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軍團 搶當大盤主力
|
機器人概念/醫療業 產值大幅提升
|
|
||
機器人應運領域廣,成醫療機產業新寵。工研院生醫所表示,醫療機器人三年內市場規模將超過20億美元,近期台灣在微創手術及醫療機器人陸續有研究成果出爐,將可望應用在手術、照護、醫療管理領域,商機可期。 工研院指出,未來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包括病患的臨床照護、微創手術的影像引導等,另外還包括醫療管理事務的協助方面,應用領域極廣。 尤其機器人ICT產業技術含量重,因此台灣在電子業技術具備一定的優勢的狀況下,未來若能夠順利切入,將改變目前台灣醫材僅是全球大廠零組件商的角色地位。 根據統計,未來三年內全球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增加至200億美元,三年內的產業年成長幅度達65%,且主要市場集中於亞太、北美、與西歐等應用市場。 市場別方面,又以亞太市場的85億美元最大,占全球巿場的比重超過四成,其次北美市場則以57億美元位居第二名,也占全球巿場占近三成的比重,而機器人產業的主要動能之一,就是醫療機器人,占整體產業比重的一成以上。 【2013/08/26 經濟日報】 |
機器人概念/汽車業 產能大才划算
|
|
||
過去五年間,全球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實業投入數十億元在廠內的整理整頓,除了廠房擴增之外,提高自動化比率、大量的機器手臂加入產線,不只讓品質穩定、產能擴增,而且可以改善人工難求、外勞取得不易的諸多困難。 東陽實業表示,其實自動化、大量引進機器手臂必須投入大量的經費,關鍵在產能規模。東陽在射出機、塗裝線、鈑金沖壓件等產線,都大量使用機器手臂,但由於投資金額相當大,如果訂單規模不夠,就不容易達到經濟規模。 以沖壓件為例,如果一條線有五個工序,原本至少要有十個人,但改採機器手臂之後,前後各兩個人,總計只要四個人,省掉不少人工。而且機器手臂取代的都是相當吃重的搬運工作,勞工的工作條件也大幅改善。 日本豐田與和泰車共同投資的國瑞汽車是台灣最大的組車廠,明年的生產規模上看20萬輛,已經達到大汽車廠的規模,也被認為是國內車廠自動化比率最高的車廠,但即使如此,大量使用機器手臂的製程還是以焊接和塗裝為主,沖壓與組裝所使用的機器手臂還是有限。 【2013/08/26 經濟日報】 |
機器人概念/上銀亞德台達電 外資青睞
|
|
||
工業機器人是集機械、電子、控制、電腦、感測器、人工智慧等多種科學先進技術於一身的現代製造業的自動化重要裝備。相關台廠產業鏈,包括生產應用的鴻海,電源感測的台達電,驅動零組件的上銀,平台控制的F-亞德,以及人機控制的微星等五大廠商最受法人圈重視。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預估2016年時,全球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增至202億美元,其中以亞太市場為最大,主要來自於開發中國家製造業自動化的需求。北美市場居次,成長動力來自於醫療、清潔等各類服務機器人。 國際機器人工業聯合會 (IFR)統計也指出,1990至2005年全球機器人平均價格已下降超過40%,反觀各國勞工薪資則相對節節上升,帶動各產業對機器人的接受度逐年提高。 微星科技表示,微星在機器人領域之研發,目標是鎖定可以與人互動及環境感測認知的機器人為主,包括家用機器人、個人專用機器人、寵物機器人、監控保全機器人等。這些機器人會在聲音、影像、情緒、技能、思考、學習與教育等方面達到擬人的效果,增加使用者在使用時的互動感覺。 進入「機器人世代」,上銀工業機器人占營收比重提升為8%至10%。外資野村證券指出,基於工業用機器人的業務發展持續產生正向貢獻,上銀將擴增機器人生產能量,未來的出貨成長,將不斷反映在營運表現上,因此給予「買進」評等;巴克萊證券則看好台系自動化設備業的上銀與F-亞德,雙雙給予「優於大盤」評級。 其他具代表性的機器人概念股,如鴻海、台達電等,外資法人也紛紛看俏。如花旗、美林、高盛、聯昌等證券多給予鴻海「買進」、或「優於大盤」等正向看法;花旗、大和資本、匯豐等證券也同樣看好台達電未來長線的成長趨勢。 【2013/08/26 經濟日報】 |
全文網址: 機器人概念/上銀亞德台達電 外資青睞 | 股市要聞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2/8120221.shtml#ixzz2d34TIdwb
Power By 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