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6-08-18 10:44:40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易華電子(6552)預計今(18)日召開上市前法人說明會。易華是一家Tape覆晶薄膜IC基板(COF)廠商,除了業界常有的蝕刻製程(即減成法製程)之外,還有獨有的Semi-Additive(電鍍技術的半加成法)的36KK產能,在結合蝕刻與電鍍技術上能順利開發雙面COF,將迎接2017年未來高階智慧手機、智慧手錶等穿戴裝置的需求。另外,由於大陸面板上游供應鏈中,沒有COF的供應商,而易華在厚技術有不錯的散熱解決方案,所以2016年下半年陸續有面板廠京東方與4K市場需求,下半年可望較上半年營收成長12%。

易華電子前身是台灣住礦電子,主要是日本住友為了因應當時LCD產業移到海外,而在2004年於台灣投資COF生產廠,惟COF設備資本支出高,良率則不易掌握,住友遂在2014年將股權售予了台灣的長華電材(8070),才將公司更名為易華電子。

易華電子總經理李宛霞、副總黃梅雪(如上附圖、由左至右)之前就是COF廠欣寶電子的靈魂人物,兩人在COF領域的研發超過20年,並陸續培養了第1、2、3代技術研發後輩,整個易華電子團隊的研發實力強,是台灣少數的COF公司,主要客戶有台灣、大陸與韓國面板驅動IC,以及面板驅動IC封測廠。

 

李宛霞說,易華自身的製程工法分為2個,一是用蝕刻的減成法(Subtractive),另一個技術由住友技轉過來的、也是全球唯一擁有半加成法(Semi-Additive)製程技術(工法),所以,易華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兩種技術的捲帶式覆晶薄膜IC基板廠商。

 

 

(一)下半年較旺,Q3營收季增約17%:

 

今年上半年算是接單的淡季,易華表示,下半年看起來樂觀,會較上半年成長兩位數百分比。法人則指出,易華第3季營收季成長約約17%。

易華副總黃梅雪表示,扣掉2015年的設備減損回轉的1.2億元業外收入,就本業來看,2016年上半年營收,仍優於去年上半年。

雖然今年上半年面板產業似乎有不少雜音,而易華本身上半年營收穩定,而下半年營收成長的原因,是易華本身的厚銅技術,也能讓4K與8K大電視面板達到薄型與散熱的要求,所以大陸客戶下單都出現成長。

黃梅雪表示,在研發COF上,易華很有自信。Semi-Additive未來目標要作到14um的細線距,而Subtractive製程要作到20um,符合客戶在2017年的產品規劃。

 

 

(二)易華競爭優勢,Semi-Additive製程,可做細線路基板

 

現代消費電子產品設計空間狹小,若是COF基板上的線路設計超過2千條左右,就要用到2-Metal的COF,也就是要用易華才有的電鍍工法、Semi-Additive(半加成法)製程才能達成。

以新的面板驅動IC開發到量產約1年時間,易華推估2017年下半年手機來使用單面到雙面基板將是一個新趨勢;未來中高階手機將採用COF,會在2017年將變為一個潮流,易華對明年營運樂觀。

至於在蝕刻製程的減成法(Subtractive)則能因應2千條線路以下的產品,易華在此製程上因設備折舊早已攤提完畢,有成本的優勢。

 

 

(三)雙面COF除了高階手機,並進軍記憶體與邏輯IC:

 

易華表示,AMOLED面板用的是「雙面COF」,但是若只有手機面板驅動IC用「雙面COF」的話,易華沒有太大的興趣,主因是不想落入小尺寸面板供應鏈的殺價局面。

李宛霞表示,易華規劃把「雙面COF」用在記憶體IC與邏輯IC市場上,例如記憶體基板厚度越來越薄,若是用COF做為基板,體積再更小。體積縮小後,會讓下游封裝廠打金線距離更為縮短,而提供給終端成品廠一個革命性的封裝規格出來。

黃梅雪則說,以前的COF沒有細線路的能力、而且沒有雙面設計,現在易華有這種技術了,就可以推動業界的進步。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0af83cc4-0406-4d81-97b5-d21138982e99&c=MB07#ixzz4I8s2vutL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2015-10-19 00:25:01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

 

易華電近年財務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易華電子(6552)隸屬長華電材集團旗下,主要產品為顯示器與IC用高階軟性IC基板(Chip on Film, COF)以及驅動IC用載板(Driver IC Substrate)。

易華目前資本額11.1億元,9月8日登錄興櫃。法人預期,易華電子將在2016年上半年遞件申請上市,最快於2016下半年8月有望掛牌上市。

近二年來,中小尺寸面板同步呈現解析度增加的趨勢,且部分原來使用COG的設計也開始使用COF,加上大尺寸面板4K2K的滲透率逐漸增加,將使得LCD Driver IC的使用顆數增加。

易華表示,在COF供應商產能減少,需求卻增加的有利因素下,未來COF的需求可望穩定成長。

展望未來,易華強調,為使COF更適合應用於FPD(薄型顯示)驅動之組裝技術,從材料開始便秉持一貫的品質,並不斷推陳技術,以因應全球高度信賴性產業之需求。

易華主要生產製造LCD驅動IC封裝用的捲帶式高階覆晶薄膜IC基板製造,所有研發皆與面板廠及驅動IC廠合作。目前應用增層法技術生產捲帶式軟性IC基板(COF tape)月產能約3,600萬片,蝕刻法技術生產的COF tape,第一條產線月產能2,000萬片。

易華電子COF tape單月總產能達5,600萬片,並預定適當時機重新啟動第二條產線,屆時總產能可望達7,600萬片。

易華電子去年合併營收新台幣12.61億元,稅後淨利6,742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55元。

易華今年加碼投入研發,新產品計畫包括LCD驅動IC散熱對策用之厚銅捲帶式高階覆晶薄膜IC基板,高精細畫質LCD驅動IC細線路及高腳數的帶式高階覆晶薄膜IC基板,雙層金屬捲帶式高階覆晶薄膜IC基板,同時與原料商合作開發新一代基板,共計四項新研發計畫。

 

 

長華暨易華董事長黃嘉能表示,易華於近期規劃擴產,未來業績成長可期。
本報系資料庫
長華(8070)旗下生產LCD驅動IC用的關鍵材料捲帶式軟性IC基板(COF tape)易華計劃2016年掛牌上市,長華暨易華董事長黃嘉能表示,易華是全球兼具兩種製程的COF製造廠,因應訂單需求,近期規劃擴產,挹注未來業績成長。

易華昨(10)日與台新證券舉行輔導掛牌簽約典禮,黃嘉能看好易華未來營運展望。易華已於下半年轉盈,估計全年每股純益0.8元。

易華前身為台灣住礦電子,由長華投資30%與日本住友金礦山株式會社出資70%合資成立。不過,10年來受到LCD市場需求不穩定影響,無法穩定獲利,為此,住友今年將70%持股全數讓售給長華,退出經營,成為長華子公司,並於今年4月1日更名為易華。

易華目前實收資本額7億元,主要生產LCD驅動IC用的關鍵材料捲帶式軟性IC基板(COF tape),主要股東除了長華外,還有泛矽品集團的驅動IC、記憶體封測廠南茂,持股約兩成。

黃嘉能表示,COF製造商除了面臨韓國同業低價競爭外,同時還有高資本設備投資,高技術開發成本的壓力,以致於廠商陸續退出市場,目前全球COF的主要供應商有五家,為日本一家、韓國兩家以及台灣兩家。

不過,近兩年來,由於中小尺寸面板解析度增加,且部份原來設計製程,開始使用COF,加上大尺寸面板4K2K滲透率提升,使得LCD Driver IC使用顆數增加,全球COF產能供不應求,產業至此反轉。

黃嘉能強調,易華是業界唯一同時俱備增層法(Semi-Additive)與蝕刻法(Subtrative)兩種製程技術的COF供應商,除了以COF為基本產品線的經營策略外,未來規劃以生產COF的新技術,延伸開發兩層的軟性IC載板,預計明年規劃建立產線,後年下半年投產,並力拚上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