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投資如興? 國發基金回應六問

國發基金踩到如興(4414)地雷,15億元投資恐歸零。業界對國發基金提「六問」,聚焦國發基金投資前未審慎評估,投後管理鬆散,出狀況後又毫無作為,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疑問一,國發基金當初為何要投資如興?國發基金執行秘書蘇來守表示,一是如興是Levis牛仔褲主要代工廠,當時初衷是,扶植台企併購國際,增強產業競爭力。

 

疑問二,國發基金被當增資招牌?蘇來守表示,如興向國發基金申請投資時,該輪募資總額約130億,如興公司獲得的應募金額已超過70億元投資承諾,國發基金在2017年6月9日截止繳款日前一周才決定投資,並等到其他投資款項入帳,國發基金才撥款。

 

疑問三,針對如興董事長及總經理異動一事,為何國發基金於7月15日才與其他如興的董事一同得知偉豪公司已於2022年2月24日改派如興公司董事代表人?官員回應,關於董事變更,國發基金不是經營者,不可能第一個知道董事異動情形。

 

疑問四,既然國發基金有達希望緩議案,但因僅一席而未果,為何事後沒出具董事意見書?也沒對國人說明? 國發基金官員表示,國發基金只是如興其中的一個董事、股東,既沒有行政管理權,也無司法調查權,國發基金沒有立場,也不能代表如興說話,若因此影響股價,還會被罰款。

 

疑問五,外界質疑如興年報會計師已經出具內控失靈的提醒,為何國發基金知道卻仍不作為?對此,國發基金官員表示,確實曾要求如興改善,國發基金也是每次董事會中表達最多意見的代表,但如興是上市櫃公司,內控管理制度權責在金管會關於查帳這件事,國發基金也沒有職權

 

疑問六,國發基金為何不單獨提告,要集體訴訟?蘇來守表示,國發基金也曾評估單獨提告,但最後還是決定加入投保中心集體求償,原因是:一、受損不只是國發基金而是130幾億投資人,大家都有投資損失;二、投資保護中心有自己律師團隊,專長是投資損失與賠償專業知識 ;三、如果被求償對象將時間拖長,投保中心可以針對被告財產進行假扣押,更有效率,也保障求償金額不會被脫產。

 

特別的是,如興是國發基金是在2017年透過「產業創新轉型基金」,首家投資的台商。據了解,之後還有三顧生技、元晶等十幾家公司獲得「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的投資,是否還有未爆彈,值得觀察。

---

https://www.appledaily.com.tw/local/20220729/1E42AA07B54DEB6FEBA2D94782

全球最大牛仔褲代工製造商如興(4414)併購中國玖地集團爆違法募資130億元弊案,前董事長陳仕修去年8月被依《證交法》特別背信罪起訴,沒想到台北地院多次開庭陳仕修都沒現身,外傳他已潛逃美國,法官今傳喚檢方偵辦時為陳仕修交保500萬元的王姓女子,詢問陳仕修到底人在哪裡?王女供稱:「不知道陳仕修在哪裡,已經失去聯繫,請依法處理。」法官諭知沒收保金500萬元,不排除發布通緝。

 
 

台北地院審理如興併購玖地弊案,但陳仕修多次以疫情等理由規避出庭,去年12月陳仕修以出差理由前往美國後,更疑似滯留不歸,法院多次傳喚甚至執行拘提都無法找到人,今天開庭傳喚陳仕修的具保人王女,她在如興官網掛名董事長室副總經理,2019年7月全案發動搜索約談時,她出具500萬元為陳仕修辦保。

法官今天問王女,陳仕修多次傳喚、拘提未到,他現在到底人在哪裡?可否聯繫督促他出庭?王女答稱,她也不知道陳仕修在哪裡,「已經失去聯繫」。公訴檢察官表示,陳仕修顯然已逃匿,請依法沒入保金500萬元。法官再問王女有何意見?王女表示:「請依法處理。」法官表示將沒收保金500萬元,全案擇期再開庭。

陳仕修。資料照片
 

全案源於2018年立委黃國昌踢爆,如興併購中國玖地集團時,竟不包括玖地在中國境內產能最高的河南夢爾羅公司,且2016年12月30日併購前夕,夢爾羅突然從原本是玖地百分之百持有的公司,移轉持有權到境外的紙上公司。

檢方查明,玖地公司負責人孫瑒掌控開曼群島JD Holdings控股公司,JD Holdings轉投資JD BVI公司,並由JD BVI轉投資設立玖地公司,再於中國、香港、東南亞、非洲等地設立生產基地從事牛仔褲製造,其中設在中國河南省項城的夢爾羅服裝公司,於2016年間佔中國地區總產能36.99%,佔全球總產能6.25%,同時為世界知名服飾品牌LEVI’S及GAP的代工廠。

如興董事長陳仕修2015年9月9日對外發布重大訊息,將以不超過美金3億8760萬元(約台幣108億2489萬)價格,收購JD Holdings旗下JD BVI、Tooku BVI在外流通的普通股權,併購玖地集團,經濟部投審會核准後,陳仕修與孫瑒簽訂股權買賣契約,並向金管會申請以每股17.8元價格發行7億元新股,募資124億6000萬元,然而金管會以如興未說明未來成長評估為由,否準如興增資發行新股。

如興2016年9月9日再次向金管會申請增資,金管會再次要求說明收購價格合理性,陳仕修與公司財務部副總經理徐仲榮、法務及投資部門經理黃詩萍等人,竟隱匿JD BVI想藉著收購案出售虧損的夢爾羅以拉高淨利等事實,使金管會誤信其言而於2017年1月13日同意增資,讓如興違法募資130億2000萬元,並造成如興損失3億7258萬2000元。

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定陳仕修、徐仲榮、黃詩萍、孫瑒等人涉犯《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等罪,2021年8月提起公訴。如興隨後在2021年11月將董事長陳仕修解任,改由新董事長張水江接任。沒想到今年2月如興董事長又換為翁紹華,重訊卻在7月18日才輸入,證交所表示將裁罰150萬元,如興7月25日開記者會自爆陷入財務危機,「現金水位幾無可動用」,7月26日第一大股東國發基金聲明適時「採取必要法律措施」,7月27日證交所將如興打入全額交割股,最快半年後下市。(李奕緯/台北報導)

 

 

---

20220729

社論/錯誤投資打水漂 國發會老神在在

 

中國時報社論
 
 

 被稱為「牛仔褲大王」的「如興紡織」爆發財務危機,新舊經營團隊日前為經營權隔空交火之後,股價直接躺平,被打入全額交割股。由於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在2017年以「國發基金」(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對如興投注了14.88億元,幫助它在市場上募得了130億元資金,如今股價卻從當時每股18.6元持續墜落到目前的3.96元,帳面已虧損11億元,且可能在淨值歸零後直接下市,讓廣大投資人欲哭無淚。各界出現了批判聲浪,質疑國發會在短短5年之內,幾乎敗光了納稅人的資金,難道不該說清楚、講明白嗎?

四大問題該說清楚

 如興紡織成立在民國66年,是一家專門從事成衣代工的企業,生產各種牛仔布料、牛仔褲、休閒衣褲、洋裝、裙子、睡衣等。其重要客戶有Levi’s和H&M等知名品牌,產品9成以上外銷歐美,生產據點主要在亞洲的中國大陸、柬埔寨、緬甸,也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甚至在非洲的坦尚尼亞。2008年金融海嘯時遭遇經營困難,引進以財務槓桿操作著名、有「華爾街金童」之稱的陳仕修入主,但卻沒起色且爭議不斷,營業狀況每下愈況。在外界並不看好、且連年營業收益率為顯著負值之下,如興卻成功辦理現金增資,又獲得國發會的「國發基金」以「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名義,每股18.6元價位挹注了14.88億元、持有該公司9.77%股權,國發會成了如興的最大股東,這決策在當時跌破了業界眼鏡;更糟的是,接下來的一連串併購和資產處分,都無法讓公司重獲生機。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國發會「入主」如興1年後的2018年,就有立委出面指出,如興紡織是一顆「未爆彈」,國發會的投資將會讓國家資產「打水漂」;但國發會毫無動作,一直等到現在終於出了事,卻宣稱當年投資的過程「嚴謹」,且國發基金歷年除了已經移撥國庫309億元之外,投資獲利良好,基金淨值已達1.334兆元。如興當年增資的公開說明書不實,但將會適時採取法律行動,以維護基金權益。

監察院應介入糾彈

 然而,這裡存在著四大問題缺乏國發會的交代:首先,國發基金設立目的是要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和國家發展。但如興紡織的經營內容,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符合這些目標,為何可以獲得如此顯著的挹注,讓行政院成為它的最大股東?其次,國發會說如興當年增資的公開說明書「不實」,意指其受到蒙騙。請問,15億元的投資可不是15萬元,僅憑該公司「公開說明書」就可以通過審查、做出投資決策,不必進行深入查核確認?其三,國發會既然是如興最大股東,投資後5年以來的法人代表都在「睡覺」,沒能發現這家公司已經逐漸病入膏肓?難道不須對其究責?其四,當立法委員從2018年開始,數次指陳這家公司已成「未爆彈」後,國發會還是老神在在、毫無反應,這是一個企業最重要投資者,對經營管理的合理態度嗎?

 我們合理懷疑,如興案從開始就有人刻意誤導、包庇,導致國發會做出錯誤判斷。然後,在發現經營發生嚴重問題之後,又不及時快速處理,演變成今天這種無能為力的狀況,國發會相關人員能夠免責?國發會的聲明,卻將自己的明顯失職撇得一乾二淨,彷彿完全無任何責任。15億元投資可能全部泡湯的損失,完全是國人同胞自己倒楣,因國發基金投資帶動130億元成功募款所衍生的股民損失,都不關國發會的事,可以這樣無恥嗎?國發基金仍有1.334兆元的淨值,是原始撥交金額的51.48倍,那主要也是蔣經國時代孫運璿、李國鼎等人,高瞻遠矚創辦台積電等企業帶來的績效,請問目前的國發會投資貢獻了多少?

 如果國發基金不主動追究「涉案者」的相關責任,課以該有的懲處,那麼監察院就必須介入,對國發會的相關人員祭出糾彈,以正官箴並對國人交代。

 

--

聯合報社論/國發基金栽在如興,蔡政府決策難辭其咎

 

曾是「世界第一」的牛仔褲代工廠「如興」公司,爆發嚴重財務危機,被打入全額交割股,股價跌至三・五元。這家野心勃勃卻備受爭議的公司,曾舌粲蓮花地說服國發基金向它投資十四・八八億元,並因國發基金的「背書」,使它順利完成百餘億的募資,成功併購港商「玖地」集團。如今國發基金慘賠,多家銀行同踩地雷,投資人則欲哭無淚。國發基金說要打集體訴訟,不過是卸責之詞吧!

 

如興是台灣老牌牛仔褲代工廠。二○一七年,該公司以十三億元資本額,要募集一三○億元資金併購比自己大五倍的港商「玖地」,以遂其「世界第一」的美夢。當時,不少人對這項併購案的可行性存疑,認為如興「以小吃大」是不自量力,有人更認為這是一樁「假收購,真借殼」。近日財務危機爆發後,長期關注此案的前時力立委黃國昌痛批,國發會拖拖拉拉執意擺爛,任由上海如興總經理「把台灣投資人當凱子削」。

 

回看二○一五年,如興董事長陳仕修為了併購玖地,向政府申請增資及發行新股。但因增資計畫顯不合理,遭金管會以「未說明預估收購綜效」為由三度拒絕,要求補件。直到二○一六年底,如興的申請案依然碰壁;未料,次年初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二○一七年一月十一日,蔡英文總統率團出訪尼加拉瓜,順道參訪如興在尼國的工廠。陳仕修在場親自接待,並將以自家牛仔布縫製的六條狗領巾送給總統,蔡英文十分驚喜。兩日後,金管會便宣布放行如興的百億增資案。

 

此事的蹊蹺,不在六條狗領巾多麼神奇地打動了蔡總統。關鍵在,蔡英文參觀如興尼加拉瓜廠的安排,與金管會隨後跟進放行如興的募資,幕後顯有更深層的運作,才能把事情安排得順理成章。否則,馬英九任內沒有核准的如興案,為何在蔡英文與陳仕修一晤之後,立刻就政策大轉彎?再說,如果沒有總統府的同意,誰又能安排出如此巧妙的天涯相會?

 

無論是誰居間穿梭,無論是誰安排海角巧遇,又無論是誰親口下達了政策指示,其後的發展,至少在行政部門呈兩線進行。其一,是金管會鬆手,為如興要求增資百億開啟了閘門;其二,國發會也摻一腳,當年七月國發基金通過以每股十八・六元買進如興,共計投資十四・八八億元,成為持股達九・七七%的如興大股東。當時的行政院長為林全,金管會主委為「菊系」出身的高雄銀行董事長李瑞倉,國發會主委為陳添枝,他們應知若干來龍去脈,但他們會有道德勇氣說出政策轉彎的真相嗎?

 

如興七年來虧損連連,印證了當年外界批評其「蛇吞象」的併購案是好大喜功,不自量力。更糟的是,金管會的放水與國發基金的投資,在在造成「政府背書」如興的錯誤印象;使銀行在被誤導的情況下向如興提供貸款,使民間投資人加入投資隊伍。就這點而言,蔡政府的錯誤決策,難辭其咎。更扯的是,國發基金身為如興的大股東,但如興今年二月改派了董事長,國發基金竟被蒙蔽了五個月,直到七月中才知曉此事。一家股票上市公司一意惡搞,代表政府投資的基金管理人則軟弱無力,金管會和經濟部也視若無睹,結果讓投資人血本無歸。這些官員不羞慚嗎?

 

如興「世界第一」的名聲已墜,變成「壁紙」的股票,則是台股之。追根究柢,原本不該通過的如興併購玖地案,卻藉著蔡總統的權力光影製造了錯覺;如今,離譜的決策都沒人要認帳嗎?

 

---

〈社論〉國發基金違規投資如興案檢調應嚴查

醒報編輯部 2022/07/31

 

牛仔褲大廠如興財務重大危機,幾無現金可用,已淪為全額交割股,因金管會曾不當允其現金増資130億餘元,2017年國發基金違規投資達14.88億元,浪費公帑,疑雲重重。究竟是誰交辦投資?有無涉不法貪瀆?

國發基金不當投資案多

如興案只是國發基金近年荒腔走板,諸多亂投資案之一,其他如三顧公司投資案、聯合再生太陽能源投資案、東貝光電投資案、寶德能源公司投資案,也都破產下市,公家操作的投資全部「打水漂」,造成國庫嚴重虧損,背後究竟是否涉及違法弊端,令人起疑。

這些投資案都違反了「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產業轉型基金作業要點」,不僅不符合「創新」的規定,也未見「轉型」,虧損連連,奢談公司治理,國發基金當初決策背景絕不單純。

蔣經國時代傲人典範

國發基金最引以為傲的投資案,應該是1987年的台積電投資模式,但那已是蔣經國時代,創下的傲人典範,當時投資22億元,創立護國神山,才使國發基金現在每年都可以繳出亮眼的獲利,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國發基金近年的表現,根本就是「敗家子」,諸多投資案,疑雲重重,決策過程並不單純。

以最近爆發的如興牛仔褲廠案為例,2015年9月9日,如興宣布要以3.3億美元的天價併購中國玖地集團,該案不合常理,如興連續3次向金管會提出現金增資申請,都被打回票。

未料2017年1月11日,蔡英文總統赴尼加拉瓜訪問,參訪如興在當地的成衣廠,如興替蔡總統家中小狗製作狗衣服,曾甚得總統歡欣。

投資案荒腔走板

結果同月13日,金管會竟然同意如興辦理現金増資,金額且高達130億2千萬元。如興只是傳統成衣代工廠,在國內同業排名第5,根本談不上產業創新,財務長期困窘,此時金管會為何突然改變態度,允許辦理鉅額現増,害廣大投資人慘遭套牢虧損,是誰在下指導棋?金管會應公開說明,監察院亦應嚴查。

尤其荒唐的是,國發基金還違背專業及法令,又投資14.88億元,誤導投資人認為政府支持該公司増資案,失去警覺,跟進投資,造成虧損。

國發基金疏於監理

更荒謬的是國發基金投入如此龐大資金,成為如興大股東後,卻長期對如興營運狀況不聞不問,疏於監理,如興今年2月更換了董事長,國發基金竟然完全被蒙在鼓裡,7月15日,當天下午要召開董事會,改選董事長及總經理,國發基金才警覺2月已更換董事長,即使官派董事希望緩議全案,仍被董事過半數強行通過,由翁紹華任董事長。

如興已陷入重大財務危機,幾無現金可用,兩派大股東陣營互相砲轟,國發基金出鉅資,卻無力主導公司經營,甚至連公司高層主管異動,派系傾軋狀況,完全無法使力,遑論防止營運弊端叢生,任由公司淪落至此,國發基金應負最大責任。

如興現已淪為全額交割股,投資人損失慘重,國發基金仍然不對違法舞弊的如興經理人提出訴訟,任令鉅額虧損,嚴重失職至此,檢調及監察院更應徹查當初決策是否涉弊,以及日後疏於監理,相關公務員違失責任,才能還全民公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