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紐約寫下金融傳奇
|
|||
‧今周刊 2013/01/09 | |||
在美國次貸風暴後,經濟陷入從一九三○年代以來最大的衰退,但一家位在紐約皇后區、只擁有兩家分行、由台灣人開設的小型銀行,卻在近五年獲利大幅成長,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 |||
【文/許靜文】
SNL Financial是美國評鑑金融機構財務狀況優劣的權威,多數在美的大型銀行及保險公司,都採用該公司報告。而每年五月,SNL Financial都會針對全美超過七千一百家銀行前一年的財務狀況進行評比,公布最佳一百名;評比方式是以總資產五億美元為銀行規模分界線,低於此標準就是小型銀行。 評分標準包含總資產、稅前資產回報率、貸款質量、績效比、壞帳率、貸款增長率等。對美國數千家金融機構來說,SNL Financial的評比就像是銀行界的「奧斯卡獎」,一旦得獎,不僅有機會能在國際性雜誌上被報導,對銀行來說也是一項殊榮。 ○八年後,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總資產不過三億美元的紐約第一銀行,卻在不景氣中逆勢成長;一一年ROA(股東資產報酬率)創下成立以來最好成績,高達一.八%,甚至超越JP摩根(JP Morgan)、美國商業銀行等大型銀行,成績出色。 保守經營 反逆勢成長 「我們的經營方式始終如一,就是做好自己擅長的,只是最不好的環境,反而給了我們好的機會。」紐約第一銀行總裁黃志鴻堅定地說。 日治時代,黃志鴻家族是台南的地主,當年台南文人聚集的「固園」,就是黃志鴻祖父輩所有,日本總督南下訪問,或中國文人如辜鴻銘、連橫皆曾是座上賓。二次大戰後,黃家不如以往興盛,黃家第三代多移民海外;而黃志鴻則有個活躍於台灣民主運動的姊姊楊黃美幸,她曾任僑委會副委員長。 黃志鴻在台灣念完大學,工作一段時間後,才到美國尋找更自由的天空。到美國後,黃志鴻先在一家台灣人開設的工廠工作,他發現,移民族群要到銀行借款並不容易,多數借不到錢;加上後來美國政府為照顧移民,政策支持移民族群創業,黃志鴻才自己開起投資公司,解決移民族群在創業時的融資問題。 但投資公司並不能吸收存款,資金來源有限,有生意頭腦的他和姊夫楊次雄合夥,向親友募集到銀行成立最低資本額五五○萬美元,多做華人生意的紐約第一銀行就在一九八八年誕生。那一年,黃志鴻已經三十九歲。 保守、行事穩健的黃志鴻,並沒有因為經營順遂就大肆擴張,至今仍保持只有兩家分行,因此銀行獲利一直只是平穩;但卻反而在近兩年美國景氣最低迷之際,獲利出現大幅成長。翻開紐約第一銀行財務報表發現,一○年是銀行營運最關鍵的轉折,相對○九年來說,成長了八六%,原因在哪? 嚴格審查貸款 降低呆帳 紐約第一銀行副總裁蔡政蒼提到,○七年次貸風暴開始後,美國房地產景氣迅速冷凍,有些區域的房子估價和之前相比,跌價甚至達五○%,估價的標準趨於保守,讓銀行認為貸款風險已經隨市場的跌價而降低許多;因此當其他同業不敢承作業務時,紐約第一銀行決定繼續執行既有的貸款政策。 蔡政蒼進一步解釋,紐約第一銀行的放款標準一直都是估價金額的六五%,是屬於平均水準;但在次貸風暴後,銀行緊縮銀根,有很多華人到其他銀行根本借不到錢,或者是能拿到的成數更低,「但其實這些華人都是紀錄優等的好客戶」蔡政蒼說。這時紐約第一銀行自然能脫穎而出,接觸到更多客戶,「我們近三年的放款,每一筆都有正常還款。」黃志鴻自豪地說。 就算標準嚴格,過去仍有一筆貸款差點變成呆帳,讓黃志鴻至今耿耿於懷。黃志鴻提到,九八年舉辦冬季奧運,可能將雪板列為比賽項目,在九六年時,銀行放款給一家做雪板的中國工廠;但該廠卻因為美國工資貴,資金調度出問題,整廠遷回中國,而產生為數不小的呆帳。 黃志鴻表示,雖然後來還是有將款項全數追回,但當時的教訓讓他至今謹記在心,「千萬不要去做自己不熟悉的產業。」 紐約第一銀行(Amerasia Bank) |
- Jan 10 Thu 2013 10:31
紐約第一銀行Amerasia Bank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