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彰化銀行21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台新金控持有的私募普通股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彰銀主管指出,該議案是由大股東台新金提出申請,董事會通過。對此,台新金回應,經過該程序可讓台新金對彰銀股權除了進可攻,若要退場,也可以做好前置準備。台新金強調,對彰銀的態度從未改變,「可進也可退」。

市場人士解讀,可進指政府若同意台新金合併彰銀,台新金可透過公開募資方式,取得合併所需資金,以利完成合併;至於可退,則是本次台新金所持有的彰銀股權如經過「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的程序,便可在公開市場買賣。也就是說,「進或退,台新金都要做好前置準備」。

市場人士解讀,過去私募普通股雖然可以轉讓,但只能私下找特定人買,且範圍有限,若要轉讓持股給同一人,超過5%就要申報、超過10%就要申請核准,因此很難賣。

 

 

而申請私募普通股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後,等於多了一個彈性的處理股權方法,可以盤中交易、可以市場上賣等方式,能慢慢釋出持股,處理彰銀股票的彈性更大。

市場人士說,台新金該舉動只是多了一個彈性選項,但由於台新金這幾年仍積極加碼彰銀持股,甚至還聯合外圍陣營,也就是合興石化等,目前持有彰銀的比重已達28~30%。

換句話說,今年6月彰銀改選前,台新金出脫彰銀股票的機率不高,最快也要視今年的改選結果,才會有更新的動作。

至於公股的持股,目前包含財政部旗下八大行庫加上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中華郵政公司等,加上部分單位更加碼泛龍巖集團出清的彰銀持股。據悉,公股陣營目前所掌握的彰銀股權已來到35%以上。

彰銀指出,彰銀於2005年辦理發行的私募特別股,依發行條件已於2008年轉換為私募普通股,而自交付日起算已滿三年,符合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的相關規定。因此,彰銀董事會決議通過,就私募普通股及其嗣後無償配股取得的股份補辦公開發行及申請上市,相關作業事宜及時程,授權董事長依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2020-01-22 00:22經濟日報 記者 陳怡慈

台新金控在2005年7月以每股26.12元、溢價45%標下彰化銀行發行的14億股私募特別股,自此持股彰銀22.55%股權,成為彰銀單一最大股東,就可控制性持股來講,也是僅次於公股的第二大持股勢力。

 

 

這筆高達365.68億元的交易,15年過去,始終歹戲拖棚,還衍生台新金狀告財政部的局面。嚴重的是,因為進退不得,傷了台新金,也害了彰銀,一次輸掉兩家金融機構的競爭力。

 

金融業是資本密集行業,業務發展需要資金,台新金龐大資金卡在彰銀,影響業務發展動能,彰銀又何嘗不是如此。由於公、民股大股東意見不合,長年以來,彰銀無論在增資、人事等議題,難免受到影響,與「三商銀」中的第一銀行與華南銀行,距離越拉越遠。

 

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曾經表示,願意不計利息,僅以當年出資的每股約26元,把台新金持有的彰銀股權全數賣回給政府。過去,金融股股價偏低,彰銀在每股17、18元間徘徊,吳東亮的提議,被視為有圖利財團疑慮,政府想都不想,就打回票。

 

如今,金融股股價隨著台灣前景看好而走高,彰銀股價已來到22.45元,離台新金當年買進彰銀的26元,相去不遠。隨著價格拉近,蔡政府該認真思考,如何回應台新金訴求,讓彰銀案有個了結。

 

 

 

金融業2019獲利創新高 彰銀憔悴年衰8%

2020-01-09 00:19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即時報導

彰銀(2801)公布2019年全年獲利,儘管金管會公布金融三業2019年前11月獲利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彰銀2019年獲利卻較2018年衰退約8%多,自結去年12月稅前盈餘10.91億元,全年累計稅前盈餘135.16億元,累計稅後純益115.69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1.16元。

 

彰銀發言人、副總經理凃鴻堯指出,彰銀2019年由於本業利差收益在整體低利環境持續下,利差收益年衰退約0.5%,由於利息收益占彰銀獲利比重達七成,因此利差下滑、收益減色,影響彰銀獲利表現。此外,手續費收益因為企金聯貸案件案源開拓不易,也導致相關收入減色,財務操作獲利雖有成長,但增幅不足以彌補息收與手收下滑,所以全行年度獲利衰退。另外,12月因為將部分企金違約案件備抵呆帳全數提足,也吃掉一些獲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