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教我賺10倍的投資悄悄話
初入大學時,朱信在拿到父親朱威築給他50萬的「零用金」,不到三個月,就翻倍到百萬元。這個投資震撼,讓朱信在堅定踏上投資之路,寫下4年間創造300多萬元報酬的投資傳奇。
【文/尚清林】

 

 

從台中烏日高鐵站下車,搭上計程車到彰化永靖鄉還要一個小時的車程。這裡也是台灣首富頂新魏家四兄弟當年最早的發跡之地。

 

一樣來自於永靖,現年23歲,剛從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畢業還在當兵的小夥子朱信在,臉上雖然不脫稚氣,但比起同儕就多了一分穩重,和他聊天,只見他思緒條理清晰,談起投資,即使和工作多年的銀行理專相比,也不遑多讓。

 

可別小看他,短短大學四年的投資經驗,就可以把父母給他的五十萬元滾出三百多萬元的漲幅,這還是扣除這四年一切的所有生活開銷零用,所節餘的錢,實際上的獲利已近十倍。

 

朱信在如此卓越的投資成績單,背後的一切都要歸功於他的父親朱威築;「父親是我投資的啟蒙老師,我從他身上學到如何在生活中發掘出投資的機會。」朱信在以崇拜的語氣,說著他在股市頗有名氣的投資名人父親朱威築。

 

然而,這位大名鼎鼎的生活投資大師,原本在朱信在的眼中,是一個「不負責任、遊手好閒」的父親。原來,朱信在國小時,總覺得媽媽每天上班忙碌,回家還要打理家事,而爸爸卻終日無所事事,不免讓朱信在「內心有那麼一點瞧不起爸爸。」

 

一直到他上國中,父親朱威築開始一點一滴灌輸他投資理財的基礎後,他才知道,原來爸爸是股市大名人。當然,在多數中學生還在被課業折磨、或青春期叛逆打架時,朱信在就已經踏上投資之路,學習如何以投資的眼光看世界了。

 

四年賺三百多萬元 

初闖江湖贏得校園股神封號

 

2008年金融海嘯是一個關鍵轉折,朱信在清楚的記得那一年父親有空就帶著他去看兩岸大潤發的景象。他模仿父親的口吻說:「不景氣時,只有這種民生消費不會受影響,你看這麼多人都在賣場,消費者都在替股東賺錢。」也因此,朱威築示範性的買了兩岸大潤發大股東潤泰全的股票。結果,潤泰全從十元漲到一百元,這驚人的十倍漲幅,讓朱信在見識到老爸的投資絕學。

 

朱信在考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後,朱威築認為孩子已經長大,於是從朱信在上大學的第一天起,以一個月一萬元的零用金換算,一次單筆五十萬元金額交給了朱信在:「這就是你四年大學生涯的生活費,你可以靠這筆錢賺得更多,也可以慢慢花掉,但我不會再給你任何的零用錢。」

 

就像小時候父親多會握著孩子的手教寫字一樣,朱信在回憶起當時進軍股市的第一課時說,剛開始時,放心不下的朱威築,仍不免帶著朱信在操作;「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將這五十萬元翻倍到百萬元。」這震撼力讓朱信在打從心底佩服父親,也因此開始讓朱信在回頭整理,並認真體悟過去朱威築以言教和身教傳授給他的投資經驗談,並也因此成就了朱信在成為校園股神的一頁傳奇。

從小自朱威築身上學習到一身投資本領的朱信在,在大學四年裡的輝煌戰果,或許連許多股市老手都難望其項背。然而,就在父親放手讓他自己操盤後,他還是嘗到投資人生的首敗經驗。
 
「昇達科這檔股票是我第一次的股票慘賠經驗。」彷彿就是剛剛發生的事情一般,看得出朱信在的在意程度。他分析失敗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忘了父親的話。」朱威築多次告誡孩子,「別碰太陽能這類型的產業」,但初入江湖的朱信在,卻因忘了父親傳授的心法,而嘗到慘痛的教訓。
 
當初,他會買昇達科,是因為大學寒假實習課程中,參訪了昇達科,覺得是家不錯的公司,當下就決定在五十元附近的價位買進,並以長期投資的概念參與昇達科除權息。然而,這才是悲劇的開始,除權息後的昇達科自此一路崩跌到二字頭,讓朱信在深刻領悟到產業對與錯的差別。
 
有了這慘痛的經驗,讓朱信在知道一旦看錯公司要懂得及時停損,保留現金,以及千萬別碰錯誤產業的投資準則。
 
自此之後,朱信在學會不斷向父親請教,如果遇有表現比父親出色時,也會暗自高興一陣子。有一次,朱威築看和泰車,朱信在選擇裕日車,結果裕日車從九十元漲到快三百元的倍數獲利,讓他自己深以為傲。「現在裕日車的股價已經超過三五○元了。」朱信在仍然興奮地分享著持續到現在的喜悅。
 
為何看好裕日車?「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汽車的想像力。」朱信在解釋著。從朱威築常說在台灣開的車都是豐田觀念延伸,他說,之前不是報導中國車市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車市王國,雖然台灣都是開和泰所做的豐田,但和泰沒有進軍中國,而是裕日車和中國當地廠商合作,假若看好中國車市的榮景,裕日車就沒理由看壞。
 
而根據朱信在所整理出的朱威築不外傳的投資絕學顯示,約可歸納出五大心法,相信對許多有志於投資理財的年輕人,即使沒有富爸爸,一樣可以習得一身投資本事!
 
第一堂課:
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一直是朱威築投資哲學裡的首要課程,現在也被朱信在和弟弟朱信安奉為投資圭臬。
 
「用自己的雙眼看世界去做判斷,千萬不可以人云亦云。」朱信在強調,這是父親從小到大耳提面命的基礎觀念,這並非是股市理財的知識,只是日常生活上的道理,但朱信在認真的說,「投資理財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啊!」
 
朱信在的態度,讓人感覺到他已經開始用投資的眼光看這世界,並把他看到的所有事物,轉化為投資的判斷。這種態度的養成,應該才是朱威築真正希望教給兒子的不傳之祕。
 
就像是在國、高中的階段,雖然朱信在還沒開始投資股票,但朱威築早已把投資觀念放在日常生活中,會和他一起聊投資話題。在他的印象記憶裡,那時全球都很瘋太陽能產業,父親卻提出不同的看法。
 
總是四處跑透透的朱威築,在他的眼裡,並未看到太陽能廠一座接一座地興建,太陽能產業並非如市場上所言,出現革命性的替換,但股價卻在過度吹捧下不斷漲起來。後來太陽能產業果真垮了,這也讓朱信在了解到即使眾聲喧譁,也該堅持一切眼見為憑,其後歷經昇達科的失敗教訓,更讓朱信在相信眼見為憑的投資哲理。
 
「唯有真實的接觸過,走進那個環境後,才最清楚了解真實的狀況。」雖然才剛大學畢業,從朱信在的弟弟朱信安也像是已經有十多年的投資經驗,有著比同年齡層還要成熟的投資觀念。
 
「在台灣,許多人都開豐田,講電話都用iPhone,每天都去7-ELEVEN報到。」這些公司的股價這些年不都漲起來了嗎?朱信在呼應著父親的觀念:「只要用心觀察生活周遭,就是做好投資課了!」
 
第二堂課:
 
不要投資會被取代的產業
 
「昱晶、彩晶和錸德這三家公司連看都不用看。」這是父親平日常提醒的一句話,朱信在如此說著。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朱威築告訴小孩,千萬別投資會被取代的產業。
 
朱威築一旁解釋著,現在有人在使用光碟片嗎?小朋友們都在網路上玩Facebook了;面板產業也是一樣,只要有辦法募得到錢,每個人都可以投入生產,為何還要投資面板公司呢?太陽能產業的邏輯也很怪,有更便宜、更節省成本的東西可以發電,為何要用貴的太陽能呢?「這似乎講不通嘛!」
 
只是一般的生活邏輯,去除掉艱深繁雜的投資數字,朱威築就以簡單的方法去提醒著小孩,「別碰那些會被輕鬆取代的公司」。早已融入投資習慣中的朱信在,因為這層觀念,讓他鮮少觸碰電子產業。
 
「電子產業取代性強,產業生命期太短,這不符合穩健投資的觀念。」朱信在說到,筆電取代桌上型電腦,平板取代了筆電,或iPhone取代諾基亞,這才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也是他親眼見證到的事情。如果對應到股票投資上,一旦在不對時機點買到這些公司,股價就再也回不來了。
 
他舉宏達電為例,當股價跌到之前歷史低點二百多元時,有一位投資人和他父親討論應該是底部到了。朱威築聽完後,要那位投資人要小心,提醒著當產業趨勢走空一旦成立,下場都很悲慘。已經從一千三百元跌到二百元宏達電,最後還是一路破底,來到一三○元價位,這個結局也給了他很大震撼。
 
「宏達電前一年每股剛賺七十多元的公司,隔一年就可能出現不賺錢的情況。」朱信在分析著,「買宏達電應該不算是投資,算是豪賭吧!」朱信在知道,這就是投資和投機的分別,而投機的風險也太高了。
 
「可口可樂、麥當勞或耐吉,你做得贏這些公司嗎?」朱信在反問大家,「假若做生意做不贏這些國際大廠,為何自己要跳下去做呢?為何不去買他們家的股票成為股東,請這些大公司幫我們賺錢,投資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朱信在笑著說,弟弟朱信安就是受到父親的影響,想成為一名快樂的投資家,不想自己當頭家。因為弟弟說,「只要找到值得投資的公司,請他們幫我們賺錢,這樣人生不是很快活嗎?」
 
用這種角度理財投資,朱信在認為現在常提到的高殖利率股、穩定配息的高收益股,某種程度上就符合當股東的概念。他就拿統一超為例,在台灣已經超過四千多家的通路門市,是台灣最大的零售百貨商;換言之,與其花千萬元加盟超商,還要冒著做不好的可能性,倒不如把錢拿出來直接投資統一超較為實際。
 
按照統一超每年賺超過六元的實力,配發近五元的水準,這正是為何股價永遠跌不下來的理由。朱信在引用他父親教給他的「魚缸理論」,投資統一超等於投資所有東西,它可以繳電話帳單,買可口可樂、涼感衣等一應俱全。這就像是魚缸裡,可以放任何種類的魚,不需要再單獨去買了。
 
第三堂課:
以股東心態投資,非賺價差
 
當被問起台股現在哪些公司符合投資原則,朱信在信心滿滿地點名王品。他用著父親教導的觀察力,王品旗下石二鍋、西堤、原燒等每一個品牌,他都親自去光顧過,不只是生意好,在服務態度上,相較於其他店家也略勝一籌,作為餐飲通路業,這就是勝敗關鍵。
 
不只如此,他還仔細分析兩岸飲食文化的強弱所在,點出中國目前在餐飲服務這塊領域遠不及台灣,而開始強調中國市場的王品,服務的細膩度要比中國餐飲好太多了,這對於王品在中國市場開疆闢土,相信會有很大的空間。
 
最後,他從大潤發模式身上看到人口數多寡決定市場擴張的程度,王品當初在台灣可以做到第一大餐飲連鎖店,每年可以賺進一個資本額;現在挾著服務品質的優勢,西進中國搶攻更大的市場,其成長性就如同大潤發當年在中國遍地開花一般,未來賺錢速度已經可以預見了。
 
第四堂課:
培養投資的想像力
 
觀察身旁只懂得賺價差的投資朋友,朱信在就直言,他們的投資世界裡,欠缺的就是想像力,賺個三、五元價差就想跑了,對公司少了信心、堅持,和一個長期的規畫,所以無法賺到整個波段的報酬。
 
「最近熱門的新藥股,就充滿著想像力。」他如此分析著,現階段的生技股不只是政策面看好生技股,兩岸題材的包裝上也讓生技股充滿著生機,一時間,台灣似乎成為兩岸生技重鎮,甚至是世界的新藥研發中心,可謂是造夢者的天堂。
 
但是,他認為想像力歸想像力,背後的獲利數字畢竟還是要有所交代,對照目前新藥股,大多停留在夢想編織的階段,普遍仍處於虧損階段,這部分就不符合穩定投資的原則。
 
在他的投資眼界中,新藥股的投資模式就像投資電影一般,他無法預測這部電影,或這顆藥是否大中,萬一不小心美夢變成惡夢,這風險比率太高了,違反他的投資邏輯。所以,至今他未曾投資過生技股。
 
相較於新藥股在沒有獲利基礎上的築夢,朱信在對於中國龐大的人口需求懷著憧憬。他回憶○八年時,他父親有位好朋友因為金融海嘯輸得很慘,和朱威築討論著如何翻本,並建議他買股價還在十多元附近的大潤發。
 
這位好朋友雖然是買了大潤發,卻禁不起短線的波動,當股價跌了二元時,承受不起內心的煎熬賠錢出脫,完全享受不到當年中國內需消費帶給大潤發股價翻十倍爆發式的想像力。
 
「在投資之前,要了解風險,千萬別借錢投資買股票。」朱信在說這應該是他父親在尚未投資前最常提醒的一句話。
 
第五堂課:
學習有錢人的投資思維
 
提到這話題,他弟弟朱信安透露著小祕密,小時候他們家有輛賓士車,他媽媽原本不想讓小孩以為家中有錢,產生虛榮感,騙孩子說車是分期付款借錢買的。當時,還是小朋友的朱信安一臉疑惑地反問:「爸爸不是說,投資不要借錢,買東西也不要分期付款,為何家裡買車要向銀行貸款呢?」
 
雖然這小祕密戳破了大人善意的謊言,但朱威築真正要告訴小朋友的是,在金錢使用上要有著正確的觀念。而後,朱信在就引述他父親給他的投資觀點,「投資要跟著有錢人走。」他認為,富人為何會愈來愈有錢,正因為他們與一般人在投資的思維上是截然不同的。
 
就從車貸這故事說起,一般人分期付款買車,是因為他真的沒錢,但為了生活上的物欲享受,只好多繳些利息給銀行,最後結果就是他買車的成本比別人高了,使得他生活更窮了。
 
但是,有錢人為何明明有錢單筆消費購車,卻選擇分期付款買車呢?朱信在從投資面分析富人的心理,這是因為有錢人認為這筆錢拿去投資,可以賺得更大的利潤,足夠支付分期付款的利息,甚至,連那輛車都可能賺回來,所以,同樣是分期付款的概念,但有錢人想的卻不一樣。
 
朱信在延續這話題說著,前些日子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因為說了五萬元月薪不必儲蓄,要好好投資自己,引爆不小的風暴;朱信在就認為,以有錢人的投資思維來看,如果這五萬元投資自己,可以帶來更大的財富,就是正確的投資觀念,「戴勝益說的沒有錯。」
 
或許,多數人不認同這觀點,但他引用八二法則反駁說,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拋開了多數人的投資邏輯,不被局限在一種普世價值的教條,而常有跳脫世俗的另類想法。他也希望一般投資人多放開些原本的觀念,去學習這些有錢人的投資思維,為自己投資加分。
 
由於朱信在出色的股市成績單,受到影響的同學也不少。他說由於平日常討論投資理財的關係,現在要好的同學們,懂得開始節省不必要的生活開銷,開始試著學習長期投資。這時候,他拍拍他弟弟朱信安的肩膀稱讚著:「這位其實才是投資高手,在股市裡,我們倆是相互討論的夥伴。」
 
兄弟承接一身好武藝
提早成為生活投資家
 
相較於績效,熱中於投資的朱信安比起哥哥朱信在,一點也不落後。年紀更輕的朱信安,態度一樣的謙卑有禮,但談到理財卻充滿自信,特別是學習他父親教導的投資邏輯,靠他自己選出長線多頭排列的中宇,朱威築看到都稱讚連連。
 
朱信在說,在大學生活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本都放在股市做長期投資,這樣他平日就沒生活費了。原則上他會保留兩成現金,這筆機動的錢,也成為他短線進出的部位。
 
「浪費太多時間體力,課業也沒兼顧到,最後錢更沒賺多少。」這是朱信在操作短線後的注解,有陣子為了希望短線的績效有所表現,他總是早起尋找盤面強勢股,關心籌碼的流向,整天看著盤面殺進殺出,結果一個月下來只賺了幾千元,但是課都沒上,他認為一點也不值得。
 
朱信在也奉勸大學生,如果投入股市只是享受短線賺價差的快感,不僅犧牲了學業,也不會為此帶來財富。
 
在大學生活中,朱信在的投資理財這門課,有著耀眼的成績,身為父親的朱威築同感驕傲。「不是每個小孩都是讀書的料啦,又不是每個人穿西裝都很帥,有些人可能就適合穿運動服啊!書讀不好沒有關係,要了解小孩的興趣在哪裡,利用各種方式來啟發他們。」朱威築和小孩互動顯得很開明。
 
「現在我以身作則,教導小孩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帶著小孩四處去看,學習當個生活投資家;如果小孩有辦法自己當老闆,我也不反對;但至少要學會怎麼投資理財。」很顯然在朱威築平日的薰陶下,朱信在兄弟學到父親教導的投資祕技,比其他同年紀的年輕人,早先一步將投資融入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