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F下修我GDP至2.2% 四小龍之尾
- 自由時報-2013年10月09日 上午07:42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預估下修至二.二%,為亞洲四小龍之末,比主計總處八月公布的預估值二.三一%還低;明年則估增幅為三.八%。
因資本外流導致新興市場成長疲弱,IMF調降今明兩年全球成長預估至二.九%和三.六%,低於七月預估的三.一%和三.八%。
IMF並警告美國政府債務違約,可能重創全球經濟。
中國今明年成長預估分別被降至七.六%和七.三%。受此拖累,亞洲以出口為主的經濟體,如台灣、南韓等亞洲四小龍,今年經濟表現均不如預期。
薪資失落的16年-薪資大倒退 四小龍台灣最慘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前7月實質月平均薪資46,786元,降至1997年水準,此現象與台灣十多年來產業附加價值率下滑、勞動市場全球化有密切關係,導致經濟成長果實多為富人享有,各國雖都有此趨勢,但台灣更為嚴重。
台灣每年經濟都有成長,但何以薪資倒退?從GDP分配面觀察,近20年來分配到企業「營業盈餘」比重明顯升高,但分配到「受僱人員報酬」比重卻逐年下滑,這說明多數企業不是沒有能力加薪,而是沒意願加薪。
根據主計總處的薪資調查,包含月薪、年終獎金及加班費,台灣的每月平均薪資近年來幾乎停滯,經物價指數平減後的「實質平均薪資」更呈現倒退,今年前7月的「實質平均薪資」46,786元,與1997年的46,646元平分秋色。
何以實質平均薪資倒退16年?經建會分析有三項原因,第一、2001年法定工時縮減而月薪不變,減緩僱主加薪的意願。第二、2005年實施勞退新制,雇主每月需提撥6%的工資作勞工退休金,這也會抑制雇主加薪的意願。第三,2008年和2011年提高勞保費率,2002年和2010年提高健保費率,雇主負擔增加,這也不利於勞工加薪。
主計總處官員認為,經建會所提雖是影響實質薪資倒退的原因之一,但最根本還是近10年台灣經濟成長不如以往,產業附加價值率下滑,加上勞動市場全球化。
台灣自2001~2012年的經濟成長平均3.72%,確實遠低於1991~2000年的6.24%,更不如1981~1990年的7.65%。據統計,製造業附加價值率也由1991年的28.8%降至2011年的20.2%,這說明GDP這塊大餅不像10年前成長的這麼快。
儘管近10年經濟成長不如往日,但還是有成長,而成長的果實到底分配到哪裡?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從國民所得統計分配面來看,十多年來有更多的GDP是分配到企業營業盈餘,而分配到受僱人員報酬的比重反而由1991年51.5%降至2001年48.3%、2011年更降至45.7%,這塊大餅分配給勞工的比例逐年下滑,這個降幅相較其他國家嚴重。
何以近10年來會出現這個現象?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和勞動市場全球化息息相關,隨著大陸及東南亞釋出龐大低工資的勞動力,抑制各國勞工的工資,由於台灣和大陸經貿關係密切,因此所受影響較大。
從2002年到2012年各國名目月薪(非農業部門),但韓國仍由194.7萬韓元增至299.5萬韓元,新加坡也由3,158坡幣升至4,433坡幣,台灣僅由41,530微增至45,888元。換成「實質薪資」,台灣在這一期間平均實質薪資年增率-0.31%,不如南韓2.6%、香港1.2%、新加坡0.9%,僅略優於日本-0.81%。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台灣的實質薪資倒退到1997年的水準,有勞動市場全球化的因素,有台灣產業過於仰賴代工的困境,有成長動能不足的問題,也有分配不均的問題,惟整體而言,確實比亞洲鄰國來得嚴重。
經濟表現 馬英九:5年來列名四小龍第二
【晏明強/台北報導】台北地檢署偵辦檢察總長黃世銘洩密案,昨晚傳喚馬英九總統作證,馬總統今天上午接見「國家品質獎」得獎企業暨團體代表時,暢談政府拼經濟的努力及成果,並分享他近來走訪基層所見所聞,言談間笑容滿面,心情顯然未受出庭的影響。他說,過去5年世界經濟非常不景氣,平均成長率只有1.9%,但是我國平均成長則達近3%,僅次於新加坡,今年前6個月平均成長率為2.06%,在亞洲四小龍中仍排名第二。
至於今年下半年的景氣如何?馬英九則說,會有小小的一點增長,明年稍微再好一點點,但不論如何,這段期間大家都非常辛苦,政府也是全力在拚經濟。馬強調,今年民間投資可達1.2兆元,去年九月開始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成效不錯,目前已核准37家,累計達1800多億元,可創造兩萬多個就業機會,可見台灣還是蠻有吸引力的。
蘋中信:台灣沒有經濟舵手(殷乃平)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指出,我國今年前7個月的實質月平均薪資為4萬6766元,已降至1997年的水準。經建會表示,國內勞動報酬沒有明顯的增長,是受到制度面結構性因素的影響,其中,除了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外,法定工時的縮減、勞退新制實施,勞健保費率調整等,加重了僱主負擔,降低加薪意願等。而2002-2012年台灣的平均年實質薪資成長僅0.31%,不如韓(2.6%)、港(1.2%)、星(0.9%),位居四小龍之末。
更糟糕的是所得分配差距愈來愈大,台灣的五等分家庭可支配所得中,最高20%與最低20%比較,2012年為6.13倍,與去年比雖然變化不大,但是與2000年的5.5倍比,就可看出仍在顯著惡化之中。而觀察財政資料中心2011年20等分綜合所得稅申報戶,最高與最低之間倍數高達96.56倍,問題似乎更嚴重。
12年低潮大戶出走
回溯過去的12年,2001-2012年台灣的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僅3.7%,低於1991-2000年的6.2%,更低於1981-1990的7.6%,台灣經濟每下愈況。若深入分析,這12年裡,台灣經濟完全陷入欲振乏力,停滯不前的困境中,有人指出日本經濟失落了20年,台灣經濟也失落了12年。這到底是人為因素?還是台灣經濟發展進入結構性瓶頸,難以突破?
問題的根源應該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期,東南亞國家幣值多已貶低許多,台幣偏高,造成第4季出口大幅衰退,經濟逆轉,傳統產業紛紛陷入困境,主管機關下令銀行對紓困業者展延貸款,引發金融業全面的緊縮信用,壞帳劇增近2兆台幣,銀行業因此反陷入困境。當時,幸好拜千禧年之賜,電子業換機潮撐起經濟的半邊天,1999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還能維持在4.8%。
不過到了2001年,電子業需求銳減,歐美網路股泡沫破滅,傳統產業依舊低迷不振,台灣經濟登時衰頹不起。加上政局更迭,紛擾不斷,中國大陸用各種優惠招商,高科技業者上下游、周邊產業,紛紛聯袂出走,赴大陸設廠,最後,台灣500大幾乎都到中國落戶。
日本經濟失落的症狀漸漸在台灣出現,首先是產業空洞化的後遺症發作,工業產值佔GDP的比重快速降低,服務業超過65%,前者釋放出來的勞動力並未能被後者吸收,2001-2012年平均失業率高達4.58%,與1991-2000年的2.17%比,有顯著不同。過去幾近於充分就業的環境不再,失業問題成為一個長存的社會問題,勞動市場中的供需地位互易,薪資上漲的動力不足。同時外勞的引進將低端的勞動市場價格壓抑下來,無法動彈,高端的勞動需求不足,被迫外流。
缺乏遠見頭痛醫頭
這時,政府為了激勵經濟對企業的各項租稅減免,政策性低利貸款,替業主創造了業績,在低薪資的環境下,勞動的剩餘價值都成了資本家的利潤,台灣的所得分配惡化,其來有自。
如要檢討經濟失落12年的各項政府政策,可以說都短視得只顧眼前立即的問題,而看不到長期未來的危機,缺乏遠見,頭痛醫頭,甚至抄襲複製它國的政策,而忽略台灣的特殊經濟形態。換言之,台灣需要的是一個能突破困境,擘劃長期經濟結構轉型的舵手,而不是一個只會照方抓藥的庸醫。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4小龍最差 亞銀砍台灣成長預估
振興措施效果不妙 想靠中國更沒力
欲振乏力
【王秋燕╱綜合外電報導】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預期,中國和印度經濟不如預期及美國QE醞釀退場造成不穩定,短期將影響亞太經濟影響,下修新興亞洲整體成長目標,今年由6.6%降至6%,明年則由6.7%降至6.2%。
台灣由於5月推出的振興經濟措施效果有限,前景端賴中國及已開發國家經濟復甦發展,下修程度明顯,今年經濟成長目標由3.5%降到2.3%,明年經濟成長目標由3.9%降到3.3%,在亞洲四小龍中,由原本成長龍頭變成敬陪末座。
我今年成長降至2.3%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發表《2013亞洲發展展望》(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2013)更新報告指出,台灣今年下半與明年經濟表現端賴中國、已開發國家經濟復甦力道,假設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開始緊縮,或者中國經濟復甦腳步更趨緩,台灣經濟前景將更受到衝擊。
看衰新興亞洲表現
台灣經濟前景於亞洲4小龍國家中最為悲觀,香港今年成長目標雖遭亞銀下修至3.2%,但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明年目標維持3.8%,仍然領先其他4國,南韓、新加坡今年成長目標分別持平為2.8%、2.6%,明年則雙雙下修0.2個百分點至3.5%。
亞洲開發銀行下修中國今、明年目標雙雙調降0.6個百分點,分別降至7.6%、7.4%。
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目標降到4.7%,明年降到4.7%,主要因為經濟成長減速反映當前工業、投資在落後基礎設施、滯後結構調整等社會背景下的發展瓶頸。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昌鏞說:「中國、印度經濟放緩,以及美國寬鬆貨幣政策擔憂情緒的影響,今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增幅將低於前期預測。儘管明年全球經濟將逐漸復甦,但各國政府必須在推動經濟結構改革、促進可持續成長的同時,以謹慎姿態保持金融市場穩定。」
中國印度動力減緩
亞洲開發銀行預估今、明年東亞經濟平均成長率均為6.6%,南亞可望分別達4.7%、5.5%,東南亞為4.9%、5.3%。報告認為,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場預期下,許多外國資本逐漸退出印度、印尼等新興亞洲國家,儘管突然的資本外流暴露了地區性風險因素,但大部分仍具有經常項目順差和充足外匯存底優勢。
--
里昂證券出具台股策略,QE若退場,反應應是美國經濟復甦,因此在利率與政府公債殖利率攀升下,對台灣科技和金融類股是為正向,考量股市高本益比風險,建議調降消費和原物料類股權重,提升科技和金融類股權重,加入聯發科(2454-TW)和宏盛(2534-TW)至台股組合,看好台積電(2330-TW)台股組合17檔。
里昂證券指出,台灣科技和製造類股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循環相當敏感,不過里昂預期市場需求提高,將可壓過高利率的影響,因此建議加碼科技類股。原物料族群為景氣循環的代表,考量高本益比風險亦受波動,因此建議減碼此類股。
至於金融類股部份,里昂證券說明,預估2014年台灣GDP可達5%,高利率對台灣銀行和壽險類股可望受惠,里昂認為,對沖成本上升和商業資產物件估值降低,對壽險類股收益率影響其實小於市場預期。
里昂證券說明台股組合,建議提升金融類股權重,包括玉山金(2884-TW)、富邦金(2881-TW)、以宏盛取代太子(2511-TW)。科技類股以聯發科取代台達電,主要考量行動裝置趨勢。
里昂台股組合包括台積電(2330-TW)、力成(6239-TW)、群創(3481-TW)、華碩(2357-TW)、宸鴻(3673-TW)、大立光(3008-TW)、聯發科、研華(2395-TW)、健鼎(3044-TW)、富邦金、玉山金(2884-TW)、台塑(1301-TW)、佳格(1227-TW)、正新(2105-TW)、美利達(9914-TW)、台灣大(3045-TW)以及宏盛。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