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型設備製造商面臨困境
重型設備製造商回收應收賬款變得越來越難。這些公司向客戶提供異常慷慨的條件供賣方融資,但是隨著經濟嚴重放緩,越來越多的買家沒有能力償還負債,據悉有些公司不得不裁員30%才能得以維持經營。
2)鋼鐵企業利潤暴跌
隨著房地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放緩,鋼鐵的需求也直線下降。結果就是鋼鐵價格一夕暴跌,鋼鐵業不再有利可圖。
3)鋼鐵貿易商紛紛破產
雖然有些鋼鐵企業仍在煉鋼,但是從事下游業務的鋼材貿易商正在一家家破產。
4)港口煤炭庫存創歷史新高
隨著製造業放緩,全國電力需求也在下滑。結果導致煤炭庫存增加,各個港口倉庫都堆滿了煤炭。
5)煤礦和鋼鐵企業開始養豬
隨著煤炭和鋼鐵產業在中國不再有利可圖,這些商人紛紛轉投新的多元化業務:養豬。
6)港口棉花庫存激增
隨著經濟放緩,紡織業不得不面對著國內和國外疲軟的需求。雖然國外棉花價格大幅下跌,但是國內投機者試圖使用貸款通過內外差價牟利,所以國內價格仍相對較高。全國各大港口棉花堆積,但是因為囤積棉花者遲早都要賣掉庫存拿回現金,所以這或許會導致未來市場波動。
7)澳門賭場收入停止增長後暴跌
長期以來,澳門賭場的收入與中國GDP增長密切相關。這不難理解,因為只有手中握有大量閒置資金的中國富人才會去賭博,而富人們的收入和中國經濟虛假的繁榮、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以及通貨膨脹息息相關。而如今,這一切都不存在了。
8)影子銀行:中國信託業的定時炸彈
隨著2011年政府收緊信貸政策、銀行貸款越來越難拿到,私人信託業也蒸蒸日上。可是,許多信託也同樣是由銀行提供資金,而且大部份資金被房地產開發商或煤炭商得到。經濟放緩會使這些公司出現償債困難,同樣影響信託業。
9)浙江信貸危機
浙江的一家公司破產本沒甚麼。但是其破產案例顯示,許多浙江中小型企業依賴「信用擔保」獲得銀行信貸。更糟糕的是這些擔保不是由獨立的第三機構提供,而是這些浙江公司之間簡單的互相擔保。所以一家公司破產後,銀行就會收回其擔保公司的貸款,然後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滾雪球效應。
10)人民幣一步步貶值
人民幣貶值無疑是是中國經濟加速放緩的信號。中國貿易順差正在縮小,而且新興市場資本流動規律通常是順週期的。也就是說當經濟增長強勁的時資本流入,當經濟停滯的時資本流出,由此可以想像人民幣的賣壓巨大。其次,中國企業缺少美元,所以在美元走強的時,他們一定會拋售人民幣,從而導致進一步貶值。
(責任編輯:林銳)
--
陸國企熱衷養豬業 令豆粕較鋼材每噸貴120RMB
2012/07/20 13:31 嘉實資訊
精實新聞 2012-07-20 13:31:17 記者 余美慧 報導
大陸近期玉米、大豆價格和鋼材價格相比,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情況,截至19日收盤,鋼材主力1301合約收報3825元/噸(人民幣,下同),下跌38元/噸;豆粕主力1301合約收報3945元/噸,上漲77元/噸;豆粕每噸價格比鋼材價格貴120元。
今年3月,武鋼股份(600005.SH)宣布投資390億元進軍養豬業,一度引發市場熱議。6月中旬,山西焦煤集團與雙匯集團簽訂合作協議,跟進投入養豬業懷抱。據初步統計,目前大陸有近30家上市公司擁有生豬養殖業務。武鋼股份近日將全年利潤目標由30億元調整為16億元。有投資人戲稱,「武鋼不僅應該去養豬,更應該去美國種糧」。
證券時報報導,繼寶鋼股份(600019.SH)下調8月主流產品出廠價格之後,武鋼股份跟進宣布下調8月盤價;大陸鋼材市場價格已跌至2年多以來低點,沿海港口鐵礦石堆積總量達1億噸的歷史天量。
反觀糧食等農產品價格則一路上揚,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期貨7月19日大漲3.5%創4年新高,黃豆期貨上漲2%則是創下歷史新高;受天氣乾旱影響,近月合約9月玉米上漲1.6%至8.0775美元的歷史新高價位。大陸業內人士認為,農產品原材料價格的大漲,正演變成輸入型通膨將由民眾買單。
--
各路資本大鱷逐鹿養豬業專家稱很難說一定盈利
“資本大鱷”逐鹿養豬業“巨型化”能否打破“豬週期”魔咒?
新華網上海7月30日電(記者周琳、沈而默)一面是豬糧比價持續位於盈虧平衡點之下,養殖戶叫苦;另一面卻是“資本大鱷”熱情高漲,紛紛進駐養豬業,動輒投資上千萬元甚至過億元。
專家認為,即便是巨型規模化養殖也不見得可以打破“豬週期”的魔咒。實際上,目前美國生豬養殖主要有三種模式:大企業產業鏈一體化、中小型獨立農場、中小農場聯合體(韓國也有類似案例);不過美國養豬利潤也呈週期性波動,數據顯示美國豬週期大約5年,中國約為3-3.5年。養豬到底是不是一個朝陽產業?“資本大鱷”投建的大規模養殖場能否打破“豬週期”魔咒?
豬價降養殖戶利潤下滑
國家發改委7月23日發布的公告顯示,7月11日,全國生豬出場價為14.19元/公斤,環比與上週持平,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下降28.75%;豬糧比價為5.68:1 ,低於6:1的盈虧平衡點,且自4月底至今經常位於6:1之下。
7月9日-7月15日,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平均出廠價格為19.26元/公斤,環比與上週持平,同比已經下降23.75%,與年初的23.26元/公斤相較下降了將近20%。
上海市愛森肉食品有限公司生豬供應公司負責人遊丕榮介紹,上半年以來市場情況總體不是很好。規模化養殖場如果控制得好,一頭豬能賺50元錢,但一頭豬隻賺10元-20元的豬場也很多。尤其是現在飼料價格高企,如果出現大規模的生豬疫病,這些豬場很有可能會虧損。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研究員姜超表示,從經驗數據來看,豬糧比通常3年一個週期。從豬糧比價歷史走勢來看,目前的豬糧比價處於歷史較低水平。7月20日豬糧比為5.49:1,跌破二級警戒線5.5:1,不過未來豬糧比繼續下行跌破三級警戒線5:1的概率較小。
“資本大鱷”紛至沓來
和養殖戶叫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類資本卻在逐鹿養豬業,產業資本甚至金融資本紛至沓來,掀起了一輪“養豬潮”。
中糧就是其中之一。在中糧信託的官網上,“特色產品”裡“生豬養殖投資單一資金信託”格外引人注目。這一規模1500萬元的信託,是由中糧肉食與中糧信託合作,將集中於最易於標準化投資的後期育肥和成品豬出欄環節。根據產品介紹,該信託期限為12個月,但可以根據成豬上市時間和生豬價格波動情況而提前結束,投資者的收益率為“浮動收益”。
早在2008年,高盛公司就斥資2億-3億美元,在中國生豬養殖的重點地區湖南、福建一帶一口氣全資收購了十餘家專業養豬場,這一消息沸沸揚揚,在當時甚至還引發了“豬”股漲停。
(9.09,-0.29,-3.09%)(14.34,-0.21,-1.44%)(15.60,-0.14,-0.89%)(18.18,-0.52,-2.78%)
(2.60,-0.01,-0.38%)
雙匯集團還宣布,與山西焦煤集團合作,雙方開工建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計劃年屠宰生豬200萬頭,銷售額將達30億元至40億元。
資本進入很難說能盈利
(5.19,0.01,0.19%)
馬闖說,一方面跨行業養豬,企業可能在短期內面臨技術隊伍和管理經驗上的匱乏;另一方面資本是否將投資農業作為長線發展的目標也存疑,這要求投資方的管理模式、思維方式都要作相應的調整。“未來豬肉價格也未必能一直堅挺,如果是投資短期,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單靠規模的擴大不足以支撐我國豬肉價格的穩定性,還是應多鼓勵養殖戶實現專業化生產,將我國的養殖戶發展成國外的“農場主”。
不可否認的是,規模大對於抵御風險而言是有好處的。遊丕榮說,生豬養殖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是散養戶,中國的規模豬場比較少,品種也不是很好;二是1990年之後到2000年左右,農民工進城打工,散養戶減少,再加上1998年的豬價高漲,使得很多規模化豬場逐漸興起,這是農村散養戶逐漸向規模化拓展的時代;第三階段是2002年至今,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的特徵更加明顯。“中糧、鋼鐵公司、房地產商等巨頭紛紛加入養殖業,我國生豬養殖迎來了很多'巨型'的投資方。”
遊丕榮認為,由於前幾年行情不錯,很多豬場賺取利潤後都靠融資擴大了規模;如果豬價持續下跌,這些豬場必然面臨銀行貸款償還、飼料價格高企等多重風險導致虧損。市場優勝劣汰後,類似中糧等巨頭就能通過收購棚舍等方式繼續擴大規模,對於我國未來實現均衡生產、壓縮“豬週期”的影響有著積極作用。
--
旺報【實習記者趙歡歡╱綜合報導】
今年5月下旬,大陸生豬市場結束23個月的盈利期,轉入虧損期,豬養業獲利大縮水,養豬散戶更是叫苦不迭。然而不少企業樂此不疲進入養豬業,據統計,自去年以來,跨行進軍養豬的企業或基金及擴大養豬規模的上市企業已不下20家,投資金額動輒上千萬(人民幣,下同)甚至上億元。
「沒有十年八年,他們搞不出什麼名堂來。」「壹號土豬」創始人陳生並不看好網易、武鋼等大型企業進入養豬業的前景。「剛進入門檻是很低,但到最後,錢不是問題,技術才是最大的瓶頸。」雛鷹農牧的董事長侯建芳表示了同樣的擔憂。
巨大的利益,是吸引大型資本進入的重要原因。雛鷹農牧2012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7.42億元和1.91億元。
公開的資料顯示,2006年以前大陸的生豬生產格局是散養戶占75%,規模養殖場占25%,到2011年散養只占26%左右。
另一個使生豬養殖受到熱捧的原因是,國家給予財政補貼。從2009年至2011年每年國家給予這塊的財政補貼為25億元。投機商客的進入,也使得散戶養殖戶得不到需要的資金。長遠來說,對養豬行業不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