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指公司爆年領20個月 如證交所安養院
撰文=鄭國強 攝影=蕭芃凱
前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去年在交易所董座任內成立了台灣指數公司,然而成立不到一年,遭踢爆人數只有20人的指數公司,一年可領20個月薪水,核心幹部5人都沒有編指數經驗,立委余宛如曾在立院質詢「指數公司的成員沒有能力編製符合市場需要的指數。」交易所董事長施俊吉已決定坐鎮指數公司親自督導。
《信傳媒》接到投訴者表示,指數公司五位高層由交易所轉調,其餘都是新聘,五人中有兩個是退休主管,三個人中又有兩人是前任董總李述德、林火燈的秘書轉任,還有保障條款,即未來還可以回任交易所,誇張的情況已引起交易所內部同仁不滿。「這5人沒有一個人過去有編制指數經驗,一年卻可領20個月薪水。」的說法在交易所內部流傳。
沒有經驗,領20個月薪水
曾多次在財委會質疑指數公司存在必要性的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表示,國際指數編制公司的規模動輒成百上千人,以台灣指數公司十多名人員的背景及經歷來看,研發能量明顯不足。
對此,台灣指數公司總經理陳欣昌表示,能借調過來指數公司的同仁都是很優秀的同仁,考績本來就很好,至於能否回證交所,他也不知道。
然而指數公司曾被發現編錯數字,陳欣昌解釋,指數公司只設計指數,計算是交給交易所去算,交易所按照電腦程式去跑,應該不會算錯。
編十幾檔,賣出3檔
指數公司去年至今已經發行漲升股利150指數、藍籌30指數等11檔,公司認為績效不錯,陳欣昌表示,今年第一季還會有兩檔新的中小型指數上線,這主要是針對基本面好、成交量稍微差的公司。但實際上,有成功授權給投信公司設計成商品的指數不多,目前主流交易台灣50指數(有發行ETF)是在2003年上線。
「台股中有成交量的就那幾檔指數ETF而已。」余宛如質疑,這幾年台灣股市人氣低迷,指數公司成立以來趕業績似地拚命編新指數,但市場法人買單的也就是台灣50等五、六檔早期發行的商品,指數公司編一堆授權不出去的商品,顯然市場敏感度也很差。
對於立法院的壓力,接手的施俊吉也覺得事態嚴重,決定第一季起親自督導指數公司,著手整頓,據了解,他認為指數公司有一定存在的必要。陳欣昌則說,施董事長對於編制指數很有興趣,向他簡報時都會問這是怎麼編出來的,有長官來代表對指數公司的支持。
台灣指數公司開幕 李述德:促金融商品多元化
證券交易所轉投資設立的「台灣指數公司」周三(27日)舉行開幕典禮,重頭戲啟動儀式則邀請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證期局局長吳裕群、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證交所總經理暨台灣指數公司董事長林火燈,及台灣指數公司總經理陳欣昌共同按下啟動按鈕,象徵台灣指數公司在萬丈光芒中正式揚升啟航。
曾銘宗表示,指數化投資具有分散風險且長期穩定獲利的特性,是一項值得深耕推廣的投資方式,金管會相當肯定且重視被動式投資的發展。環顧亞洲及國際主要市場,都有指數專責機構經營當地市場指數業務。金管會為更有效率促進國內指數化投資,支持證交所將指數業務獨立為子公司,希望國內指數化商品更加豐富多元,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為金融業者創造商機,也為資本市場增添動能。
李述德強調,為落實「金融商品更多元」策略,證交所對新指數、新商品的開發不遺餘力,自91年以來持續與富時、銳聯及標普道瓊斯等國際知名指數公司合編指數,並積極推廣、奠定台灣指數化投資的基礎。台灣指數公司的成立將能提高指數開發時效及多元性,也有助於推動跨市場商品合作。未來證交所可協同台灣指數公司,與國外其他交易所、指數公司或投信公司合作,共同開發符合市場需求之指數及商品。
陳欣昌表示,台灣指數公司除了接受證交所委託維護和推廣現有指數之外,將持續編製槓桿/反向型指數、等權重指數及股利指數,並以專業技術靈活開發更多主題型、聰明貝他型指數,或設計客製化標的,提供更多元的指數及加值商品,協助客戶利用被動式投資進行資產配置。
(工商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