股匯市大肆炒作。以近日台灣股市而言,還以「外資連續買超20日」沾沾自喜,多年來被當作提款機予取予求,自己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
如果美國聯準會仍然只以美國利益為唯一考量,不與世界各國央行聯手遏止華爾街的貪婪行徑,鑑於QE未來終必退場,華爾街的貪婪銀行家們可能會反噬美國的金融與經濟,而與2008年的金融海嘯如出一轍。2008年上半年在華爾街的直接與間接炒作下,原物料與貴金屬市場空前熱絡,各國央行只擔心景氣過熱的通膨危機,那知冰山一角的次貸風暴,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殷鑑不遠,但歷史不會讓人因過去的慘痛經驗而變得更謹慎,只會讓貪婪的人用更精緻的技巧避開新增的限制。未來的金融危機很可能在QE退場後發生,金融監理與其在制度面上對金融機構業務多加限制,不如轉為對貪婪的肥貓嚴刑伺候,亦即從對機構與制度的監理,轉為對經營者與經營行為的監理,才能有效防範金融危機的再度發生。要知道,機構本身不會作怪,作怪的是機構裡的貪婪經營者。
涉操縱電價 小摩遭調查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摩根大通(小摩)再爆涉嫌操縱美國電力市場價格醜聞,美國電力監管機構三個月來對小摩發出二張傳票,週一最新傳票要求調閱該銀行二十五封內部電子郵件,釐清是否涉及操縱加州與美國中西部電力市場。
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FERC)週一請求聯邦法院,要求小摩提供二○一○至二○一一年間,其聲稱機密而拒絕公開的二十五封內部電子郵件。法院文件披露,該銀行涉嫌透過投標哄抬電力成本報價至少七千三百億美元。
小摩五月甫驚爆「倫敦鯨」信用衍生商品投資失利,已面臨六十億美元鉅額交易虧損,此相關電力市場價格操縱的調查,不啻另一重擊。該銀行大宗商品部門持有數個電廠的電力所有權。
FERC調查指向小摩涉嫌透過投標策略,以自加州與中西部各州的電力批發市場抽取「誇大」或「超額」付款金額。FERC向法院遞交文件指出,任何對電廠的不當支付款項,最終仍轉嫁給家戶、企業與政府等電力消費者承擔。
此外,FERC也在調查小摩是否涉及違反「誠實且不誤導與政府監管機構溝通」的法律條文。FERC接獲加州與中西部電網營運商投訴,指控小摩電力交易員二○一一年濫用投標策略,刻意哄抬電價,同年八月展開正式調查。
小摩強調,已回應FERC所提的要求,目前調查仍在進行,尚未有任何結論或證據。
自從加州二○○○至二○○一年電力危機後,電力批發交易吸引監管單位高度注意,當時引爆危機的已倒閉能源巨擘恩隆公司與其他交易商,遭控操縱電力供應與造成大停電。
--
FBI證實已對美國最大銀行JP摩根展開初步調查
精實新聞 2012-05-17 09:35:55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Thomson Reuters報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Robert Mueller 16日在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時證實,FBI已開始對美國最大銀行JP摩根(J.P. Morgan Chase & Co.)展開初步調查。在被問到JP摩根可能觸犯哪條法規時,Mueller說:「我目前能說的是我們已經展開初步調查。」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JP摩根16日下跌2.15%,收35.46美元,創1月17日以來收盤新低;較今年迄今最高收盤價(3月28日的46.27美元)下跌23.4%。JP摩根執行長Jamie Dimon是在美國股市5月10日盤後召開電話會議宣佈,旗下位於倫敦的首席投資辦公室因衍生性交易策略設計失當而在過去6週虧損了20億美元,而且公司可能會在第2季再虧10億美元。Dimon坦承這項錯誤「令人震驚」。
politico.com報導,民主黨籍參議員Richard Blumenthal 16日呼籲Mueller即時、盡快、積極地對JP摩根交易展開調查。
美聯社報導,根據FBI的一般運作法律準則,只要有犯罪活動的嫌疑就可展開初步調查,通常為期六個月的時間,但可展延六個月。
這是什麼避險!摩通投資錯誤大虧20億美元 CEO坦言顏面無光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2-05-11 10:00
美國最大投資銀行摩根大通 (J.P. Morgan Chase)(JPM-US) 周四盤後宣布,公司信用投資組合部位因避險策略「重大」錯誤,出現 20 億美元「巨額」虧損。消息立即衝擊金融類股,也令該行及其知名執行長 Jamie Dimon 名聲受損。摩通在呈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的季度報告中坦承,其首要投資辦公室 (Chief Investment Office) 的綜合性信用資產組合 (synthetic credit portfolio),出現重大按市值計算虧損。
摩通解釋:「事後證明,該投資組合的經濟避險性,風險及波動都較公司原先預期大,效果也較預期低」。該行盤後股價應聲大跌近 7%,並拖累一干銀行類股。
所幸,摩通該部門賣出證券資產組合,所得獲利抵銷部分虧損。該行估算,負責此投資組合的業務單位,第二季去除私募基金結果及訴訟費用後,將虧損 8 億美元,遠遜於該行原先預估的獲利 2 億美元。
摩通的綜合性信用產品,是根據信用表現來交易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持有者並未買賣實際債務。《彭博社》報導,這回虧損,來自摩通試圖將信用部位避險工具當中一資產組合平倉時發生。
《彭博社》上個月 13 日已引述 5 名前摩通主管報導,這回爆發策略錯誤的首要投資辦公室,近年來在 Dimon 執掌下,已轉變為利用公司資金來進行規模更大、風險更高的投機投資之單位。他們指出,該部門有些下注規模之大,摩通若要平倉,幾乎躲不過虧損或衝擊到金融市場。
Dimon 今日在記者會上坦承,這起策略錯誤事件令摩通「非常尷尬」,尤其是他曾公開批評部分美國議員倡議的「沃爾克法則 (Volcker rule)」金管規定。該規定要求限制大銀行的資產交易。
Dimon 坦言:「事後來看,新的策略有缺陷、複雜、缺乏審查、執行不佳且監督不周。」他表示,這起事件可能會花費摩通高達 10 億美元或更多,且風險還會持續一、二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