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於近二日網路上有關江子翠慘案嫌疑人家庭關係之謠傳,本人完全不認識該案之嫌疑人、嫌疑人之家屬,有關嫌疑人與本人有親屬關係之謠傳,本人鄭重否認並深感遺憾與不解。
二、有關現行網路上之謠傳內容,為了保護本人家族之所有成員,也期望對於台灣社會並無助益之謠傳得以遏止,本人已委請鄭克盛律師,就現有網路紀錄與媒體報導內容予以存證,並對於造謠者及惡意傳遞謠言者,立即提出相關告訴。
三、對於慘案無辜受害者的親人與朋友,以及嫌疑人的家人,本人均深感同情與憐憫,為人父母的心情,許多人均感同身受,雖然本人並不認識他們,相信他們這些天來所承受的壓力與痛苦,絕非一般人所能想像,也相信他們絕不希望後續朝向對這個社會毫無意義甚至負面的方向發展。
四、台灣是如此良善的社會,無奈如此慘案刺痛每位人民內心之際,更需要大家一起療傷止痛,不應再增任何一位無辜的受害者遭受牽連。本人願誠懇的呼籲,無論在網路上或社會上。請停止任何未經證實的誹謗造謠,讓我們多關心身邊需要關懷的人,無論是家人、朋友、同事、甚至可能遭遇困難的陌生人,愛是治癒傷痛的最佳良藥。
針對外傳捷運殺人狂鄭捷是前立委鄭逢時的侄子,《蘋果》昨晚向鄭逢時查證,鄭的秘書轉述說,鄭逢時聽到傳言後,一陣陣哈哈大笑,強調鄭捷和他的父母均與鄭逢時完全無關,不知道傳言從何處而來,他也不認識對方,希望外界不要隨便揣測。(突發中心/台北報導)
--
【破案一線間】上億大麻豪宅 偵破關鍵「電費表」!

上億元豪宅,居然成為毒蟲種大麻的天堂!民國95年調查人員在台北市臨沂街一棟透天大樓,查獲史上第一樁,用罕見水耕法種植大麻的案件,嫌犯鄭伯耕在室內種植大麻,從外觀完全無法窺探,調查幹員聲請搜索票一度碰壁,但後來專案小組靈光一現,靠著「一張電費表」,讓歹徒犯行無所遁形,到底電費表跟種植大麻有甚麼關聯性,我們獨家專訪到當初承辦的緝毒小組幹員,但由於工作保密性高,因此我們也將他們影像作了特殊處理。
承辦調查官李建曾:「這是我們第一次破獲水耕栽種大麻的案例,我們一進去這個點的時候,對他栽種的技術,跟整個大麻的數量,嚇一大跳。」
台北市臨沂街市價上億元的豪宅,裡頭竟是全自動化設備的大麻農場,讓人瞠目結舌;走進豪宅地下室,還以為到了叢林,高低不等的植物,全是二級毒品大麻,濃郁味道,充斥整個空間,吸多了頭昏腦脹。
緝毒組組長趙振宇:「我們進去之後,我們才發現,他的水耕法幾乎是全自動化,包含施肥、水量的流量,春夏秋冬的環境、日光照射的長短,全部都是自動的,確實非常震驚,因為基本上來講,這種水耕法的大麻,光是在室內種植大麻,當時就已經是國內案例很少,而用水耕法,這個種植蘭花的水耕法種植大麻,更是國內從來沒見過,包含國外,也沒有見過這種情形,這等於是世界第一次發現水耕法的大麻。」
調查官當初有假設過是會室內種植,但一直無法理解土壤栽種需要大面積,而且也需要陽光,但現在人一進去,疑惑終於解開。
趙振宇:「其實這個案子最陷入膠著的時間,第一個困難點是在於說,我們並不知道他栽種狀況,包括他在哪裡栽種,他栽種的面積有多大,那這個部分,我們是從一般外觀,或者其他一般偵察作為,是完全偵察不到的。」
剛開始偵辦,有如在迷霧之中,調查幹員跟嫌犯鬥智,就算外觀看不到,換條路走總行吧,監聽、跟監雙管齊下。李建曾:「我們的偵查技巧,比如像跟堅、或是他整個行動的過程,鎖定他出入地點,然後找到他的幾個點。」
趙振宇:「因為他本身的話,我們當時就根據長時間對他人身的跟堅,以及他的生活點滴,所蒐集的情資,我們最後專案組把他拼湊出來的一個結論,他是在室內種植,那在室內種植,基本上這種案例在國內,基本上是第一次。」
確定地點,也有監聽譯文證明,鄭柏耕自栽自種、還兼銷售販賣的事證,調查官決定請聲請搜索票。TVBS記者林奕岑:「聲請搜索票,聲請了這麼一整棟大樓,不管是在法院或者是檢察官,幾乎都沒有開過這樣的例子,而且這一層樓,每一戶登記的都是不同住戶名字,這讓檢察官當場打了回票,調查員整個案子偵辦到這裡,似乎是陷入了膠著。」
趙振宇:「這個問題一出來之後,所有專案小組都來集思廣益,看怎麼解決這個事情,我們大概想了不下5、6種,其中包含用制高點的方式,包含左鄰右舍打探方式等等,到後來都認為,並不那麼合適。」
第一招,找制高點,附近卻沒有更高的大樓去拍,在車庫後面等,偶爾一開門也很難一探究竟,第二招,向左鄰右舍探聽,卻發現登記住戶的都是鄭柏耕的親屬,此時不宜打草驚蛇。
李建曾:「我們有調這一戶的整個地籍資料,然後我們研判是說,房屋所有權人,我們來比對,結果發現這些房屋所有權人跟我們要清查的鄭嫌,都有相當的關係。」
各種方式,怎麼走都行不通,終於在一次的專案會議,有人靈光一現,提出妙計。趙振宇:「我們也參酌說,國外有沒有相關的案例,室內種植大麻,最重要一件事情就是,必須要用專業植物用的鹵素燈,那個是相當耗費電力,當時一聽到這個狀況的時候,因為我們當時已經就,我們整個對他的整個生活狀況,都已經聊若指掌。」
趙振宇:「所以我們認為說,他一個人在裡面進進出出,整棟大樓只有他一個人進進出出,顯然我們合理懷疑,這棟大樓只有他一個人住,因為如果正常大樓的話,住戶進進出出是很正常。」
趙振宇:「但根據我們的觀察,只有他一個人在進進出出,或者他的朋友在進進出出,所以他一個人住的話,我們能夠證明,他的電費使用有不合理的飆高,或者一個不合理的使用狀況,而又跟我們偵查得知,他交易的時間是吻合的,這個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大的一個證據,證明他確實是在大樓裡面在種植大麻。」
李建曾:「剛開始的電費,都是基本電費左右,在7、8月,或是9、10月的時候,突然就暴增到5、6萬元以上。」
TVBS記者林奕岑:「這裡幾乎沒有什麼住戶進出,只有鄭伯耕一個人,但是卻有著破表的電費表,到底這當中透露什麼樣的訊息呢?」
這回聲請搜索票,順利就拿到了,但鄭柏耕相當謹慎小心,要如何一舉逮人,得先掌握他的一舉一動。TVBS記者林奕岑:「調查官當時都坐在車子裡面,記錄他每天的作息,後來發現幾乎鄭伯耕都是從車庫坐著名貴跑車進出,而唯一他會從正門走出來的時間,就是中午出來買飯的時候。」
趙振宇:「當已經成熟,準備要交易了,跟人家都已經談好,準備要交易,所以我們當時就埋伏在周邊,剛好他一個時間,因為他基本上他很少出去,碰到一個剛好下午3、4點的時候,他去買午餐的時候,我們也擔心,他回來之後,把門一關我們再進去,那個很困難,所以執行點就採用他剛剛好把門打開,人還沒進去的時候,我們在這個現場逮捕他,逮捕他以後,我們有聲請搜索票,進去搜索。」
順利攻堅直搗毒窟,抓人同時,卻也對大麻園的設備大開眼界,牆壁四周貼滿錫箔紙,天花板大型日光燈,長時間仿真日照,欺騙植物,讓生長周期縮短,屋內還有定時開關,調和二氧化碳跟氧氣的比例,時間到,日光燈自動打開,像太陽升起,伴隨的二氧化碳也隨之釋放,日光燈關閉,有如夜幕低垂,氧氣濃度慢慢增加,鄭伯耕有如造物主的技術,種出的大麻花,竟然是正常的2倍大。
承辦調查官:「下面全部都是流動的水,然後送水、送養分,所以它下面有根,在有限的環境底下,你如果用土耕法,非常浪費空間,也非常浪費時間,像用這種水耕法的話,他可以縮短它的空間,也可以縮短它的時間,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栽種方式。」
大麻栽種分樓層規劃,地下室種的快要收成的成株,2樓書房是幼苗培養皿,也是鄭伯耕最常待的地方,可以就近照顧,頂樓以及3樓密室,放的是就是中期大麻,鄭柏耕用的是水耕法,每3個月就可以收成一次,每次大約能賣200萬左右,短短幾個月,就讓他成為台灣北部最具規模的大麻供應商。
搜索過程中發現鄭伯耕,水耕栽種大麻的想法,來自台灣種植蘭花的技術,書房擺滿種植蘭花的書,連原文書都有,這讓幹員很驚訝,就他們掌握的情資來看,僅僅高中畢業的鄭伯耕,不是務農家庭出身,而是望族子弟,家境相當富裕。
他的父母從小寵溺,豪宅跑車沒一樣少,這也造就他的公子哥個性,他的房間放有U型運動跑道,滑板、競技腳踏車都是他的最愛,沉迷改良技術的他,還在休閒室的U型跑道底下另闢密室,日夜看管照料,但這樣的聰明,卻是用錯了地方。
趙振宇:「他們家在南部是,算是在做房地產,他們算是地主,也是非常有名的望族,他整個能夠把大麻的種植,推到一個新的高點,幾乎是世界上沒有的水耕法,來種植大麻,再加上他移植蘭花的品種改良,把大麻的整個品種,能夠從雄珠改成雌珠,創造比市面上大2倍的大麻花,這些技術在在都顯示說,他本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一個人,但是這個案例就是說,他把聰明用錯了地方。」
鄭伯耕33歲那年被捕,檢方將他求處無期徒刑,但法院卻讓他重金交保,鄭伯耕呼吸到自由空氣後,立刻棄保潛逃,他不改奢華作風,藏身高雄透天豪宅,繼續種大麻,惡性不改,再度被抓回牢裡,他把智慧用在犯罪,終究害了自己一生。



最近修改:2011-07-17 21:20:4
豪宅種大麻 水耕式栽培
鄭逢時姪子 疑是北部大盤商
〔記者林俊宏/台北報導〕調查局北機組昨天破獲國內首起「水耕種植大麻」案,台北市臨沂街的逾億透天豪宅被當成大麻農場,而且涉案的鄭伯耕(三十三歲)出身名門,是台北縣前立委鄭逢時的姪子。
檢調追查,此集團堪稱台灣北部最具規模的大麻大盤供應商,疑已在月前成功「收割」後再培植新株;調查幹員昨天搜索各樓層後,現場起出六十一株大麻。
分樓層栽植 正計劃擴大產銷
辦案人員說,鄭嫌家境富裕,坐擁豪宅,出入以名車代步,他被捕時,已涉嫌在三個樓層中植毒、製毒。據查,他正計劃「擴大營業」,企圖將數百坪豪宅,全都規劃為大麻栽植場,自製自銷,幸好被及時破獲。
辦案人員表示,調查局今年十月中旬偵辦毒犯陳秋火從中國郵寄偽裝毒品郵包回台案時,發現陳秋火與鄭伯耕曾有毒品買賣往來的互動,經鎖定鄭某經過一個月佈線監控,昨天下午兩點趁著鄭伯耕從臨沂街的超豪華「住處兼製毒工廠」外出買便當時,當場持拘票逮捕,並搜索鄭嫌獨住的六層樓透天豪宅,同時逮捕躲在屋內的嫌犯黃暉祥(二十八歲)。
三十餘名調查員分別從豪宅的地下室、二樓與六樓,發現大麻成株十六株、小株十五株、幼苗三十株及大批種植大麻用的水循環幫浦、水質監控器、二氧化碳鋼瓶、溫室培植器、水耕筒盒、液態化學肥料等室內水耕器具,鄭嫌利用這些器具,創造人工光合作用效果與水耕環境,並在周圍牆壁貼滿錫箔紙來增加室內溫度,維持大麻良好的生長條件。
設備科技化 嚴控光源和水質
辦案人員說,鄭嫌還安裝定時開關,讓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比例適度調和,當時間一到,日光燈自動開啟時,有如太陽升起,伴隨而來的二氧化碳也會逐漸跟著釋放;日光燈關閉時,則如夜幕低垂,氧氣濃度則會慢慢增加。
三個月收成 每期可賣兩百萬
辦案人員初步訊問後發現,這批大麻每三個月可收成,每期產量三到五公斤,市價約兩百萬元。
搜索過程中,另名嫌犯王宣(三十三歲)意外獨自駕車返回豪宅,不但當場被逮,調查人員也循線前往土城拘提嫌犯劉岳霖(三十二歲)到案。
鄭伯耕初步供稱水耕種植大麻技術是向外國友人學來,但堅稱未製毒販售,不過調查人員依線報研判,鄭嫌等人組成的集團,疑是北部最大的大麻供應商。昨晚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將鄭等四嫌移送板橋地檢署偵辦。
7天了,台北捷運的移動密室無差別屠殺事件爆發7天後,「神隱」幕後多時,只透過新北議員林國春「代言」的鄭捷父母,終於到捷運江子翠站前現身道歉了。可惜這場戲實在「演」太大了,鄭家父母上台時泣不成聲、跪拜癱軟,下台後卻又拔足飛奔、先搭計程車到台北車站、再跨上事先預備好的機車揚長而去,真的是夠荒謬的。
法國荒謬劇大師尤金.尤涅斯柯說:「只有在荒謬的時代,才有不絕的荒謬故事。」鄭家父子在台灣歷史上,確實已經留下了讓人難忘卻又很另類的一頁。21歲的鄭捷,會在捷運上濫殺無辜,造成4死24傷,把血腥電玩裡都難以見到的荒謬畫面,呈現在真實生活裡,這一點可能會讓整天流連在網路上的鄉民們也百思不解。但各位大大若是拜讀一下鄭爸爸的道歉文,就不難理解7天前的這場悲劇,在這樣的家庭與這樣的教育裡,會在7天前爆發就絕非偶然,而是必然。
鄭捷被羈押7天了,他的父母卻只忙著遙控新北議員不斷放話,忙著找大批警力護駕,忙著拜託黨政高官與夫人在媒體上狡辯,忙著規劃道歉爛戲謝幕後的各種神隱技巧,一切一切都在想著要怎樣與鄭捷切割,不去探望兒子也就罷了,連鄭捷在獄中要用的內褲,都還要看守所以「關懷經濟弱勢收容人」名義支出。鄭爸爸有錢讓鄭捷國小國中都越區就讀明星學校,怎麼會是「經濟弱勢」?以前兒子成績好時,父母將兒子拿來誇耀,如今出事了,為了面子又能如此無情的切割,連買內褲的錢都能推卸給國家。
鄭爸爸的道歉文裡為了與鄭捷切割,不惜搶在檢查官起訴與法官判決之前,先要鄭捷「能夠下輩子好好做人」。一個毫無人性的父親,怎能期望他教出稍有一絲人性的兒子?鄭爸爸將人生看作電玩遊戲,他兒子的生命與被他兒子屠殺的生命,都跟電玩裡的角色一樣,game over之後只要按個鍵,一切就能重新再來,然後就可以「下輩子好好做人」了嗎?
鄭爸爸之所以能成為如此「強勢」的兇手家長,連媒體也都不敢「開第一槍」,點出這一家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能持續「人間蒸發」?網路上一大堆精於鍵盤辦案的「李組長」們,眉頭一個皺完了換另一個繼續皺。雖然大家都認為「案情不單純」,而前台北縣議員廖筱清,27日晚間甚至在臉書上轉貼文章,質疑鄭捷就是國民黨前立委鄭逢時弟弟鄭逢調的兒子。但媒體向鄭逢時辦公室查證時,鄭逢時卻只是哈哈大笑否認。
網路上的「李組長」們,把鄭捷說成是鄭逢時的侄子,也許只是烏龍一場。不過鄭逢時的另一個侄子鄭伯耕,「豐功偉業」就更令人難忘了。2006年11月28日,調查局在台北市臨沂街71巷的大廈地下室與7樓,查扣了鄭伯耕以溫室水耕種植的大麻61株,每3個月可以收成價值2百萬元的大麻。鄭伯耕與知名連鎖台菜餐廳「黑狗兄俱樂部」負責人陳秋火,將大麻賣入演藝圈,因此讓蕭淑慎、戎祥、庹宗康、屈中恆、胡瓜、丁柔安等藝人相繼入獄勒戒。
長達半年的「藝人大麻」風暴平息後,鄭伯耕雖被檢方起訴,但竟獲法院交保。3年後2009年初,鄭伯耕南下重起爐灶,在高雄市阿扁家「人文首璽」豪宅旁的「人文首馥」,租了間小套房又種起了大麻,想趁墾丁春吶期間大撈一票,結果3月26日凌晨被台北市內湖分局員警南下搜索逮捕,6月30日板橋地院宣判,鄭伯耕被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判刑27年,併科罰金4百萬元。網路上的「李組長」們,若是無法證明鄭捷是鄭逢時的侄子,倒是可以去追一下鄭逢時的另一個侄子。
但回頭談起鄭捷,我們也該省思,今天想要切割鄭捷的,除了他的父母以外,他曾讀過的國防大學,照樣也是可「割」可「棄」。其實一般鄉民所認知的軍校,還是要分為兩種。像陸軍所屬的步校、砲校、化校、衛校等兵科學校,學生都是現役軍人;但另一種如三軍官校與國防大學,甚至是預校與士校,畢業時的文憑是教育部頒發的。這些軍校既然用的是教育經費,而不是國防經費,就該受教育部的監督。
戒嚴時代軍校退學生,轉學到民間的公私立大專,背後總是內幕重重。蔣經國的3個寶貝兒子,都只是去陸軍官校「過個水」,然後混入給他們再加2百分也不可能考上的大學;民間盛傳連戰當年也是這樣「轉」進台大的。不過對於權貴子弟這種惡形惡狀的特權,我們小老百姓人微言輕,還可以視而不見。但類似鄭捷這種像是不定時炸彈的軍校退學生,就不能不關心了。戒嚴時代軍校退學生轉入一般大專院校,後來能讓鄉民記憶猶深的,應該就是胡關寶與小邰(邰智源)這兩人了。
胡關寶是陸軍官校正期班48期的學生,因為成績優異,還曾被派去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就讀,卻因不知什麼理由被退學,轉入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1983年11月18日深夜,胡關寶偷了屏東楓港派出所槍櫃裡的卡賓槍。12月29日胡關寶綁架了華南銀行襄理林永泉,嚴刑拷打後逼問出了保險櫃密碼後,再殺人棄屍於三芝,隔天再搶劫華銀762萬元,接著又連續搶劫桃園加油站。1985年11月26號凌晨,胡關寶向新竹埔頂派出所報假案,半途劫殺員警周崑清、林有福兩人,並搶奪配槍。
1990年5月,胡關寶先綁架沈姓富商,10月又綁架北市五常國中秦姓學生,兩次都得手後野心更大,於是綁架了新光集團少東吳東亮,勒贖一億元,創下台灣暴力犯罪史上的贓款最高紀錄。由於胡關寶心思縝密,取贖款時竟利用高速公路的橋上垂下吊籃,家屬將錢放入他就收繩逃逸;或是預先在路上挖了大坑,再鋪上鐵板,家屬開車通過後就抽掉鐵板,讓跟監的警員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他取了贖款揚長而去。根據警方研判,解嚴前後台灣的重大懸案,應該都是他所犯下的。1991年11月7號凌晨4點,胡關寶三審定讞後遭執行槍決。
軍校退學生的另一個知名人士,就是以模仿出名的演員小邰(邰智源)。1984年19歲的邰智源剛從中正預校畢業,升上政戰學校戲劇系,由於不滿學長取締抽菸,竟然持刀與學長對嗆,結果刺傷了另一位學長許偉仁的腿部大動脈,當場血流不止,送醫搶救才挽回一命。但校長林強並未將他移送軍法,僅退學而進入國立藝專影劇科就讀。
從胡關寶到邰智源的例子都能看出,軍校其實與軍隊一樣,在家醜不可外揚的潛規則下,任何事都可大可小,全繫於當權者一念之間。因此像鄭捷這樣的軍校退學生,在團體生活中究竟軍方發現了問題,一定要他退學轉學,在如今這個可「割」可「棄」的氛圍下,大概也就像鄭捷的父母一樣,永遠切割神隱了